抟扶摇以趋南溟 负苍天而莫夭阏
——《方山子文集》读后

2020-01-18 01:16
关键词:诸子学史庄子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上海 200241)

方勇教授所著《方山子文集》,近由学苑出版社付梓,煌煌三十一册,一千六百二十多万言,何其丰也!予从学方勇教授数年,虽资质愚鲁,学殖未增,然既得亲炙,又多参与先秦诸子研究中心诸事,乃广开眼界,倍拓格局,皆恩师熏染之故也。今《方山子文集》既出,乃不揣谫陋,聊缀数言。

《方山子文集》(北京:学苑出版社,2020 年6 月第一版)共收录方勇教授著作十九种,依次为:《藏山集》《〈子藏〉纪事》《“新子学”构想》《卮言录》《上林集》《存雅堂遗稿斠补》《南宋遗民诗人群体研究》《庄子十日谈》《庄子书目提要》《庄子学史》《庄学史略》《庄子诠评》《庄子纂要》《庄子今诂》《孟子今诂》《墨子今诂》《荀子今诂》《周汉文钞》《书径掠影》。此一排序,乃以类型划分,便于学界研究使用。然欲了解方勇教授的治学之路,除《〈子藏〉纪事》和《书径掠影》两书可窥见一斑外,尚需对方勇教授的学术作一个分期介绍,以见其学术路径和治学理念。此前,刘思禾《立乎其大——浅谈方勇教授之治学》对方勇教授的治学脉络、治学特点和治学精神有过论述,[1]37-43然笔者之思与之不同,故复论如下。

方勇教授著述孔多,其成书及出版固有时间先后之别,然治学一事,每有开于前而发于后者,亦有继未成而续作者,如以时间先后分期,恐难得其治学之实际理路。今以拙见,分方勇师的治学路径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以《中国古典文学论要》《方凤集》《南宋遗民诗人群体研究》为代表,乃其视野广大期,奠定了其宏通的学术格局、扎实的文献基础、敢于突破的治学方法;第二阶段以《庄子诠评》《庄子学史》《庄子纂要》为代表,乃其专精成熟期,其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学术风格得到了充分的展现;第三阶段以《子藏》工程和《中国诸子学通史》为代表,乃其境界阔大期,方勇教授将其研究对象进一步扩大为诸子学的整体研究,致力于推动诸子学研究的整体发展;第四阶段以“新子学”和“《子藏》学”为代表,乃其理念创发期,方勇教授则着眼于未来,致力于新的学术理念的创发、学术范式的重构和学术群体的建设。如此划分,庶几得其脉络,而学者亦知所效仿矣。

一 以《南宋遗民诗人群体研究》为代表的视野广大期

(一)《中国古典文学论要》:宏通的学术视野

方勇先生出生于1956 年,其祖父方本铭公乃当地私塾教师,家学深厚。他自初中时便喜欢古文,以阅读、背诵古文为乐。1976 年,时年二十岁的方勇入职浦江中山中学,担任高中语文教师,乃“泛览辞林,移晷忘倦,俯仰古今,常怀奋进”[2]29,积累读书心得,撰成了《中国古典文学论要》一书。此书是其第一部专著,正式成书于1982 年冬(后收录于《卮言录》中,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04 年出版发行)。此书分为散文、诗赋、神话小说三类,“详乎先秦,简乎汉魏,略乎六朝,顺流而下,但指流派而已矣”[2]29。后方勇考取河北大学研究生时,他曾将手稿寄请魏际昌先生指正,魏先生批曰:“探索远古,结合近代,升华概括,得其天籁。辞章之美具备,义理之征有待。以诗文而言,朱明不谈前后七子、公安、竟陵,清季亦无桐城,何也?”[3]581可见此书尚多有不足之处,毋庸讳言。然而,以二十出头的年龄,纵论中国古典文学,诚如陆永品先生所说:“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潜心于古代文学长河中采英撷华,实属不易。”[2]6-7而更为关键的是,此书自先秦以至明清,皆有所论述,其阔大的境界已经展露无遗,可见其志之所在,乃是通家,而非专门之学。

(二)《方凤集》:扎实的文献功底

此一时期的著作,还有《方凤集》。方凤系方勇二十四世祖,此书自1990 年6 月开始辑校,1991 年9月成书,于1993 年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在辑校《方凤集》时,方勇教授为访求方凤遗文,尽其所能地访查了公私藏书目录,在各大图书馆的帮助下,才最终得以成书。徐儒宗先生曾撰《辑佚辨讹嘉惠学林——读〈方凤集〉》一文论其要点有五:一则曰竭力搜辑佚文,二则曰认真考辨纠讹,三则曰精心校勘文字,四则曰备收评注资料,五则曰博采交游事迹。最后评之曰:“总之,《方凤集》的辑校出版,不仅为学术界和广大读者提供了一部有价值、有影响的古代名家诗文集,而且也为当前的古籍整理方面和出版事业方面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此书之问世,嘉惠学林不少,读之能不为之霍然振奋乎!”[4]32-33徐儒宗先生或许有过誉之处,但此书的辑校过程,对于其在文献整理方面夯实基础,确实有着非常突出的意义。此书后增补为《存雅堂遗稿斠补》《存雅堂遗稿集成》,由学苑出版社分别于2014 年、2015 年出版发行,两次增订,亦体现了方勇教授精益求精的精神。

(三)《南宋遗民诗人群体研究》:综合的研究方法

《南宋遗民诗人群体研究》(博士论文,1997 年撰写完成,后于2000 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细说起来,此书的撰著,与《方凤集》的辑校,是有着一定的关联的,方凤是南宋遗民的代表。在撰写之时,他曾自述几乎遍览江南地区的方志,对江南各地的沿革、掌故有了非常深入的了解。傅璇琮先生为此书作序,谈到读此书的感受云:“我突然对时间产生了奇怪的错觉,觉得我自己似乎不是在20 世纪末、21 世纪初,而是进入13 世纪后半期经过一场大战乱后那种‘青芜古路人烟绝,绿树新墟鬼火明’‘回首西湖湖上路,新蒲细柳为谁妍’的特殊境地。想不到方勇同志此书竟有如此魅力。”[5]1-2傅先生指出:“方勇同志此书的突破点,就是以地域分布与互动相倚网络来凸现南宋遗民诗人各种复杂心态,而在论述诗人的群结、唱和等创作活动时,又注意于每一地区独特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以及常为人忽略的经济区域差异。正是由此作综合的考察,就既显示出南宋遗民诗人出于当时江南环境下具有共性的民族危机感和悲愤意识,又反映出某种不均衡的生活方式和心理追求。应该说,作这样的群体研究,才显得扎实、创新,而不致流于浮泛、蹈旧。”[5]3-4

方勇教授撰写《中国古典文学论要》时,尚局限于传统的文学史书写,所论内容适足以反映自身学养根基较为深厚,尚未可说有所发明。惟其志存高远,欲以一己之力,纵论周秦以至明清学术,古人所谓“立志须高”,已有见于此矣。及其辑校《方凤集》,在清初人所编《存雅堂遗稿》的基础上作了大量工作,于文献之道,乃臻厥成。又且通过对方凤及其相关学者著作的研读,对宋末、元初学术的认识,较之此前有了更为切实和深刻的理解。逮《南宋遗民诗人群体研究》撰成,非唯对相关文学史有了专门的研究,取得了开创性的成果。对于方勇教授的学术生涯来说,一方面是更进一步补足了在宋、元学术上的短板,另一方面则是摸索出了一整套综合性研究的学术方法,从而跳出了撰写《中国古典文学论要》时期的传统文学史范式。通过这三部书的撰写,方勇教授既展露了自身宏通的学术视野,又夯实了基本的文献基础,还摸索出了综合研究的方法和技巧,为此后研究进路的开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 以《庄子学史》为代表的专精成熟期

方勇教授平生学术以诸子学为核心,而《方凤集》《南宋遗民诗人群体研究》等宋、元文学的研究,虽然在客观上对其学术发展有着一定的帮助,但并不在其对自身学术发展的规划之中。方勇教授的学术功底与学术志趣,“详乎先秦,简乎汉魏,略乎六朝,顺流而下,但指流派而已矣”,着重在先秦方面,对于后世学术仅可谓有所涉猎而已。因此,在他攻读硕士学位时,便抱定了研究先秦文学的志向,而他选择的切入点正是《庄子》。

(一)《庄子诠评》:《庄子》研究的起点

《庄子诠评》一书,写作于1987 年8 月至1990 年6 月,远在辑校《方凤集》和《南宋遗民诗人群体研究》之前。事实上,正是在《庄子诠评》完成的1990年6 月,才开始《方凤集》的辑校工作。但是,此书是方勇教授研究《庄子》的第一部著作,对于其学术生涯来说,为后来的研究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此书是其《庄子》研究乃至于后续诸子学研究的起点,因此此书虽然撰写在前,但仍当归入其学术生涯的第二阶段。此书“先由陆永品同志提出全书的基本框架和撰写体例,然后由方勇同志执笔起草,最后又由陆永品同志作逐句逐字推敲审订”[6]934,对《庄子》内、外、杂三十三篇内容予以诠解,各篇包括题解、原文、注释、段落简析、汇评五部分,在综合考察了历代一百数十种庄子学著作的基础上,对《庄子》文本进行了全面的解析。其《凡例》称:“本书旨在给具有大专以上文科水平的《庄子》爱好者、中学文史教师和专业研究人员,提供一部比较有深度而完善的读本。”[6]1-2从结果来看,这一目标是完全达成了的,至今仍为《庄子》研究的必读书目。此书1998 年由巴蜀书社出版之后,马庆洲曾撰写书评:“方、陆《诠评》,在吸收历代解庄注庄精华的基础上,又大大前进了一步,力求以庄解庄,涵咏(泳)之功颇深,屡见新意,对前人的错误也多有纠正。”[7]此书的撰写,为其日后撰写《庄子学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正如《〈子藏〉纪事》所述:“自1987 年8 月至1990 年6 月期间,全身心地投入了《庄子诠评》一书的撰写,研读了历代庄子学著作一百数十种,对庄学发展史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于是产生了撰写《庄子学史》的打算,并在杭州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作了初步的准备工作。”[8]9此书的撰写,为接下来的《庄子》研究,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二)《庄子学史》:《庄子》研究的彻底成熟

《庄子学史》是方勇教授最具典型意义的代表作,是其学术成熟的集中体现。1997 年7 月,其进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后流动站,即选择以《庄子学史》为博士后出站报告,1998 年2 月正式动笔。《〈子藏〉纪事》载:“此书原拟框架为五十万字,三年内完成,但因随后发现庄学衍变情况甚为复杂,兼以数家出版社闻之皆来约稿,便纵笔挥洒,不拘篇幅,费时十载有余,方才告竣,竟得二百万字。”[8]11此书于2008 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后,获得了巨大的反响,先后获上海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郝雨教授撰书评《千年庄学一部大史——评方勇〈庄子学史〉》:“方勇教授积十余年之功,著《庄子学史》近二百万言,对二千年的庄子研究进行全面审视和总结,不仅系统完整地梳理了二千年来庄学发展的历史脉络,当之无愧地成为一部最精细的庄子研究的学术地图,而且也显然称得上是近年来庄子研究取得的具有突破意义的重大成果。”[9]包兆会教授称此书乃“一部具有路标性的巨著”,“从文献搜辑的广度和庄子学史研究所涉及的时间长度来说,方勇教授的《庄子学史》在该领域所作出的贡献至少在目前无人能出其右”[10]537-543。此书节略本《庄学史略》也同样由巴蜀书社于2008 年出版,增订版《庄子学史》则由人民出版社于2017 年出版发行。王攸欣指出:

“在《庄子》解释史的研究上,用功最为深广的是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方勇。他在2008 年同时出版三卷本《庄子学史》和《庄学史略》,其中《庄子学史》近200 万字。2017 年又出增订六卷本《庄子学史》,达321 万字,仅民国以来庄子学(第五册)就增加8 章,增加13 家述论达39 家。作者几十年孜孜矻矻,潜心于兹,沉潜之功,无人可及。作者的文献阅读量是惊人的,没有坚定的信念、超卓的毅力和超功利的学术态度是不可能做到的。《庄子学史》堪称巨著,对于历代注庄解庄文本,大都解读深细,在《庄子》解释史的文献搜集整理概述的广度和深度上,不仅超迈前人,恐亦后罕来者。有学者认为‘气度恢弘、结构宏大、资料翔实’,称得上‘穷源尽委、穷文尽史、穷理尽性’‘是一部中国学术史,一部中国思想史,也是一部中国人的心灵史’。作者大体能够把握住每一位注家论者阐释庄子的特点,由文献源流到主体观念到解释方式,都能娓娓叙来,言之有据,绝不凿空而谈,背离文本。评价上审慎沉稳,不苛求古人,可谓领悟了‘唯道集虚’之真义。”[11]57

这一评论建立在对近四十年《庄子》研究的系统梳理上,可谓最具代表性。此书的代表性意义,由此可以看到。经过前期深厚的积淀,其学术已经出类拔萃,卓然名家。

(三)《庄学文库》系列:《庄子》研究的拓展

1997 年进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后流动站后,即拟定一个较长时期的庄子研究工作,是为《庄学文库》的规划。此规划在进站之初便初步草拟完成,时褚斌杰先生因病住院,方勇教授前往探视,乘便请益,获得褚斌杰先生的指导。此规划共分三个部分的内容,《〈子藏〉纪事》载:

“一、庄学名著点校整理书目(包括林希逸《南华真经口义》、褚伯秀《南华真经义海纂微》、陆西星《南华真经副墨》、释德清《庄子内篇注》、方以智《药地炮庄》、林云铭《庄子因》、宣颖《南华经解》、刘凤苞《南华雪心编》、吴世尚《庄子解》、屈复《南华通》);二、专题研究部分书目(包括《老庄比较研究》《庄子与先秦诸子比较研究》《庄子与楚文化》《庄子与中国艺术精神》《庄子与中国士大夫心态》《庄子与魏晋玄学》《庄子与宋明理学》《庄子与佛教》《庄子与道教》《庄子美学的现代阐释》《庄子与西方存在主义比较研究》);三、其他书目(包括《庄子校注评集成》《庄学书目提要》《庄子词典》《庄子学史》)。……后来方勇所撰写和点校的《庄子学史》(人民出版社2008 年)与《庄子书目提要》(中国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5 年)、刘凤苞著《南华雪心编(点校)》(中华书局2013 年)、褚伯秀著《南华真经义海纂微(点校)》(中华书局2018 年)即皆为此规划中的子课题,所撰写的《庄子纂要》(学苑出版社2012 年)亦系据此规划内《庄子校注评集成》的框架稍加调整而成。其中由中国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5 年出版的《子藏·庄子书目提要》(方勇撰)中的郭象注《南华真经十卷》、成玄英撰《南华真经注疏十卷》、钱澄之撰《庄子诂不分卷》等书之提要,均用1998 年2 月间为《庄学书目提要》所撰之旧稿,唯略加董理润色而已。”[8]9-10

《纪事》所载,尤其详尽,不待赘述。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三个特点:第一,此时的研究仍然集中在庄子领域,其学术愿景,是推动庄子研究的进一步发展;第二,此《庄学文库》规划的三部分内容,分别包括了有关庄子研究的文献整理、专题研究和工具书编纂,其研究的角度是综合性的,高屋建瓴,体现出对于推动学术发展的综合性考量,第三,此规划已经远远超出了个人的窄而深的研究,其在学术研究上的锋芒之锐、魄力之大、格局之广,也于此绽露无遗。

从《庄子诠评》的坚实基础,到《庄子学史》的学术巨著,再到《庄学文库》的综合推进,此一阶段,专精于庄子之学,厚积薄发。

三 以《子藏》工程为代表的境界阔大期

(一)《子藏》工程:诸子学文献之集成

《子藏》工程的启动,按照《〈子藏〉纪事》的说法,实际上应当以《庄学文库》规划的草拟为发端。从《子藏》工程与《庄学文库》规划的相似度上,可以很明显地看到二者之间的关系。而其实还有一点,也与《子藏》工程有着隐约的联系,那就是《庄子现代版》的撰写。据《〈子藏〉纪事》,2002 年6 月,方勇教授启动《庄子现代版》和《孟子现代版》的撰写。2004年4 月8 日,方勇教授遂以此书为范本,向中华书局提交了关于编纂《诸子集成现代版》丛书的规划:

“为了让诸子学走向大众化,提升诸子学在中华文化重构中的比重,方勇特向中华书局提交了关于编纂《诸子集成现代版》丛书的规划,建议以其所编撰的《庄子闲读》《孟子快读》(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3 年12 月版)为范本,在《诸子集成》《新编诸子集成》的基础上再推出《诸子集成现代版》丛书。……此建议得到了中华书局领导的重视,并几经扩充,最后形成了该社所推出的《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8]13

方勇教授之发起此事,非惟有功学术界,对于整个社会文化的推动,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此事对于其治学经历来说,则是他由庄子学迈向诸子学的集中体现。

2002 年,方勇、吴平向时任学苑出版社总编助理郭强提出,拟编纂《庄子集成》,此书的编纂形式,便是影印历代庄子学著作,这可谓是《子藏》的正式开端。2004 年,方勇教授又向郭强提出了《老子集成》的构想,并推荐陈致教授担任主编。2006 年初,《庄子集成》的扫描件已经收集完成,这是后来《子藏·道家部·庄子卷》的基本内容,代表了《子藏》工程的初步实施成果。直至2006 年10 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基本同意了关于编纂《先秦汉魏六朝诸子集成丛书》的计划,后几经调整,定名为《子藏》,并于2007 年1 月列入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计划,这标志着《子藏》工程的正式启动。虽然作为华东师范大学“985”工程重大课题的《子藏》工程,直至2009 年10 月才纳入华东师范大学的议事日程,到2010 年才正式启动,举行了论证会,但是实际的工作早已启动,并广为学界所知。《子藏》工程的启动,对于方勇教授的治学来说,标志着一个完全不同的阶段,则是毋庸置疑的。

《子藏》工程截至目前已经基本完成,只有部分内容尚在最后的处理阶段。这一工程,是历代诸子学文献的首次全面集成,为诸子学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文献基础。其重要意义,早在《子藏》专家论证会上及工程启动之初,学界已有公论,不待烦言。对于方勇教授个人而言,《子藏》工程的意义,标志着他的治学全面超越了个人研究的藩篱,进入了推动诸子学界整体发展的阶段。

(二)《中国诸子学通史》:诸子学史研究之集成

《中国诸子学通史》虽然在2019 年才申报立项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但早在《子藏》工程启动之前的2006 年9 月,便正式启动编撰《中国诸子学通史》。十四年来,门内博士的学位论文、博士后的出站报告等,实际上均围绕这一目标在进行,约40 人参与到写作之中,至2019 年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时,实际已经举行了一次统稿会议,进入了最后的统稿阶段。

《中国诸子学通史》最初的立意是与《子藏》相配合,也是建立在《子藏》庞大的文献基础之上。但是,就其性质来说,《子藏》本身主要体现为对文献的集成与整理,而《中国诸子学通史》则是对历代诸子学研究的总结和梳理。因此,相对于《子藏》而言,此一项目的规划,是具有其独立意义的。对于方勇教授个人而言,虽然《子藏》工程已经十分庞大,但是《中国诸子学通史》的撰写,才能真正体现他从宏观上对历代诸子学进行梳理和把握的野望。《子藏》的文献整理工作,始终是为了诸子学的研究服务。

(三)先秦诸子研究中心与《诸子学刊》:诸子学平台的搭建

2001 年,方勇教授首次表达了他想要创建庄子研究平台的愿望,并于2004 年正式向郭强提出了创办《先秦诸子学研究丛刊》的想法,并与郭强的想法达成了一致。直至2006 年,在华东师范大学的支持下,方勇教授终于成立了先秦诸子研究中心,创办了《诸子学刊》,并于2007 年底出版了《诸子学刊》的创刊号。

先秦诸子研究中心历年来多次举办了“庄子国际学术研讨会”“‘新子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大型国际会议,不仅为学界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也使先秦诸子研究中心逐渐成为了诸子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核心。《诸子学刊》是海内外唯一的大型诸子学研究综合期刊,每辑六十万字左右,截至目前,已经出版了二十辑,发表了大约一千二百万字的诸子学研究论文。2017 年,在创刊十周年之际,《诸子学刊》又被列入了“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之中,正式迈入了国内优秀专业刊物的行列。海内外优秀的诸子学研究者,均通过此刊发表了大量的诸子学研究成果,是诸子学研究的重要平台,有力地推动了诸子学研究的发展。

(四)“诸子学博士论坛”:后备人才的培养

2018 年6 月,方勇教授邀请陈鼓应先生,二人共同发起了“诸子学博士论坛”,为诸子学研究开创了一个新的大型学术交流平台。2018 年10 月在浙江浦江举办了“首届诸子学博士论坛”,共收到投稿一百六十余篇,选取了一百二十余篇参会,参会总人数高达一百六十余人;2019 年12 月在上海举办了“第二届诸子学博士论坛”,共收到投稿二百余篇,选取了一百二十余篇参会。目前,“第三届诸子学博士论坛”也正在筹备之中,此论坛将长期举行,为诸子学研究者,尤其是青年博士,提供助力。“诸子学博士论坛”主要面向的是青年教师和博士群体,其目的在于培养诸子学后备人才,凝聚诸子学研究的整体力量。在此过程中,《诸子学刊》采用了大量青年学者的论文,以帮助青年学者发表学术成果,获得成长动力,这是方勇教授提携后学、栽培青年的集中体现。

综上所述,通过启动《子藏》工程,为诸子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文献基础;通过编撰《中国诸子学通史》,对历代诸子学研究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总结;通过创办先秦诸子研究中心和《诸子学刊》,为诸子学研究搭建了良好的平台;通过发起“诸子学博士论坛”,为助力青年学者、培养诸子学研究后备力量提供了平台。在这一阶段,方勇教授为诸子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学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他已经不再局限于个人的研究,而是着重于为诸子学的全面复兴作出最大的努力。

四 以“新子学”为代表的理念创发期

2011 年底,“《子藏》首批成果发布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标志着《子藏》等第三阶段的规划进展顺利。在此情况下,2012 年初,邀请学界同仁,共商成立“中国诸子学会”“中国庄子学会”事宜,随后成立了两个学会。4 月,方勇教授在“先秦诸子暨《子藏》学术研讨会”作了《为全面复兴诸子学而努力》的发言,正式提出了“全面复兴诸子学”的口号。这两件事,实际上应当归为第三阶段的内容,体现的仍是为推动诸子学的全面复兴而作出的努力。不过,这两件事也正是“新子学”理念提出的先兆。在会议结束之后,方勇教授即与门下弟子商讨“新子学”有关事宜。2012 年10 月22 日,《光明日报》“国学”版发表方勇教授《“新子学”构想》一文,标志着“新子学”理念正式提出。随后的10 月27 日,旋即举办了“‘新子学’学术研讨会”,对“新子学”理念进行了初步的研讨。2013 年4 月12 日至14 日,正式举办“‘新子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以及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众多学者,参与到了“新子学”的讨论之中,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

方勇教授发表了《“新子学”构想》《再论“新子学”》《“新子学”申论》《“新子学”:目标、问题与方法》《三论“新子学”》《四论“新子学”》《五论“新子学”》等文章,现皆收录于《方山子文集》之中,汇为一册,题为《“新子学”构想》。关于“新子学”的有关讨论很多,截至目前,“‘新子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已经举办了八届,相关的“新子学”文章已经发表了近三百篇,论文结集的《“新子学”论集》已经出版了三辑,第四辑也正在编校之中。但是,总的来看,“新子学”并不是方勇教授的“一家之言”,它的真正目标,是集中诸子学界的整体力量,通过百家争鸣的方式,共同探索诸子学研究的新理念,为将来的诸子学研究与发展提供理论性的指导。而且,在方勇教授看来,诸子学不能仅仅停留在专门的学术研究之上,而是应该广泛参与到中华文化重构之中。由此,诸子学之于方勇师,已不再是单纯的学术研究,而是对中华文化和人类命运进行思考的思想资源。方勇教授在这个过程中,正如徐志啸先生所说,扮演的乃是一个“举旗者”的角色。

五 结语

纵观方勇教授的治学历程,从学术积累,到学术成熟,从专业研究到宏通研究,从个人研究到群体推动,从学术研究到文化重构,体现的是一个学者由青涩到成熟,由成熟到宏大,由宏大向高明的渐进历程。这一历程,实际上正是学术研究基本要素和理路的整体体现:以坚实具体的文献为基础,以宏通广阔的视野为立场,以专家之学深入,以通人之学提升,以群体建设贡献于当下,以理念创发开拓乎将来。吾辈学者观乎此,殆知所效仿矣!方勇教授以治《庄子》名家,兹以《逍遥游》鲲鹏之事为喻,拟得七言绝句一首以为之赞,诗曰:“羊角抟成风乍起,扶摇直上九千里。尘埃野马息相吹,暂憩南溟心不已。”

猜你喜欢
诸子学史庄子
周文疲弊与诸子起源——论牟宗三的诸子起源说
百名支书感党恩 学史力行话振兴③
百名支书感党恩 学史力行话振兴④
百名支书感党恩 学史力行话振兴①
学史明理 学史增信 学史崇德 学史力行
——普洱学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先秦诸子谈大小
《庄子说》(二十二)
《庄子说》(二十)
《庄子说》(十五)
与诸子湘西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