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的实践与探索

2020-01-18 06:16方孝玲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互联网+图书馆数字

方孝玲

(合肥师范学院 科研处,安徽 合肥 230601)

近年来,数字阅读发展迅猛,2014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接触率为58.1%,首次超过了传统介质[1]13-16,2019 年已达79.3%[2],数字阅读已发展成为当代社会主流阅读形式。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和网络化深度融合,读者的阅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网络数字资源,在高校图书馆开展数字阅读推广工作可以及时地向师生推介数字资源信息、激发师生数字阅读兴趣、提高数字资源的利用率。在“互联网+”背景下,新技术和新媒介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数字阅读推广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支持。如何借助“互联网+”思维,将大数据、新媒体、5G等先进技术应用于高校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工作,提升数字阅读推广效果,是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高校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的意义

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数字图书资源,是大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数字阅读是当下大学生的主要阅读方式。与纸质阅读相比,数字阅读适应了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交互性强,可以帮助人们利用有限的空闲时间迅速获取大量丰富生动的内容,给阅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随着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阅读载体、阅读方式多元化,数字阅读信息量激增,数字阅读资源质量参差不齐、泥沙俱下,大学生在数字阅读过程中存在着碎片化、随意性、功利性、盲目性等特点,因此,高校图书馆有必要开展数字阅读推广工作,对数字阅读活动进行科学引导,有效推动学生的阅读更加具有针对性,更加契合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发展,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数字阅读推广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提供思维导读、深度赏析、知识延伸,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使用馆藏数字资源,体验读书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养成阅读思考的良好习惯。数字阅读推广活动也是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读书演讲、经典文化讲座、朗读活动大赛、读书分享会、线上读者交流会等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让大学生在活动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的实践

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凭借丰富的数字资源,积极开展阅读推广工作,为师生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为高校教学、科研提供文献信息保障。

(一)加大数字图书资源推广力度

为加强数字阅读推广工作,提高数字资源的利用率,近年来,高校图书馆加大了数字图书资源的宣传推广力度,强化线上服务。如安徽大学图书馆建立了“书香安徽大学”阅读服务平台,该平台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数字图书馆模式,可以为所有师生提供集阅读、互动于一体的“24小时无障碍无边界”的阅读环境,还提供与国内知名作家学者如莫言、余秋雨、李银河、王立群等进行互动交流的机会。河北传媒学院积极与各二级院系联系,有针对性地宣传综合型和专业型数字资源,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钉钉视频等进行各类电子资源的阅读推广服务。合肥师范学院图书馆广泛搜集整理,线上推出了26个综合型、专业型免费数据库,为学校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提供保障。

(二)举办多样化线上读书活动

为提高数字阅读推广成效,高校图书馆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阅读推广活动。阅读推广的成熟活动,如书目推荐、主题征文、线上书展、阅读打卡等都开展得不错。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图书馆举办五月线上读书沙龙活动,包括四场读书沙龙和一场诗词专场。安徽大学图书馆邀请专家、学者做客“阅读经典”,开展主题讲座,并实施“21天悦读计划”,通过微博进行读书打卡。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线上推出8 期“2020 好书推荐”作为第 4 届“青禾悦读,书香安农”的阅读书目。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图书馆进行了微信公众号的“新书速递”“好书推荐”“好书分享”等线上阅读推送。

(三)开展数字图书资源使用培训

为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信息检索与利用技巧,多数高校图书馆都设有《信息检索与利用》培训。如四川大学图书馆除了面向全校开设《信息检索与利用》线上培训课程,还提供“一小时讲座”和院系定制化信息素养培训等个性化服务。四川师范大学图书馆利用雨课堂开展“信息素养与终身学习”线上教学、讨论与互动。成都医学院图书馆采用超星学习通,以bilibili视频平台和QQ讨论答疑为辅助开展了“医学信息收集与处理”“健康信息收集与处理”线上培训。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存在的问题

(一)阅读推广机制有待健全

目前,多数高校图书馆还未建立阅读推广工作机制,没有成立专门的阅读推广机构,没有相应的专项资金保障,活动的前期缺少明确的计划和统筹安排,中期缺少建议与指导,后期缺少总结和反思,评价以活动数量、活动参与人次为主要的评价指标,缺少一套完整科学的评价体系,阅读推广机制有待健全完善。

(二)阅读服务平台有待优化

高校图书馆要想充分发挥数字阅读推广功能,加大对数字阅读的宣传力度,吸引更多读者,提高阅读效率,就要建立数字阅读推广平台,依托平台推出优质数字阅读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推介活动。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网站都设有数字资源栏目,但从阅读推广的角度来看,多数图书馆网站无图书推荐、阅读推广活动品牌以及与读者的交流互动等栏目,数字阅读服务平台有待优化。

(三)推广活动形式有待创新

多数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形式比较单一传统,仍然采用征文比赛、阅读讲座、优秀读者评选等常见形式,缺乏新意。现代大学生都是新一代“数字原住民”,缺少创意的数字阅读推广活动无法吸引学生,无法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四)个性化服务有待加强

数字阅读推广的对象是读者,读者作为阅读的主体,对于阅读的选择带有明显的个人色彩。多数图书馆在活动开展前期缺少对用户需求的调研,没有从根本上去了解用户个性、了解用户真正的阅读需求。面向大众的、无差别的阅读推广活动,没有考虑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因此活动效果不佳。

四、“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的探索

“读者为本,服务育人”是高校图书馆人的工作准则,也是图书馆人所追求的目标。在当前“互联网+”背景下,要重塑“读者为本,服务育人”的服务理念,紧跟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步伐,掌握专业领域的前沿动态和最新进展,利用“互联网+”新知识、新技术开展数字阅读推广服务。

(一)健全阅读推广工作机制

数字阅读推广是高校图书馆的一项重要服务,需要建立长效的阅读推广工作机制。高校图书馆要成立专门的阅读推广机构,建立相应的专项资金保障体系,要有长期规划和短期计划,要健全完善阅读推广评价体系,该体系应包括对阅读推广活动的投入产出、服务效果、读者评价、活动质量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等进行全面评价。[3]84-88,118在“互联网 + ”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数字阅读服务评价体系应该包括“互联网 + ”阅读质量、“互联网 + ”阅读效益、“互联网 + ”阅读数量三个方面的评估指标。[4]35-38为了发挥外界优势资源的作用,需要各方联动,图书馆通过建立与高校、地方图书馆、相关企业以及社会机构等社会各界的深度合作联盟机制,联合开展数字阅读推广工作。

(二)优化阅读推广服务平台

“互联网+”思维的核心理念就是“融合、创新”,高校图书馆应积极探索“互联网 + ”背景下阅读推广跨界融合的新途径。[5]71-74要构建跨界融合的阅读服务平台,开展将传统阅读方式、全媒体方式、嵌入式服务及社会力量等结合起来的跨界融合阅读推广,扩大服务范围,拓展服务内容,加强资源共享和整合,让阅读推广的服务效能真正发挥出来。[4]35-38建立以图书馆官网、移动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为主的数字阅读服务推广平台,提供基于云端的全媒体服务,将数字阅读推广覆盖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移动终端和互联网电视平台,使读者可以在线上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阅读。互联网技术急速变革迭代,技术推动新的阅读选择涌现,产生一系列新的阅读方式,如有声读物、社交媒体平台、知识服务平台、短视频平台、资讯聚合平台等,阅读选择从文字到声音再到影像,出现了混合共生的局面,图书馆要优化平台数字资源,实现融合和共享。

(三)充分运用新技术新手段

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与互联网技术,创新数字阅读推广活动形式。面对已经到来的人工智能(AI) 时代,高校图书馆要不断更新理念,提升阅读推广服务的科技化和智慧化水平。当前人工智能已经在语音识别、机器视觉、数据挖掘等多个领域走进了高校阅读服务的真实应用场景。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 AI、大数据等技术,根据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工作需要,不断拓展智慧服务模式,为读者提供“人工智能 + ”的前沿科技体验。[6]97-101区块链技术也可运用于数字阅读推广工作。目前正在完善区块链上的信息素养教育机制,该机制一旦建立完善就可以实现阅读推广工作的激励性转型,借助于学分认证、奖惩规则的图书馆区块链平台,可以反向督促学生获取更多学业性知识,进而培养学生阅读习惯,还可以利用区块链下大数据分析挖掘,根据用户的搜索阅读习惯进行推送、建议等服务,满足读者对于个性化服务的要求。[7]119-124高校图书馆应注重借鉴自媒体宣传推广的方式方法与手段。此外如实景VR、直播互动等,都可以助力数字阅读推广工作。特别是随着5G技术日趋成熟,将为数字阅读推广工作提供更多的方法与手段,如2020 中国数字阅读云上大会就是一个尝试,大会设立系列5G+阅读黑科技体验,包括云上VR书店、云博物馆展区、5G体验区等,云上VR书店突破了线下书店物理空间限制,360°实景还原线下场景,云博物馆展区通过云讲解、云导览和VR看展三大内容模块,让观众与文物“亲密接触”、沉浸互动,这种全息、全场景被认为是数字阅读未来的主流发展趋势。[8]

(四)加强读者的个性化服务

在“互联网+”环境下,读者的阅读认知表现出个性化、多样化的特点。图书馆应发挥学科馆员的作用,加强与师生的沟通交流,对接不同学院、不同学科专业人群的数字阅读需求,提供更多单独咨询,举办专场阅读推广活动。图书馆可利用大数据技术优势,对师生进行个性化建档,主动利用微信公众号和微博,针对不同群体、不同推广对象,根据其阅读习惯、阅读时间、阅读长度等特征,分时间段为读者推送长度适中、内容适宜的阅读资料,让图书馆数字阅读实现个性化定制服务。[9]257-258图书馆还可运用数字阅读平台用户画像技术,动态跟踪读者使用图书馆的行为轨迹,并根据其阅读特点、阅读习惯、阅读历史等,将具有相同阅读倾向和阅读兴趣的读者精准归为一类,使宣传、推送内容与读者需求相匹配,为读者量身打造个性化的主题阅读服务。[10]245-248

五、结语

在“互联网+”背景下,数字阅读已经发展为当代社会的主流阅读形式。高校图书馆应坚持“读者为本,服务育人”的理念,借助“互联网+”思维,充分利用大数据、新媒体、5G等先进技术,健全数字阅读推广工作机制、优化阅读服务平台、创新推广活动形式、强化读者个性化服务,做好数字阅读推广,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

猜你喜欢
互联网+图书馆数字
图书馆
答数字
数字看G20
去图书馆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