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受力耐磨铸钢件脆性断裂的原因分析及改善措施

2020-01-18 04:03周子龙白冬冬潘多龙杜天彬吕昌略
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 2020年1期
关键词:钢液氮化晶界

周子龙,白冬冬,潘多龙,杜天彬,吕昌略

(江苏朗锐茂达铸造有限公司,江苏江阴 214445)

某受力耐磨铸钢件材质为ZG35CrMnSi,热处理工艺为油淬+高温回火调质处理工艺。该产品是采煤机重要的支承装置和高强度受力耐磨部件;由于煤矿井下地质条件恶劣,在工作过程中该铸钢件受力复杂,在服役过程中,曾发生服役早期即产生断裂现象,铸钢件断面粗糙无明显塑性变形,呈脆性断裂特征。

1 原因分析

1.1 化学成分分析

在铸钢件断口附近取样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铸钢件化学成分符合要求,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断裂铸钢件的化学成分 ωB/%

1.2 宏观分析

经对铸钢件断口部位进行宏观分析,铸钢件断面粗糙,无明显塑性变形,整体呈脆性断裂特征,其形貌见图1。在10 倍放大镜下观察,断口呈典型的岩石状断裂,裂纹沿初生奥氏体晶界扩展,晶粒尺寸约5~10mm,其形貌见图2。

图1 断口实物形貌

图2 断口放大形貌

1.3 金相分析

在铸钢件断口部位进行取样,进行非金属夹杂物和金相组织检查,非金属夹杂物评定级别为Ⅰ、Ⅲ型细系1 级,粗系0.5 级;Ⅳ型0.5 级。非金属夹杂物符合要求,具体见图3。断口处组织未回火索氏体+贝氏体,表面组织为回火索氏体,奥氏体晶粒度约8 级,未见过热、过烧现象。金相组织符合要求,具体见图4~6。

图3 非金属夹杂物

图4 断口处组织500×

图5 表面组织100×

图6 表面组织500×

1.4 外观形貌和能谱分析

对铸钢件断口部位取样进行微观形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断口表面初生奥氏体晶界棱面清晰可见,部分棱面上可见沿一定位向分布的小刻面,小刻面光滑无异物,具体见图7、图8。

图7 断口微观形貌

图8 断口微观形貌

对铸钢件断口部位取样进行能谱分析,能谱在晶界位置存在较多的Fe-Mn 等元素能量的突变,具体见图9。形成该现象的原因是由于钢液中存在过多的Al 元素,由于Al 元素较Mn、Cr 元素氧化能力强,造成钢水在冷却过程中过多的Mn、Cr 元素被还原出来,在晶界形成Mn 的富集区,造成能量突变[1]。同时由于Al 元素的过剩,致使钢水中的N 元素在高温状态下同其形成稳定的氮化铝而使晶界脆化。

氮化铝在奥氏体晶粒形成时以粗大薄膜状析出于晶界,产生组织缺陷,降低铸钢件的塑性和韧性,增加晶间产生裂纹的倾向。这种粗大薄膜状氮化铝与其他弥散分布的夹杂物不同,其形态是厚度为0.05μm,其他尺寸不大于5μm 的薄膜,这种形态的氮化铝夹杂物沿晶界分布,大大减弱了晶间的结合力,从而影响铸钢的力学性能[2]。

综上所述,该耐磨铸钢件因工况恶劣受力复杂,同时因钢中形成氮化铝晶界脆化,导致铸钢件在服役早期产生脆性断裂。

图9 断口能谱分析

2 改善措施

2.1 控制钢中氮含量

铸钢中的氮含量与铸钢熔炼工艺、操作、原材料等有密切关系,对于中频感应电炉而言,降低钢中氮含量最直接的方法有以下几种方式:

(1)严格控制废钢的清洁度和干燥度;

(2)严格控制回炉料的使用比例,回炉料加入量不能超过50%;

(3)在扒渣过程中尽量减少或避免钢液裸露,减少钢液吸气;

(4)采用炉外精炼手段降低气体含量,这是去除钢液中气体的有效方法。

2.2 控制钢中残铝量

(1)熔炼过程中严格控制脱氧铝加入量进行钢水终脱氧,确保残余铝含量控制在0.03%~0.06%为宜。纯铝脱氧是当前中频感应炉脱氧所采用的非常成熟的工艺。用硅、锰脱氧后,用铝进行脱氧时,铝的加入量应严格控制在0.08%到1.2%之间。

(2)采用复合脱氧工艺替代铝终脱氧。采用由稀土、硅、钙等为基本成分的复合脱氧剂+铝进行终脱氧,减少铝的加入量。采用复合脱氧剂对钢中非金属夹杂物进行了变质处理,且由于钢液凝固过程中Ca2N2领先于氮化铝析出,不会对晶间的结合力产生较大影响。同时采用复合脱氧工艺减少铝的加入量控制了残余铝含量,避免了氮化铝的形成,达到防止脆性断口的目的。

3 结论

(1)铸钢中如果残铝量过高,钢液凝固过程中析出氮化铝致使晶界脆化,工件在服役过程中容易产生脆性断口。

(2)控制好钢中氮含量和残余铝含量,尤其是残余铝含量不超过0.06%就可以避免氮化铝的形成,从而减少或消除脆性断口发生的可能。

猜你喜欢
钢液氮化晶界
晶界工程对316L不锈钢晶界形貌影响的三维研究
基于截断球状模型的Fe扭转晶界的能量计算
湍流器结构对感应加热中包流动影响数值模拟
运动晶界与调幅分解相互作用过程的相场法研究*
氮化铝粉末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水解沉淀-碳热还原氮化法制备碳氮化钛粉末
水口位置对电磁偏心搅拌作用下大圆坯连铸结晶器内流动及传热的影响
LF深脱硫过程中的钢液增碳增氮的控制研究
XD超级氮化催渗剂的运用
炼钢生产中转炉炼钢脱氧工艺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