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太空港》导读

2020-01-18 08:38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20年36期
关键词:长征三号西昌火箭

作品简介

《飞向太空港》是当代作家李鸣生的作品。本书写的是中国“长征三号”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美国“亚洲一号”卫星的故事。

书中对火箭发射地西昌得天独厚的地理历史及文化条件、火箭发射工作人员艰苦的生活状态、“长征三号”取得美国和世界各国认可的曲折历程、卫星“亚洲一号”从美国被运送到中国西昌发射场的曲折过程、中国火箭发展史以及“长征三号”在突变天气下成功发射的过程皆做了细致的描绘。书中既有中美专家在大山沟里携手合作的秘密与友情,也有中西方两种文明理念在发射场上的碰撞与冲突。

这部中国航天发射的大写真,表现了为我国航天航空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工作人员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美好品质,表达了作者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之迅速的强烈自豪感。

精彩片段一

大自然会议室

美国人被允许爬山,如同中国人领到了出国护照。见美国专家个个像刚刚逃出高校门的孩子,这天,上官世盘亲自陪同几位美国专家爬山。一路上见到什么都高兴,看什么都新鲜。他们一路游山玩水,一路谈笑风生,一路上还谈“亚洲一号”卫星。不知道什么原因,中美双方平时在小会议室里扯不清的问题,这天在大自然这个“大会议室”里,却谈得很是顺当,十分投机。

……

彝族兄弟说:“好,这只小羊就算你的了。我一定替你养好,你明年来这儿时,可别忘啰!”然后,美国专家一手拉着彝族兄弟的手,一手抱着小羊,照了一张相。从山上回来后,美国专家无论大会小会,逢人便讲:“哎,有钱人吧,还老抠;没钱的人吧,还特讲义气。这儿不仅山好水好,人也好!”

读书笔记

中美双方平时在小会议室里扯不清的问题,如今却谈得很是顺当。原因在于:周围环境优美,是美丽的景色让谈判双方都放松了紧张的心情,从而能够更多地去理解对方、谅解对方。同时,彝族兄弟的纯朴、重感情、讲义气,体谅外国专家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进行卫星发射的辛苦,更让美国专家对中国有了更好的印象。

精彩片段二

燃烧的灵魂

夜色越来越浓了。斯坦豪尔摘下沾满雨水的眼镜,在袖口匆匆抹了抹,又戴了回去。就在这时,他猛然发现,他的四周已站了许多许多的中国人,而且每个人的表情都是惊人的一致:正焦急地望着天空!

突然,斯坦豪尔看见,就在他右前方的一个花台前,笔直地站着一个大约五岁的小女孩。小女孩很瘦弱,双手并在胸前,望着夜空,一脸虔诚,像是在默默地祈祷着什么。冷风吹乱了她的头发,雨水浇湿了她的脸蛋,她竟全然不顾。

斯坦豪尔的心颤了一下,竟不忍心再看第二眼。他转身将目光投向远处,一幅更为惊心动魄的画面,将他震得目瞪口呆:漫山遍野,密密麻麻,拥挤着成千上万的人,有青年,有老人,有妇女,有儿童。他们手中高举着的一束束用松枝做成的火把,在风雨中飘飘闪闪,熊熊燃烧,把黑沉沉的峡谷映得一片辉煌;在火光照耀下,一张张闪着黑眼珠的黄色面孔,齐刷刷地望着发射场的方向。

面对眼前这真实得如同神话的图景,这位来自异国的科学家的心被震撼了。为了这颗卫星能上天,他曾八次来到中国,但似乎只有在这一时刻,才真正认识了中国。他后来说:“那晚我看到的,仿佛不是一束束闪光的火把,而是一个民族熊熊燃烧的灵魂。我相信,这个星球上有如此虔誠而执着的人们,上帝的心就是铁打的,也会被感动的。”

读书笔记

选段通过斯坦豪尔的视角,描绘了两幅画面:小女孩的个体形象与漫山遍野等待卫星发射的人们的群体形象。小女孩虔诚地祈祷,人们执着地期待,震撼了这位来自异国的科学家,改变了他对中国的认识。一颗卫星发射,引起了国人的关注,牵动了国人的心。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从天南地北赶来,为的是能目睹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这一刻,让我们看到了一颗颗火热的爱国心,也让我们看到了民族复兴的希望。

精彩片段三

大功告成

狂欢的人群并不知道,虽然火箭已经上天,但这还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火箭上天后,一级、二级能否正常分离,第三级火箭能否在空中二次点火,火箭和卫星能否按时起旋,起旋后的火箭和卫星能否成功分离,每一个环节都还悬在空中;只有每一个环节都顺利完成后,中国的这次发射才算大功告成!

因此,当不少人都在欢呼成功时,沈荣骏、胡世祥等人的脸上仍不见一丝笑容。沈荣骏两眼平视,凝视着大屏幕,一动不动,其思维仿佛始终沿着火箭的轨道在滑行;胡世祥的衬衫早被汗水湿透了,他直愣愣地盯着大屏幕上缓缓蠕动的火箭飞行理论轨道曲线,同样全神贯注,一动不动。

而偏偏就在这个时候,求胜心切的江可达先生再也坐不住了,兴冲冲地站起来要与胡世祥拥抱。胡世祥急忙伸出手来,把可达先生按回座位上,而后有些哭笑不得地说:“别急,别急!再等一等,再等一等!”

“三级火箭二次点火成功!”

调度指挥员的声音刚一响起,可达先生又急忙站了起来,要同胡世祥拥抱。胡世祥再次将可达先生按回座位上,并小声说道:“快了,再忍一下!”

“火箭起旋!”

“星箭分离!”

调度指挥员话音刚落,大厅顿时爆发出一阵狂热的掌声!

直到这时,沈荣骏、任新民、谢光选、胡世祥、上官世盘等,脸上才露出了开心的笑容。中外专家们紧紧拥抱在一起,滚烫的热泪,让一切话语都显得多余。

读书笔记

火箭顺利上天,人们沉浸在狂欢中,而作为专家的沈荣骏、胡世祥等人依然紧绷神经,关注着火箭的运行。求胜心切的江可达先生与沉着冷静的胡世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多少个日夜的努力,连日来的焦灼,都是为了让卫星顺利升空。在这成功的时刻,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大家感同身受,一切的话语都是多余的。

延伸思考

走向太空文明路

1990年4月7日,是中国航天史上一个值得浓墨重彩书写的日子,就在这天,中国“长征三号”火箭在西昌发射场成功发射了美国“亚洲一号”卫星。它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已经拥有了打进国际卫星发射商业市场的雄厚实力与尖端水平,但其意义又绝不仅止于航天领域与科技方面,它的影响力还反射与波及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外交、军事诸多方面。从中西方决策人,到西昌地界少数民族的平头百姓;从“发射窗口”的气象拼图,到国际舞台的政治风云;从乌可力诸君往返穿梭的洲际游说,到“亚洲一号”的总统待遇的远行;从火箭发展的“欧亚大陆怪圈”,到“中国箭”与“美国星”的苦恋与结合……作品为我们展现出一幅时间跨度近四十年,气势磅礴、光芒逼人、可歌可泣的中国航天画卷。

作者写的是三十年前的故事,但由于作者鲜活的语言,独特的视角,让我们觉得就像昨天发生的一样,为中国“长征三号”发射“亚洲一号”整个过程而震撼,为完成这一过程的航天英雄们而感动,为凝聚于这一过程的火山般爆发的不甘于平庸,不甘于迟慢,渴望振兴,渴望强大的民族精神而鼓舞。

作品让我们感到:在人类通向宇宙的道路上,航天人的每一个脚印,远比总统伟大!

猜你喜欢
长征三号西昌火箭
西昌:监督“硬”措施优化营商“软”环境
西昌过年,吃李小肠烧烤
长征火箭,例无虚发
“北斗港”再发两星
透视奇妙的火箭
How might the individual personalities of employees affect the level of job satisfaction?
超酷的火箭
九年级英语期末测试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