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粒焙炒制取低含量苯并芘浓香花生油的研究与应用

2020-01-19 02:40赵江涛兰志合张占洪徐黎涛冀中能源邢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油脂分公司
食品安全导刊 2019年36期
关键词:毛油浓香花生仁

□ 张 勇 赵江涛 兰志合 张占洪 徐黎涛 冀中能源邢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油脂分公司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注重油脂的风味和营养,市场上出现了各种风味的油脂、功能性油脂,特别是浓香花生油、浓香菜籽油等一系列浓香油,因其独特风味受到消费者的普遍青睐[1]。然而,在市场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浓香油实际生产中存在苯并芘超标问题,由于这种油的工艺不同于常规加工工艺,为增加浓厚香味,在长时间高温炒制过程中极易产生大量苯并芘,且精制过程中不进行脱色脱臭处理,造成最终成品油中苯并芘超标,这也成为食品安全的重大隐患[2]。苯并芘具有致癌性,对食用油品质安全的影响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GB 2716-2005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中对有关指标做出明确规定,其中食用植物油中苯并芘含量<10 μg/kg。

冀中能源邢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油脂分公司,是集生产、销售、研发为一体的农产品深加工食品企业,形成以花生油为主的食用油多产品体系,年加工处理花生仁5万吨、年产低温压榨花生油1.8万吨。该公司始终把食用油安全作为长期关注话题,研究油脂生产品质安全的关键技术并推广运行,有效提高食用油脂的安全性,对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苯并芘是花生油中主要的风险因子,其来源较为复杂,与油脂分子的亲和力强,深度脱除容易造成油脂风味丢失、营养成分流失,油脂损耗等不利影响,严重制约花生油安全品质的提升。针对这一现状,对控制花生油中苯并芘含量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在取得了创新性成果和技术突破的基础上,在企业油脂规模化生产中进行成功应用。

1 整籽炒制浓香小榨工艺流程

整籽炒制浓香小榨工艺流程如图1。

2 研究过程与数据分析

2.1 原料花生仁中苯并芘和营养成分含量

原料花生仁中苯并芘及营养成分含量见表1

由于花生仁原料在入库前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原料本身可能会被苯并芘污染,本实验通过选用当地市场随机购买的花生仁作原料,考察炒籽工艺(炒籽温度、炒籽时间)对花生油中苯并芘含量和营养物质的影响。

2.2 炒籽工艺(温度、时间)对花生油中苯并芘含量的影响

图2显示了花生油中苯并芘含量随炒籽温度和炒籽时间变化的趋势。苯并芘的含量随着炒籽温度的提高和炒籽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温度为160 ℃的条件下炒籽10 min,其油中苯并芘含量是4.97 μg/kg。在200 ℃、10 min的炒籽条件下,花生油中苯并芘含量增加至8.42 μg/kg。在160 ℃、260 ℃的条件下延长炒籽时间至60 min,花生仁中苯并芘含量分别增加至40.33 和 47.92 μg/kg。

图1 花生整籽炒制浓香小榨工艺流程

表1 原料花生仁中苯并芘及营养成分含量

对照GB 2716-2005,苯并芘限量为10 μg/kg,花生仁在高温(除260℃)条件下炒籽10 min,所得花生油中苯并芘含量均符合标准。花生仁在试验所设定的炒籽温度160~260 ℃下炒籽10 min,所得花生油中苯并芘含量分别为4.97、5.55、8.42、8.95、9.71 μg/kg 和 11.70 μg/kg,可以看出,160~240 ℃下炒籽10 min均符合苯并芘限量标准,但根据感官评价分析:炒籽10 min的花生油风味不佳。考虑到浓香花生油的风味,在160~260℃下炒籽20 min,花生油中苯并芘含量分别为6.24、10.46、11.35、12.13、16.21μg/kg与 18.75 μg/kg,明显看出:花生仁在160 ℃下炒籽20 min,其对应油脂中苯并芘含量符合限量标准。若过度炒籽或不当炒籽,都会使油脂中苯并芘含量超标的风险增大。因此,综合分析炒籽后油脂的苯并芘含量,花生最佳的炒籽温度应不超过160 ℃,炒籽时间不超过20 min。

2.3 工艺参数控制

2.3.1 整粒炒制

经过多次实验室小试及100 t/d生产线实际生产,根据实际对炒籽工艺条件进行调整,炒籽温度(160±5)℃,炒籽时间(20±5)min)。生产过程中发现:采用燃气式连续炒籽炉,以满足温度和炒籽量的全自动稳定控制,炒籽温度控制在(160±2)℃,花生油中的苯并芘的含量最低,因此调整最佳焙炒温度为(160±2)℃。通过生产线试产,改变炒籽时间(20±5)min,经过苯并芘和营养物质(维生素E、甾醇、角鲨烯)含量的检测分析,焙炒时间为15~25 min对其含量的影响不大,但通过对成品花生油的感官评价分析,焙炒20~25 min时,花生油的风味最佳。考虑到能源的有效利用,最终确定焙炒时间为20min。

由表2可以看出,在焙炒温度、焙炒时间基本一致的情况下,三批料所得产品的苯并芘、营养物质含量基本保持一致,最终实现项目的技术指标和产品质量满足相关要求。

2.3.2 小榨生产

整粒焙炒后的物料通过保温的刮板输送机、斗式提升机快速转载分别送至20台110型螺旋榨油机内,保持入榨温度,压榨出的毛油具有浓郁的香味,采用传统的110型榨油机可实现较低饼残油,残油约6%~7%,毛油中的油渣较少[3]。

图2 炒籽温度和炒籽时间对花生油中苯并芘含量的影响

表2 不同批次产品情况

2.3.3 低温精制

所得毛油自动流入捞渣机油箱内,实施油与渣的沉降分离,油渣分离后毛油经过不锈钢离心油泵输送至低温精炼车间。压榨毛油进入低温过滤车间养晶罐后,边搅拌边冷却。整个降温过程中,搅拌速度为60 r/min,油温从80 ℃降低到20 ℃,时间为4 h。冷却后,停止搅拌,在20 ℃保持4 h。采用液压板框过滤机进行过滤,操作压力最高不超过0.2 MPa,确保油脂澄清透明。

2.3.4 成品罐装

油品经检验达到花生油成品油标准后,经计量送到成品油罐,或直接送入包装车间进行灌装。

3 结语

经过一年多批量生产运行及数据分析,本生产线生产的浓香花生油产品中苯并芘含量低于6.5 μg/kg,较好的保证了花生油产品中苯并芘含量符合国家标准≦10 μg/kg,高效保留了油脂中的营养成分。考虑到花生米原料中苯并芘含量也会对最终产品质量产生影响,严把原料关也是确保浓香花生油质量安全的重要工作。

猜你喜欢
毛油浓香花生仁
品西湖龙井,悟千年茶道
降落
花生仁小档案
食品级湿法磷酸在植物油脱胶中的应用
花生仁奇遇记
不同品质花生毛油中黄曲霉毒素的碱炼脱除效果
典型品种花生仁力学特性研究
油茶籽浸泡温度及时间对发酵法毛油产率及质量的影响
不同来源大豆毛油磷脂组成的核磁检测及磷脂酸含量比较
紫苏籽、花生仁压榨特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