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流域片水文资料即时整编改革实践与思考

2020-01-19 23:51王雪姣房振南
中国水利 2020年17期
关键词:水文局太湖流域测站

陈 甜,王雪姣,房振南

(太湖流域管理局水文局(信息中心),200434,上海)

一、整编改革工作部署

2018 年全国水文工作会议要求改变传统观念、创新整编方式,全面开展水文资料即时整编,实现测站整编日清月结、场次洪水过后及时开展水沙平衡、次年1 月全面完成资料整编工作。 同年5 月,水利部办公厅印发 《关于做好2018 年度全国水文资料整编工作的通知》, 明确要求2018年度全国水文资料整编、汇编工作于2019 年1 月31 日前完成,并对整编、审查、复审、汇编等各工作环节,以及各级水文部门职责做出明确规定。

太湖流域管理局水文局(简称太湖局水文局)认真贯彻落实水利部要求, 组织召开2018 年度太湖流域片水文资料整编工作推进会,印发《关于继续做好太湖流域片2018 年度水文资料即时整编工作的通知》,确保流域片水文资料即时整编工作严格按时间节点开展。

二、整编改革探索与实践

为保质保量完成水文资料即时整编任务, 太湖局水文局加强指导、沟通、协调,倒排时间表。 流域片各级水文部门创新工作机制、优化工作流程,启用长江委水文局开发的在线整编系统(5.0 版本),并与原整编系统(2.0 版本)并行整编,将在站整编工作方式转变为即时整编。 降水、蒸发、水位资料做到日清月结,汛后开展测站流量关系初步率定分析,2019 年1月进行全面定线推流复核。

太湖流域各省(直辖市)水文部门所属的二级单位每月、每两月或每季度,采用在线审查、集中审查、交叉审查、 底稿抽查等多种方式开展资料整编成果审查;各省(直辖市)水文部门根据地区水文特性,在主汛期前、汛后等时间节点分阶段组织对前一阶段资料进行复审,2019 年1 月20 日前全部完成年度复审。 参编单位同时向汇编单位汇交排版文件、 原始资料数据库及整编成果数据库, 组织专家与汇编单位实现联合复审和卷册汇编。 太湖局水文局于2019 年1 月25 日组织完成了太湖流域片水文资料整汇编成果流域审查暨全国终审, 成果质量通过评定验收。 太湖流域片水文资料即时整编探索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1.做好动员部署,加强统筹协调

面对复审汇编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等情况,太湖局水文局加强动员部署,并多次统筹协调各参汇编单位水文资料汇交时间、方式和质量要求以及参汇编单位联合复审等工作。 流域片各省(直辖市)水文部门也多次组织召开即时整编改革部署动员会议,深入基层调研,破解难题,逐级压实工作任务。 福建省为此专门成立了水文资料整编改革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主要领导先后18 次带队赴各分局和测站进行座谈调研和改革动员。

2.建立体制机制,创新技术手段

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明确在站整编、审查、复审的工作任务、时间节点及质量要求。 浙江省将年度资料整编工作纳入各市水文部门年度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福建省建立了《水文资料整编日清月结通报制度》, 每月对日清月结情况进行通报,印发实施《福建省水文监测奖惩制度指导意见》。 安徽省将资料整编改革工作纳入测站绩效考核,实施奖惩制度,对在测验整编质量大检查和全国终审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分局和测站给予物质奖励。

注重资料整汇编各环节的技术手段创新。 江苏省在江苏水利云平台配置网络服务器,保证资料整编系统能实时读取全省数据库数据。 浙江省开发使用在线整编数据接收接口平台,统一测站整编的数据源,提高原始数据处理能力。 在太湖局水文局的协调下,浙江省牵头在太湖流域片推广CAD 软件定线推流方法,大大提高了流域片整编工作的整体效率。 福建省基本完成水文站网监测综合信息管理平台一期建设, 建立起省局、分局、测站三级信息通道,基本实现日清月结工作实时在线审查和管理,提高了整编效率。 安徽省建立全省统一的网络在线水文资料整编系统,推进全省整编查错软件开发进程,提高审查工作质量与效率。

3.强化过程管理,加强监督检查

为落实日清月结制度,太湖局水文局要求流域片各省份每月初上报上月即时整编完成情况,适时开展测站整编资料抽查,并对工作进展及时通报,在流域片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汛后太湖局水文局组织各省(直辖市)及时开展流量、泥沙定线,推进分阶段审查工作;11 月完成1—10 月资料复审,月底太湖局水文局组织审查专家开展全流域1—10 月资料交叉审查, 以便有问题早发现、早解决,缓解年终审查时间紧、任务重的压力。 多次以座谈会、文件形式协调参编单位资料汇交与汇编单位复审汇编时间上的衔接,要求参编单位同步汇交排版文件、电子书、原始资料及整编成果数据库,便于审查。

江苏省采取现场检查、资料整编系统检查等方式进行监督,6 月组织对全省1—5 月资料整编审查情况进行督查,并将整改情况与资料整编改革情况一并纳入年度考核目标。 浙江省实行包站到人、包片到人,通过整编系统对测站资料整编情况进行日常监督审查。 上海市结合全市测验质量检查,对测站任务执行和水文资料成果质量等方面进行检查评定。 福建省各分局成立督查队伍每月开展现场检查监督,省局成立专项督导队伍不定期对所有分局开展检查监督,建成水文站网监测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在线监管并每月通报。 安徽省建立健全检查员监督制度,定期对所管辖测站进行业务指导和质量把关,主汛期后在全省开展测验整编质量大检查。 太湖流域水文水资源监测中心指定专业技术人员,每月定期到测站进行指导、检查。

4.搭建交流平台,共享经验做法

太湖局水文局借助工作推进会、审查会、总结会、流域片审查专家培训等机会搭建交流共享平台,促进地区之间交流分享经验做法,在全流域组织推广CAD 软件定线推流、遥测数据整编前期在线处理等新技术和工作方法。 建立专家库、学术讨论群,各省(直辖市) 在整汇编工作过程中遇到问题可及时提出, 充分发挥审查专家的专业优势和水平,有效解决整编改革中的部分技术难题。

5.组建人才队伍,加强技术培训

太湖局水文局在2017 年年底完成太湖流域片审查专家换届工作的基础上,2018 年3 月组织对全流域选拔聘任的34 名年鉴资料审查专家开展技术培训,邀请知名水文专家授课,强调新要求。 流域片各省(直辖市)水文部门及太湖流域水文水资源监测中心均及时补充完善整编队伍,组建整编审查专家库, 举办培训班开展专项培训,提升整编审查人员业务水平。

三、经验总结

1.领导重视、组织有力

自启动水文资料即时整编改革以来,太湖流域片各级水文部门高度重视,把资料整编改革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自上而下压实责任。 制定印发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出台工作规章制度,实施一系列奖惩、考核机制,组建专家队伍,加强指导、协调、监督、检查。 统一全体水文职工思想和行动, 全面统筹推进工作进度,是顺利推进资料整编改革工作的前提。

2.发挥特色、创新技术

针对监测数据前期处理在线化程度低、 人工定线推流效率低下、查错难度大等实际问题,各级水文部门发挥各自特色, 开发应用小程序、软件系统、 数据统一接收处理平台等。在整汇编工作的每个环节尽可能利用信息化手段,有效提升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是顺利推进资料整编改革工作的关键。

3.团结协作、密切配合

水文资料整汇编范围是以自然流域、水系来划分,工作主体和环节存在交叉。即时整编改革推进中,上下游水文测站加强合作, 及时进行水沙平衡对照, 参编单位与汇编单位在资料审查、汇交、卷册汇编等环节团结协作、密切配合。 各区域在工作环节时间节点上兼顾本地实际情况的同时, 确保与流域工作节奏保持一致, 是顺利推进资料整编改革工作的保障。

四、结 语

太湖流域片水文年鉴资料即时整编改革顺利进行,2018 年度整编成果于2019 年1 月下旬全面完成,比往年工作进度提前了半年多。2019 年度整编工作在2018 年度工作基础上趋于常态化。 通过水文资料即时整编改革,降水、蒸发、水位等各类常用水文要素的整编成果得以迅速发布,既为水旱灾害防御、 水资源调度管理、水生态保护、水环境治理等工作提供了有效支撑, 又为最严格水资源考核、河湖长制管理考核以及水文水资源统计分析和月(年)报编制等提供了更加及时的服务,还为钱塘江流域防洪规划、太湖流域杭嘉湖区域平原防洪排涝规划等重大规划和工程设计的水文分析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随着水文监测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社会对水文服务需求的提升, 水文资料整编工作专业人员不足、 经费保障不够、 信息化手段欠缺等问题日益凸显,还需进一步优化工作环节、强化信息化技术手段、 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力度,从根本上转变工作方式,顺利完成水文资料即时整编改革。 ■

猜你喜欢
水文局太湖流域测站
2022年“引江济太”水量调度达6.08亿立方米
酸沉降背景下太湖流域碱基离子流失特征模拟研究
WiFi室内定位测站布设优化的DOP数值分析
利用探空产品评估GNSS-PPP估计ZTD精度
美伊冲突中的GPS信号增强分析
西藏最大湖泊色林错水下地形开测
太湖流域典型桃园氮素投入特征及其对桃果产量的影响
太湖流域蔬菜生产区氮输出贝叶斯网络模型的构建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