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基层水文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实践与探讨

2020-01-19 23:51隋家明贾守东党永平
中国水利 2020年17期
关键词:水文局水文服务体系

隋家明,贾守东,党永平

(山东省水文局,250002,济南)

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深入践行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对水文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水文提供更全面、规范、及时的服务。 但山东水文传统的“省局、市局、测站”三级管理体系,由于缺失县一级抓手,县及乡镇所需要的水文、水资源、水生态等资料只能通过市局获得,时效性、精准性大打折扣, 影响了防汛抗旱减灾、水资源管理保护等决策实施。 随着各地对水文工作越来越重视,水文投入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相应用地审批、施工环境协调等问题,都需要与县及县以下有关部门进行大量的组织协调。 水文站点多面广、管理服务链条长, 市级水文局往往力不从心。 构建以县级水文机构为主体的基层水文管理服务体系,推进水文管理服务向县及县以下延伸,全面提升水文服务的功能与水平,成为水文改革发展的迫切之需和当务之急。

一、主要做法

多年来,山东省水文局坚持改革创新,持续探索基层水文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子。 2001 年,青岛市水文局与胶州市人民政府共同组建胶州水文局,开了建设县级水文机构的先河。 2012 年,山东省在推进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中心站建设过程中,采取管理用房集中建设方式,在县区建设中心站96 处, 为县级水文机构组建运行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同时,全省同步推进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为基层水利水文融合发展提供了机遇。 山东省水文局抢抓这两大机遇,大胆提出并稳步推进基层水文管理服务体系建设。 县级水文机构作为体系主体,依托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中心站设立,实行市级水文机构与县人民政府双重管理,负责县级行政区域内的水文管理与服务,县级政府拨付一定比例资金用于水文,人员由市级水文机构和县级人民政府统筹解决。 乡镇水文服务中心主要依托乡镇水利站设立,在水利站加挂水文服务中心牌子,实行县级水文机构与乡镇人民政府双重管理,负责乡镇区域内的水文管理与服务。 农村水文管理员负责有关站点的管理维护和信息报送。

1.理顺管理体制,做好组织保障

2011—2013 年,山东省水文局先后完成省市水文体制理顺、全省各设区的市全部组建水文机构并实现双重管理、进一步理顺省市水文局内设机构等工作,为基层水文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各市水文局积极协调相关县级人民政府,提出组建县级水文局的方案, 县级人民政府积极响应, 到2015 年年底,全省已建成24 处县级水文机构。在前期工作基础上,2017 年年底,省编办出台《关于规范各市水文局派驻水文机构的批复》,明确市水文局在县级按区域统一派驻75 个水文机构, 名称为“XX 局XX 水文中心”,为市水文局正科级内设机构, 并明确了领导职数和主要职责。 目前,全省75 个县级水文中心已按照“有场所、有人员、有职责、有制度、有保障、有作为”的要求,全部组建完成并投入运行。 县级水文中心组建过程中, 全省原有的151 处国家水文站名称和建制继续保留,不再单独配备科级测站长, 原本按流域设立的水文站、雨量站、水位站等监测站点统筹纳入县级水文中心管理。

为解决农业用水总量统计的难题,2012 年胶南市率先成立26 处镇(办)水文服务中心,后来逐渐拓展到水文站点管理、 水文设施看护和信息报送。 自2013 年起,镇(办)水文服务中心建设在青岛市全面铺开, 其他市也结合各自实际相继组建乡镇水文服务中心。截至目前,全省共设立乡镇水文服务中心400 多处, 聘用农村水文管理员4 600 多名,山东“省、市、县、乡、村”五位一体的网格化水文管理服务体系日臻完善。

2.争取政策支持,建立健全法规保障

政策法规和财政资金支持是推动基层水文工作的重要保障。 目前,基层水文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已纳入《山东省水文管理办法》,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水文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水文基础设施和基层水文服务体系建设”。济宁、潍坊、泰安、日照等设区市人民政府出台的地方水文管理办法中,进一步明确基层水文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相关内容。 潍坊、烟台、临沂市人民政府分别出台关于加强县级水文工作的通知, 明确县级水文机构职责,并要求市直相关部门对水文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 东平县人民政府、新泰市人民政府分别出台县级水文管理办法, 东营市河口区人民政府,青岛胶州市及潍坊寿光市、 安丘市、诸城市等县级人民政府办公室相继印发进一步加强水文工作的意见,积极推进水文中心双重管理。 青岛市水文局胶州分局、烟台开发区分局与各乡镇(街道)联合发文,规范乡镇水文管理服务工作。

3.实施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保障站网良性运行

近年水文投入大幅度增加,新建了大量水文监测站点。 经济社会对水文服务需求越来越多、 越来越高,水文工作任务越来越重、监测频次越来越高。 如何保持水文站网良性运行成为新课题。 为此,山东水文抢抓机遇,积极探索将“政府购买服务”政策运用到新增水文水资源监测站点的运行管理中。 目前,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资金达6 705 万元, 列入每年财政预算, 政府购买服务人员500 多人,全部充实到县级水文中心。 日照市、寿光市、安丘市、诸城市还相继实施了市级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进一步完善测站管理、充实基层人员队伍。 同时全省每年落实省财政专项资金1 350万元,并作为基数固定下来,用于传统水文监测站点维修养护。 争取省人社厅、 财政厅出台基层测站奖励性绩效工资政策。 大力开展水文测站规范化建设,在站容站貌、业务管理、水文服务、安全生产等方面出台建设标准,实行动态考核、挂牌管理。 目前,全部水文测站实现规范化管理, 基层测站管理与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人员干事创业意识大幅度增强。

二、主要成效

山东省基层水文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突破传统水文管理模式, 符合面向基层、服务民生的改革发展方向,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水文基础作用。 特别是县级水文中心, 作为水文五级管理服务体系的中间环节, 是水文工作开展的重要支点,发挥了重要作用。

1.缩短工作半径,水文测报更加及时高效

通过基层水文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市局主要负责协调、考核与督导,县级水文中心负责统筹辖区内的各类监测站点,以及在编人员、政府购买服务人员等工作力量,做到早研判、早安排、早测报。 特别是在发生全流域、全区域暴雨洪水情况下, 县级水文中心可以随时出动,较之传统的“市管站”模式,工作半径大大缩短,水文测报更加快捷。 2018 年“温比亚”台风期间,潍坊市水文局诸城水文中心综合所辖范围各水文站点及时反馈信息, 准确研判雨水情势, 在判定防汛测报重点在渠河下游郭家屯水文站后, 迅速作出“除墙夼、诸城、密州站留下人员加强值守外, 其余全部赶到郭家屯站迎战洪水”的决定。通过水文中心的统筹安排和合理调度, 圆满完成暴雨洪水测报任务,水文要素控制良好。

2.密切与地方的联系,水文更加融入地方

在基层水文管理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各市级人民政府高度重视,部署召开推进县级水文工作专题会议。县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全面靠上,在管理模式、干部人员配备、经费落实、办公用房、 工作运转等诸方面予以大力支持。 烟台市水文局所属6 处县级水文中心均落实双重财政, 县级年度预算均不少于30 万元;各中心还通过强化服务, 积极争取专项经费50 万~70 万元,在参与政府会议、收阅文件、评先选优、 绩效考核以及涉水事务等方面享受与地方水利部门同等待遇。 政策法规以及财政预算的逐步落实,有力保障了基层水文工作的开展。

3.及时把脉县域发展需要,水文服务更加精准高效

构建以县级水文局为主体的基层水文服务体系,能够紧密结合当地实际, 更好地掌握当地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水生态文明建设等工作的特点和要求,更有针对性地研究本地水文情势,确保水文信息资料和服务及时、准确,为县域水利与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精准的基础支撑。 2001年,受台风“桃芝”影响,胶州市遭遇大洪水,10 km2的外资工业园区厂房被淹、产品被毁,部分外商计划撤资。胶州局以翔实的水文数据、精准的水文分析成果打消了外商的顾虑,赢得了市政府的高度评价。 2019 年“利奇马”台风期间,东营市广饶县、省黄河三角洲农高示范区出现险情,水文职工紧急赶赴现场进行应急监测,为抢险提供了重要支撑。 日照市莒县水文中心被列为莒县河长制办公室成员单位,牵头对全县河道环境污染治理进行督导考核,发挥了水文的技术支撑作用。 各县级水文中心成立后,积极参与地方涉水事务,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技术服务。

三、存在问题及对策

全省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对水文工作要求也不尽相同,各地水文事业发展尚不平衡, 导致全省基层水文管理服务体系建设与运行水平参差不齐,短板和矛盾相继凸现。比如县级水文站网尚需加密和功能优化,服务领域和服务产品相对单一等。

基层水文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发展, 需要着眼大水文和现代水文发展理念,做进一步调整和规范。总体思路是, 牢牢把握重点水利工程水文设施建设、 水文现代化建设规划实施以及数字水文建设的战略机遇, 以支撑水利和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心, 以落实双重管理体制为抓手, 以强化科技创新和人才保障为根本, 以提升管理运行能力为重点, 加快推进县级水文中心标准化建设, 全面实现基层水文管理服务体系规范化、监测体系现代化、服务产品智能化、人才队伍专业化。

1.深化双重管理,推进“条块结合”

树立“水文为社会,社会办水文”的工作理念, 主动融入社会、 服务社会,努力实现“共建、共管、共享”。全面落实双重管理体制,推进水文“条条管理”向“条块结合”转变,把水文事业发展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构建行业主管、政府协同、社会参与的水文管理机制。 积极推进乡镇水利水文融合发展,并向乡村社区不断延伸。

2.坚持党建引领,完善内部机制

强化党建引领作用,推进党建工作与水文业务工作融合发展。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依法决策水平。 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做好群团组织管理,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 建立健全涵盖党务、政务、业务等各方面的管理制度,实现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 建立激励机制,充分利用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构建先进监测体系,发挥监测站网功能

深入落实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补充完善水文监测站网,重点加强行政区界、重点防洪区、地下水超采区、重点水土流失区等站网布设。 逐步构建布局合理、设施先进、城乡一体的水文水资源水生态监测体系。 明确职责,分清权责,逐步推进水文监测站点分类分级管理。 推进水文监测方式改革,配备现代化设施设备,应用智能感知、智能识别等新技术,推动监测手段自动化、 信息化, 实现水文业务全要素、全流程、开放式、可视化的监测运行模式。

4.着眼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升服务能力水平

加强与县域有关部门合作, 实现融合发展。 捕捉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围绕防汛抗旱减灾、水资源管理、城乡建设等各类涉水事务,提高水文服务的精细化、综合化、信息化水平。 密切关注与社会公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水问题,不断开展生产生活、涉水旅游、休闲娱乐等方面的水文服务,支撑社会公众生活质量提升。 以水文数据库和信息网络为支撑, 统筹辖区内各类水文信息系统、 预报预警业务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管理保障系统等,建设集约化的综合展示平台,实现省、市、县数据同步、高效协同。

5.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事业持续发展

大力加强政府购买服务队伍和基层水利水文一体化服务队伍建设。统筹用好编制内、政府购买服务、农村水文管理员等人才资源,强化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培训,充分发挥以考促学、以赛代练引领作用,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人尽其才的浓厚氛围,形成学理论、钻业务、练技能、强服务的良好局面。

四、结 语

建立健全基层水文管理服务体系, 特别是县级水文中心这一主体,是推进山东水文工作重心、运行管理和服务方式“三个转变”的关键所在。要紧紧抓住县级水文中心这个关键,坚持改革创新,强化服务提升,推进此项工作在全省深入开展、 平衡发展,全面实现基层水文管理服务体系既“有名”又“有实”,助力山东水文高质量发展,为全省水利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水文支撑与保障。 ■

猜你喜欢
水文局水文服务体系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继往开来 守正创新——河北省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
继往开来 守正创新——河北省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
水文
水文水资源管理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西藏最大湖泊色林错水下地形开测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四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