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打造生态维护水源涵养区
——四川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概述

2020-01-20 19:03谭小平
中国水土保持 2020年9期
关键词:黄河流域水源水土保持

谭小平

(四川省水利厅,四川 成都 610017)

四川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补给地和国家重要湿地生态功能区,素有“千河之省”的美誉。四川省黄河流域位于省境内西北部,面积1.87万km2,占全省总面积的3.8%,涉及阿坝州若尔盖县、红原县、阿坝县、松潘县和甘孜州石渠县5县,黄河干流在省境内长174 km,出川断面位于阿坝州若尔盖县麦溪乡,多年平均流量460 m3/s。四川省黄河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量43.92亿m3,占出川断面水资源量(141亿m3)的31.1%,其中枯水期占比为34.8%、汛期占比为30.9%。四川省年产水量占黄河流域年径流量(535亿m3)的8.9%。流域内地势起伏和缓,河谷宽浅,水草丰茂,草甸丛生。区内属亚寒带、寒温带湿润高原气候,海拔3 400~4 000 m,长年无夏,冬季严寒而漫长。

近年来,四川牢固树立黄河源区生态保护意识,高度重视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以打造源头生态维护水源涵养区为目标,陆续实施了国家水保重点治理工程、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退牧还草、沙化治理等生态工程,流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

1 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事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发出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明确指出“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2020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进一步强调,黄河流域必须下大气力进行大保护、大治理,明确提出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四个坚持”的重大原则和六方面重大问题,这对于新时代黄河治理保护及水利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总书记在两次重要讲话中都对水土保持工作作出重要论述,既充分肯定了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取得的显著成效,又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总书记深刻指出“水土保持不是简单挖几个坑种几棵树,黄土高原降雨量少,能不能种树,种什么树合适,要搞清楚再干”,再次彰显了总书记反复强调的科学治理精神,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科学指南。四川省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水土保持业务工作开展的首要政治任务,全省水利系统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强调全省系统上下要坚持学习,通过学习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学习效果体现在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行动上,体现在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实效上,体现在水土保持行业党员、干部的日常言行上,深刻认识和理解“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这一战略要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保护优先、防治结合,把看住人为水土流失作为首要任务。

2 分析四川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状况,厘清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思路

依据2019年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数据,四川省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4 198 km2,以风力和水力侵蚀为主,占四川省黄河流域面积的22.4%。2019年以来,四川省启动了《四川黄河流域片区水生态修复及湿地保护综合规划》编制工作,旨在对黄河流域的水生态状况进行全面系统规划。黄河流域内阿坝州水务局与黄河水利委员会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达成了战略合作关系,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并联合州检察院,在若尔盖、阿坝、红原等县开展了黄河流域“携手清四乱,保护母亲河”专项整治行动,初步建立水环境治理与司法保护协作机制,重拳整治了黄河流域范围内的“四乱”问题,包括乱采乱伐、无序开挖等。

四川省黄河流域属国家两区划分中的金沙江岷江上游及三江并流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四川省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将其进一步细分为若尔盖丘状高原和石渠高原两个生态维护水源涵养区。

(1)若尔盖丘状高原生态维护水源涵养区。该区域主要包括阿坝县、红原县和若尔盖三县,土壤侵蚀主要是水蚀,侵蚀强度以轻度为主。其水土保持功能是水源涵养和荒漠化防治。水土保持防治模式主要为:实施天然牧草保护工程,推进草原改良和人工种草,采取退牧还湿、填沟保湿、增加植被等措施加快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加强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开展湿地资源合理利用,确保重要湿地和河湖面积不减少、生态功能不退化;实施防沙治沙工程,开展畜草平衡建设,禁止破坏植被的活动。

(2)石渠高原生态维护水源涵养区。该区域仅包括石渠县,土壤侵蚀主要有水蚀和冻融侵蚀,强度以轻度和中度为主。水土保持功能是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和荒漠化防治。水土保持防治模式为:采取围栏封育、土壤改良、人工种草、防治鼠害等措施进行有效治理;加强对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遏制天然湿地生态系统的退化;在宜农区结合拦沙、蓄水、滞洪、防冲等,修建中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减少水土流失。

3 采取水土保持生态举措,打造高原生态维护水源涵养区

四川地处长江、黄河上游,生态使命极其重大,我们将紧紧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目标,积极参与编制《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专项规划》,明确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的目标、任务及措施布局,以开展黄河流域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专项整治为契机,加快推进水土流失治理提质增效,改善生态,通过控制水土流失,减缓黄河下游淤积,确保河床不抬高,保障黄河安澜。

(1)坚持保护优先,强化贫困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充分发挥省水保委职能职责,抓住水土流失治理这个重点,继续加大对黄河流域藏区贫困地区水土流失治理的倾斜和支持力度。围绕产业脱贫,精准安排项目实施地点,精确配置治理措施,实现治山治水与藏区群众增收脱贫有机结合,通过水保工程推动扶贫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2)实施分区防治,分类施策。尊重生态维护水源涵养区特点,尊重植被地带性规律,宜林则林,宜草则草,以小流域为单元,因地制宜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在沙化及草地退化区实施沙化治理工程,营造高原地貌高质量水土保持林草。

(3)突出抓好流域内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水土保持项目是推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直接抓手,结合“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建设,根据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当地群众需求,做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奠定黄河源区经济社会发展基础。

(4)扎实开展黄河流域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专项整治。随着流域内各种建设项目如公路、采矿、旅游、小水电工程的开发和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加强,加之藏区农牧民对水土保持工作认识不足,流域内人为新增水土流失防治、典型案件查处、水土保持规费征收等工作进展还不平衡,人为水土流失较严重。以黄河流域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专项整治为契机,充分运用卫星遥感手段,及时精准发现并严格查处生产建设活动违法违规行为,严控人为水土流失。

(5)加强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支撑。四川省黄河流域河道狭窄、沟壑纵横,生态容量小、承载能力弱,要继续加强水土流失监测站点建设,进一步摸清水土保持基础资料,及时准确掌握情况,发现问题、摸清规律,强化监测成果分析和应用,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猜你喜欢
黄河流域水源水土保持
辛店沟水土保持示范园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水土保持监测
水土保持
水源探测器
南水源头清如许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展现陕西担当
黄河流域灿烂的齐家文化——陶器
增强大局意识 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发展水平
三十六计之顺手牵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