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

2020-01-22 06:07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0年40期
关键词:空巢关怀人文

押题理由

“人文关怀”包括层层递进而又密切相关的多层涵义:承认人不仅作为一种物质生命而存在,更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存在;承认人无论是在推动社会发展还是实现自身发展方面都居于核心地位;承认人的价值,追求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统一;尊重人的主体性;关心人的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如精神文化层面的需要);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往大了说,人文关怀关乎一个国家的公平、正义;往小了说,人文关怀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就在人和人的关系中,就在我们平时的举手投足之中。见微知著,从细节上最能体现出一个人的人文情怀和一个国家的人文素质。我们要提高国家整体的人文素质,就需要从细节入手,需要所有人的努力。

命题趋势

“人文”其实是一种“文化”,对于个体而言,就是“素质”的体现,是一种根植于内心的修养,一种无须他人提醒的自觉,一种承认约束的自由,一种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善良。而“人文关怀”,一般指的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和对人类解放与自由的追求等”。从近年来的高考作文命题看,2017年山东卷的“24小时共享书店”,2018年上海卷的“被需要”、北京卷的“文明的韧性”,2019年浙江卷的“‘作家与‘读者”,2020年全国新高考卷Ⅰ的“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都与“人文关怀”紧密关联。

押题方向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中国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我国六十岁及以上人口两亿四千万,占总人口的17.3%,其中六十五岁及以上人口一亿六千万。空巢老人约占老年人总数的一半,其中独居老人占总数的近10%,仅与配偶居住的老人占41.9%,且农村老人比城镇老人面临更多困难。

(2)中国心理学会老年心理专业委员会理事王一牛表示,空巢老人身体机能逐渐下降,社会圈子不断萎缩,普遍情绪欠佳、情感诉求强烈,渴望丰富多彩的生活与陪伴、尊重。若这些诉求得不到较好的解决,便会产生消极情绪,怀疑自己存在的价值,诱发心理危机。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这是一篇新材料作文题,题目由两则材料组成。第一则材料,说明在中国人口构成中老年人所占的比例、老年人的居住状况以及地域差异;第二则材料,从专家的角度,分析了空巢老人的身体素质、社会交往、心理状况及情感诉求。考生要紧扣材料内容,分析现象背后的本质,联系社会现实以及自己周围的事例,发表自己对于如何关怀老人的观点态度。

空巢老人的产生,有两代人生活习惯差异大等家庭因素,有老人不舍离开故土等个人因素,也有本地机遇少、年轻人更倾向于到大城市打拼等社会因素。“空巢”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无法避免,但并不意味着就可以“无为”,老年人更需要人文关怀。

1.子女应尽赡养义务,对父母进行情感关怀

无论是离家千里的游子,还是与父母同处一城的子女,都应该“常回家看看”,要经常回到父母身边,为父母提供情感赡养和日常陪伴,别让他们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无所依靠,别让他们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2.社会各界都应参与,给予老年人更多人文关怀

决定老年人幸福指数的,除了子女的关心,国家的养老政策和社会的关怀也很重要。政府、社会和企业等多元主体都应参与养老事业,多渠道解决空巢老人问题,不仅是经济层面,还包括人文环境的打造,比如以社区为主题的老年人活动中心,以及可以陪伴老人的志愿者等。

3.老人的观念也应作出适当转变

老年人要把生活和精神情感的重心从子女转移回自己的身上,丰富老年生活,让自己走出孤独,化解苦闷,摆脱传统思维的羁绊,活出自己的别样人生。

空 巢

◎郑彦明

文的父亲70多岁,一个人在东北生活。

文知道,这个时候东北的天气已经很凉了,文很担心父亲的身体,一天要给父亲打好几个电话。文说,爸,身体还好吧,父亲说,好着哩;文说,爸,你晚上还去扭秧歌吗,父亲说,去,天气好的时候就去。

父亲说一切都好,但文总隐隐感觉有些不对,想来想去,文决定跟单位请假回家看看,他没有事先告诉父亲。

坐了两天两夜的火车,文终于到家了。秋日的午后,阳光很温暖。文看见父亲坐在门前的躺椅上,微闭着双眼在晒太阳,院子里很安静,父亲好像睡着了。文的到来并没有惊醒父亲,一年多不见,文看见父亲的头发几乎全白了,他的眼睛湿润了。不知过了多久,父亲被一阵激烈的咳嗽震醒了,父亲看见了文,很意外,很惊喜,他从躺椅上吃力地站起来说:“还没吃饭吧,我去给你做饭。”

接下来的几天里,父子俩很高兴,聊了很多,好像这一辈子两人都没说过这么多话。父亲提起了文小时候很多有意思的事,也说到了文的母亲。文发现,每当说起母亲,父亲都特别开心,父亲还说,什么时候能看到文结婚生子,他就算没有遗憾了。

单位接连来电话催文回去上班,父亲也让他快些回去,不要耽误了工作。父亲这几天虽然还是咳嗽,但看上去情绪还不错,文只好决定先回去上班。他计划下次请假回来,带父亲到省城大医院好好检查一下身体。文坐的那趟火车是大清早发车的,父亲执意要去送站,文拗不过父亲,只好同意了。火车开动了,看着父亲孤零零地站在清冷的月台上,文心酸无比。

一个月后,文接到了隔壁李大爷打来的电话,李大爷在电话里带着哭腔告诉他,父亲去世了。文一下子傻了,他反复念叨着,这怎么可能呢,这怎么可能呢。文火速赶回家,李大爷说,前天晚上他父亲给他打了个电话,叫他过去一趟,等他到的时候,父亲已经去世了。

父亲给文留下了一封遗书:“孩子,早在半年前,我就查出患了肺癌,而且是晚期,医生说,这种病通过手术还是能够延长生存期的,但是我真的不想遭开刀化疗的那份儿罪了,而且还要花掉很多钱。上个月能见你最后一面,看你一切都好,我就很知足了。我走了以后,你不要难过。我和妈妈会在天上保佑你的。”

看完父亲的遗书,文悲痛万分,他后悔自己没有早点回去陪伴父亲,然而,一切都来不及了!

本文语言平实,描写细腻。文中的细节描写生动传神,“父亲的头发几乎全白了”“火车开动了,看着父亲孤零零地站在清冷的月台上”,短短几句,让人感受到父亲的衰老、孤独以及对儿子的牵挂和眷恋,令人感慨;“总隐隐感觉有些不对”“父亲被一阵激烈的咳嗽震醒了”,为父亲的去世埋下了伏笔,增强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悔。作文平实的语言中蕴含着真情,给读者留下无限感想,也让人对陪伴老人、关怀老人有了更多思考。

延伸训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个小女孩拿着母亲给的一元钱去买零食,碰到一个老年乞丐。她犹豫了半天,最后说:“婆婆,我给你一元钱,你再找我五毛钱,好吗?”那位老婆婆愉快地答应了。小女孩用剩下的五毛钱买了一串糖葫芦,吃得很开心。

小女孩无疑有一颗纯真的心,她在关爱他人的同时也满足了自己,一举两得。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在今天这个以人为本的社会,我们完全可以像小女孩那样,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给予他人关爱和帮助。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考生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要能准确审题。审视题目材料,考生要注意:(1)“关爱他人”和“满足自己”是并存的两个方面,不能割裂开来,僅写“关爱他人”或“善待自己”;(2)“关爱他人与善待自己”的主语都是“施爱者”,考生要注意不能写成“我关爱了他人,他人也回报了我”,偏离题旨。

二是要有人本思想。题目具有辩证意义,既要爱别人,也要爱自己,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博爱”。“博爱”的辐射面里也应该包括一个“自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先让自己有了关爱他人的资本,才能长久地去帮助别人,这也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猜你喜欢
空巢关怀人文
关爱空巢老人
关爱空巢老人
空巢生日不孤独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人文绍兴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