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错”带“讲”促教学

2020-01-25 16:21连丹君
教育界·中旬 2020年11期
关键词:纠错错误资源小学数学

连丹君

【摘要】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由于学生知识点掌握不到位、粗心大意等,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错误,这些错误是学生思维过程的真实展现。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纠错能力,对于促使学生掌握数学技巧,降低数学错误率,切实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水平,促进数学精准教学有效落实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平时学生纠错过程中所得的教学经验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提高小学生数学纠错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错误资源;以“错”带“讲”;纠错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错误资源要以科学合理的方式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错误资源的作用,促进数学教学工作开展。失败乃成功之母,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犯错误,不断纠错的过程,如此循环往复,从而完成教学目标,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很正常的事情,作为教师,我们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习细节,并及时反思,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认识到错误、反思出现错误原因,最后去纠正错误,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以“错”带“讲”的处理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迎合标准的需求,对于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都有重要的作用。

一、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实现有效纠错

1.以生为本,厘清错误本源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做到以学生為主体,才能及时关注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为厘清错误来源找准切入点。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教师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学生的情感和需求,切不可只顾完成教学目标,不顾学生之间的差异和学生接受能力的有限,一味地讲解,从而忽视了学生自身的理解。

在教学中,学生的理解能力是有差异的,所以针对学习能力差一点的学生,教师要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一定要学生自己讲,把错误讲出来。教师要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关注这些学生的学习过程,多给他们时间,纠错过程以学生自己为主体,让他们去发现错误,讲出错误。

2.及时反思,做足纠错准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细节,以便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错误,这样才能对接下去的纠错起到关键作用,所以要求课堂上教师要做到让学生享有充分发言权,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及时捕捉学生出现的错误苗头。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给予学生充分发言的权利并不代表在这过程中学生可以随便乱说。

二、在纠错教学中的以“错”带“讲”四部曲

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做”的方式,无法真正发挥数学错误资源的有效作用,所以教师在处理错误资源时,要坚持以生为本,在教学中应该以数学错误资源为切入点,通过讲述错误资源的方式来处理错误资源,这样彰显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把错误“讲”出来,既能充分发挥错误资源的作用,又能促进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以“错”带“讲”在很大程度上落实了“纠错”。

1.培养“讲错误”意识

培养“讲错误”的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讲错误”的行为。在传统数学课堂上,教师往往是梳理常见的数学题,然后告知学生做数学题出错的原因,而后让学生重新做,教师重新批改。在学生的主观意识里,错题是用来做的。因此,在以“错”带“讲”的应用中,教师要打破关于错误资源的传统应用,鼓励学生“讲”错误。

作为教师,要勇于创新,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全新的理念对待数学错题资源。教师要意识到错误资源的重要性,错误的教育价值在于它展示了学生的思维历程。在具体的实践运用中,教师要以“错”带“讲”,让学生以“讲错误”的方式将经常出现的错误题型、错误原理等呈现出来。在以“错”带“讲”的运用中,教师应循序渐进,才能让学生更容易地接受这—模式。

2.做好“讲错误”示范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小学生的思维体系尚不完善,其在思考问题时缺乏主观条理性。对于小学生来说,如果单纯告知“讲错误”,不给其相关的示范或者案例,其往往会迷茫,不知道如何开展。因此,教师要做好“讲错误”的示范工作,告知学生“讲错误”的技巧和大致原则,让学生合理发挥。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就以以下常见的错题为案例进行分析—一

常见的错题题目:

某工程队要修一条长985米的公路,第一天修了258米,第二天修了398米,现在还剩多少米没有修?

教师的示范工作如下:

上述常见的错误分为两种情况

错解1:985+258+398=1614(米)

错解2:985-258+398=1098(米)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错误,是因为我没有弄清题目中涉及的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以案例的方式告知学生“讲错误”的思维,会让学生对以“错”带“讲”有更系统的认知,同时,让学生掌握“讲错误”的思路和原则,能够认真梳理以“错”带“讲”的条理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开展“讲错误”活动

教师在复习某章节内容时,为了强化学生对章节常见错误的理解,就拿出一堂课的时间开展主题性的“讲错误”活动,以全面开展以“错”带“讲”。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就以“不能灵活运用知识”为错误理由来找寻相关的错题,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出现错误的理由,讲出错误的原因及如何规避错误,以切实强化学生对错题的印象。

常见的错题题目:

张奶奶家有块长方形菜地,长16米,宽10米,其中一条长边靠墙。为了保护蔬菜,张爷爷在菜地周围围上了篱笆,篱笆长多少米?

错解:(16+10)×2=52(米)

在相关学生的解说之下,我们才明白出现错误的原因——一看到是长方形菜地,孩子们马上就想到了利用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来算,但他们忘记了,这块菜地是一面靠墙的,靠墙的地方是不用篱笆的。显然学生在教学学习过程中与实际生活脱节,不能够灵活运用知识,看到了长方形,就思维定式地想到了“长方形的周长”。

所以,正确的解法:16+10+10=36(米)

在这个题目之外,教师引导学生搜集其他关于“不能灵活运用知识”而导致出错的题。这样,学生集中分析和讲说错题,不仅强化了对数学错题的理解,更是对“不能灵活运用知识”这一理由有深刻的印象,在今后的数学题目练习中,能够额外仔细,降低数学错误的再错率。

除“不能灵活运用知识”这个理由之外,教师还可以以“粗心大意”“错误理解题意”“审题不严”“计算错误”等主题性的“讲错误”活动来有效强化学生对错误的理解。

4.进行“讲错误”评估

在以“错”带“讲”这一方式的应用上,要重视课堂评估。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我们往往是以教师作为主宰课堂的主角,重视教学内容忽视教学评价。对于学生的评价往往是以每个学期的期中或者期末考试的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数学学习情况的标准。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曾经有个学生这样“讲错误”——

常见的错误题目:

家里有6.2升豆油,假如每天用掉0.13升,最多可以用几天?还剩下几升?

这是—道有余数的小数除法应用题,有好多学生是这样计算的,6.2÷0.13=47(天)……9(升)。

这是一种很典型的错误,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一个是非判断题让学生自主探索,先让学生来判断一下答案是否正确,并引导学生回答:你是如何发现答案是错的?学生在老师的这些启发性问题的引导下,主动地去研究探索,并且很快分析出三种判断错误的方法。

针对上述“讲错误”的方式,学生和教师分别从错误选择的典型性、错误原因的分析性及正确思路的阐述性等方面进行评估。针对上述学生的“讲错误”模式,有的学生将这个错误的反思上升到应该正确对待除数、被除数、商及余数的关系层面。

总之,学生如何正确地处理纠错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提高了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小学生数学纠错能力的培养,在小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对于数学精准教学的实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我们一定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关注。

猜你喜欢
纠错错误资源小学数学
数学课堂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
小学数学课堂“错误资源”合理利用浅析
浅谈数学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
“参省”之“参”读音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