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生活,学生才有话可写

2020-01-25 16:21黄明旻
教育界·中旬 2020年11期
关键词:走进生活观察生活小学作文教学

黄明旻

【摘要】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源泉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陶行知先生也认为,写作“应该去寻到它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不断地涌出真实的水来”,这个源头就是我们的生活,生活就是学生习作的活水。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带领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让学生的习作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写出他们的真实生活来。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走进生活;观察生活

“世间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一切文章都源于对自然、对社会、对生活的观察。生活是写作材料的源泉,觀察是写作的门径,一切外部信息都要通过观察才能进入大脑,只有热爱生活并善于观察生活的人,才能从生活中发现许多可写的素材。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走出校门,多观察多姿多彩的大自然,参与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让学生去发现生活的美,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只有这样,在表达时,才能信手拈来,涉笔成趣。

一、观察生活,让学生培养情感

小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少,写作时常常感觉没有什么内容可写。每当老师布置作文,他们苦思冥想,绞尽脑汁,也只能写出干巴巴的几句话来。这是因为他们平时没有养成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对周围的世界熟视无睹,因而写不出具体的故事来。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只有学会观察,学生才能开阔视野;只有坚持观察,学生才能积累素材,将素材在大脑的资料库里留存待用,才能在写作时“听候调遣”。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为了让学生独具慧眼,在熟视无睹的平常中发现不平常,从而发现令他们怦然心动的素材,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有了敏锐的洞察力,学生就会处处留心,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生活的点点滴滴自然不会逃过学生的—双慧眼。

观察是有法可循的,老师应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从一点一滴做起,从一人一物学起,教学生既会观察整体,又会观察局部;既会观察静态,又会观察动态;既会观察外表,又能揣摩内心。

在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的教材中,对“观察”这一主题专门安排了一个习作单元。通过《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两篇课文来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的。例如翠鸟是什么样子的?翠鸟是如何捕鱼的?草地的色彩为什么会发生奇妙的变化?通过与文本的交流让学生明白:只要留心周围的事物,就会有新的发现,只有细致地观察,才能对事物有更多更深入的了解。学生对观察有了新的认知后,教师再鼓励学生平日里要多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比如外出旅游时太阳是如何从地平线升起的;夕阳西下时,落日的余晖是多么的绚丽多彩;春天到了,万物复苏,柔软的柳条随风摇曳,柳絮拂面;秋天到了,收获的季节里,农田和果园又会是怎样的景象。观察不仅用眼睛去看,更要用心去感悟。只有这样,学生的真情实感才会自然流露,他们才能用真实的笔触记录下这美丽的世界。

二、亲身体验,让学生理解生活

观察要让学生有所感,感受是一种心灵情感的认识、理解,是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从而认识事物的心理过程。学生即使发现了生活的美,如果没有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没有亲身体验,仍然难以写出真实的感悟。因此,教师不仅要指导孩子观察自然现象,还应指导他们有目的地去参与到生活中、去亲身体验,让学生走进生活、感知生活。在教学三年级上册习作《我眼中的缤纷世界》时,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生活中的事物。通过现场体验的方式让学生知道观察不仅可以用眼睛看,还可以用手摸、用嘴巴尝,还能用鼻子闻、用耳朵听。比如:老师可以把葡萄带到课堂中,让学生观察葡萄的颜色、形状,用手摸一摸葡萄的果皮,再剥开果皮尝一尝葡萄的味道,—种生活中常见的水果就能通过这样的亲身体验,去学习如何进行观察。还可以播放大海的视频,让学生观察海浪的颜色、翻滚时的动态,听一听海浪撞击岩石发出的声音,再回忆一下自己在海滩上玩耍时的情景,从而激起学生在生活中看海时的经历。让学生真正领略到原来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物一景都是可以进行观察的,原来好的作文素材都是来源于生活中细致的观察和体验的。

三、开展活动,让学生走进生活

开展活动是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关注生活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需要留心周围的事物,从这些事物中寻找活动的主题。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诸如对周边环境保护问题的系列调查,对街头店招错别字的调查;还可以带领学生从“三山半落青山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的诗词中去了解南京的历史,或要求学生以“秦淮小吃”为题,了解南京民间小吃的制作过程;布置学生去一次农贸市场,亲自买一次菜,尽可能买到价廉物美的,事后再指导学生完成练笔。学生有了“市场经验”,觉得有话可说了,语言也就变得生动优美了。此外,还可以布置学生写观察日记。可以观察蚕宝宝从蚕卵到飞蛾的生长过程,记录自己每一天发生的变化,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记录观察所得;可以亲手种植蔬菜,将种植的过程以及蔬菜发芽、开花、结果的过程写成文字;还可以用表格或思维导图的形式记录自己观察到的事物的特点。写完观察日记后,再组织学生进行汇报观察记录和观察到的新发现。学生在交流中学习、讨论、碰撞,写作的兴趣也随之高涨。

四、课前演讲,让学生描绘生活

小学生受年龄限制,对社会的认识还有很大的局限性、片面性,但在教师组织下进行基于生活的交流活动,能够提高他们对社会的认识,提炼生活的内涵。

为此,教师可开展“讲述真实生活,练就我们口才”的班级讲坛活动,每天的晨会课,教师可以安排出3~5分钟的时间,请一位同学围绕“美丽的校园”“身边的‘小事”“推荐一个好地方”“我爱吃的美食”“我喜欢的历史人物”“家乡的变化”“我当志愿者的一天”等主题中的一个话题自主讲述自己的见闻感受。为了得到同学的认可,每一次的演讲,孩子们必然会精心准备。为了寻找合适的主题,他们会仔细观察,留意着身边每一个值得—讲的话题;话题定下了,他们会仔细推敲着每一句语句的表达,每一句演讲的语气。

学生会开始有意识地去关注,校园生活中老师们的严谨、幽默、循循善诱和温文尔雅;女生的腼腆、男生的大方;同学之间的友谊与情义;学习的过程中破解难题的畅快、不被理解的忧伤等。除了熟悉的学校生活,大自然中秋虫的低吟、落叶的叹息、鸟儿的翩然掠过、河水的潺潺流淌,当学生的心灵与之发生碰撞时,也禁不住会产生表达的需要。学生感受最多的是家庭生活,爷爷奶奶的勤劳简朴、爸爸妈妈的尊老爱幼、亲戚邻居的友爱互助,或者对奶奶的唠叨、爷爷的宽容、爸爸的幽默、妈妈的严厉等,都有了真切的体验,总之,生活中的一切,渐渐地会成为他们交流的一个个素材。

五、创设情境,让学生记录生活。

小学生因为认知体验有限、观察不细致等,很多时候会遇见习作无话可写的困境。教师就要适当创设情境,开展适当的活动,给予方法指导,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习得写作的方法,技能进行迁移,写出真实可感、具体生动的作文来。

教师可以围绕重点,针对学生写作难点开展活动,搭建支架助力学生突破习作瓶颈。例如习作中动作描写对表现人物心理、性格、思想、情感等尤为重要,但学生在习作中普遍存在动作不具体、动词运用不准确、动作不典型等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设计“筷子运球”的活动:前面一人从桌上用筷子夹球,转身递给后面一人,后面一人用筷子接住。活动规则很简单,人人参与,在活动开始前,就让学生思考:活动中会有哪些动作?在活动中,可以拍摄一组同学的活动视频。在活动结束后,让学生观看这个视频,再结合自己的体验,说说活动需要怎样才能完成。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相应的动词,对于没有说到的大家踊跃讨论、补充。“夹、运、递、转身、靠近、弯腰、捡”等动词很快梳理清楚,有些学生还机智地发现了小球的意外:弹、溜、滑、蹦、逃……一下子又让活动描写增添了生趣。学生在运用关联词、用动词有条理、有顺序地讲清楚活动过程后,写起来就水到渠成了。“做、看、想、说、写”一系列活动,让动作描写变得有趣、生动。

总之,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中,必须引导小学生亲近自然、参与实践,丰富生活、感悟生活,使多彩的生活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使学生从作文学习中找到生活的意义和写作的乐趣。

猜你喜欢
走进生活观察生活小学作文教学
语文,怎样才能吸引你?
侧重习作讲评,观照“后作文”教学
如何让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走进学生生活之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