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意蕴、困境与实现机制

2020-01-25 00:41郑培培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困境新时代

郑培培

摘   要: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育人导向是培育担当大任的时代新人,认知走向是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发展动向是关注新时代的劳动形态。新时代劳动教育面临着错误的劳动观影响深远、劳动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劳动教育评价制度不完善等现实困境。基于此,新时代劳动教育要凝聚家庭、学校、社會的育人合力,发挥多元主体的作用;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健全劳动素养评价制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开发劳动教育新形态,提升劳动教育时代性。

关键词:新时代;劳动教育;困境;实现机制

中图分类号:G40-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0)30-0056-0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发布了一系列有关劳动教育的政策、文件。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把劳动教育纳入党的教育方针,提高了劳动教育的地位。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进行了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来认识劳动教育,可以看出劳动教育在新时代展现出的独特意蕴。

一、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意蕴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是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的时代;新时代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时代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为美好生活努力奋斗的时代。新时代更加提倡幸福是靠奋斗出来的,不劳动无以为人,无创造无以成事,没奉献难成大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进入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意蕴不同以往。

(一)劳动教育的育人导向是培育担当大任的时代新人

新时代是教育得到新发展的时代,面对教育“培养什么人”的首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回答:“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所谓时代,是指中华民族历经站起来、富起来,到如今真正强起来的时代;所谓新人,指的是肩负中华民族复兴大任之人,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之人,是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时代新人要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前列,要有坚定、自信、奋进、担当的精神状态,要有理想信念、爱国情怀、道德品质、知识见识、奋斗精神和综合素质。新时代“以劳动托起中国梦”,因为劳动教育直接决定了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

(二)劳动教育的认知走向是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提出了“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一命题,认为劳动实现了从猿到人的重大转折。马克思认为:“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是每一个小孩都知道的。”正是因为劳动的存在,人类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才成为可能。然而,劳动在创造人类的同时也创造着人类社会,人类及其社会的历史因为劳动才得以存在。劳动教育不仅是劳动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其核心目标在于劳动价值观的培育。新时代劳动教育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新时代劳动教育要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这是时代赋予劳动教育的认知走向。

(三)劳动教育的发展动向是关注新时代的劳动形态

新时代是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时代,各种新兴技术的出现,使得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学习发生了巨大变化,并促使人类社会不断地发展和进步。劳动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从简单向复杂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新型科学技术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挑战。在这样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深入理解新时代劳动至关重要。新时代的劳动形态日益复杂和多元,于新时代而言,新劳动形态的不断产生与旧劳动形态的不断消亡,将是这个时代劳动场域的基本特征。新时代劳动形态的多样化表现为不仅包含更多的脑力劳动,许多复合的崭新的劳动形态,特别是存在于信息产业、文化产业等领域的新兴劳动形态正不断涌现,日益改变着劳动形态的旧格局。劳动教育的主要载体是劳动,劳动形态的变化影响着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要顺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趋势,其发展动向是要时刻保持对新时代的劳动形态的关注。

二、新时代劳动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

中国社会进入新时代,劳动教育展现出新时代的独特意蕴。劳动教育虽然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但也面临着许多现实困境。

(一)错误的劳动观影响深远

在教育场域中,功利化的教育价值取向使得“智育独大”,学校遵循应试教育模式,在“升学指挥棒”的影响下,只关注学生的成绩和片面追求升学率,劳动教育在学校成了形同虚设的“空中楼阁”。在家庭场域中,传统社会分工观念影响着家长的劳动观,家长重视脑力劳动而轻视体力劳动,“学生只管学习”“劳动浪费时间”等观念成为家长的共识,子女的日常生活完全由家长照顾,家务劳动完全由父母承包。在社会场域中,“贪图享乐”“不劳而获”的社会风气蔓延,不断侵蚀着学生的劳动观念,学生受其影响变得只知享乐而不愿付出,更不愿劳动。

(二)劳动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劳动教育不断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有学者对天津市中小学校劳动教育进行了现状调查,从区域、学校的角度得出的结论是:师资力量是劳动教育中的薄弱环节。新时代劳动教育师资力量薄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劳动教育教师数量不足,部分学校没有专门的劳动教育教师,而是让其他学科的教师兼任,劳动教育被视为“副科”已不足为奇,相比于其他科目的教师地位较低;二是劳动教育教师质量堪忧,表现为专业素质水平参差不齐。这主要是因为学校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于劳动教育教师的聘任过于形式化,同时还缺乏配套的考核和评价标准,导致劳动教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难以保障。当然,劳动教育教师的自我认知和定位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比如教师对自身的要求过低、缺少研究意识等。

(三)劳动教育评价制度不完善

当前,教育中“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现象仍旧突出,在学校教育评价方面也存在重智轻劳的问题。学校缺乏完善的劳动教育评价制度,具体表现为:一是劳动教育评价地位边缘化,在学校教育评价体系中,劳动教育评价的重要性远不及其他各育,处在边缘化的地位;二是劳动教育评价内容和方式不合理,大多数学校的劳动教育评价内容和方式套用智育的评价模式,忽视了劳动教育评价的特殊性和独特性,劳动教育评价方式多采用终结性评价,注重对劳动知识和技能获得的评价,缺少对劳动品质和劳动观念的过程性评价;三是劳动教育评价主体单一,当教师是劳动教育评价的唯一主体时,评价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随意应付的现象,评价结果的可信度较低,由于缺少学生间的自评、互评以及家长的评价,很难吸引家长和学生参与的兴趣。

三、全面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实现机制

(一)凝聚家庭、学校、社会的育人合力,发挥多元主体的作用

面对学生不愿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问题,仅靠学校孤掌难鸣。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需要凝聚家校社的育人合力,形成全面齐抓共管的格局,发挥多元主体的作用。《意见》中指出:“家庭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学校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社会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支持作用。”一是家长要重视家庭中的劳动教育,积极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帮助子女养成正确的劳动认知、劳动习惯、劳动知识与技能,为学校劳动教育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是学校可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传统渠道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也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积极向家长传递正确的劳动观。同时,学校要尽早研制出中小学生居家劳动指南,指导家庭劳动教育有章可循、有理可依;要尽早研制出符合校情的劳动实践指导手册,明确劳动教育的目标、内容、方式、评价等。三是社会要加大对学校劳动教育师资、经费、场地、设备等方面的支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保障体系。同时,社会还要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和合作,家长要鼓励子女积极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大型公益活动等。

(二)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既要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又要提高劳动教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建立健全劳动教育教师工作考核评价体系。一是因地制宜建立学校劳动教育专兼职结合教师队伍,弥补学校中劳动教育教师数量匮乏的缺口。专职教师队伍的配备主要通过人才引进、考试招录等方式;而兼职教师队伍主要是聘请社会上的劳动模范、工艺匠人、非遗传承人等担任。劳动教育教师要发挥劳动榜样的引领作用,让劳动走进学生的头脑、触动学生的情感、温暖学生的心灵,真正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是加强劳动教育教师的培训力度,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一方面,高校应建立劳动教育专业,在教师培训内容上要包含劳动教育,拓宽劳动教育教师的培养途径;另一方面,学校要建立健全劳动教育教师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价值引导和正向激励的功能,实现以评价促发展,使劳动教育评价真正“硬起来”。

(三)健全劳动素养评价制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面向新时代,劳动教育要注重学生劳动素养的养成,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健全劳动素养评价制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一是评价标准要全面、客观。评价要“不重短期重长远,不重划一众多元,不重分数重参与,不重结果重过程,不重知识重实践”。二是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要合理。评价内容要注重对学生劳动观念、劳动品质、劳动精神的考察,而不是只关注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的获得。评价时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评价的时间和场所、評价方式的操作性和适切性。评价方式要变革传统的打分数、评等级等方式,要采取质性与量化、过程性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还可以适当引入现代信息技术评价,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三是评价主体应多元化。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都可以是评价的主体,当然,专门的第三方评价机构也要发挥评价的作用。

(四)开发劳动教育新形态,提升劳动教育时代性

教育是面向人的活动,不同社会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不同。新时代要赋予劳动教育与时俱进的时代意义。新时代要开发劳动教育新形态,提升劳动教育时代性,适应时代新人的培养需求。一方面,开发劳动教育新形态要求关注劳动的新形态,因为劳动形态的多样性是时代性的反映,新时代劳动教育应将消费性劳动、创造性劳动和复合性劳动等新劳动形态纳入劳动教育体系;另一方面,要推进劳动教育内容和方式的与时俱进。劳动教育内容要适应社会产业的发展和需求,尤其是现代服务行业的需求,注重选择新型服务性劳动的内容。新时代劳动教育是对伴随着互联网长大的一批“网络原住民”开展劳动教育,要结合网络时代的特点进行引导。因此,劳动教育应融入高科技、互联网、智能化手段中,灵活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现场亲身体验、模拟仿真试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拓展劳动教育形式,增强其互动性、即时性、趣味性,并利用“慕课”、在线课堂、微课堂等方式打造劳育“金课”。完善劳动教育网络体系,注重开发劳动教育线上线下互动课堂,构建现代化、知识化、信息化的新时代劳动教育。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0-3-27.

[2]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

[3]班建武.“新”劳动教育的内涵特征和实践路径[J].教育研究,2019,(1).

[4]檀传宝.加强和改进劳动教育是当务之急——当前我国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人民教育,2018,(20).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0-3-27.

[6]刘向兵.针对网络原住民的劳育新在哪[N].中国教育报,2018-12-21.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困境新时代
跟踪导练(一)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
A Boy and His T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