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渗透如何从高职语文开始

2020-01-27 06:01刘天刚
锦绣·中旬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语文教学高职

刘天刚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语文教育者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发挥语文教育的育人功能、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迫切要求。

关键词:高职;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教育

从现阶段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反馈情况来看,存在着一个普遍的问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概念内涵把握不够充分,对其概念理解方面产生偏差,最终导致不重视传统文化学习。实际上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的应试教育体制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冲击。由于部分教师本身没有意识到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致使语文课堂缺少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环节。基于此,高职院校语文课程教师需要加强对传统文化教育缺失问题的思考,通过运用有效的方式将其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

一、高职语文教学缺失传统文化教育的原因

(一)缺乏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在进行本次研究时,笔者针对当前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教育的认识和了解进行了相关研究。在研究成果中,笔者发现当代许多学生并非十分了解传统文化的概念。主要原因在于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每天接触网络上的信息与新事物海量,但是对于京剧、戏剧等传统文化,学生了解的就不是很多,因为学生对传统的文化由来并不了解,以致无法产生兴趣。例如,端午节是中国为了纪念屈原而形成的节日,虽然大家都知道端午节是需要吃粽子的,但是许多00后大学生并不清楚屈原投江的故事。许多学生只闻老子孔子其名,却说不上两个人的生平事迹和卓越贡献,经常闹张冠李戴的笑话,这些都说明中国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还有许多缺失。

(二)高职语文教师缺乏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

从现实情况来看,大多数高职语文课程教学缺乏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在进行语文课程和学科知识领域规划时,将重点精力投入在了学生的应试教育层面,也就是所有的知识要点都是围绕学生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较为重视学生应试水平考量。然而传统的文化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评估效果,致使传统文化课程知识的教育存在敷衍因素,课堂上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阐述引导只是泛泛地一带而过,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最终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并不重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失败由此形成。

二、高职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一)需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意识

由于中国历史的发展年限较长,至今为止,中国许多动人的故事和传说流传下来,但也因为现在的人们越来越不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和学习,导致传统文化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持续流传。基于此,高职语文教师应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意识,可在课堂上让学生观看关于传统文化教育的短视频,通过提高学生欣赏水平,加强对传统文化故事或传说的了解。同时,转变传统文化教育观念,加强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改进,结合实践活动组织传统文化教学,如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进入社会寻找传统文化。可以建议学生到民族小寨了解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让学生最直观、最真切地亲身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如民族舞蹈的了解,民族服饰的认识,甚至在日常饮食方面,学生也能够通过比较来发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不同。

(二)提高高职院校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

要想融入传统文化教育,需要从源头上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学生传统文化的教育首先需要从教师着手,语文教师的课程教学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学院,学院要求教师达到什么水平,教师就会往这个方向努力。提高高职院校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具有现实意义。

(三)挖掘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

1.充分利用语文教材,学习优秀传统文化

语文教材是进行语文教育教学的重要凭借,也是传承与发展优秀傳统文化的主要载体。语文教材的选文都是经过专家、学者精心选择的,能够入选课本里的古典文学作品可以说是千百年来积淀的传统文化的精粹。其中既包含物质层面的传统文化,如描写的历史建筑、名川大山、风景名胜等,阅读这类文学作品,学生不仅可以了解、认知历史建筑物,也可以了解与其相关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也包含精神领域层面的传统文化精神,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情怀、“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生死观、舍生取义的价值取向等。因此,作为高职语文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精神,带领学生在文化的浩瀚长河中追溯历史,感受厚重的人文情怀和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魅力。

2.挖掘地方传统文化资源,全面提升人文素养

地方传统特色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注重开发地方传统文化系列课程,以教师为开发主体,组织学生、家长及当地社区代表共同参与到校本课程的设计与编写工作中,以此丰富传统文化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自然景观、风土人情等,带领学生走向社区、走向社会,全面了解当地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热爱本土文化的情感。

(四)提倡多样化的传统文化教育方法

1.反复诵读法

“经典是文化之母,继承和发展文化,要从阅读经典开始。”[3]在对整篇经典作品反复的诵读中感悟作品表达的情感,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经典的魅力。帮助学生把阅读当成一种习惯,只有通过阅读,才能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才能积淀深厚的传统文化素养。

诵读是学习经典作品的重要方法,也是语文学习中语感养成的重要途径。经典作品一般而言都是朗朗上口的,如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作品中展现的淋淋尽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借眼前景物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写出了春天桃花盛开的美景,也可以说写出了新娘美好容颜,同时也可理解为对婚嫁女子多子多福的美好祝愿。诵读这样的作品是一种美的享受,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不仅体会了诗歌的节奏感与音乐美,也更加深刻的理解了作品蕴含的深刻思想。

2.情境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手段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方式,弥补了传统古诗文教学的枯燥乏味,它融声音、图像、文字等信息于一体,创设出形象直观的场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有意识的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学习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亲身体会、感悟、接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多媒体技术的介入可以极大限度的缩小时空差距,拉近当代学生与经典的距离,帮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传统文化。多媒体展示的一组组画面将是一场最好的视觉盛宴,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在强烈的视觉冲击下,学生能更真切的感受到边陲大漠中特有的景象,在孤独绝望中又带有一丝生气,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传统文化在学生面前更加形象可感、接受性更强。

(五)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是对高职生进行传统文化培养的重要环境,校园物质文化的直感性、精神文化的隐渗性、制度文化的规范性和活动文化的体验性,使“它像空气一样包围着受教育者,让他不知不觉而自觉自愿地去感受,去体会,从而心甘情愿地接受教育”。因此,应重视并不断优化校园文化环境,既要注重校园物质文化环境的建设,又要关注校园精神文化环境的优化,努力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一是利用校园中的人文设施、人文景观等,在其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对学生起到思想教育作用。二是进行文化宣传,以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举办展板宣传,通过微信平台不定期向学生推送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文章。三是举办丰富多彩的课内外实践活动,如:中华古典诗词朗诵比赛,爱国主题、青春主题等主题演讲比赛,传统节日主题活动,书法比赛、古典服饰设计比赛、经典剧目等各种带有明显传统文化特色的活动。不僅能够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陶冶情操,也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培养传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

三、结语

总而言之,为构建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文明社会,应当将传统的文化有效地融入高职语文课程教育中,提高学生教育重视的认识,同时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改善过去对传统文化的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端正的文化认识意识,帮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学习过程中,开启心灵,明辨笃行,将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可用人才。

参考文献

[1]雷瑜,刘兆君.论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6(31).

[2]邝雪英.《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栏目对大学语文教学的影响因素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32).

[3]邹莉.大学语文的科学定位与教育功能研究[J].语文建设,2016(32).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语文教学高职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