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民族地区文化扶贫:理论探讨、政策体系及制度创新

2020-01-27 06:01伊孜孜古丽·艾尔西
锦绣·中旬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边疆地区文化扶贫制度创新

伊孜孜古丽·艾尔西

摘要:自解放以来,国家非常重视边疆地区的扶贫工作,从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医疗等多方位辅助边疆人民脱贫致富。在文化扶贫工作中,国家政府在保护边疆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制定了文化振兴制度与文化扶贫政策,通过开展文化教育活动树立边疆人民的脱贫意识,运用文化创新方法促进经济发展,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关键词:边疆地区;文化扶贫;理论;政策体系;制度创新

21世纪初,国家已提出在2020年实现全民小康的目标。2013年,国家开始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几年过去,832个贫困县中有780个县已经摘掉了“贫困帽”,截止2020年底,全国贫困县将全部脱贫。在脱贫攻坚战中,做好文化扶贫工作至关重要,因为文化扶贫是教导人民群众摆脱意识贫困的根本之策。从发展视角来看,优化边疆民族地区文化扶贫创新路径,必须大力加强边疆民族地区党建文化创新,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全面优化文化资源配置方案。

一、文化扶贫是摆脱意识贫困的根本之策

自新中国建立以后,国家非常重视脱贫工作,在1990年,贫困人口所占比例高达61%,到了2014年,贫困人口比例锐减到4.2%。在脱贫致富工作中,文化扶贫是基础。相比而言,边疆地区经济文化建设相对落后,淳朴善良的边疆人民大多安守知足常乐、安贫乐道的信念,不是非常重视发家致富。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边疆人民响应政府号召,积极投身于发家致富工作。国家政府将文化扶贫作为教导人民群众摆脱意识贫困的根本之策,在文化扶贫工作中,国家政府融入了“以教化政”“以人为本”和“大同社会”理念以及助人为乐、扶危济困、好善乐施等传统美德,将文化作为治国理政、脱贫致富的基础。与此同时,政府提出了“扶贫扶志” “扶贫扶智”和 “扶贫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的文化思想,指出要从文化教育的角度引导边疆地区人民树立勤劳致富意识。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说:“对贫困地区来说,外力帮扶非常重要,但如果自身不努力、不作为,即使外力帮扶再大,也难以有效发挥作用。只有用好外力、激发内力,才能形成合力。”

二、中国文化扶贫政策体系的发展与嬗变

从历史发展视角来看,中国文化扶贫政策体系发展历经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属于起步阶段。自新中国成立后,文化扶贫工作成为文化教育工作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工作内容是宣传先进文化思想与政治理念,将知识教育与道德教育作为重点。第二阶段起源于1986年,国务院在边疆民族地区设置了经济开发领导小组,在边疆农牧渔业部设有办公室,旨在共同加强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1993年,国家在边疆地区成立了“文化扶贫委员会”,由边疆文化部门、教育部门、广电部门和扶贫办共同负责文化扶贫工作。第三阶段,扶贫文件落实阶段。国家政府相继颁布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 ( 2011—2020年) 》和《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并将这些文件中的要点内容一一落实,将边疆文化建设作为十项任务之一,为边疆地区文化扶贫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向。第四阶段,该阶段从2015年开始,此阶段进入了脱贫攻坚战的焦点。2015年,政府颁布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扶贫办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扶贫扶志行动的意见》,将文化扶贫作为首要任务,旨在通过执行相关政策来激发贫困人口的致富动力。

三、边疆民族地区文化扶贫创新的路径

(一)加强边疆民族地区党建文化创新

优化边疆民族地区文化扶贫创新路径,必须注重加强边疆地区党建文化创新,坚持以人为本理念,融入中国共产党先进文化因素,着重构建和谐的边疆文化环境。党员干部在边疆民族地区党建文化创新过程中要深入基层,经常与人民群众交流和沟通,健全党员干部与民众自由交流的平台,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在党建文化创新工作中,要注意把握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需求,使党建文化能够起到关心人、理解人、以理服人的作用,运用党建文化积极培养边疆地区人民群众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他们的实际情况出发,切身考虑群众利益,才能激起他们的脱贫意识和致富热情,形成和谐欢快的工作氛围,强化他们的大庆精神与铁人。不仅如此,还要抓好党建文化教育工作,强化先进性意识,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个人的主体作用,维持经济文化建设蒸蒸日上的精神面貌。另外,邊疆民族地区政府应联系人民群众做好四项基本工作:第一,创新区域文化,积极培养良好的民族区域文化环境与政治文化生态,努力实现边疆民族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的同步发展,促进区域文化与党建文化的有机融合,为边疆民族地区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积极宣传先进文化知识、党政方针和党建文化理念,这样党建文化才能在边疆民族地区得以落实。在宣传党内政治文化的过程中,应注意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和文化自省意识,教导全民自觉抵制封建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负面影响,排除利益交换原则的消极意识,树立正确的导向,克服安于贫困、消极懈怠与依赖心理。与此同时,在边疆地区文化创新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全民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文化,使党建文化理念深入民心,教导人民群众为推动文化创新贡献个人智慧与力量。第二,党员干部应引导边疆民众共同努力践行对党内政治文化的行动承诺,坚定党内文化自信,做党内政治文化的忠实拥护者、坚定维护者和积极开拓者。同时,党员干部应采取创新文化宣传教育的模式引导全民树立创新意识,让人民群众认知创新的重要价值,从习俗观念上认知党建文化创新价值,习惯创新,解放思想,研究各种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产品,设计创新框架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大力推动创新文化的发展。第三,党员干部应鼓励边疆地区人民群众勇于创新,敢于突破常规文化和传统思维定式,激发民众的创新灵感,为人民群众营造“以创新为荣”的生活环境,鼓励人民群众为扶贫文化建设和脱贫致富工作努力创新,勇于提出个人见解。与此同时,边疆民族地区政府应重视做好创新人才的吸引、运用、培养和激励工作,对优秀的创新人才予以嘉奖,激发人才的创新意识与潜能。第四,边疆地区政府应重视优化扶贫文化创新筹资渠道,即不断拓宽文化创新筹资渠道,从国家、政府、地方企业、区域组织、个人以及投资基金等多种渠道来进行边疆民族地区扶贫文化创新事业资金筹集活动,使文化创新以及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有充足的经费保障。

(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传承与创新是文化的生命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与政府在国家建设与奋斗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扶贫文化的根脉和底色。在创新扶贫文化的过程中,必须把握从严基调,严格坚持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遵守党纪党规,树立求实方向。与此同时,在创新与开放中不忘坚守,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和文化自省是文化创新建设的积极导向,文化创新与发展必须抱有积极开放的心态,做到海纳百川,兼容并蓄。边疆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各种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创新扶贫文化的过程中,必须大力传承民族地区优秀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使边疆民族文化能得以发扬光大。

(三)全面优化文化资源配置方案

引导边疆地区人民群众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不仅要大力落实扶贫政策,投入充足的资金,而且要针对边疆民族地区特色文化和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文化扶贫措施。目前,各民族边疆地区文化事业部门具有结构化程度高、人才队伍稳定和规则意识强等特点。在文化扶贫工作中,全面创新文化扶贫产品,提供文化创新管理机制,优化文化资源配置方案,必须大力激发人民群众参与活力,建立和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和运行机制,能够有效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长效发展,为乡村振兴奠定文化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文化扶贫工作中,国家政府融入了“以教化政”“以人为本”和“大同社会”理念以及助人为乐、扶危济困、好善乐施等传统美德,将文化作为治国理政、脱贫致富的基础。优化边疆民族地区文化扶贫创新路径,必须注重加强边疆地区党建文化创新,坚持以人为本理念,融入中国共产党先进文化因素,着重构建和谐的边疆文化环境。其次,必须坚持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在创新与开放中不忘坚守,将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和文化自省作为文化创新建设的积极导向。另外,应着重优化文化资源配置方案,全面创新文化扶贫产品,健全文化创新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王涛. 以爱国主义为主题 建设清驿路驿站古今历史文化旅游长廊——从保卫边疆开发边疆建设边疆的内容角度[J]. 黑河学刊,2020,(05):1-6.

[2]李冰燕,李宛霖. 绿色校园建设对边疆地方高校的意义——以普洱学院为例[J]. 智库时代,2020,(02):279-280.

[3]高尚卿,毕东,毕晓红,尹婷婷. 邊疆民族地区基层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调查研究——基于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J]. 图书馆学刊,2019,41(11):26-32.

[4]林彦虎,毛小扬. 论边疆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建设的文化生产路径[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47(05):51-57.

猜你喜欢
边疆地区文化扶贫制度创新
关于边疆地区如何提升党建工作水平的研究与思考
“互联网+”助力文化扶贫
贵州民族乡村“文化扶贫”探析
精准扶贫勿忘“文化扶贫”
精准扶贫勿忘“文化扶贫”
学习贯彻“讲话”精神,打造边疆地市报影响力,锤炼过硬新闻队伍
云南边疆地区大学生科学民族观、宗教观教育研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
电子政务: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