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铸劳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析

2020-01-27 07:10高平
锦绣·中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路径民族地区

摘要:铸劳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从意识形态角度提升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和引领力的有效途径。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式之下,铸劳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对民族地区和其他地区的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民族地区战略性的地理位置和多民族聚居的特殊组成形态,在民族地区铸劳共同意识仍然面临许多困境。通过促进不同民族的交流交融,形成团结互助、和谐和谐的民族关系,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就可以解决实际困难,使得各民族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性质的达成宝贵共识。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地区;实现路径

一.民族地区铸劳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意义

党的第十九才代表大会上提出的“铸劳中华民族共同意识铸劳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迅速成为了党对于民族工作的指导性思想,也成为新时代党对民族工作的思想主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这成为民族地区进一步提高凝聚力,提升中华文化认同感的题中应有之意。

第一,是保证国家社会稳定的思想基础。所有民族的福祉取决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就是各民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了共同的目标努力奋进,贡献自己的力量。社会稳定就是社会矛盾可以得到妥善解决,各族人民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深根植于自己的内心,指导自己的行动。中华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上经历了许多年的分封割据,不断的分裂融合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形成了各民族一家亲的大家庭模式。不同民族地区之间有着不同的风土人情和历史发展轨迹,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水平等也各有不同,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各个民族依然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有认同感和归属感,对于国家的团结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稳定是发展的前提,保证民族地区社会安定团结才能为下一步的发展做好铺垫。56个民族虽然存在语言不同、习俗不同、生活方式不同的特点,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我们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

第二,是满足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理论指导。目前我国的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各族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望是相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层次内函就是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也就是构建各民族间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同呼吸共命运的命运共同体。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黄河和长江孕育了5000年的灿烂文化,对于中华文化,我们内心深处始终秉持着传承发展的信念和根植在心中的认同。要实现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单一的任何一个民族是无法做到的,这是全民族的追求,需要各民族戮力同心共同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不是简单的地域统一,更重要的是每个人心中对于我们共同的文化,对于社会主义的认同。思想统一才是行动统一的指南,只有广泛全面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一切可调动的力量推动民族地区的建设,树立各族人民的主人翁意识,培养人民心中油然而生的共同体意识,进而自觉的为美好生活奋斗。

第三,是保障边疆安全的制度保障。边疆民族地区的安全对于国家总体安全形式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意义。在中国历史的发展的不同阶段,各族人民在危及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自发组成许多抵御外敵的反战同盟,为中华民族的统一和安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和平年代,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为谋求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不懈努力。现阶段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发展新时代、新阶段,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更需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大的联结作用,将每一个中国人紧紧凝聚在一起,每一个民族“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2],从意识共同体到命运共同体,共同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也只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激发各族人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凝聚每个中国人的力量,把各民族的繁荣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复兴昌盛集合在一起,努力为中国人民谋发展,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二.民族地区铸劳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困境探析

1.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外部困境

目前我国民族地区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仍然面临来自多方面的困境。就国外来说,首先,国外敌对势力企图破坏我国和平稳定局面的活动时有发生。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受到中央政府的治理,维吾尔族人民与其他各民族一样,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任何企图威胁中华民族内部团结稳定的行为都是居心叵测的。其次,由于中国在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西方一些敌对势力为阻碍中国发展,在经济、文化各方面对中国我国进行干预和渗透,并通过舆论手段散播不实消息企图抹黑中国。在民族地区通过意识形态领域渗透试图破坏我国和谐稳定。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就更显得尤为必要。总书记曾经强调过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他说“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3]国际不友好的势力使得意识形态工作建设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仍然面临较大挑战。

2.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部困境

除了面临外部困境,民族地区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中也面临自身内部的困境。首先,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其他经济较发达地区仍有较大差距。经济发展水平是社会治理和意识形态建设的基础,而民族地区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生产结构的不平衡性以及人才技术的匮乏性等原因,经济发展水平虽处于稳步上升阶段,但仍然较为滞后。经济发展水平是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的根本性保证,也是决定人民群众意识形态体系构建的基础,同时也是影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能否深深植根于人民心中的根本所在。其次,民族地区文化多元性和地域差异性的影响。中国地域辽阔,边境线漫长,少数民族聚集区众多。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保留了各自独具特色生活方式、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民俗风俗,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文化。但这同时也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养设置了障碍,如何求同存异地在各族人民独特的文化风俗中将中华文化总结凝练,增强不同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是在铸牢意识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三.民族地区铸劳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选择

民族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立和铸牢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压力,如何突破困境,找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方式方法是现阶段我们需要着眼于解决的问题。

1.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强民族地区铸劳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基础认识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的指导性思想,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建设也依赖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指出社会发展是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在实践中遭遇瓶颈和困境是在所难免的,关键在于要保证发展方向的正确性。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下我国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背景下必要的选择。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充分不平衡就是促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性原因。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对民族地区意识形态构筑工作不断做出理论贡献。积累实践经验。

2.大力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发展差距。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在改革开放以后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与全国经济发展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发展民族地区要继续坚持西部大开发战略,坚持人才引进战略,在“一带一路”政策的鼓励帮扶之下,加强与东部地区的交流和往来,实现东西部地区的良性互动,将东部地区的技术优势和地理位置优势要民族地区的资源优势相结合,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全方位振兴发展。

各民族要借助自身独特的文化特色,发展优势产业,努力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模式,在明确自身优势与劣势的基础上,取长补短,形成特色文化产业链。同时要做到“帮助性民族政策在实施中要坚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在民生、扶贫、环境等问题上, 应用区域性帮助政策来代替民族性帮助政策。在少数民族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遺产保护, 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文化产业上, 还须保留以民族划界的扶持政策。”[4]

3.努力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深化中华文化认同。

解决民族问题不能忽视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提高,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两手抓”。在着力缩小民族地区与经济较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时,也要加强各民族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中国五千年历史长河中产生了难以计数的文化瑰宝,其中蕴含着许多任何时代都适用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如“天下大同”,“求同存异”等,这些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对于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润物细无声的引领作用。民族地区要发掘民族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中相通的道德标准和实践指引,并将其深深跟之于每个人的心中,最大限度的发挥优秀文化对行动的指导,使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精神基础更加稳固。

参考文献

[1]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4-09-30(01)

[2]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5月28日至29日

[3]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N].人民日报。2018-02-22

[4]赵刚.民族政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构[J].学术界,2017(2)

作者简介:

姓名:高平 ,出生年:1995,性别:女,民族:汉族

籍贯:内蒙古呼和浩特,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无

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路径民族地区
1912至1949年期间中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化
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形塑与修正
基于祭祖文化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路径研究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浅议人民银行金融稳定职能的实现路径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国际私法法典化的挑战与实现路径
我国学术期刊的价值设定与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