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镜像神经元心智的文化创新

2020-01-28 13:56鲜大立
军工文化 2020年8期
关键词:镜像心智神经元

鲜大立

基于人类镜像神经元心智的创新循环是组织文化的基础,组织拟人的镜像神经元心智是组织文化的核心,“道、术、器、法、势”的文化管理循环,是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天人合一”的行为基础。

人类的认知能力、模仿能力、创新能力都建立在镜像神经元的功能之上,因而具有视觉思维和直观感应的心智特性,从生理与心理整体意识上寻找切入点,再把共情模仿转化成感同身受的文化传播,就能得出清晰的人类文化发展脉络。“道、术、器、法、勢”文化定义,颠覆了西方主导的“精神”文化理论,让文化回归到“天人合一”的本来,不对新时代中华文化的创新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激活创新循环的文化基因

20世纪90年代,意大利科学家发现了一些像镜子一样、可以映射他人动作的神经元,故称之为镜像神经元,它是近年来认知神经科学领域最为重要的发现。心智行为是人的身体表现出的一个有机整体程式,它表现在人们日常的工作与生活行为中,是产生文化的基础。

文化是人的身体机能整体行为过程,心智是产生文化意识的神经中枢,是指导身心一体行为的基础,组织文化利用了人的身心一体文化本质,让组织模仿成像一个人的文化行为,力争达到志同道和的管理境界。

镜像神经元是一种感觉、运动神经元,它的感知一认知一行为循环是人类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行为循环过程,表现出一个组织发展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具体实践的管理循环。因此,组织管理是一种螺旋型的周期性闭环循环,这个周期可以是一年、一季、一月或一天,对每一个闭环的质量评价是组织持续改进的动力。

毛主席关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样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的论述,清楚地阐释出循环超越的文化行为特点,精辟地分析出每一循环的创新都让内容提升的文化本质,在激活了创新循环的文化基因后,组织文化就会不断循环,行为与内容就会不断提升。由此得知,人类的“感知一认知一超越一循环一趋势”行为,是人类特有的“道、术、器、法、势”文化基因,它是文化心智的基础,成为基于镜像神经元心智的组织文化。

创新发展循环很好地解释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的人类发展脉络,“天人合一”是解决“我要去哪里”的人类发展方向问题,至此,我们终于揭开了文化的神秘面纱,用镜像神经元心智解释很多难以理解的行为。比如,人们在观看影视作品的一些动作时,其大脑的镜像神经元心智不但会模仿此类动作,还可以预期下一步的剧情发展,让影视情节在我们的大脑中呈现,并且能够快速理解故事的情节和内容产生共鸣。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文化心智传播过程,润物而无声。

搞清楚了镜像神经元就等于搞清楚了文化精神,基于镜像神经元心智的创新循环理论,清楚地阐释了人类超越自然的文化现象,这种不依赖于人们的主观意识、只要条件具备就一定要发生作用的行为。组织文化把组织当成一个人,让组织也有像人一样的镜像神经元,此时组织文化就变成了群体的心智行为,是群体表现出的“感知一认知一行为一循环一趋势”,它是组织文化的“道、术、器、法、势”循环。在组织管理中“道”是目标、“术”是方法、“器”是行为,“道、术、器”是组织管理评价的闭环,“法”是遵循的自然法则,“势”是发展的质量趋势,它们构建出了基于镜像神经元心智的组织文化模型。

在文化的创新传播中,精神的作用十分重要,共情和模仿在其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看到的你,就是我自己”是“感同身受”精神的成因,精神也是无意识产生的,虽然不能人为创造,但它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因素。正是受了文化精神的共情感染,人们才会对他人的行为留下深刻印象,才会不自觉地模仿这些语言和行为。因他人行为造成自身情绪变化是文化传播的向导,文化传播最好的方式是对质量标杆的模仿,也就是组织要通过确立内部和外部的质量标杆,让更多人在先做好自己的基础上再去超越自己,卓越绩效用的就是这种质量标杆管理方法,不但能够快速提高自己的文化管理水平,还能在学习过程中找到超越标杆的方法,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局面。因此说,基于镜像神经元心智的文化创新与传播,是先进组织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能动创新循环的文化行为

文化是人们日常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的行为表现,而组织文化管理是围绕组织发展战略,对组织创新与传播质量循环的系统管理,是以结果为导向并兼顾全面的组织文化心智管理,通过对每一个循环的行为和内容评价,找出自身不足并加以持续改进的全面质量管理行为。

可以看出管理与文化有很多重合的地方,管理是文化的基础,文化是管理追求的境界,无为而治是这个境界的表现。组织文化管理要追求一种不用领导说,大家都知道如何做的主观能动性,能动性是组织文化基因的密码,它决定了“道、术、器、法、势”的循环质量,其中“道、法、势”三者是行为关联因素,代表组织综合管理的创新循环能力,是主观能动性激励了创新循环,因此,主观能动性是组织文化管理的第一质量。

“主观能动性”又称为“自觉能动性”,是指人们的主观意识和实践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能动作用。它有两方面含义:一是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即实践与认识;二是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再实践、再认识。二者是在实践基础上循环统一的整体,是产生组织文化心智的动因。要把握好基因密码的三个重要指标,一个是启动创新循环的能动质量之“道”,一个是提升心智质量的悟道之“德”,再一个就是体现整体发展的质量之“势”。老子“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道生战略”“德畜真理”“物形结果”“势成发展”,希望组织在正确的战略指导下,形成超越创新的管理心智,通过用对管理的持续改进,形成高质量的组织发展趋势。

文化是人类的一种能动创新循环行为,“群体的道、术、器、法、势”是文化的原型,代表了组织正常的管理循环,它存在于每个组织的自身管理中,任何对“战略”“方法”“行为”“质量”“趋势”的管理都可以简化成“道、术、器、法、势”单元,有多少个组织就有多少个这样的单元,就有多少个对这个单元的管理评价。组织正常开展的是一种闭环管理,是一种年复一年、月复一月的管理循环,这种管理循环在管理中每天都在发生,是从组织顶层再到无数基层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管理传承,这就是一种组织文化管理,换言之,是能动创新管理循环的“道、术、器、法、势”,它等同于质量文化的“PDCA-V”循环,其中“PDCA”是组织的质量改进循环, “V”是组织质量发展趋势。

高质量的发展不但要有产品质量,还要有管理质量和发展质量,其中发展趋势的质量更重要。质量文化是组织文化建设的一条主线,通过建立组织文化矢量模型,表现出各级组织内部的文化力大小和方向,对不同组织文化力的矢量分析,可以得出国家整体的组织文化力情况,人们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所处的位置,直观地显示出本组织与国家战略方向是否符合,最终评价组织文化哪些方面不足需要改进。

因而,影响文化力的因素有两个,一是文化基因的质量,表现在锥体模型体积的大小上,由组织规模、战略目标、理想信念组成;二是文化基因循环的质量,表现在循环的速度和趋势上,由组织“悟道”的心智决定。“悟道”意识强的组织,每天都会评判外部环境的变化,每天有创新的思路,自然处处都会快人一步,模型的体积和趋势就会增大。反之,如果组织平时想法很少,没有主动的创新行为,更没有创新行为的循环,组织就会像一盘散沙,发展缓慢,模型就一直停留在原地没有变化,甚至消亡。没有标准很难验证文化的质量,而没有评价就没有组织管理,这是简单的文化管理学道理。

文化是管理追求的最高境界,无为而治是文化追求的最高境界,文化与管理是一件事物的两个层次,追求文化境界是把组织变成一个人的管理,像一个人那样志同道合、齐心协力、永往直前。

对组织文化循环趋势的认知

正如毛主席论述的“实践和认识的每一循环内容,都比较地进到是提升心智质量的悟道之“德”,再一个就是体现整体发展的质量之“势”。老子“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道生战略”“德畜真理”“物形结果”“势成发展”,希望组织在正确的战略指导下,形成超越创新的管理心智,通过用对管理的持续改进,形成高质量的组织发展趋势。

文化是人类的一种能动创新循环行为,“群体的道、术、器、法、势”是文化的原型,代表了组织正常的管理循环,它存在于每个组织的自身管理中,任何对“战略”“方法”“行为”“质量”“趋势”的管理都可以简化成“道、术、器、法、势”单元,有多少个组织就有多少个这样的单元,就有多少个对这个单元的管理评价。组织正常开展的是一种闭环管理,是一种年复一年、月复一月的管理循环,这种管理循环在管理中每天都在发生,是从组织顶层再到无数基层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管理传承,这就是一种组织文化管理,换言之,是能动创新管理循环的“道、术、器、法、势”,它等同于质量文化的“PDCA-V”循环,其中“PDCA”是组织的质量改进循环, “V”是组织质量发展趋势。

高质量的发展不但要有产品质量,还要有管理质量和发展质量,其中发展趋势的质量更重要。质量文化是组织文化建设的一条主线,通过建立组织文化矢量模型,表现出各级组织内部的文化力大小和方向,对不同组织文化力的矢量分析,可以得出国家整体的组织文化力情况,人们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所处的位置,直观地显示出本组织与国家战略方向是否符合,最终评价组织文化哪些方面不足需要改进。

因而,影响文化力的因素有两个,一是文化基因的质量,表现在锥体模型体积的大小上,由组织规模、战略目标、理想信念组成;二是文化基因循环的质量,表现在循环的速度和趋势上,由组织“悟道”的心智决定。“悟道”意识强的组织,每天都会评判外部环境的变化,每天有创新的思路,自然处处都会快人一步,模型的体积和趋势就会增大。反之,如果组织平时想法很少,没有主动的创新行为,更没有创新行为的循环,组织就会像一盘散沙,发展缓慢,模型就一直停留在原地没有变化,甚至消亡。没有标准很难验证文化的质量,而没有评价就没有组织管理,这是简单的文化管理学道理。

文化是管理追求的最高境界,无为而治是文化追求的最高境界,文化与管理是一件事物的两个层次,追求文化境界是把组织变成一个人的管理,像一个人那样志同道合、齐心协力、永往直前。

对组织文化循环趋势的认知

正如毛主席论述的“实践和认识的每一循环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那样,文化的每一循环都是组织管理之“道”的提升、“术”的成熟、“器”的完美。针对五个字还可以形成评价标准,进而奠定了文化管理学的理论基础。

文化的概念之间都是有关联规律的,它说明很多文化现象都是创新循环的组成部分,提醒我们对很多文化现象要整体研究才有意义。比如,哲学研究“道”,意识形态在人们思想中的“道”;文明是“道、术、器、法”,表现在组织管理的质量程度;“法、势”是组织发展的质量趋势,代表组织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掌控程度。

在文化管理中“道、术、器”是平台、载体和抓手的关系,将文化按“道、术、器”的循环规律分类,便于人们识别文化的不同层次和功用,方便贯彻理解。比如,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中“爱国”是道,“爱国”的标准是术,“爱国”的行为是器,需要用爱国标准评价三个层次的组织行为,才能促进爱国行为向更高境界发展,这就是对文化的标准评价与管理实践。在对五个字的文化标准评价中,对组织环境的敏锐度是“道”、对创新管理的成熟度是“术”、对成员行为的合拍度是“器”,对组织管理循环的质量趋势度是“法与势”。

基于镜像神经元心智就像是一把金钥匙,开启了文化标准定义基础理论的大门,让中华文化重新站到了世界的制高点,成为世界文化未来发展的引领者。国家出台的《关于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促进全面质量管理的意见》,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大举措,要全面积极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标准,开展质量认证和全面质量管理评价工作。各行业组织都要力争在国家高质量发展中争当排头兵。文化强国是国家层面的文化管理工作,只有在国家级平台上开展争创质量标杆,才能让全国组织文化的大树变成森林。要快速推广文化评价的标准和定义,在卓越平台上树立更多的管理质量标杆,加大全国性的先进文化创新和传播力度,提升各级组织的自我管理质量水平,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文化强国建设是一个国家的文化管理行为,要有专门的政府组织进行统筹和管理,在国家统一的标准平台上开展评价,才能让全国各级组织的文化大树变成成林;文化的标准定义是组织文化建设基础,要建立和推广文化评价的国家标准,尽快让文化建设组织化、标准化和系统化,这是组织文化管理落地的重要环节。后续可以将文化的国家标准转化成国际标准,引领世界文化的发展;文化不只是文艺、影视和文学,在文化分类中这些只属于“器”的类别,文化需要对“道、术、器、法、势”开展全面建设,是全面、全员、全过程参与的质量创新。

(作者单位黄埔军械修理厂)

猜你喜欢
镜像心智神经元
AI讲座:神经网络的空间对应
镜像
仿生芯片可再现生物神经元行为
镜像
运动员心智游移特点研究:来自静息态和任务态思维取样的证据
让学生的基础心智在课堂中成长
这个神经元负责改变我们的习惯
大学生心智的二次构建
研究人员精确定位控制饮酒的神经元
孤独会加速老年人的心智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