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治疗中氯吡格雷的应用效果与不良反应分析

2020-02-02 13:42高峰蒙阴县人民医院
保健文汇 2020年12期
关键词:氯吡格雷血小板

文/高峰(蒙阴县人民医院)

冠心病一般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在我国冠心病的患者数量庞大,调查显示,40 岁以上人群为主要发病人群,其中男性偏多于女性,近年来发病率呈年轻化趋势[1]。随着我国人民近几年来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冠心病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冠心病的发生是由很多因素综合作用引起的,如果患者出现冠脉粥样硬块破裂或血管狭窄等表现,发生急性血栓的几率比较高,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冠心病患者病情进展和严重的主要影响因素就是血小板活化聚集,所以临床在治疗冠心病时有必要重点进行抗血小板凝聚[2]。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方案有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等。其中,不同的用药方案会使治疗结果存在明显差异。有学者发现,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具有显著的效果,可以在临床中应用[3]。为探究其具体效果,特选取我院2019 年1 月到2020 年1 月之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10 例展开下列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在2018 年3 月-2019年3 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10 例,根据电脑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55 例。其中对照组男性31 例,女性24例,年龄40-76 岁,均龄(58.59±2.23)岁,观察组男性29 例,女性26 例,年龄42-81岁,均龄(60.89±3.76)岁,两组患者数量、性别、年龄、病情等资料相似,可以对比,统计学无意义(P >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检查和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一次100mg,每天1 次,睡前服用。观察组患者口服氯吡格雷,一日一次,一次75mg。

1.3 观察指标

(1)对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共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显效:心电图检查可见ST 段回升超过0.15 mV,且T 波倒置变浅50%以上,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心电图检查可见ST-T 段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好转,无效:心电图检查可见ST-T 段无变化,临床症状无好转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x100%。

(2)对两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观察,包括心律失常和心肌梗死。

(3)对两组患者用药后12 h、24 h 血小板凝聚率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意义

统计学处理软件采用SPSS20.0,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t 检验,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当P<0.05 时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比较

对比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对照组为80.00%,观察组为96.3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有发生心律失常的有4 例(7.27),发生心肌梗死有2 例(3.63%),心血管发生率为11%,观察组仅有1 例(1.81%)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状况,心血管发生率为1.8%,观察组的心血管发生事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用药后12 h、24 h 血小板凝聚率

观察组用药12h 和24h 后的血小板凝聚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比较表[n(%)]

表2 两组治疗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n(%)]

表3 两组患者用药后12 h、24 h血小板凝聚率( ±s,%)

表3 两组患者用药后12 h、24 h血小板凝聚率( ±s,%)

组别 例数 治疗后12h 治疗后24h对照组 55 33.48±3.21 31.08±3.28观察组 55 28.25±3.16 26.14±2.89 t 7.258 7.162 P 0.000 0.000

3 讨论

冠心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临床症状为胸痛,即心绞痛,还伴有心慌气短、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严重威胁了现代人们的健康,若得不到及时有效是治疗和控制,严重者,将会对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危害[4]。当患者过度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容易发病,所以患者在日常生活当中应该注意休息,劳逸结合,也要注意控制情绪,尽量远离和避免诱发因素。针对冠心病患者,临床上有各种不同的治疗药物,且在应用效果和安全性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选取冠心病患者110 例分别采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进行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对比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对照组为80.00%,观察组为96.3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有发生心律失常的有4 例(7.27%),发生心肌梗死有2 例(3.63%),心血管发生率为11%,观察组仅有1 例(1.81%)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状况,心血管发生率为1.8%,观察组的心血管发生事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12h 和24h 后的血小板凝聚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冠心病患者口服氯吡格雷治疗具有比较高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靠性,能够促进患者血小板凝聚降低,改善生命质量,且具有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使用及推广价值[5]。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均为临床常用的冠心病治疗药物,阿司匹林能够对环氧化酶失活产生抑制作用,防止血小板聚集,避免形成血栓。但阿司匹林具有较高的危害,患者在服用后比较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和副作用,所以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而氯吡格雷作为一种二磷酸腺苷受体拮抗剂,能够对集体的肾上腺素、凝血酶和活化因子产生抑制效果,预防血小板聚集。但氯吡格雷本身没有活性物质,能够通过肝脏将药物完全代谢出去,阻止血小板的聚集。氯吡格雷对血小板和受体结合有抑制作用,且具有较高的选择型,能够预防纤维蛋白之间的结合,从而充分扩增血小板活性。除此之外,患者在口服氯吡格雷2 小时之后便能发挥出效果,在治疗5 天之后能够达到最理想的治疗效果。但由于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数量较少,研究对象选区范围有限,所以希望在日后的有关研究中增加研究对象数量,扩大选取范围,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综上所述,冠心病治疗中应用氯吡格雷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同时抑制血小板凝聚,具有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借鉴和应用。

猜你喜欢
氯吡格雷血小板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曲美他嗪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用模块化思维打造组织
吃氯吡格雷最好测下基因
富血小板血浆盒联合头皮微针引入生发液治疗雄激素性脱发
1例氢氯吡格雷致糖尿病肾病患者球结膜出血报告
氯吡格雷抵抗须防范
血小板偏高对身体的危害是什么
血小板减少会有“小红点”吗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