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中小微企业纾解困局的“弈剑”

2020-02-07 02:52龙煦霏
中国商界 2020年10期
关键词:疫情企业

龙煦霏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让全球近九成以上的企业受到了致命冲击,国外有百年历史的美国小型银行The First State Bank、新西兰汉堡王母公司等宣布破产,国内电影院大门紧闭、店铺转租、整顿的公告随处可见,往日繁华的商业街上半年基本处于半歇业状态。今年1月1日至4月15日,国内企业破产案件达到6272件,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5%。

疫情之下,具有资本、品牌优势的大型企业的运营尚且举步维艰,那么中小微企业在后疫情时代能否凭借一己之力冲出疫霾呢?

疫劫之后中小微企业的困境群像

近半年时间的区域化封闭和宅家的防疫策略使疫情得到了全面有效遏制,而停摆半年也造成了市场需求急剧萎缩,其影响对于劳动密集型、供应链较长的行业尤为明显。曾经如火如荼的文化旅游、影视娱乐、实体商店、线下教育等受疫情冲击出现了倒闭潮,兄弟连IT教育、明兮大语文、百弗英语等都“疫劫难逃”,一些影院不得不在网上通过甩卖爆米花、饮品来回收些许可怜的资金。相关数据显示,全国约有90%以上的中小微企业疫劫直接经济损失在10万—500万,37%的企业账面上的现金不足以支撑一个月,31.6%的企业现金流仅勉强能维持两个月的运转,只有17.2%的企业现金能够负担三个月以上开销。目前,全国小微企业天眼数据达到8000万家,约占全国企业总数的七成。疫情后超六成企业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减少20%以上,1/3企业估计全年营业收入下降幅度大于50%。因此,“活”下来是今年很多企业家、创业者的最大愿望,企业晚一天复工,就可能增加一分破产倒闭的风险。除北京、东北、新疆等地因疫情反复部分二次停摆以外,全国各地的大部分企业从5月开始已全面复工复产。

后疫情时代中小微企业纾解困局的博弈之剑

中小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就业、纳税等方面被称为经济的“毛细血管”。由于生产结构单一,目标市场一般为“鸡肋市场”,在资质、规模、品牌等方面的影响力低,所以这类企业缺乏抵御风险的能力。中小微企业的生存问题不但关乎国家经济命脉,还关乎普通百姓,逢顺风顺水的年份尚可且行且观,但疫情之下则需要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拼搏精神了。

(1)国家层面的对冲疫情政策扶持

足额缴纳员工五险一金、房租成本、融资成本等对企业而言都是不小的支出,社保负担重更是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一项对国内995家中小企业的调查显示,疫情期间面临的压力占比分别为员工工资和五险一金占62.78%,租金占13.68%,还贷占 13.98%,三项合计为 90.44%。疫情期间,国务院在常务会议上作出了重要布署,中小企业从2月起有5个月的调整期,这期间免征企业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等三项费用,同时鼓励给商户减免疫情期的房租,对于房贷一族疫情期间如出现断供不做逾期处理等,这些决定稳定了因疫情而产生的诸多不利因素,让中小企业得以喘息,达成了为国民经济持续平稳运行保驾护航的目标。

(2)中小微企业消解疫劫的决策因素

疫期扶持政策使处于疫情风险中的企业有了些许安慰,然而这只是“外援”,“活下来”的决定因素尚取决于企业的自我设计。

壮士断腕,聚焦核心业务。电影院盲目扩张导致大部分影院的经营均不是很轻松,能够提供几乎可以维持半年运营现金流的春节档也被“疫埋”了。

受疫情和前几年盲目扩张的叠加影响,餐饮巨头海底捞上半年亏损接近10亿元。在全球进入后疫情时代的大背景下,中小微企业发展应聚焦核心业务,顺势而为守好现金流。首先,应避免盲目扩张,暂停或停止推行疫情前的一些已有规划,对原有目标计划进行重新修订甚至颠覆,深耕原有的优势领域,完成目标计划的聚焦化整理,积蓄力量。其次,树立品牌意识。中小微企业基本上处于低端工业链中赚取微利,大都无原创技术和产品。2018年全球价值品牌榜百强中德国占12席,位列第二,其小微企业的发展就是遵循“在已有产品基础上生发并做好做精,做到全世界No1”的原则。

顺势而为,商业模式创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壮大离不开“揆情审势”,疫情倒逼技术、模式、需求、市场、投资、消费等发生新变革。然而,“想法”并非“拍脑门”,而是要审慎判断商业新趋势,从而锁定新客群,确定新模式和锚定策略。已有学者对疫情改变的社会逻辑表述为“矩阵组织”→“链群生态”、“线性管理”→“智能协同”、“单向表达”→“双向监督”、“广而告之”→“裂变增长”、“部分线上”→“完全线上”等方面的改变,这凸显了直播、大健康、企业服务等重要商业趋势。疫情中九成以上企业都不同程度受到了疫情的冲击,但也有一些线上模式的企业如在线教育、电商、直播等行业获得了发展良机。

从长期来看,后疫情时代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虽然国内疫情得到了全面控制,但对秋冬可能的疫情反攻依然要严阵以待。首先,中小企业可以同时布局线上和线下。疫情让人们宅在家中,消费习惯也从线下转入了线上。因此,从员工的办公模式,到销售途径、宣发手段同修栈道,一旦再次进入疫情防控状态,企业可以从容切入线上办公和销售模式。其次,加快数字技术转型。中小企业应尽快完成数字化转型升级,运用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开启网上办公、视频会议、远程协作和数字化管理等工具。例如,无论是早教、K12还是各种成人培训,消费者在一定程度上已经适应并接受了在线教育的培训方式。因此,这类企业可以根据上半年的尝试和消费者反馈不断改进在线教学模式和方法,研发在线教育的新模式,持续强化消费者的消费黏性,同时通过各种性价比较高的线上试听课吸引新用户加入。

后疫情時代的中小微企业虽然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但在国家普惠政策的大力扶持和自身“活下去”信念的支撑下,只要优化已有商业结构或创新商业模式,补齐企业发展短板,守住现金流,在优势领域精准发力,未来必定可期,最终会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众多活跃“小分子”。

猜你喜欢
疫情企业
疫情中的“梦境”
疫情中的我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商业企业品牌信用认证企业认证组织
2018上海企业100强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