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时代观及其当代价值*

2020-02-11 14:07朱慧敏郑元景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世界时代发展

朱慧敏,郑元景

(福建农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028)

16世纪明朝中后期至19世纪中叶的中国,封建统治者沉醉在地大物博、自给自足的“天朝上国”美梦之中。妄自尊大的民族优越感使得统治者缺乏开眼看世界的格局,以自己为世界的中心,对所处的“大航海时代”的世界形势、时代潮流缺乏正确的判断,所推行的“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使得工业、商业、科技实力等落后于西方,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遭受列强欺凌。可见错误的时代观会阻碍社会的发展;符合客观实际、顺应历史潮流的时代观推动社会实践的进步。因此研究习近平的时代观,研究这一科学时代观的主要内容,就具有深刻的时代价值。

一、习近平时代观产生的理论基础和时代背景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1]22意识来源于客观存在,习近平时代观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理论基础和鲜活的时代背景,赋予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的生机。

“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这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2]436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随时随地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马克思、恩格斯立足于所处时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强大的社会生产力以及不可调和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提出时代发展的“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论断,向我们指明资本主义社会将长期存在,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必将到来,但要经历漫长的过程;列宁在坚持马克思、恩格斯时代观的基础上,结合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国际垄断组织在经济上瓜分世界、加大资本输出,政治上操纵国家、扩大殖民统治的新特征,总结出“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3]105的结论,向我们指明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只有在充分认识历史发展的“大时代”远景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各个“小时代”在实现阶段性质变的量的积累上,才能最终促成“大时代”远景的质变的历史发展规律,才能正确指导实践。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自己所处时代的判断为习近平时代观的产生奠定了深刻的理论基础。

认清当今国际形势,也是形成正确时代观的前提。当今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商业信心明显减弱,发展失衡问题、贸易紧张局势未有根本改观;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暗流涌动,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影响国际治理效能;恐怖主义泛滥、生态环境恶化、疾病瘟疫等非传统安全威胁与地缘政治冲突、领土领海争端等传统安全威胁交织。然而,经济全球化浪潮下跨国资本、技术、人才、商品等在世界范围内流动,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活力与机遇;文化多样化发展,不同文化之间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从5G到运载火箭、从着陆月球背面到大兴机场等,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新兴市场国家力量不断壮大,发展中国家的自主意识日益增强的局面也不容忽视。世界格局持续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呈现稳中有变、总体趋稳的态势;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制度并存,人类命运与共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这些国际形势的新变化为习近平时代观的产生提供了鲜活的时代背景。

二、习近平时代观的主要内容

“时代”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不同历史阶段;“时代观”指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某一历史阶段做出的判断、观点。习近平时代观主要包括其对时代主题、时代潮流、时代特征、时代目标和时代精神等的把握和凝炼。

(一)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

根据马克思主义时代学说,时代主题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伴随一定时期世界局势的发展,尤其是一定时期世界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而发生改变。察势者明。当今世界随着发展中国家逐步崛起,新兴市场国家力量壮大,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没有爆发大规模世界战争的可能。相对和平的世界环境为各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经济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国与国之间经济往来日益密切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进而更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十九大报告指出:“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4]相较于邓小平同志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对时代主题作出的判断,新的历史阶段下的“和平与发展”具有更丰富内涵。相对和平的世界大环境下仍然存在由于资源之争、贸易摩擦、领土之争等引起的世界部分地区以“冷战”、“热战”等形式爆发的局部战争;民族国家追求的“发展”也由不惜以消耗资源、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经济总量的增长转而追求多层次发展,即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政治的民主化发展、文化的多样化发展、社会的和谐发展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等。具体到中国,我们奉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致力于构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时代潮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潮流”定义为流行趋势的动向,引申意是社会变动或发展的趋势。把握住时代发展的趋势,顺势而为,才能抢占先机,赢得发展主动权。习近平同志指出,“当前,国际形势风云激荡,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不可逆转。”[5]经济问题政治化、保护主义引发贸易冲突不断;发达国家中,美国肆意毁约、退群,奉行“美国优先”,英国脱欧,欧盟、北约内部矛盾重重;发展中国家中,金砖五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兴经济体力量不断壮大,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第二届进博会成果显著;5G商用推进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世界格局、力量对比加速演变,对话协商已成为解决国际冲突,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有序发展的不二法则。坚持多边合作,共享发展经验、优势互补,才能实现互利共赢。

(三)时代特征:国际体系转型过渡与我国“两个一百年”发展目标交织

“时代特征”是指与特定时代相适应的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基本状态以及由世界的基本矛盾所决定和反映的基本特征。习近平同志强调“当前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6]世界各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希望推进国际规则演进,使其能够更有机会、更加公平分享全球化发展红利的愿望,与目前爆恐袭击、难民危机频仍;大国博弈争端不断;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之下的民粹主义、保护主义浪潮相冲突,世界体系处于转型过渡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而大变局之下的中国,正在经历由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由积极融入全球化到有力引领国际风尚的转变,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历史告诉我们,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离不开全球化的广阔市场和发展机遇;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无论是在世界经济疲软时中国经济依然坚挺,还是在生态危机、难民救治,包括此次全球战“疫”中,中国以特有的民族精神和大国担当为世界抗击疫情赢得了宝贵时间,提供了“中国经验”。

(四)时代目标:人民幸福、民族复兴、世界大同

目标指想要达到的境界或目的。习近平同志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境界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7]中国共产党也一直在践行初心使命的道路中孜孜以求,带领中国人民筚路蓝缕、走过了28年浴血奋战,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逐步走向强起来的光辉历程。精准扶贫、政策兜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一项项惠民举措致力于让中国老百姓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并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力求更好应对国际社会风云突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力求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提供制度保障、为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加强制度建设提供“中国智慧”。马克思主义政党致力于实现共产主义,这就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必将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以大格局担当为全人类谋解放的大使命;而中华民族“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文化基因自古有之,为世界谋大同的目标必将实现。

(五)时代精神: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为代表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时代精神指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的总和,是一种对社会进步产生积极作用的集体意识。随着发展中国家、新兴经济体经济体量的增加、科技实力的提升,必然渴望追求国际政治话语权的提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绝对权威受到一定程度挑战、市场份额受到一定挤压,致使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浪潮暗流涌动。随意退群、大搞“反倾销”制裁、回避国际责任等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行径势必引起国际社会不满,各国希望谋求共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呼声日益强烈。各国也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无论是全球市场,跨国投资,资源、能源的国家、地区间流动,商品货物的进出口;亦或是国际性文化体育赛事,国际社会间政策沟通;包括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灾害、瘟疫病毒的跨区域传播,人类社会早已命运与共,共享发展机遇、同担时代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8]国际社会唯有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风雨同舟、通力合作,才能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赢,才能妥善应对现时代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

三、习近平时代观的当代价值

(一)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时代观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意义,值得借鉴和继承;但“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9],面对21世纪国际、国内新的发展实际,要及时更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基础上的创新,才能更好体现其科学性、发展性。“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7]习近平同志作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带领全党在继承人民性、时代性等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精髓,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的同时,结合现时代特征、世界发展潮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发展创新,凝练出更具现实性的时代目标并以此指导实践的发展,使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得以延续和扩大。

习近平同志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原理,从中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同时重视加强社会治理和民生保障,在基本保障百姓不愁吃、不愁穿的基础上,着力改善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等方面的水平,增强民众获得感、幸福感;坚持将实践在认识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和努力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相结合,把“摸着石头过河”与注重“顶层设计”结合起来,既鼓励像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这样一批示范区、试验田先行先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杀出一条新路,又注重总结经验教训,加强顶层设计,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精准扶贫,助力中华民族早日复兴。在“为世界谋大同”目标上,习近平同志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真正的共同体”的基础上,结合现时代实际对其进行发展,创造性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真正的共同体”是马克思对资产阶级推翻封建统治,实现资本主义要素的解放和生产力的发展的同时,出于对资本的贪婪,剥削和压迫无产阶级,迫使无产阶级劳动者不得已出卖劳动力维持生存,由此引发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的资本主义社会所高呼的“共同体”的批判。马克思主义者们所追求的“真正的共同体”,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劳动者联合起来,推翻资产阶级地剥削和压迫,建立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地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历史演进到今天,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等发展机遇和难民危机、环境赤字、治理赤字等时代挑战已把各个国家、民族联系的更加紧密。习近平总书记倡导构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真正的共同体”在现时代的必由之路,是在继承马克思所追求的“真正的共同体”精神的基础上,立足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两种社会制度共存的现时代发展大势,站在全人类的立场上,谋求世界的大同。

(二)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一个国家能不能富强,一个民族能不能振兴,最重要的就是看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能不能顺应时代潮流,掌握历史前进的主动权”。[10]习近平同志准确把握时代发展大势,明确指出当今世界国际体系正处于转型过渡期这一时代特征,以此指导中国人民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继续深化对内改革,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内生动力、增强社会主义中国市场活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文化软实力的同时注重军队建设等国防硬实力的提升,进而让我们的国家以更加开放、包容、自信的姿态推动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在沿线国家落地生根,让沿线国家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共享中国发展机遇;主持亚太经合组织北京会议、“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多场大型主场外交,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进而让我们能够更加从容应对时代大势带来的挑战,更加及时抓住转型过渡时期的时代机遇,积极融入并引领世界经济、科技大发展;政治体系大变革、利益格局大调整的新形势,以期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两个百年”奋斗目标。

(三)为世界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时代观是人们对某一历史阶段的特征做出的判断和观点,具有历史性、发展性,能够对未来一定时期的局势变化作出预判,并以此指导实践的发展。习近平同志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基础上,结合现时代世界政治经济走势,透过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准确判断出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时代潮流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时代精神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对外开放,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和平与发展的阳光普照全球。”[11]这一讲话道出了社会主义中国是如何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并逐步走向强起来,从奋力争取搭上世贸组织的大船到今天在世界这艘巨轮上扬帆摆舵、举旗定向的中国密码。习近平时代观向我们清晰指明,伴随经济全球化大潮滚滚向前,世界俨然联系成为一个整体,同处一个地球村的你我共同享受着人工智能、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共同沐浴着不同文明相互交融的阳光,也无法回避全球气候变暖给全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无法逃脱世界金融危机之下各国经济增长乏力,进而对生存、就业产生的压力,对传统行业带来的冲击。由此,习近平同志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为推动世界发展不遗余力,不仅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广度、深度,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更加开放的投资环境,还通过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响应联合国号召等,积极应对全球生态挑战,为希望保持民族独立性、提升国际话语权的发展中国家、新兴经济体提供了“中国经验”,也为世界的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2020年面对新冠病毒疫情,社会主义中国举全国之力迅速布控,积极防治疫情,以牺牲经济社会发展为代价,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方面作出的努力为世界各国应对疫情、走出阴霾争取了时间、提供了范本;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在本国尚有疫情、还未完全胜利之时,慨然向求援国家提供物资、技术的帮扶,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国际合作,展现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四)鼓励青年一代勇担时代责任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12]青年一代正处于国际体系转型过渡与我国“两个一百年”发展目标交织的时代,正处于我国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习近平同志立足当下时代特征、时代使命,对青年一代提出殷切希望,鼓励青年志存高远,树立远大理想;迎难而上,争做时代先锋,激励了无数“80后”“90后”,甚至“95后”“00后”为之不懈奋斗。时代在发展,为青年成长成才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平台;时代在进步,同样前所未有的需要广大有志青年来建设和描绘。“时代呼唤担当,民族振兴是青年的责任。”[12]科技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国青年无畏挑战、勇攀科学高峰,为实现科技强国的目标而奋斗。平均年龄仅33岁的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团队助力“墨子号”搭载的4个主载荷研发,敲开了全球化量子通信的大门;“天宫一号”研制团队的平均年龄30岁;“嫦娥”“神舟”“天眼”“北斗”科研团队平均年龄均不超过35岁,人才兴国,年轻有为的中国青年用一项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占领了我国甚至世界科研历史上的一个又一个空白和高峰;为响应国家建设新农村的号召,解决农村基层缺乏专业人才的难题,一批批大学生送教、送技下基层,为乡亲们点对点、面对面解难题,在广阔的一线锻炼自己、奉献青春;“输血”变“造血”,无数“援疆”“援藏”大学生志愿者远离故土,扎根西部,只为践行青春的使命与担当;新型冠状病毒战“疫”一线,多少“90后”“00后”医务工作者和基层社区工作人员,他们不惧病毒、冲锋上前;他们技术过硬、与死神赛跑;他们不辞辛劳、扎根人民、保卫一方安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在奋力实现人民幸福、民族复兴、世界大同的时代目标的伟大征程中,青春的身影随处可见,青年的担当坚毅果敢。伟大时代必有伟大使命、必需伟大担当,青年一代是亲历者、见证者,更是建设者、引领者,必将在党的号召下,在习近平时代观指引下,扛起时代大旗,实现时代目标。

猜你喜欢
世界时代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e时代
e时代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e时代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