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患者应用PICC和静脉输液港护理质量的相关分析

2020-02-14 09:36鲁晓莉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5期
关键词:输液导管静脉

鲁晓莉

(中国贵航集团三O二医院,贵州 安顺 561000)

0 引言

在肿瘤或其他长时间进行静脉给药患者中,PICC与静脉输液港已被普遍应用[1]。通过上述方式可降低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也可使副作用降低,减少对血管影响和护理人员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所以,本次研究观察化疗患者中采取静脉输液港和PICC两种方式的应用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以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30例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男8例,女7例;年龄19-78岁,平均(44.2±0.5)岁,其中乳腺科、普外科、血液科、肿瘤科分别为3例、4例、4例、4例;观察组男9例,女6例;年龄20-72岁,平均(46.1±0.7)岁,其中乳腺科、普外科、血液科、肿瘤科分别为4例、2例、3例、6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本次研究经伦理会审核并批准;自愿参与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长期化疗者;外周血管不好者;穿刺难度非常者。排除标准:存在手术禁忌症;不可有效沟通;不配合研究者;非自愿参与研究者;参与其他研究项目者。

1.2 方法

1.2.1 在术前,所有患者都经过常规检查后确认无手术禁忌症,可进行手术,从而保证患者安全。

1.2.2 对照组:使用美国公司生产的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穿刺部位为贵要静脉或肘部正中静脉,在锁骨下静脉或上腔静脉内置入导管头端,对穿刺处覆盖应用无菌敷贴,导管位置确定使用放射检查,确定正常后对穿刺处进行加压包扎120 min,使用的材料为弹性绷带。换药的时间为术后第一天,后每3-4天1次。完成输液后,冲洗导管使用15-20 mL生理盐水,后进行脉冲式封管采取肝素生理盐水,7天内封管1至2次。

1.2.3 观察组:采取美国生产的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硅胶导管和注射座组成三向瓣膜导管,其中注射座则是用于穿刺,在患者入室后经麻醉师完成全麻后在锁骨下静脉或颈外静脉进行置管,导管经导丝引导缓慢置入血管中,在上腔静脉内置入导管末端,为了将注射座固定,将皮袋以及皮下隧道建立在胸前壁中,使导管连接注射座,在将机体组织缝合后固定。完成置管后为确定置管位置是否正确,使用X线检查来确定,同时观察置入器材有无损耗、扭转、置入部位血肿、感染、肿胀情况是否发生。对其创口恢复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在无异常后1周后拆线。在治疗暂停时,每个月都使用生理盐水15-20 mL对导管使用脉冲式的方法进行冲管,后封管也使用脉冲式方法,使用的物品为肝素生理盐水5 mL(100 U/mL)。

1.3 观察指标

1.3.1 护理人员通过患者定时复诊进行为时4-19个月的随访。对患者导管置留时间、有关并发症(导管相关性感染、误伤右锁骨下动脉、导管堵塞、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

1.3.2 护理满意度:本科室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总分10分,共10道小题,非常满意为10-8分;一般满意为7-5分,满意为4-2分;不满意为0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度+一般满意度+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数据应用SPSS 18.0进行分析,各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均采取(%)表示,行χ2检验,导管留置时间用()表示,行t检验,P<0.05提示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导管留置时间。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为(548.2±7.2)天;对照组导管留置时间为(188±7.3)天。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并发症。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3 护理满意度。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PICC导管具有使用安全、方便、防止药物对血管的损伤等特点,通过此方式可为患者输注药物也能输注肠外营养液,可有效降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将治疗效果显著提升,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PICC的置入过程和拆除过程较为方便,然而,导管需在治疗间歇时留置体外,从而增加出现感染的几率,也容易出现留置时间短、活动受限、导管堵塞、肢体肿胀等情况,使得治疗效果受到影响,增加患者痛苦。

表2 护理满意度对比[n(%)]

在外国,长期静脉留置的主要方式为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植入式静脉输液港需要放射科医生和手术医生共同完成,此方式有很多的优点,如不影响患者生活、护理方便、无需体外置留导管、应用广泛、置留时间长、性价比高、有效、安全等。有关报道指出[2],非治疗期内,静脉输液港不需要进行冲管。刘叶研究指出[3],置管后第1个月、第3个月,2组导管留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后第6个月及第12个月以上,TIVAP组导管留置率为98.87%(176/178)、22.47%(40/178),PICC组为12.5%(18/120);TIVAP并发症发生率为0.5%(1/178),PICC并发症发生率为25%(30/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 TIVAP比PICC的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低,化疗患者长期静脉输液的通路.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进一步说明静脉输液港在化疗患者护理中应用效果优于PICC导管,且优势明显。

导管的使用寿命与很多因素有关,如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操作、患者依从性等。原则上,观察组穿刺针应为无损伤针,但是因条件不允许,7号头皮针是临床经常使用的穿刺针,此针易在穿刺时损伤穿刺膈,此原因而出现的微粒会导致导管堵塞。影响导管使用年限的重要因素为术后导管材料的选择、导管合理使用、导管维护等。因此,也应增加护理培训的力度,对正压封管操作技术进行规范,从而实现导管内无血液存留的目的[4-5]。

综上所述,静脉输液港在临床化疗患者中应用效果良好,可有效降低患者痛苦,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状态,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值得在以后的临床护理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输液导管静脉
腰静脉及腰升静脉变异一例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PICC导管体内头端打结1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策略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颈枕输液袋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
可溶性Jagged1对大鼠静脉桥狭窄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