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平应用蒺藜的经验

2020-02-15 00:45马冠君郑含笑
江苏中医药 2020年10期
关键词:李师柔肝蒺藜

陈 峥 马冠君 郑含笑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浙江杭州310053)指导:李亚平

李亚平教授是浙江省名中医,从医三十余载,临床经验丰富。笔者随李师抄方,发现其善用蒺藜治疗诸多疾病,取得较好疗效,兹介绍李师运用蒺藜的经验如下。

1 专入肝经,刚柔并济

蒺藜专入肝经,刚柔并济。刚以散恶血,祛风邪;柔以和肝气,理肝血,柔降肝阳。《神农本草经》中将该药列为上品,曰:“治恶血,破癥结积聚,喉痹乳难……故主治肝木所瘀之恶血。”蒺藜入气分又行血分,宣通气机,破癥散结,祛瘀生新。李师认为蒺藜之柔肝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为柔肝之体,如白芍,酸甘敛阴,补养肝阴肝血,扶阴以抑阳;二为柔肝之用,使肝之气机畅达而不壅遏,使暴亢之肝阳潜降入阴,不发散肝气,损伤肝体。李师行医多年屡用蒺藜,发现该药虽可宣发通利,却不似其他理肝药有升散太过耗损肝气的弊端,又因其祛瘀生新的特质,用之不损伤肝阴肝血,肝肾阴亏者也可服用,性平而润,称之为“肝药润剂”。

蒺藜之疏肝与柴胡、香附等药之疏肝不同。柴胡入肝胆经,其疏肝在于升提少阳胆气,舒畅积聚气结,但只升而不降,有刚无柔,易升肝胆之气太过,导致肝气肝阴均被耗伤,如逢春季,天气与人气皆属升发,或本胆气已虚,神魂不定者,则更不应该用柴胡加重升发,扰乱气机,因此柴胡疏肝只可暂用不可久服。香附之疏肝解郁主要长于理气调经,《滇南本草》中记载其可“调血中之气”,主要在气而不在血,其性辛苦微温,善除阴寒气滞,体质偏热或阴亏者不宜多用,用则需警惕燥热之嫌,临床曾有服用香附而导致咽干难忍、胃脘不舒的案例。蒺藜为肝之血药,疏肝理气的作用虽不如柴胡、香附力大效专,但其气血同行而力平和,又升中有降,宣中有收,久服不散肝气不伤肝阴,用之少见有不适者,故需要疏肝行气时李师常以蒺藜替代柴胡,专入肝经,性平不温,无动血升热之弊,又能缓消癥结,行气而不留瘀;治疗妇人经闭腹痛时,李师常以之替代香附。

2 辨证配伍,灵活运用

2.1 眩晕头痛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素问·至真要大论》),无论眩晕头痛,都与肝风上攻关系密切。蒺藜入肝经,疏肝祛风,柔肝下气,又走血分可行瘀滞之血,与眩晕头痛的基本病机尤为切合,故而李师每遇头痛者常用蒺藜。证属肝风内动者,配伍天麻、钩藤、全蝎、蜈蚣等,息风清热、柔肝平气;若并见肝肾阴虚者,还可以加生地黄、麦冬、怀牛膝等;证属瘀血阻络者,配伍川芎、地龙、丹参、赤芍、当归、川牛膝等,活血通经、柔肝以息风。

2.2 痞满胀痛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谓:“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痛,食饮不下”,《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厥阴司天,风淫所胜,民病胃脘当心而痛。”可见该症非独在脾胃,也与木气偏胜,肝脾失调有关。脾胃之气机无非升降二字,蒺藜之性宣上通下正合脾胃气机运化的走势,因此胃痛痞满证属肝脾不调时,李师常用蒺藜,配伍陈皮、佛手、香橼、预知子、枸橘等兼理脾气,共奏疏肝理脾、和胃止痛之功。

2.3 郁病 郁病之本在心肝,《杂病源流犀烛·诸郁源流》中云:“诸郁,脏气病也,其原本于思虑过深,更兼脏气弱,故六郁之病生焉。”心情抑郁、情绪不宁甚至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睡眠不安,可配伍运用蒺藜疏肝郁、活气血,解郁证之标,且可柔肝平阳,无损心肝阴血,临证可配伍麦冬、白芍、生地黄柔肝养阴,酸枣仁、五味子等宁心安神兼养阴液,以达标本兼顾。

2.4 月经病 “女子以肝为先天”(《临证指南医案》),可见肝在妇科诸病中所占的重要地位。蒺藜既可理肝气,又可以调肝血,自然为妇科调理气血的佳品。症见月经先期或后期,经量偏少,月经前后或经期腹痛,或经血色黑挟块者,李师常用蒺藜,偏热者配伍赤芍、牡丹皮、益母草或茺蔚子,属寒者配伍炮姜,以调经行血。

3 善用药对,相得益彰

李师常说中医用药之妙在于配伍,药对是配伍中最基本也是最灵活的组成单位,在蒺藜的临床运用中,李师常用以下药对。

3.1 蒺藜-生地黄 生地黄甘寒,入心肾经,功能清热凉血、解毒滋阴,然而因其性寒凉,用之有壅遏气血之弊。蒺藜之性宣利而能破恶血,与生地黄同用能缓解其壅遏气血之弊。蒺藜入肝经行血,又可作引经报使之用,引生地黄药性入肝,可凉肝之血,兼滋肝之阴血,扩大生地黄的作用范围。二者同用则心肝肾阴精得养,血中热毒得除,可用于心肝肾阴血不足、血中有热又兼肝气郁滞之不寐、躁狂、郁病。

3.2 蒺藜-茺蔚子 蒺藜与茺蔚子都入肝经,茺蔚子能清肝活血又可补血,蒺藜平肝活血,二者配伍相须为用,共奏凉肝散血、理气调经之效,可用于妇女月经不调或肝阳上亢之头痛。二药皆可明目,茺蔚子益肝行血而明目,蒺藜祛邪行血而明目,故二者合用可用于血虚风燥之视物模糊。

3.3 蒺藜-郁金 郁金行气解郁、凉血破瘀,归心与心包经,治“血气心腹痛”;蒺藜行肝之恶血。两药作用相近但作用部位不同,配伍后并行胸腹气血,治疗气滞血瘀之胸闷胸痛、腹胀腹痛、胁肋胀痛等,也可解郁除烦,治疗气滞血瘀之心烦抑郁、情志不畅等。

3.4 蒺藜-潼蒺藜(沙苑子) 蒺藜与潼蒺藜虽然都有蒺藜之名,但功效殊异。沙苑子归肝肾经,补肝益肾,固精缩尿,明目。《黄帝内经》即已提出了乙癸同源,《医宗必读》中也记载:“补肾即所以补肝……泻肝即所以泻肾”。蒺藜疏肝平肝,行肝之气血,沙苑子主补肾,也可补肝。两药一行一敛,一补肝体,一助肝用,相得益彰。

3.5 蒺藜-白僵蚕 二者皆属风药,僵蚕可祛风定惊、散结消肿,蒺藜去恶血,走行血分,助僵蚕散结消痰,可利咽喉痰气之阻结,也可入血络搜毒邪。两药配伍常用于治疗因风、痰、毒所致的咽喉肿痛和皮肤痒疹等。

4 验案举隅

舒某,女,30岁。2018年4月22日初诊。

患者头痛且胀1月有余,时作时止,以后枕部疼痛为主。自诉近期工作繁重,感压力过大,影响睡眠,入睡后容易惊醒,睡眠时长不足,平时感胸闷,易出虚汗,餐后胃脘有胀感。本次月经来潮前3 d经量较多,经血6 d而止,舌质偏暗苔白,脉细略滑。辨证为肝阴不足,肝阳上亢,气阻经络;治以养阴平肝,理气通经。处方:

蒺藜20 g,夜交藤30 g,合欢皮20 g,郁金20 g,葛根15 g,延胡索15 g,牡丹皮15 g,川牛膝15 g,酒当归12 g,生地黄12 g,降香9 g,地龙9 g,山茱萸9 g,全蝎2 g,蜈蚣1条。7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2次温服。

4月29日二诊:头痛仍有时发作,又诉手心多汗,加用浮小麦30 g养心益阴止汗,更服7剂。

5月6日三诊:头痛大有好转,去全蝎、蜈蚣,加太子参15 g以补气养阴,复服10剂后,头痛基本不再发作。

按:本案头痛为劳倦太过,情志不畅,营血虚滞,肝体失柔,肝用失畅,化为虚火,而致肝阳上亢。瘀滞之血不行,则新血不生。该患者胆气较虚,神魂不宁,不宜以柴胡生发少阳肝胆之气,故重用蒺藜行血理气;合欢皮、郁金、降香、延胡索理气宽胸解郁;夜交藤养血安神;因其脑络为痰瘀所阻而头痛,故以全蝎、蜈蚣搜风通络除痰,加地龙、川牛膝以加强活血通经,并可引上冲之血下行;其为女子,素体气火有余而阴分不足,故用丹皮、生地黄、当归、葛根清热生津、滋阴养血以除虚热;佐以山茱萸敛肝气,防止降香、延胡索等行气太过,又可滋水涵木。李师常说,蒺藜独到之处在于其气血同调,既可活血祛瘀,又理气平肝,同时又不耗伤肝阴肝血,无论虚证、实证或虚实夹杂证皆可用之。

猜你喜欢
李师柔肝蒺藜
蒺藜的本草学考证
又被蒺藜扎了
李灿东辨治咳嗽经验拾萃※
丹田
——健脾
夜雨初夏(外一首)
红外线热成像对柔肝化痰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评价
柔肝通络汤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保护作用*
扶正柔肝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30例
浅谈李师中《劝农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