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初小衔接的初中英语文本解读策略研究
——以人教版新目标七年级英语教材为例

2020-02-15 09:33刘桂蓉
英语教师 2020年2期

刘桂蓉

一、研究背景

PEP小学英语教材和人教版新目标初中英语教材均采用了“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相结合的编写思路。课题组通过对PEP小学英语8本教材和人教版新目标初中英语七年级上、下两册教材的整体梳理和统整,发现七年级的教学内容基本上涵盖了小学阶段教材的话题。经过归纳、梳理,这些话题可统整为10个(具体见表1),即《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提到的23个功能意念话题提及的“自然与动植物”“交通工具与方位”“数字与时间”“国家与文化”“个人信息”“气候穿衣与疾病”“家庭”“学校”“运动”“食物与购物”等。由此可见,人教版新目标初中英语七年级教材已作了初小教学内容的衔接。

表1:初小英语语用话题及对应教材归类

但是,目前多数初中起始年级的英语教师并没有关注初小衔接,忽视对学生语言素养的培养,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应试”;忽略“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学过程只关注“数量”而忽视“质量”。同时,教师常因教学任务繁重而缺乏对教材的深入解读,甚少解读教材文本的内涵,极少考虑语言承载的文化内容,课堂教学设计也往往只注重“表象”而忽略其“内涵”,最终导致课堂教学与《课程标准》背道而驰。

《课程标准》在教学理念中提出了“整体设计目标,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与持续性”的教学原则。因此,要想提高初中英语教学实效,教师首先需要了解小学英语教材,立足初小衔接,纵观全段、全册、单元和整课的教学内容,充分了解教学对象的发展特点和认知特点,从而确定合理、适切的教学目标(李冬梅2015)。在此基础上,教师才能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从而达到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目的。鉴于此,课题组经过查询文献、深入分析二语习得规律、结合PEP小学英语教材和人教版新目标初中英语教材的编写特点,分别从听说、语法、阅读和写作四种课型来探究立足初小衔接、指向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文本解读策略,旨在提高初中起始阶段的教学实效。

二、立足初小衔接的文本解读策略探究

(一)解读听说内容的功能性、逻辑性和情景性,提升听说教学

听、说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英语教学要重视听说训练和对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教育部2012)小学阶段的听说教学活动以模仿和简单表述为主,而七年级的听说材料在语量和语速上有较大提升,对学生的语流和语用有了更高的要求。

1.听说衔接教学问题

在实际英语听说教学中,不少教师依然存在教学内容机械重复、以练代教、忽视听说输入和输出规律、听说教学策略和评价单一等问题。如此忽略语言连贯性和交际性的听说教学,根本无法达成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目标。而课堂上师生话语的严重失衡也只能加剧“哑巴英语”现象的形成。概而言之,听说衔接教学主要存在听说材料利用率低、听说策略重视度弱、听说情景真实性差等问题。

2.探究解读要素与策略

如何立足初小衔接,加强对听说教学内容的解读,改进听说教学策略,以提升学生的听、说、交际能力呢?课题组在研究中重点做了以下两个方面的探究:聚焦听说文本解读要素和探索听说文本解读策略。

听说文本解读要素主要包括交际话题、教材插图及听说材料。听说文本解读有以下三种策略:解读话题功能,巧设语言目标;细读插图意境,创设真实语境;分析材料逻辑,建构任务梯度。

【听说文本解读实例】

教学内容:人教版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Unit 4 Where is my schoolbag?

本单元的话题为“Where is my schoolbag?”,教材设定的教学目标为用目标语言谈论物品的位置。通过解读教材的主情景图,可以了解对话发生的场所为杰克(Jack)家里。杰克因为找不到自己的东西和家人之间发生对话。主要交际语言为“Whereis...?”“It is/They are+介词短语”。教材在设定听力任务时,遵循了由易到难的学习规律,从听句子为图中物品编号、听短对话为物品编号,到听长对话给图片物品编号。在说的训练中同样设置了有梯度的口语操练任务,从仿说到问答最后形成有意义的三个话轮的对话。

表2:听说文本解读要素与策略

表2(续)

由表2可见,立足初小衔接的听说解读要素重点在解读对话交际的逻辑性,以提炼出对话交际的真实意义,由此创设更加贴近学生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的听说活动,培养他们的听说策略,最终达到提升其听说能力的教学目标。

立足初小衔接,可见表达方位的话题在小学四年级(上)Unit 1 My classroom已出现,教材创设的对话语境是萨拉(Sarah)带领张鹏参观新教室,但细读文本对话,发现对话交际的逻辑存在一些问题:张鹏已经到了新教室才询问萨拉东西在哪里,显然缺乏语言交际的真实意义。

相比较而言,七年级(上)Unit 4 Section A的听说文本加强了对对话交际真实意义的建构,通过解读听说材料的功能性、逻辑性和情景性,可知教材选定杰克和家人的这段对话意在告知读者杰克是一个性格大大咧咧的孩子。因此,听说教学需以培养学生养成做事情有条理的生活习惯为情感教育主线,逐步加强有意义的输入,进而达成有意义的对话输出的听说教学目标,真正体现语言交际的真实功能。

【解读关键词】话题功能、听说逻辑、交际意义

(二)解读语法结构的体系性、规律性和功能性,提升语法教学

人教版新目标英语教材中Grammar Focus是以语法内容为核心整体设计的,教材内容的编写凸显了体验式和发现式学习,从关注语言形式(form)到关注语言意义(meaning),从笔头训练到口头交际,充分体现了语法知识的交际功能。

1.语法衔接教学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语法教学板块往往被练习课取代,教师没有合理解读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点,采取简单的以练代学和讲授型教学策略,强制学生被动学习。尤其是教师的解读忽略了语言结构的功能意义,致使语法教学变得枯燥乏味、费时低效。而七年级教材中出现的语言结构又是小学阶段的学习重点,如一般现在时、人称代词的选择、方位介词的选用、5W特殊疑问句等,这些语言结构在特殊话题中具有较强的交际功能,因此,教师只有充分挖掘初小语言结构的规律性和功能性差异,才能有效利用小学英语教材中Let’s learn语法教学板块的情景特点,创设符合七年级学生生活实际的语境,使其通过“温故而知新”的体验式学习,逐步建构系统的语法知识体系,并努力达成语用目标。

2.探究解读要素与策略

如何立足初小衔接,解读语法结构,提高语法学习成效?课题组在研究中重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究:聚焦语法文本(Grammar focus)解读要素和探索语法文本解读策略。

结合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特点,语法文本解读要素主要包括语法结构、语法意义及语法功能。

语法文本解读有以下三种策略:解读结构特征,丰富操练形式;解读目标体系,强化学习梯度;解读语法功能,倡导多元评价。

【语法文本解读实例】

教学内容:人教版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Unit8 When is your birthday?Grammar Focus3a—3c

本单元的话题是用英语谈论生日,语法结构为特殊疑问句及回答“When is your birthday?”“It is on May 24th.”“How old are you,Grace?”“I am twelve.”以及相关的一般疑问句及回答等。教材Grammar Focus以表格形式汇总了询问他人(主谓一致)生日日期及回答的典型句式,为学生接下来的语言操练提供了示范。3b部分为学生提供了围绕单元话题操练目标句式的对话语境,细读语法操练文本,可以发现语言话轮之间存在较强的逻辑性,即先问“How old are you?”,然后询问“When is your birthday?”。语言表述符合交际逻辑并能提高学生运用目标语言丰富交际内容的教学目标。3c部分通过组织学生调查组内其他同学的年龄和生日,然后根据生日由小到大排序,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月份和序数词的意义。

表3:语法文本解读要素与策略

由表3可见,立足初小衔接的语法解读要素重点在解读语法结构的连贯性和功能性,并依据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语篇教学原则,通过设计真实语境中的任务链,帮助学生体验、认知、发现语言结构规律并能在今后的生活中加以准确合理运用,最终达到提升语用能力的教学目标。

立足初小衔接,可知询问他人年龄的语法结构“How old are you?”已出现在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上)Unit 6 Happy birthday!中。学生已学习用英文数字表示自己的年龄及询问他人的年龄。此外,在小学五年级(下)Unit 4 When is Easter?又进一步学习了日期的表达。因此,七年级的语法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对目标句式的机械操练上,更需要通过解读语法交际功能,努力创设符合教学实际的真实语境,设计有意义、有趣的语法活动任务,以帮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发现语言规律,最终能使用目标语言完成生活任务。如3c中让学生询问同学的生日并按照生日从小到大排序,找出生日最大的和最小的同学,这样的任务具有真实性和趣味性,更能体现语言的工具性。

【解读关键词】语法形式、语法功能、语用意义

(三)解读阅读语篇的文体性、整体性和思辨性,提升阅读教学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而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有着重要作用。与小学生相比,初中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均有了发展,能区分事物的形式和内容,可以根据假设进行逻辑推演,进行逻辑分析和评价,能进行较高层次的文本阅读。因此,教材丰富了阅读文本的题材和体裁,加大了阅读量,旨在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1.阅读衔接教学的问题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还停留在词汇和句式的教学层面,教师“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教学方法无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如在调研中,课题组发现七年级的阅读教学模式化现象严重,教学目标仅停留在语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层面,而忽略对语篇内涵的探究。究其原因,教师对于文本主题的衔接不熟悉且挖掘不够;教师对于文本结构的整体性解析角度太单一;教师对于文本阅读的意图关注较为片面;教师对于文本体裁特点的阅读策略指导针对性不强。由此造成的阅读教学往往是学生学得被动,学得低效,眼中只有语言,而没有文本内容,导致难以提升阅读素养。

2.探索解读要素与策略

如何立足初小衔接,加强对阅读文本的解读,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和素养呢?课题组在研究中重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究:聚焦阅读语篇解读要素,探索阅读文本解读策略。

结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特点,阅读文本解读要素主要包括文本结构、文本体裁和文本语言。

阅读文本解读有以下三个策略:解读文本信息的逻辑性、解读文本体裁的功能性和解读文本内容的思想性。

【阅读文本解读案例】

教学内容:人教版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Unit 8 When is your birthday?Section B 2a—2c

该文本话题是一则学校为学生设定学期具体活动安排的通知,通过阅读让学生明确具体的活动安排,并感知这个学期既忙碌又有意义。七年级的文本结构更加丰富,语料和语量明显增加,根据时间顺序合理安排了学生的活动计划,并在文末增加了评论,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文本在介绍学校学期的活动安排的基础上,通过最后一句评论体现文本的思想性,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即让学生能合理安排时间,做到劳逸结合,并了解英文通知体裁特点和七年级学生的语言认知特点。教师需采用整体阅读教学,分别培养学生skim和scan的阅读策略,为拓展课外自主阅读能力奠定基础。

表4:阅读文本解读要素与策略

表4(续)

由表4可见,立足初小衔接的阅读文本解读要素重点在于解读语篇的意图,根据不同文本体裁特点设定不同的阅读意图,如read for information;read for structure;read for language;read for fun;read for appreciation及read for thinking等,解读文本主旨以及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等,为课外自主阅读奠定基础。

诚然,立足初小衔接的阅读文本解读策略还需注意以下几个原则。首先,七年级的阅读教学不能仅停留在解读文本的表层信息上,而必须在此基础上通过解读文本的话题功能,设定符合阅读需求的阅读意图,并根据阅读意图设计合理的阅读任务,进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其次,教师还需帮助学生解读文本体裁的结构特点,建构结构化知识体系,同时也为学生进入写作奠定基础。最后,根据学科核心素养的特点,教师可设计一些开放性阅读任务,改进设问策略,启发阅读思维,让学生能走近文本并愿意走进文本和作者对话,真正实现阅读教学目标。

【解读关键词】解读阅读意图、体裁结构特点、拓展阅读思维、培养阅读策略

(四)解读写作话题功能、任务梯度及作者意图,提升写作教学

义务教育阶段是学生系统地学习语言的初级阶段,也是黄金时期。因此,写作教学对于帮助他们巩固语言知识、综合语言语用、实践语言交际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教版新目标《英语》3a—3b是一个独立的写作板块,3a的写前铺垫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供写作素材和范例,3b通过提供语言提示引导学生整理信息,帮助学生独立完成写作任务,教材充分体现了过程性写作教学的特点。

1.写作衔接教学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初中阶段的写作教学不是被忽略就是被浓缩,教师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的写作教学往往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尤其是写后评价的缺失,更是有效写作教学的障碍。如在调研中,课题组发现写作教学时间无法保证,缺乏课堂中对学生写作过程的指导,同时写后的反馈活动也流于形式,缺乏指导意义。教师对于初中起始阶段的写作教学目标缺乏整体的建构,大多数教师认为写作是初三的教学重点,所以七年级的写作教学往往被束之高阁,形同虚设。

2.探索解读要素与策略

如何立足初小衔接,加强对写作目的的解读,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课题组在研究中重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究:聚焦写作文本解读要素和探索其解读策略。

结合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特点,写作文本解读要素主要包括写作话题、写作任务和写作意图。

写作文本解读有以下三个策略:解读话题功能,明细写作内容;解读任务梯度,优化策略指导;解读写作意图,强化读者意识。

【写作文本解读案例】

教学内容:人教版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Unit9 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Section B 3a—3c

本单元话题是谈论自己喜爱的学科,教材通过让学生完成一份周五课表并用电子邮件介绍给朋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学科之间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平衡学习与娱乐的关系及养成自我管理能力。七年级教材重视过程写作的特点非常明显,3a要求学生将一段打乱顺序的短文重新排序,训练学生对时间和逻辑顺序的认知把握,以及对于信件类写作的整体结构把握,在此基础上3b要求学生完成各自周五的课程表,结合实际为写作提供真实有效的语料,体现写作的意义。3c则让学生给朋友写一份电子邮件,介绍自己的周五课程安排。七年级是初中学习的起始阶段,而过程写作能为多数学生写作提供支架,但写后的评价需要教师根据写作目的搭建真实有意义的写作反馈平台,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能说,最终形成真实有意义的信息交流和转换。

表5:写作文本解读要素与策略

由表5可见,立足初小衔接的文本解读重点在于解读写作意图,虽然教材根据过程性写作设置任务链,但教师还需要深入解读写作意图,不断丰富写后评价方式,以促进自主写作能力的提升。

立足初小衔接,文本的写作意图不是简单的课表信息呈现,而是创设真实语境,制造信息差,以帮助学生明确写作意图和功效,如给美国的笔友介绍周五课程,通过比较了解中西方课程的差异,从而在完成写作任务的同时拓宽课程知识,也和目前的拓展性课程理念不谋而合。同时,教师可利用网络平台让学生进行反馈,以收集最佳课程安排。这样能对学生的写作做基于功效的反馈,增强读者意识,升华写作的意义。

结语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是密切相关的,因此,立足初小衔接,能较好地建构学科的完整学习体系,为学生的有效学习奠定基础。同时,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类天生具有学习的愿望和潜能,当学生了解到学习内容与自身需要相关时,学习的积极性最容易被激发。立足衔接的文本解读策略研究能更好地指导教师较为具体地了解学习对象的认知基础和发展需求,从而寻找更好的促学提效的教学策略。王蔷(2015)指出:“文本解读的角度与高度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深度和效度,最终决定学生的学习效度。”而基于初小衔接的文本解读策略能更好地帮助教师关注学生的语言学习规律及过程指导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