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力培养的研究生局部解剖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0-02-16 09:40肖移生潘荣斌欧阳厚淦赵志冬高书亮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16期
关键词:解剖学学时局部

肖移生 潘荣斌 欧阳厚淦 赵志冬 高书亮

江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江西省南昌市 330004

局部解剖学是按照人体各局部进行解剖,探讨由浅入深的组成结构、器官形态特点、层次位置及毗邻关系等的学科[1]。本学科是临床各学科的重要基础与桥梁,能很好地将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应用相结合,在临床外科各专业研究生培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本课程的教学质量明显影响着骨伤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如何让研究生们扎实地学好本课程、最大限度地提高他们的临床能力,为临床打下牢固的基础,本文就此作一探讨。

1 教情、学情分析

研究生教育与本科生教育有着本质的不同。本科生教育是素质教育,培养方式以教为主,即主要通过“老师教、学生学”的方式来实现知识和技能的传递,培养目的指向是应用型人才;研究生教育是专业教育,培养方式上以学为主,主要通过学生自主确定学习研究方向,导师在研究思路上给予指引,培养目的是研究型人才。因此,具体到研究生的局部解剖学课程教学就需要改变传统教学思维。

研究生是已经受过大学教育的群体,他们在大学初学习了解剖学等形态学基础课程,后续学习了临床课程,对临床知识有较好的认识和理解,且有部分学生是有几年的临床经历再读研究生,故他们再次学习本课程时,会有熟悉感,当然也有不少学生对本课程知识模糊。如果研究生的局部解剖学教学依然采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人体各局部结构进行实地解剖,对教材理论知识加以验证的传统方法[2],相同的内容只是重复,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必然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教学目标及教学效果。因此,改革教学方法、注重研究生能力培养的课程教学十分重要。

2 课程大纲新设置

我校研究生局部解剖学原教学大纲中理论课18学时,实验课46学时。这样的学时分配是传统教学模式的产物,有些机械、不适合研究生的教学。集中时间上教室来讲授局部解剖学的理论知识,有些浪费老师、学生的时间和精力,而实验课解剖的学时又太少,根本完不成教学任务,何谈教学质量;研究生是具有良好自学习能力的群体,况且他们本身对本课程有较好的知识储备。因此,要注重研究生能力培养,首先要改革课程教学大纲;在教授模式上要摒弃传统教学思维、教学模式,要将老师讲授多、学生动手少的模式,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临床应用能力的教学模式。

修改大纲后,我校研究生局部解剖学理论课4学时,实验课60学时,另外双休两天开放实验。调整学时安排后,大幅减少了理论讲授内容,把必要讲解的知识放在解剖实验操作中同步讲解,极大地提高了学生操作时间,又方便学生自主调整实验计划,充分保证了本课程学习的实践性。

3 课程教学新模式

如何让骨伤学等临床专业的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较好地掌握本课程知识,熟悉各局部层次结构、器官毗邻,将局部解剖学知识与临床外科学应用紧密结合起来?我们一直在进行相应的教改实践探索,发现“以临床外科手术模式的局部解剖学教学”比较适合本学科的各专业教学。

笔者在开展“以临床外科手术模式的局部解剖学教学”中,结合局部解剖学的教学内容,按照不同的解剖部位,选择外科学常见的手术作为模拟手术实验内容,比如,模拟普外科的清创缝合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气管切开术、阑尾炎切除术、疝气修补术等,模拟骨伤科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中段骨折、肱骨髁上骨折、前臂中段骨折、手舟骨骨折、股骨颈骨折、股骨中段骨折、股骨下端骨折、小腿中段骨折、椎间盘摘除术、椎骨融合手术等。此教改模式中,模拟每个外科手术时要求实验设计充分体现局部解剖学教学的知识点,且要融入外科手术操作要点,保证实验的一些关键步骤都有问题提出,需要学生在实验中分析、讨论并解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本教改模式下的教学方法运用中,主要有PBL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微视频教学法及术中现场教学法。PBL教学法是每一个部位的解剖操作前,给研究生设置外科手术中一些常见的问题,以将外科手术融入局部解剖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法是局部解剖过程中,研究生边操作边讲解所解剖的结构、对外科手术中的指导意义及手术中的注意点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微视频教学法是实验课前,将临床相应的手术操作微视频及相关的局部解剖操作微视频发送给学生,要求他们自主观看,熟悉相应的操作要点;术中现场教学法是局部解剖进行相应的部位解剖时,带学生上临床骨伤手术台观看相应的骨伤手术,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效果,学习方式上是“理论到实践到应用,再回到实践”的循环过程。这几个教学方法运用中,术中现场教学法要求比较高,于是聘请外科医生加入我们的教学团队,他们适时指导局部解剖操作,也可以带研究生上手术台观看骨伤科手术,充分保证本教改高质量、顺利实施。

4 课程考核新管理

原有的本学科研究生课程考核是参照本科生的局部解剖学课程考核进行的,以期末闭卷的方式进行。事实表明,这种考核方式只是增加了学生的复习课本的任务,不能真正地提高研究生的操作能力及临床应用能力,未能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剖析其原因,研究生的知识体系、学习方式、培养目标等不同于本科生。

为了提升研究生的能力培养,我们对本课程的考核进行了改革,取消期末闭卷考试,改为过程性能力考核,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是按学生专业不同,考核不同的尸体局部解剖操作,如骨伤专业的学生重点解剖四肢、脊柱,妇产科的学生重点解剖女性盆腔等,这种有针对性的考核操作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临床应用能力;二是撰写论文,要求论文的主题与局部解剖相关,可以是写器官变异的,也可以是设计手术操作的,或者综述某种疾病的外科学治疗进展等。改革后的考核方式最大特点是考核了学生的能力,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将课程知识转化为临床实践,深受各研究生及相应导师的肯定及好评。

5 小结

局部解剖学是临床各专业研究生培养中重要课程之一,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学科知识并应用于临床外科实践,需要老师们不断探索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医学教育[3]。在基础课程教学中,需要结合国家卫生人才培养的改革动态变化,与国家执业医师考试、研究生的规培教育结合,需要注重“三基”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基础与临床的结合,为其今后的临床技术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要积极转变传统思维,树立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中心,课程的教学质量一定会有质的飞跃。

当然也不是单纯地注意学生个人能力培养,也应积极贯彻党和习总书记的教育方针政策。在“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思想指导下[4-5],积极融入课程思政教育,在教学中始终贯穿德育理念,抓好学生的情感教育、奉献教育及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让学生步入社会懂得合作、懂得感恩、乐于奉献。

猜你喜欢
解剖学学时局部
《钟世镇现代临床解剖学全集》(第2 版)12 卷隆重出版发行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爨体兰亭集序(局部)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非局部AB-NLS方程的双线性Bäcklund和Darboux变换与非线性波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超精密车削出现局部振纹的诊断及消除
CBL结合微课在神经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局部遮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