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培养流动儿童群体中语文学困生“双自”能力

2020-02-16 14:46曹海路
教育界·下旬 2020年1期
关键词:能力

曹海路

【摘要】语文学困生指的是语文基础比较差,自身的学习习惯、方法有所欠缺的学生,这种情况在流动儿童中最为严重,而且这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约束能力等表现均比较差,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语文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因此,对流动儿童中的语文学困生“双自”能力培养的探讨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笔者在本文中主要探讨流动儿童群体中语文学困生“双自”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并提出培养语文学困生“双自”能力的对应策略,希望对语文学困生转化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流动儿童群体;语文学困生;“双自”能力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涌入城市,相应地,流动儿童也随父母进入城市接受教育。学校、家庭以及个人等方面的因素,导致了在流动儿童中出现了语文学困生。一方面,由于部分流动儿童语文基础比较薄弱,跟不上语文教师的教学进度,逐渐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另一方面,由于流动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或者自身原有的语文学习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使得他们的语文学习具有一定的困难,同时,这些现状也加大了语文教师教学活动开展的难度,对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也产生了不利影响。

一、流动儿童语文学困生形成原因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工作持续推进,传统的城乡二元制已经无法限制人口的流动,大量农村居民进城寻找工作。随着收入水平与生活水平的提升,他们的子女也开始进入城市学习与生活,流动儿童教育问题也逐渐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与重点。流动儿童曾经长期生活在农村,农村的教育资源与城市教育资源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很多学生长期处于家庭教育缺失状态,他们在成长关键期未能形成良好的学习意识与学习态度,很多学生也对语文学习缺少足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主动的学习意识。当流动儿童进入全新生活环境后,陌生的同学和教师使他们变得更加内向,很多学生因为基础较差而无法适应语文教学节奏,甚至开始自暴自弃,加之教师和家长未能及时有效地介入,又进一步加剧了学困生的学习问题。这种种因素使很多学生的学习状态根本无法得到改善。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流动儿童的自我约束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普遍偏差,这在学困生群体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流动儿童语文学困生的出现是一种普遍现象,这与他们的固有成长环境和学习环境存在直接关系,而城市教育工作者能否及时介入则直接影响到学困生的问题是否能够得到彻底解决,这关系到他们未来的发展与成长。

二、流动儿童中语文学困生“双自”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双自”能力指的是学生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双自”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语文高效学习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而实际的流动儿童中有很多缺乏语文学习的“双自”能力,他们不能有效地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和方法,从而使自身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固,不能真正地体会语文学习中的人文情怀。因此,教师需要对流动儿童中语文学困生的“双自”能力进行培养,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为语文学困生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借鉴

流动儿童中的语文学困生掌握的语文基础知识不够牢固,比如错别字比较多,语言发音不准确,写作练习中存在语病、无话可说的情况;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主要体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意力不集中,排斥语文朗读、讨论等教学活动;同时,他们的语文学习习惯比较差,比如语文课后作业不能按照要求完成,對待语文学习的态度比较随意。教师在对语文学困生进行转化的过程中,应该以这些现状为参考,对语文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以适应流动儿童语文学困生发展的要求。

2.让家庭、学校关注语文学困生

由于流动儿童家庭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不够关注,与学生进行交流的时间少,学生的性格比较孤僻,不善于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以及父母没有及时对学生语言表达上的错误进行纠正,使得学生语言表达方面的错误一直存在。同时,流动儿童中学困生在接受学校语文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没有根据学困生的语文学习情况,采取相应的语文教学改进措施,这也使得流动儿童中语文学困生的情况没有得到改善。面对这些现状,教师需要培养语文学困生的“双自”能力。

3.符合当下新课标改革要求

流动儿童中语文学困生培养“双自”能力与新课标改革的要求相适应,“双自”能力的培养是为了提高学困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让学困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语文相关知识进行自主探索,掌握语文学习技巧。同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困生的学习特点,开展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让语文学困生在学习兴趣得到激发的前提下,养成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另外,新课标改革明确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通过教学角色转换帮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开展语文学习,这将使学困生的内在特质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进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语文教学发展需求。

4.有助于学困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

新课改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改变,这也使得语文教育正在从传统的知识技能教育向情感、态度、思维等方向拓展与延伸,而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索。学生只有发自内心地融入学习实践活动,才能够逐渐形成核心素养萌芽。“双自”能力的培养将使学困生改变被动的学习状态,充分感受到语文学习带来的快乐,进而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并能积极主动地融入学习活动中,逐步形成语文核心素养。

三、有效地培养流动儿童中语文学困生“双自”能力

1.根据学困生心理发展特点,全面培养其语文学习自信心

由于流动儿童中语文学困生的自身心理因素也会影响其语文学习,教师需要对这部分学生进行鼓励、引导,并以朋友的身份与学困生进行沟通,让这些学生能够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心声。比如,教师借助微信、邮箱等交流方式,让学困生将自己语文学习方面的困难说出来,让教师有针对性地对教学活动进行改进。同时,教师可以将学困生的语文学习情况反映给家长,让家长与教师共同担负起学困生语文素养培养的责任,也可以借助当下的通信方式加强与家长的交流,将语文教学的一些资料分享给家长,确保家校共同增强学困生语文学习的自信心。

猜你喜欢
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能力起航
培养观察能力
幽默是一种能力
加强品读与表达,提升听说读写能力
培养观察能力
会“吵架”也是一种能力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能力提升篇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