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一反三启智教育

2020-02-16 14:46沈国强
教育界·下旬 2020年1期
关键词:数学思维实践教学小学数学

沈国强

【摘要】随着国家推进素质教育的步伐不断加快,小学数学教育更需要增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以及加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将知识应用于生活中,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习惯。教师如何培养低年级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已经成为现代小学教学的重点。学校聚集各方面资源,如教师要制定一些对策和策略,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的提高,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维;实践教学

小学生好奇心重、活泼好动、贪玩的性格特点会影响学生日常的学习,他们可能对学习产生不良情绪,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要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据学习中出現的问题设计一些教育策略,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和使学生树立善于发现问题的意识。数学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的具体特点,有针对性地创设教学情境,给学生带来直观的数学模型、教学课件以及视频等;还应该在数学课堂上举办一些趣味性强的活动。

一、情境教学法

因为小学生的自控力、专注力比较弱,易在数学课堂学习中分心,且由于其听课注意力不集中,导致自身的学习质量下降。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好奇心强、专注力弱的特点灵活采取个性化教学方式,给小学生设置有趣的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专注力,这样可以使学生集中精力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内容给学生创造适宜的教学环境,营造学习气氛,使学生可以积极地学习知识。为了提高学生的专注力,教师可以给数学教学增加一些趣味活动,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教师采用情境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培养思维能力,也可提升教学效率。欢快的课堂气氛可有效地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渴望,让学生主动锻炼数学思维,进而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望。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灵活巧妙地设计教学情境。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的《体积》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将班内的学生分为多个小组,让一组学生描述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见的物体,另一组学生回答这组学生所描述物体的形状,以此来加强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合理地计算这个物体的体积,采用情境教学法可以有效地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二、直观教学法

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并且空间想象能力也不强,数学的抽象性就给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有可能致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对此,教师应该合理地给学生设置若干个小困难,让其将困难逐步解决。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上灵活地应用各种数学图表、模型、课件以及视频等,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应用直观形象的工具向学生展示数学的教学内容。例如,在人教版 《空间与图形》这堂数学课中,数学教师应该准备各种类型的多边形物体,如篮球、乒乓球、网球、魔方、水杯等物体,让学生真实地感受物体的形状,进而可以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形象的物体,让学生观察物体的外形。教师可以让学生触摸自己家中或者教室周围的物体,如自己的课本、家里的桌子、教室的板凳等,让学生具体地感受各种形状的物体,从而提高学生对空间和图形具体内容的认识。

三、实践教学法

一般情况下,学生直接从教师和课本处获取数学知识。数学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些有趣的实践活动,以便学生能将数学融入生活,从而增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利用实践教学活动可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并提升学生大脑与手的协调度。教学实践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级的 《表面积》一课中,教师可通过投影设备展示多个多边形物体,然后让学生在纸上也画出这些多边形物体。通过这一实践教学过程,数学教师在学生计算图形的面积,理解计算公式的形成原理,从而让学生明白表面积计算公式怎样才能应用到实际中,进而让其深入理解数学理论。相互合作的模式,可以给教师和学生之间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要加强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这对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都有很多益处。

四、运用发散式数学思维

学生面对不同的实际情况、不同的问题所采用的数学方法也不太一样。如果学生简单使用单一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可能导致对问题产生误判。学生不能盲目地追求计算方法,因为在大多数数学计算中都要求计算结果的精准性,盲目用头脑进行估算会导致计算结果错误。教师应该给学生讲述计算方法适用的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思维训练,避免他们走入学习误区,降低他们的学习效率和质量。通过估算拓展学生的思维,给学生开展发散式思维训练,让学生主动列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将课堂上的计算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进行发散式思考,培养其思考能力。学生要勤于练习、多加总结,才能强化其发散式数学思维的运用能力。

五、培养数学估算式思维方式

估算是一种抽象数学思维,同时也需要具体的展现。估算是对事物特点性质的抽象,通过在大脑中运算、思考,进而形成人们对事物的一种大概推理。同时,估算也需要进行一定的逻辑思考、系统思考,通过估算可以培养学生的估算思维,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人教版的三年级数学课本中,上册的第二章有一道课后练习题,是一道判断题,其题意为在农户果园里有264棵梨树、302棵桃树。题目是在这个果园里两种树的总和为550棵,其中梨树要比桃树少51棵。可以看出这是一道简单的三位数加减法运算题,教师让学生阅读这道题后根据自己的估算判断出这个果园大概有多少棵树,可以初步估算出264加302的和肯定大于550,所以可以迅速判断出这道题的正确与否。教师应该在课堂中给小学生讲述一些估算技巧,进而提高学生的解题水平、运算速度估预算精度。在学生养成了估算基本习惯及估算能力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将这种能力运用到生活中,从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教师根据这道题目引导了学生进行发散思维、举一反三,使学生建立自己的估算习惯,帮助学生在考试中用最少的时间实现正确解题的目的。

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特点给他们设置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知识、探索世界的主动性,提升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教师可以设计教学实践活动,制作实践模型,或者通过互联网收集一些照片、视频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把数学当成自己生活的一个工具。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讲述一些数学思维方法,从而改善学生的习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让学生融入课堂活动中,并积极思考、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 魏生堂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J]. 学周刊,2017(32):56-58.

猜你喜欢
数学思维实践教学小学数学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