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风格:小学美术绘画教学的应有追求

2020-02-16 14:46俞莹
教育界·下旬 2020年1期
关键词:小学美术

俞莹

【摘要】小学美术中的绘画创作,往往形神兼备,是学生感受、理解、鉴赏美术的典范。学生的绘画具有形态的多样性、意向的自我性以及体验的自由性等特质。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细腻的观照、情感的宣泄和潜质的发掘。使学生通过汲取经典艺术养分,探寻绘画创作风格,评价风格表现,充分张扬学生个性,让学生在绘画实践中逐步形成自我的风格。

【关键词】小学美术;小学生绘画;风格意识

绘画风格是美术创作中独特而鲜明的存在,是学生个性在作品中的展现。因此,学生的美术绘画创作是一种极具个性化的活动。风格意识是小学美术绘画教学的应有追求,或是精妙的构图,或是流畅的线条,或是诱人的色彩,或是引人入胜的意境,等等。综观小学美术中的绘画创作,往往形神兼备,是学生感受、理解、鉴赏美术的典范。富有风格的美术绘画,常常能给观赏者带来强烈的震撼。

一、个性风格:小学生绘画的意蕴及其特点分析

小学生的绘画创作具有自己的风格特质。因为小学生的绘画不完全是写实,它更多地夹杂着学生的幻想、想象。这些幻想、想象具有一种生活的真实性。小学生的绘画喷薄着学生的欲求、希望,表达着学生的内心需求。小学生的绘画常常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段,如模仿、想象、变形、夸张、重叠等。从风格上看,小学生的绘画往往具有淳朴、浪漫、真实的特点。

1.绘画形态的多样性

小学生的绘画形态是多样的,包括儿童画、水墨画、水粉画、水彩画等。在小學生的绘画中,有时还有一些混搭,这是由小学生创作绘画特质所决定的。学生总是画其所见、画其所知、画其幻想、画其情感、画其自我。在小学生的绘画中,学生的知觉、直觉、情绪、欲望等是交织在一起的。从小学生的绘画中,教师不仅可以看到学生的技能、技法,还可以看到学生的欲求。从这个意义上说,绘画是学生本质力量的感性呈现。

2.绘画意向的自我性

著名绘画专家康定斯基认为,小学生绘画具有精神层面的意义,能直接体现学生的内心。一般来说,低年级学生的绘画更具有一种想象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绘画进入“视觉写实期”,具体表现为学生对绘画中的空间、比例、透视、细致的刻画感的惊叹与羡慕。从某种意义上说,小学生的绘画还具有一种心理治疗的作用,它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能缓解学生的心理焦虑,能增强学生的创作自信。

3.绘画体验的自由性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小学生绘画之所以具有独特的风格,很大程度上归结于绘画的自由性。小学生绘画不仅追求绘画技术、方法,更是学生的风格、学生的创造性的体现。比如,有的学生喜欢表现视觉文化中的漫画艺术,而有的学生喜欢表现民族文化的艺术,等等。这些正是小学生绘画风格意识、风格特点的表现。

二、个性风格:小学生绘画的内容及其表现形式

小学生绘画的内容是丰富的,形式是灵动的。小学生在不断地认识世界,充实、丰富自我的过程中,往往是怎样看就怎样想,怎样想就怎样做。在小学生绘画的过程中,他们往往是立体地观察、平面地表现,这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质。在小学生绘画中,笔者发现,他们总是意欲将知道的所有内容都放到画面上去。因而,小学生的绘画往往是痛快淋漓地表现情感,大胆、自由、奔放地表现自我。

1.细腻的观照

外在的世界是丰富的、多彩的,学生对外在世界的表达是丰富的。在绘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让学生在感受、体验多彩生活的同时,对生活进行二度表现。学生通过细腻的观照,室内或室外、人或物,都可以成为学生创作表现的对象。在创作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自觉地积淀外在的、客观的表象。比如在教学《有特点的人脸》时,笔者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有特点的脸。于是学生从网络上搜集了奥巴马、周笔畅、李咏等人的富有特点的脸。学生在对外在世界的细腻观察中,自然能提高自身的表现能力,提升自身的绘画表现技巧,从而达到绘画特有的审美境界。

2.潜能的发掘

富有风格的绘画,往往可融入学生内在的心灵世界。在小学绘画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诱发,深度挖掘学生的绘画潜质。教师要通过捕捉与发掘、感受与分析、整合与应用等方式,让学生内在的直觉、情感、想象等得到外在的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内在的潜意识心理是学生艺术灵感的发源地。由于学生的绘画是学生心灵世界的表现,它能彰显学生的个性心理。比如,笔者在讲授人美版六上《漫画肖像》时,一位学生借助电脑画出了女孩弯曲的膝盖,但将舌头俏皮地、弯弯曲曲地画在外面。为此,笔者让学生说明电脑绘画创作的心路历程,该生补充说是妹妹在舔饭。原来该生的妹妹调皮、可爱,喜欢舔饭。潜意识的发掘,让老师便于洞悉学生的内心世界。

3.情感的宣泄

学生的绘画作品不仅仅是外在的客观世界的表现,也是学生内在心灵世界的表现,更是学生情感的宣泄。在美术创作中,学生通过自己的绘画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表达自己的激动、喜悦、愤懑、怨恨等情绪。因此,富有个性风格的绘画往往是学生情感世界的投射。比如讲授《奇思妙想》时,一位学生这样创作:他看见地球被污染,奇思妙想地将家里的淋浴房安装在宇宙飞船上,想给地球洗洗澡。尽管这样的想法是幼稚的,但却是学生情感的真实表达。

三、个性风格:小学生绘画实践及其路径探寻

小学生美术绘画教学并不是要将一个个的小学生培养成“画家”,而是要引导学生热爱绘画、善于绘画。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欣赏、创作、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形成自我的创作风格。“什么是风格?”法国著名思想家布封说:“风格即人。”也就是说,风格是人的个性的表现。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绘画中找寻自我的个性,逐步让学生认识到个性风格的重要性。人们今天看到一幅国画或油画时,能初步判定它是出自哪一位画家之手,主要就是依靠画作的风格来判断的。

1.汲取经典艺术养分,感受大师的个性风格

艺术的生命在于传承和创新。教师首先应当引导学生汲取经典艺术的养分,感受艺术大师的个性风格。对于艺术大师的创作,如何传承?笔者认为,不是简单地采用“拿来主义”,而是要增强学生的视觉感知,增进学生的视觉美感,让学生在艺术鉴赏中感受、体验艺术大师的独特风格。比如在教学《人民艺术家齐白石》时,笔者出示了多幅绘画作品,其中混有齐白石老先生以及西方油画大师凡·高的画。学生一眼就挑出了“齐白石老先生的作品”,因为国画与油画有着根本的不同,而且在国画中,齐白石老先生的画很简洁,但却非常有意境。在鉴赏齐白石老先生的画作时,有的学生看到了浓厚的乡土气息,有的学生看到了他浪漫的童心,等等。学生在追慕大师个性魅力的过程中,逐渐接受文化的濡染、熏陶。

2.探寻绘画创作风格,提升学生的表现能力

在绘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创作张扬自己的个性,表现自己的风格。在绘画创作中,要引导学生树立风格意识,让学生有意识、有想法地将自己的思想、情感、观点等融入其中,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表现能力。比如,在讲授人美版五年级下册《精细的描写》一课时,笔者将学生带入学校的“园中园”,去实地观察睡莲,不同的事件让学生看到了不同的色彩,形成了不同的感觉。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进行精细化的描写。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会形成自己的与众不同的审美。对学生个性化的表现、大胆的表现,笔者要给予积极的鼓励、赞扬。这样的教学评价,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绘画的内驱力。

3.评价绘画风格表现,展示学生的创作风采

绘画是学生本质力量的确证与表征。对于学生的创作,笔者引导学生积极评价。一方面,引导学生积极地审视自我的创作,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积极评价他人。在这种双向认知中,有助于学生积极吸纳知识。笔者在学生创作后,总是引导学生从构图、造型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比如笔者在讲授《学会农民画》时,由于其与小学生的绘画有着较多的相似,因而便于小学生的模仿、创作。在创作中,有的学生学习改画、添画一些半成品农民画,有的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用自己的生动的画笔绘成了一幅幅构图饱满、色彩鲜艳的图画。在积极的表现中,学生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从而让自我的禀赋、天性得到张扬,进而探寻到自我的独特的风格。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地表现自我,努力让学生自我的情感、思想得以外露。学生只有在美术绘画学习中勇于实践、不断探索,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而教师要对学生的美术绘画表现进行积极的评价,只有通过教师的反馈、评价,才能让学生找寻到自我绘画的风格。

【參考文献】

[1] 桑爽 .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构建高效小学美术课堂[J].美术教育研究,2016(04):158.

[2] 张乾坤 .儿童绘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7(22):165.

猜你喜欢
小学美术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办法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