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舍三尺讲台的“大先生”

2020-02-18 11:14董海霞
中关村 2020年2期
关键词:王越大先生北京理工大学

董海霞

两年前的教师节前夕,北京理工大学将人才培养的最高荣誉奖——“懋恂终身成就奖”颁发给了王越先生。他当场就表示,要捐出全部奖金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特别是本科生的基础教育。

2019年6月17日,北京理工大学举办“双越”教学创新奖励基金捐赠仪式。87岁的北理工原校长、两院院士王越向学校捐赠100万元,设立“双越”教学创新奖励基金,用于支持学校本科生的基础教育。通过设立奖励基金,希望鼓励“研究+实效”型教改立项,推动教改取得“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师生共进”的成效,支持学校双一流建设。

王越,战略科学家、工程教育家、雷达与通信系统专家。曾领导我国军用信息技术从白手起家到蓬勃发展;曾研制“中国第一台火控雷达301系统”等多项中国乃至世界第一;曾多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科技殊荣……迄今为止,这位88岁高龄的双院院士仍坚持为本科生上课。

自1993年从专业研究院所来到北京理工大学,站上大学讲台的那一刻起,27载寒暑易节,他始终不曾离开讲台,一心投身应用基础研究和人才培育,成为一位教书育人的“大先生”。

“小”课堂里的“大先生”

开学第一课,对于北京理工大学睿信书院(该书院包含信息科学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方向)的新生来说尤其重要——讲台上,87岁高龄的两院院士王越穿着精致的衬衫,打着领带,风度翩翩,面对学生侃侃而谈,让大一新生深受震撼。

“小”课堂不是因为课堂面积小,而是坐在课堂里的学生都很年轻,课堂上还有家长。许多大一新生报到之后最困惑最想知道的问题,就是自己的专业究竟学什么、干什么,这也是家长最关切的问题。王越本学期的课就从解决这个问题开始。因为“家长是子女最基本、亲近的老师”,所以邀请家长一起来听。

他从北京理工大学为强国强军、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历史使命开始,讲到学校今年开始实施的本科培养改革提升质量模式——书院制,再讲到学生的专业选择。

“学生专业选择是一个既重要又困难的问题。”王越说,“正确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是在一年级学习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自己未来的思考,对人生的规划,要从大格局、高站位出发,以国家、民族、自我认识综合考量,进行专业选择,一旦做了决定,就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信息量很大”,大三学生王文欣感叹着,他是王越院士这门课的课代表,“总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从天宫、玉兔等航天工程到老子、莊子的哲学观点,每次都意犹未尽。”

王文欣和同学们并不知道,王越为了讲好这门课,付出了多大的代价。面对每一届学生时,王越都会重新备课,撰写教学方案,添加最新案例。他上课携带的公文包里,装着上百页的讲义,上面用绿色荧光笔和铅笔做了不同的笔记和批注。

家国情怀 大志无疆

1932年,王越出生于江苏丹阳,王越的父亲是位进步、开明的知识分子,由于痛恨日本侵略者,有感于苦难年代的漫长,就给儿子取名王越,希望儿子早日越过这段灾难的年代,同时也是激励儿子超越自我,多做利国利民之事。

王越此后的人生之路,一直不曾偏离父亲的期望。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5岁的王越正在天津读书,亲眼目睹了日寇飞机的狂轰滥炸,“当时我们的校长赵天麟主动收容因轰炸而被迫停课停业的其他学校的师生,每天早上亲自在校门口迎接,风雨无阻。”

天津沦陷后,赵校长面对威逼利诱都始终拒绝日寇开展奴化教育,最终被暗杀在家门口,“他用生命为代价教会我什么是国家”。

抗战后期,别人家偷偷保留的短波功能的收音机常为一家人带来振奋的消息,这也让王越在心中悄悄选定了无线电报国的志向。

1950年,王越考入大连大学工学院电讯系,师从当时全国三个无线电方面的一级教授之一毕德显。后来因为国家急需培养雷达方面的技术人才,全系转为雷达专业。

“1952年的雷达专业,资料和人员都缺乏,毕德显先生主持课程设计、提出教学目标、自编自译教材、亲自上讲台讲授。”王越回忆。

多年以后,北京理工大学开设“信息对抗技术”专业,一切仿佛重现。他跟毕德显先生一样,白手起家,亲力亲为。

深厚学养 善育英才

1991年,王越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中国仅有的34位两院院士之一。如何把自己的学识和在科技领域深耕半个多世纪的成果,直接转化为国家培养人才的优势?这是王越来到北理工大学后,最先思考的一个问题。

着眼当时国家信息安全的迫切需要,经过反复论证,王越率先申请在学校武器类专业中增设“信息对抗技术”专业。1998年得到教育部批准,北理工成为国家首批成立该专业的四所院校之一,为中国信息安全专业培养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2000年,专业开始正式招收本科生,专业建起来了,任务也重起来了。白手起家,没有团队他就自己组团队、没有教材就自己写教材,他还担任着校长,工作十分繁忙,但从不会有半点松懈。”信息安全与对抗技术实验室主任、专业责任教授罗森林回忆说。

专业不能只是建,还要建出水平、建出成效,建到育人的“刀刃”上,王越认为,“要培养领军人才,就要学习最前沿的知识,但这是有难度的,我相信‘上不封顶、因材施教,基础课程能听得懂的人越多越好,而对于拔尖的学生,必须经过磨炼、因材施教、发挥所长。”

带着这样的理念,在这个新兴专业方向上,王越亲力亲为,论证教学方案、研究教学方法、培育师资队伍……不仅把信息对抗技术专业建成省部级特色专业,还带出了一支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双高”的教学团队,打造了《信息系统与安全对抗理论》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王越与罗森林共同著作的《信息系统与安全对抗理论教材》被评为国防特色优秀教材,教学成果《信息对抗技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与实践》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王越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和国家级教学团队带头人。

王越培养学生,不仅是将高深的学识倾囊相授,更注重结合自己喜爱的中国传统文化,向学生传授一种治学为人的思想。2017级研究生韩晓鑫曾在结课报告中写道:“‘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是王老师在课上最常提到的观点,他用这个观点完美诠释了信息对抗的本质、对立统一的自然规律……这不但是一门专业课,更是一场人生讲座。”

“我的心愿是培育出超越自己的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希望培育出超越自己的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20多年来,信息对抗技术专业共培养了1500余名毕业生,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国防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王越的学生中,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有北京市教学名师,还有一大批工作在国防科技工业的总设计师、研究所所长等科技英才和国家栋梁。同时,王越组织推动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也坚持开展了20余年,成為国内有关领域颇具影响力的重要赛事,对电子信息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2017年底,王越作为带头人的“信息系统及安全对抗”理论与实践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首批黄大年式教学团队。

为人师表 大德无言

“来到高校,我告诉自己,首先要成为一名好老师。”担任北理工校长后,无论公务多忙,王越始终坚持上讲台讲课,同时承担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教学工作,时至今日,从未间断。

穿西装、打领带,成为他上课的标配;即使已是耄耋之年,仍然全程站立授课;课比天大,一丝不苟的备课,绝不含糊……为人师表,大德无言。

2017年,王越受邀到海南参加一个研究生教学研讨会,为了不耽误晚上6点半的课程,他特意乘坐飞机计划于下午4点半抵京。不巧的是那天飞机晚点了,系里立即安排了其他教授代课。

抵京后,王越却不顾旅途劳顿,坚持让司机从机场直接把车开到了教学楼下。“那次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王老师到达教室时正好6点29分,没有休息便一口气连讲了三节课。下课回到家,吃上晚饭已经是9点半了。”北理工校办公室工作人员史建伟回忆。

课堂上的学生并不知道,这一堂课的背后,年过八旬的王越付出了怎样的奔波和劳碌。有人不理解:“这么大年纪了,图啥呀?即使上课也不用这么拼啊!”

王越却幽默地回答:“因为我有课就可以推掉很多应酬了。”

不喜欢应酬,喜欢教书,或许都是王越坚持上讲台的原因,但真正的理由,却是责任。

王越说:“大学教育讲发展规律,讲过程,而不是讲具体的细节。培养一个人是非常复杂的过程,所以我总感觉即使我们努力做还不见得做得很好。”

所以才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当他获得北京理工大学将新设立的人才培养工作最高荣誉“懋恂终身成就奖”的100万元奖金时,毫不犹豫就全部捐出,设立专项奖学金用于支持本科生的基础教育。

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王越作为一名德高望重的先生,几十年如一日地在坚守这份事业。

教书育人是他的第一使命,教学是他最看重的任务。作为一名科学家、教育家,王越认为教书的目的是育人,“如果说教书要靠学识,那么育人要靠人格魅力,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北京理工大学数学学院李炳照教授曾是王越的博士生。李炳照在职读博期间,还承担着学校的数学教学工作,繁忙的工作使他曾对待学业不够积极,对课题研究并不十分上心。王越发现后,就严肃地为他指出:“科学研究应该以问题为导向,而并非以学位为导向。”在王越的教导下,李炳照自觉提高站位,学习和研究越来越严谨起来,最终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我的博士论文撰写过程中,王老师对整个论文进行了详细的修改,对于和他讨论的一些稿件等,他都是用铅笔一笔一画给出修改建议与意见”,李炳照说。

日复一日,那些王越始终认为“应该做的、不值得宣扬的事情”,深深地感动着身边的师生们。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样的大师,是学问之师,品行之师,人生之师。

王越便是这样一位大师,一位北京理工大学的“大”先生!

猜你喜欢
王越大先生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简介
A field-effect WSe2/Si heterojunction diode
象牙为什么长在嘴外面
向日葵为什么会跟着太阳转?
北京理工大学通信与网络实验室
P-V Criticality of Born-Infeld AdS Black Holes Surrounded by Quintessence∗
做“大先生”,让人格魅力成为最有价值的教育资源
“大先生”
Design of Two-wheeled Mobile Control Robot with Holographic Projection
国家航天立法研讨会在北京理工大学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