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者使用反馈视角下的汉语学习词典语用信息编纂研究*

2020-02-21 02:43金沛沛
关键词:词条义项词典

金沛沛

(天津中医药大学 文化与健康传播学院,天津 301617)

一、问题的提出

学习词典是二语学习者重要的学习工具。从词典类型学角度看,学习词典更注重培养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语用信息正是基于这种编纂理念而出现并形成的。“语用信息”这个术语最早出现于Leech和Thomas(1)Leech,G.& Thomas,J.Pragmatics and the dictionary[A].In Summers,D.(ed.).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Second Edition)[C].Harlow:Longman,1987.为《朗文当代英语辞典》第二版撰写的前言中,该词典也明确标注了语用信息。自此以后,语用信息越来越受到学习词典的重视。据杨文秀(2)杨文秀.英汉学习词典中的语用信息研究[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的总结,至21世纪,5大英语学习词典提供的语用信息日渐丰富,呈现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与英语学习词典相比,汉语学习词典的语用信息还未得到系统性处理,在收录具有语用特性的词语方面显得过于谨慎(3)于屏方,杜家利.汉、英学习词典对比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当前几部重要的汉语学习词典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词条缺失,语用信息缺失及语用信息量不足等问题。(4)荣月婷.对外汉语学习词典中话语标记语语用信息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语用信息作为词典中负载语用意义的信息,可以从选取和呈现两个角度进行研究。“选取”指的是选择哪些负载语用信息的词条编入词典,通常根据词典规模、介质、学习者需求等角度来选取词条。“呈现”并不只限于展示语用信息的方式,如仅使用释义、例证还是结合标签、括注、专栏多种手段呈现语用信息;还包括了呈现内容,即对词条的释义是否呈现了该词语所负载的语用信息。但最为关键的问题在于词典中呈现的负载语用信息的词条是否让学习者满意。这样的反馈性研究偏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何一些汉语学习词典“无人买”“不好用”。

二、研究设计

本文的目标在于通过调查汉语学习者对词典语用信息的满意度来改善语用信息的编纂。总体来看,本研究包括三个步骤:首先,编纂若干有代表性的词条,其中包含语用信息内容。而后,对学习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和访谈。最后,基于上述结果对词条设计进行改善。

(一)词条编纂设计

本文在对学习者汉语学习词典语用信息需求分析调查结果的基础上(5)金沛沛.基于学习者需求的汉语学习词典语用信息选取分析[J].辞书研究,2019,(4).,选取了“哥们儿”“一下”“不好意思”“可能”“感谢”“呗”“方便”等词条为例进行编纂。之所以选择这几个词条,因为这些词条包含了称谓语、委婉语、言语行为等常见的语用信息。词条的编纂参考已出版词典(6)这些词典包括:《现代汉语学习词典》(简称《现汉学习》)、《商务馆学汉语词典》(简称《学汉》)和《汉语教与学词典》(简称《教与学》)。,并适度凸显语用信息。结果如下:

【哥们儿】名词。(1)指弟兄们。例:他们家哥们儿好几个。(2)<称呼语>称呼同辈的朋友或跟自己年龄差不多的男性,表示亲热。例:①他是我哥们儿,肯定会帮我的忙。②(向年龄差不多的男性寻求帮助)哥们儿,能帮我一个忙吗?注意:“哥们儿”多用于非正式场合。可用于熟悉的人或陌生人,既可以当面称呼,也可以背后称呼。

该词条的义项1参考了《现汉学习》,义项2是专门的语用义项,并采用了<称呼语>的语用标签。在例证中,还通过“括注”来提示该例证发生的具体情境。还通过“注意”来标示词条的场合信息和亲疏关系信息。

【一下】(1)用在动词后,表示做一次或试着做。有时“一”可以省略。例:①你可以用这种方法试一下。②面试前,我要好好准备下。(2)副词。表示时间很短或事情很突然。也说“一下子”。例:①老师讲了一遍,大家一下就明白了。②老师喜欢把课文一下子讲完。③这个灯泡一下亮一下灭,快坏了。(3)<委婉>在请求等行为中用于表示委婉,使自己的话更礼貌,不伤害别人的面子。例:①(请老师帮忙)老师,麻烦您帮我讲一下这个生词吧。②(请同学帮忙)你能不能帮我翻译一下这个句子?

该词条也专门设置了语用义项,即义项3,并采用了<委婉>的语用标签。例证中还通过“括注”来提示该例证发生的具体情境。义项1和义项2参考了《教与学》。

【不好意思】(1)在陌生人面前或者怕被人笑话而感到不安和害羞。例:①他第一次上台演讲,有点不好意思。②大家一直夸奖他,让他挺不好意思的。(2)因为麻烦别人或拒绝别人而感到不安。例:①朋友请我吃饭,我不好意思拒绝,就去了。②我已经30岁了,不好意思再向父母要钱。(3)<委婉>对不起,表示道歉行为。例:①(在地铁上不小心碰到了别人)碰到您了吧,不好意思啊。②A:你刚才为什么发火?B:不好意思,刚才是我态度不好。

该词条义项3是专门设置的语用义项,并采用了<委婉>的语用标签。例证通过“括注”来提示该例证发生的具体情境。此外,有的例证还采用了对话形式。义项1和义项2参考了《教与学》。

【可能】(1)形容词。能够成为现实的。例:①看来提前完成工作是可能的。②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发生了。(2)名词。能够成为现实的程度。例:①出现这种情况只有一种可能。②你觉得这件事有没有可能?(3)副词。表示不太肯定,估计。例:①今天可能会下雨。③他可能忘了这件事了。(4)副词。<委婉>常用于有可能伤及对方面子行为(如拒绝、批评等)时,“可能”可以使自己的话更礼貌,不伤害别人的面子。例:①(朋友提出邀请)A:李哥,晚上能来参加聚会吗?B:我可能去不了。②(向别人询问意见)A:您觉得我的表演怎么样,能被录用吗?B:你的条件可能跟我们的要求还有一些距离。

义项4是专门的语用义项,并采用了语用标签<委婉>。例证也通过“括注”来提示该例证发生的具体情境。此外,有的例证中也采用了对话形式。义项1、义项2和义项3参考了《学汉》。

【感谢】动词。<正式><书面语>谢谢(多用于正式场合的发言或书面语)。例:①(在颁奖典礼上)衷心感谢支持、帮助过我的每一位朋友。②(在大会上发言)对于领导的关心,我们深表感谢。

该词条只有“感谢”一个义项,我们采用了两个语用标签<正式>和<书面语>,并在释义中用括注对语用信息加以强调。在例证中,设置了“感谢”的典型用例。另外,此处的义项“谢谢”参考了《学汉》。

【呗】语气助词。(1)表示事实就是这样,谁都明白,不用多说的语气。例:①东西太贵就不买呗。②天冷就不要出去呗。(2)表示不太愿意或勉强同意的语气。例:①让我穿这件衣服我就穿呗。②你喜欢就买呗,我不管你。(3)常用于请求、邀请等言语行为中,表达轻松随意的语气,使说话人的言语行为容易被听话人接受。例:①(请朋友帮忙)A:你帮我借本书呗。B:好啊,没问题。②(向同屋提出邀请)A:我要去吃饭了,一起去呗。B:行啊。注意:“呗”常用于关系亲密的人之间。

义项3是专门的语用义项,同时采用括注提示人际关系信息。例证也通过“括注”来提示该例证发生的具体情境。义项1和义项2参考了《学汉》。

【方便】(1)形容词。做事情不麻烦,没有困难。例:①这个城市交通很方便。②有了超市以后,卖东西方便多了。(2)形容词。适合做某事。例:①在这说话不方便,咱们换一个地方。②你方便的话,我一会儿去找你。(3)动词。<委婉>表示去厕所。例:①(当你想去厕所时,你可以说)对不起,我去方便一下。②(在旅游大巴上)导游:前面收费站有厕所,想方便的一会儿可以下车。

义项3是专门设置的语用义项,并采用了语用标签<委婉>。例证也通过“括注”来提示该例证发生的具体情境。义项1和义项2参考了《教与学》。

(二)实验设计

1.被试情况

我们招募了30名被试,实验之前签署了协议书,说明了本研究的意义、方式及隐私保护措施。这些被试中有10名来自韩国,7名来自泰国,另有13名来自英、美、澳等其他国家,均非华裔。被试中有21名参加过新HSK考试,其中4级1名,5级12名,6级8名。从学习年限来看,被试最短学习年限为2年,最长为8年。汉语水平基本都达到了高级水平。之所以选择高级被试,是因为在汉语教学中,相对于初级和中级阶段,高级阶段应当更重视语用功能,强调表达的得体性。(7)赵金铭.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三个阶段及其教学主旨[J].世界汉语教学,1996,(3).

2.问卷调查实施过程

首先,设计参考材料和语用测试试卷,所谓参考材料,类似于词典的词条和释义,被试可以参考这些材料来完成语用测试试卷。调查中被试会得到两个版本的参考材料,其中有一个版本为我们所设计的语用信息处理的例子。其次,被试根据参阅材料完成语用测试试卷,此步骤需要被试参考两个版本的材料,并三次来完成语用测试试卷(第一次完成不需参考材料)。第三,被试对本文所设计的语用信息处理模式进行满意度判断。被试的判断须基于自己完成测试试卷的体验以及对不同语用信息处理模式的感受进行判断。最后,针对满意度结果,对被试进行进一步的访谈。

正式实施调查之前,为了检查调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我们先请3位同行专家进行了同行审视,而后我们还对3名被试实施了预调查,并在调查过程中详细提取了被试的意见。最后我们根据专家和被试的意见,对调查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修正。

正式调查均选择在安静不被打扰的教室进行,访谈形式为一对一,每位被试的调查加访谈的时间约60分钟。

(三)问卷调查工具

1.参考材料

参考材料用于被试完成语用试卷时做参考。本文所提供的参考材料有两个版本,两个版本都在释义中包含语用信息,区别在于语用信息的呈现方式不同,一个版本倾向于在释义中集中呈现语用信息,另外一个版本则倾向于用不同的呈现方式来呈现语用信息。被试将在第二次及第三次测试中分别参考以上两个版本(被试第一次测验将不参考材料,用于考察被试在没有参考材料时的语用能力)。为了和下文满意度调查相匹配,此处两个版本也命名为版本2和版本3。以“一下”为例,不同版本的情况如下:

版本2【一下】(1)用在动词后,表示做一次或试着做。有时“一”可以省略。例:①你可以用这种方法试一下。②面试前,我要好好准备下。(2)副词。表示时间很短或事情很突然。也说“一下子”。例:①老师讲了一遍,大家一下就明白了。②老师喜欢把课文一下子讲完。③这个灯泡一下亮一下灭,快坏了。(3)在请求等行为中用于表示委婉,使自己的话更礼貌,不伤害别人的面子。例:①老师,麻烦您帮我讲一下这个生词吧。②你能不能帮我翻译下这个句子?

版本3【一下】(1)用在动词后,表示做一次或试着做。有时“一”可以省略。例:①你可以用这种方法试一下。②面试前,我要好好准备下。(2)副词。表示时间很短或事情很突然。也说“一下子”。例:①老师讲了一遍,大家一下就明白了。②老师喜欢把课文一下子讲完。③这个灯泡一下亮一下灭,快坏了。(3)<委婉>在请求等行为中用于表示委婉,使自己的话更礼貌,不伤害别人的面子。例:①(请老师帮忙)老师,麻烦您帮我讲一下这个生词吧。②(请同学帮忙)你能不能帮我翻译一下这个句子?

参考材料中原收录7个词条的释义,包括了“哥们儿”“一下”“不好意思”“可能”“感谢”“呗”“方便”。但参考材料和测试问卷存在一定程度的对应关系,即被试在完成测试试卷时可能从参考材料中获得某种程度的暗示。为了弱化这种对应关系及暗示程度,本文在参考材料中加入了另外3个无关词条“大哥”“一些”“愿意”。(8)这三个词虽然也负载了语用信息,但我们并没有像上述7个词条那样按照“无语用信息”“有语用信息但缺少呈现手段”和“有语用信息且使用呈现手段”的模式化排列处理。为了防止被试猜到调查意图,有的词条的义项甚至处理为错的。

2.语用测试试卷

本研究在第一步骤中需要被试完成一份语用测试试卷。该试卷由7个题目组成,每个题目是一个交际场景,同时也是一个言语行为。被试需要从中选出自己认为合适的选项来完成这个言语行为。以题目4为例:

老师邀请你来家里吃饭。你有事不能去。你会说:

A谢谢老师,我不能去,我有事。

B谢谢老师,不过我可能去不了,我有事。

C谢谢老师,我不去,我有事。

第一次选择( ) 第二次选择( ) 第三次选择( )

如前所述,被试将分三次完成此测试(9)虽然有些被试水平较高,可能不需参照参考材料即可完成本测试试卷,但这并不会影响本调查的结果,一是因为本调查主体部分是满意度调查问卷,语用测试试卷只起辅助作用,水平高的被试依然可以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判断对不同版本语用信息的满意度;二是因为有些被试尽管全部做对了这些题目,但主要是通过语感,看了参考材料会更加清晰,这在对被试的访谈中有所体现。,第一次无参考,第二次参考版本2,第三次参考版本3。被试完成语用测试试卷,并非单纯为了测试被试的语用能力,更是通过这个测试使被试来判断参考材料中的语用信息呈现内容及方式是否对自己完成这份试卷有帮助,如果有帮助,哪个版本的帮助比较大。这也为被试进行满意度判断提供了一定的心理依据。

3.满意度调查问卷

在完成测试试卷之后,被试须基于自己完成测试试卷的体验以及对调查问卷的感受来评判对不同语用信息处理模式的满意程度。满意度问卷将参考材料的版本2、版本3汇总在一起,因此共有10个词条,其中有3个无关词条“大哥”“一些”“愿意”,无关词条将不计入统计结果。另外我们还加入了版本1,版本1的释义不含语用信息。以“一下”为例,版本1的释义如下:

版本1【一下】(1)用在动词后,表示做一次或试着做。有时“一”可以省略。例:①你可以用这种方法试一下。②面试前,我要好好准备下。(2)副词。表示时间很短或事情很突然。也说“一下子”。例:①老师讲了一遍,大家一下就明白了。②老师喜欢把课文一下子讲完。③这个灯泡一下亮一下灭,快坏了。

和版本2及版本3相比,版本1中没有语用意义。

在问卷呈现中,每个词条下都有三个版本的释义,为了避免暗示性,其顺序并不是按照版本1、版本2、版本3顺序,而是随机排列,以A、B、C标示。

对满意度的判断分为三个维度:(1)对释义(此处释义主要指对词条意义的解释)的满意度判断;(2)对例证的满意度判断;(3)对呈现手段(此处的呈现手段主要指除了释义、例证之外用于呈现信息的手段,如注意、括注、标签等等)。

对于满意度的判断方法,本文采用李克特五度量表,从“非常不满意”到 “非常满意”五度。

4.访谈设计

本研究在满意度调查之后又进行了后续访谈。每位被试的访谈时间约为20分钟。在进入正式访谈问题之前,我们会引入一些导入性问题进行预热并引发被试的兴趣,如:(1)平时会使用词典学习汉语吗?(2)最满意的是哪一本?为什么喜欢用这一本?它还有哪些优点?正式访谈形式基本采用半结构式访谈,访谈主要围绕一个核心问题,即“你对本研究所构建的语用信息处理模式的态度、意见及建议”,具体分为如下几个分问题:

(1)在访谈中探求被试对于本处理模式(在问卷中为版本3)的态度,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2)在访谈中探求被试对于词典收录语用信息的态度,即是否认同本模式将语用信息作为单独义项收录于词典之中的做法。

(3)在访谈中探求被试对于词典语用信息呈现方式的态度,即是否认同本模式综合运用呈现方式来呈现语用信息的做法。

(4)被试对语用信息处理模式有何意见和建议。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在调查结果部分,先统计了被试完成语用测试试卷的情况,对满意度的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

1.语用测试结果统计及分析

如前所述,被试需要在参考两个版本的参考材料分3次完成语用测试试卷(第一次无参照)。试卷由7题组成,每题计1分。统计结果显示,被试第一次测试平均成绩为4.67(无参照所得),第二次的平均成绩为6(参照版本2所得),第三次的平均成绩为6.3(参照版本3所得)。

本文又对被试的3次成绩进行了LSD多重比较。在进行分析之前首先要进行方差齐性检验,经过Levene方差齐性检验,结果显示方差齐性达到方差分析的要求(P=0.670>0.05)。经过LSD多重比较,结果显示:(1)第一次和第二次成绩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0.05);(2)第一次和第三次成绩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0.05);(3)第二次和第三次成绩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264>0.05)。

由此可见,相对于无版本,被试在参照版本2及版本3时,测试成绩显著提高;而参照版本3所得的成绩虽然高于参照版本2所得成绩,但二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如前所述,版本2和版本3都呈现了语用信息,可以推知,词典语用信息的呈现可以帮助提高词典使用者的语用能力。

2.总体满意度统计及分析

对3个版本的语用信息处理模式进行统计分析,首先对3个版本的总体满意度进行统计。所谓总体满意度,指的是30位被试对不同版本满意度的总和,如前所述,每个版本包括了7个词条,每个词条又分为释义、例证、呈现手段三个维度,7个词条中每个维度的满意度之和,即被视为该版本的总体满意度。对3个版本的总体满意度平均值进行了比较(每个版本最高满意度为5×3×7=105)。版本1的总体满意度平均值为65.03333,版本2为88.8,版本3为95.3,满意度递增。

其次对3个版本的总体满意度进行了LSD多重比较。经过Levene方差齐性检验,结果显示方差齐性达到方差分析的要求(P=0.486>0.05)。经过LSD多重比较,结果显示:(1)版本1和版本2总体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0.05);(2)版本1和版本3总体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0.05);(3)版本2和版本3总体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8<0.05)。

综上,(1)被试对版本2和版本3的总体满意度显著高于版本1。如前所述,版本1和版本2、版本3之间的最大差异在于是否呈现了语用信息。这说明汉语学习者期待从词典中获得语用信息。(2)被试对版本3的总体满意度显著高于版本2。如前所述,版本2和版本3之间的最大差异在于语用信息呈现方式的不同,版本3注重使用不同的呈现手段。这说明汉语学习者更期待词典运用不同的呈现手段来呈现语用信息。

3.释义满意度统计及分析

进一步对3个版本的释义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首先对3个版本的释义满意度平均值进行了比较(每个版本例证最高满意度为5×7=35)。版本1释义满意度平均值为21.3,版本2为29.73333,版本3为31.63333,满意度递增。

其次对3个版本的释义满意度进行了LSD多重比较。经过Levene方差齐性检验,结果显示方差齐性达到方差分析的要求(P=0.506>0.05)。经过LSD多重比较,结果显示:(1)版本1和版本2释义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0.05);(2)版本1和版本3释义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0.05);(3)版本2和版本3释义满意度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7>0.05)。

综上,(1)被试对版本2和版本3的释义满意度显著高于版本1。如前所述,版本1和版本2、版本3的释义之间最大差异在于是否呈现了语用信息。这说明汉语学习者更期待从词典中获得语用信息。(2)被试对版本3的释义满意度并不显著高于版本2。如前所述,版本2和版本3在释义上基本没有差异。这个结果符合本调查研究的预期。

4.例证满意度统计及分析

进一步对3个版本的例证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首先对3个版本的例证满意度平均值进行了比较(每个版本最高例证满意度为5×7=35)。版本1例证满意度平均值为24.33333,版本2为29.5,版本3为31.7,满意度递增。

其次对3个版本的例证满意度进行了LSD多重比较。经过Levene方差齐性检验,结果显示方差齐性达到方差分析的要求(P=0.280>0.05)。经过LSD多重比较,结果显示:(1)版本1和版本2例证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0.05);(2)版本1和版本3例证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0.05);(3)版本2和版本3例证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44<0.05)。

由此可见,(1)被试对版本2和版本3的例证满意度显著高于版本1。如前所述,版本1和版本2、版本3的例证之间的最大差异在于例证较少,因为缺乏语用信息的义项,版本1的例证自然较少,这可能是造成版本1满意度较低的原因。(2)被试对版本3的例证满意度显著高于版本2。如前所述,版本2和版本3在例证上的差异在于,一些例证采用对话体形式,并在例证中提示使用场景。这说明汉语学习者更期待词典提供对话体的例证,并在例证中提示使用场景。

5.呈现手段满意度统计及分析

进一步对3个版本的呈现手段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首先对3个版本的呈现手段满意度平均值进行了比较(每个版本最高例证满意度为5×7=35)。版本1呈现手段满意度平均值为19.4,版本2为25.03333,版本3为31.96667,满意度递增。

其次对3个版本的呈现手段满意度进行了LSD多重比较。经过Levene方差齐性检验,结果显示方差齐性达到方差分析的要求(P=0.887>0.05)。经过LSD多重比较,结果显示:(1)版本1和版本2呈现手段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0.05);(2)版本1和版本3呈现手段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0.05);(3)版本2和版本3呈现手段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0.05)。

由此可见:(1)被试对版本2和版本3的呈现手段满意度显著高于版本1。如前所述,版本1和版本2、版本3的呈现手段之间的最大差异在于没有收录语用信息,因为缺乏语用信息的义项,版本1没有使用呈现手段,这可能是造成版本1满意度较低的原因。(2)被试对版本3的呈现手段满意度显著高于版本2。如前所述,版本2和版本3在呈现手段上的差异在于,版本3综合使用了一些呈现手段如“注意”“标签”“括注”等。这说明汉语学习者更期待词典提供较为丰富的呈现手段来呈现语用信息。

(二)访谈结果及分析

1.对所设计的语用信息处理模式的基本态度

前文的数据统计显示,被试对于版本3的满意度最高,本研究继续通过访谈来直接探求被试的态度。在访谈中,我们并未告诉被试哪个版本是我们所设计的,这样就避免被试在表达态度时有所犹豫。通过访谈我们发现,被试对于版本2和版本3的处理模式基本上是正面的态度。不少被试认为版本2和版本3帮助自己更好地完成语用测试:

被试18:对我(做测试题)有帮助,版本3帮助更大,感觉好像内容更丰富。

被试20:我前面的都答对了,但是我是靠那个,语感,但是也不确定,我看了这个(版本3),就可以确定。

有被试认为这样的处理模式比之其他词典要好:

被试8:这样(版本3)的比我的词典好,那个naver里面没有这些(内容),可以告诉我用法。

被试10:我喜欢这个(版本),这个对我帮助很大,也比我的手机(词典)好,可以告诉我怎么用。(如果有的话),我可以买这个。(笑)

2.对词典中将语用信息作为单独义项收录的态度

前文的数据统计显示,被试对于版本2和版本3的满意显著高于版本1,体现出被试对于语用信息作为单独义项收录于词典的倾向性。我们继续通过访谈来直接探求被试的态度。在访谈中,被试大都强调了语用信息的重要性,认为语用信息单独作为义项收入词典是必要的。

被试15:有一些场合不知道该怎么称呼中国人,我去餐馆儿看到中国人叫做饭的师傅,但是我们去颐和园叫别人师傅,好像不太高兴。词典里这个内容可以帮助我。

被试29:(语用信息)对我真的很重要,因为,比如说我查词典的时候,有一些词可能意思一样,可是用的时候完全不一样。这个意思可以帮助我使用。

3.对词典语用信息呈现方式的态度

前文的数据统计显示,被试对于版本3的满意度显著高于版本2,体现出被试对于运用多种手段综合呈现语用信息的倾向性。通过访谈来直接探求被试的态度。在访谈中,被试大都强调了呈现手段的重要性。如有的被试提出“注意”可以有效提示使用者哪些是重要信息。

被试28:我觉得“注意”那个比较重要,你看的时候就看,噢,这里有个“注意”,然后可能你先读这个。这里(指版本2)我可能只看第一个(义项),噢,我明白了,其他的就不看。但是这个(指版本3)有一个“注意”,肯定要看这个,因为肯定是重要的内容。

对于括注,有被试认为用括注提示词语的使用场合比较有效:

被试30:我觉得这个(括注)是你完全不认识(这个词)的时候有必要,因为有的时候这个例子你不知道是什么情况(下)发生的,这样你就可以明白。

对于对话体的例证,有被试表示满意,有被试则表示和单句的例证没什么差别:

被试29:嗯,我觉得差不多。我觉得只要有这个(例子)说一说,对我没有什么差别。

对于标签,有被试认为有效,也有被试认为不够清楚:

被试17:我认为这些(手段)很重要,可以帮助我很快找到,比如这个“委婉”,我就很快看到,也明白了。

被试30:我觉得我不太喜欢这样的方式,因为有的时候我觉得不太清楚(标签)什么意思,而且内容不具体,比如“委婉”什么的,我不太清楚。

从以上访谈来看,对于语用信息的呈现手段,也有着“众口难调”的困境。

4.意见及建议

在访谈中,被试也对语用信息处理模式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综合被试的意见,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在呈现形式上,不要把义项堆叠在一起,最好分行展示义项。

第二,在词条后,最好附上相关词语或近义词,如某个称呼语后加上一些相关的称呼语的参见指引。

第三,提供更多的例证。

四、词条编纂修正样例

根据被试的反馈,本文最后对上述词条的释义、例证或者呈现方式进行了修订,以“一下”为例,如下:

【一下】

(1)用在动词后,表示做一次或试着做。有时“一”可以省略。例:①你可以用这种方法试一下。②面试前,我要好好准备下。

(2)[副词]表示时间很短或事情很突然。也说“一下子”。例:①老师讲了一遍,大家一下就明白了。②老师喜欢把课文一下子讲完。③这个灯泡一下亮一下灭,快坏了。

(3)<委婉>在请求等行为中用于表示委婉,使自己的话更礼貌,不伤害别人的面子。例:①(请老师帮忙)老师,麻烦您帮我讲一下这个生词吧。②(请同学帮忙)你能不能帮我翻译一下这个句子?③(火车上,请陌生人放行李)你好!能帮我放一下行李吗?

当然,以上修正的词条仅是基于我们所进行的小规模调查,没有考虑国别化差异,其释义及语用信息呈现也远非完美。但希望本研究能从使用者反馈的角度,为词典编纂提供一种新的思路,进而提高汉语学习词典的学习功能。

猜你喜欢
词条义项词典
利用简单的公式快速分隔中英文词条
米兰·昆德拉的A-Z词典(节选)
米沃什词典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2016年4月中国直销网络热门词条榜
两用成语中的冷义项
漫画词典
Enhanced Preci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