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名词的维度*

2020-02-21 02:43王红侠
关键词:数词量词语义

王红侠, 刘 磊

(常州工学院 人文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0)

一、引 言

汉语里最典型的名词是占据三维空间的实体,典型的名词一般都可以受数量词修饰,这已经是近几十年来汉语语法学界达成的共识。

如陈平指出,就最典型的事物而言,它们一般都占据一定的空间,随具体事物类型的不同而表现出大小、高低、厚薄、聚散、离合,等等特征。(1)陈平.论现代汉语时间系统的三元结构[J].中国语文,1988,(6).

张伯江指出,可以假设名词活用自由度各异是名词这个类别内部典型性差异的表现。(2)张伯江.词类活用的功能解释[J].中国语文,1994,(5).也就是说,名词内部的典型成员在功能上应该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非典型成员功能上就会表现出一定的游移性。他还援引了Taylor在参考Ross,Langacker等人的说法,把名词的典型性特征依次归纳为:

离散的,有形的,占有三维空间的实体>非空间领域的实体>集体实体>抽象实体。

另外,他还指出,我们说抽象名词不是名词里的典型成员,是从语义角度着眼的;同时,句法形式上也可以找到相应的表现:典型的名词都可以受量词修饰,尤其是个体量词和集合量词,而抽象名词只能受“种、类、点儿、些”等量词修饰。

但是这里说的空间性与名词词义所蕴含的空间义不同。如储泽祥把现代汉语的名词分为两大类:有空间义的名词和无空间义的名词,并讨论了空间义及其对名词句法功能的影响。他指出强空间性名词,可以被“满”修饰,例如:满大街、满世界、满地、满身、满脸等。弱空间性名词,不能被“满”修饰,如水、火、沙子、葱、眼睛等。(3)储泽祥.名词的空间义及其对句法功能的影响[J].语言研究,1997,(2).这里所说的空间指这些名词蕴含空间义,而本文所说的空间指的是物体所能占据的三维空间。

二、汉语名词的语义维度

(一)名词的维度次类

石毓智认为量词和名词的搭配不是随意的,是由所修饰名词指示的事物的各个维度之间的比例决定的。由于这个中介的作用,有些事物或者事物的某一方面被看作是零维(如“点”),一维(如“线”)或者二维(“面”)的。(4)石毓智.表物体形状的量词的认知基础[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1).

在这个观点的启发下,我们发现汉语里名词所代表的事物是有维度的。根据名词所指称的事物维度的不同,我们将名词分为4个次类:三维名词、二维名词、一维名词和零维名词。

三维名词:桌子、椅子、灯、电脑、杯子、房子、树……

二维名词:被子、马路、树叶、红旗、毛巾、镜子、田、地……

一维名词:身高、长度、高度、体重、体积、温度、落差……

零维名词:水、牛奶、沙子、石油、思想、意志、集体、五官、群众……

从认知的视角分析,三维名词如“桌子”所指一般为具有三维空间的个体,常常可以说出桌子的长度、宽度和高度,三维名词所指的为三维空间的个体事物。

二维名词如“被子”,尽管被子本身仍然是具有长宽高的三维物体,但是人们在认知上最关心被子的长度和宽度。如1.8米宽的床用多大的被子?一般使用2.2米×2.4米的被子。通常情况下人们并不关心被子的厚度是多少厘米。我们认为认知作用下的名词“被子”是二维的,二维名词指称的为具有二维的平面。

一维名词如“身高”所指一般为一维的量度的大小,“身高、长度”等为一维的量的大小,比较容易理解,而“重量、体积、温度”等也可理解为一维的量。(5)马庆株.汉语语义语法范畴问题[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29~34.这类一维名词我们一般称之为“度量名词”,关于度量名词的语义特征以及句法表现已有相关研究。

零维名词如“水、牛奶、空气、天然气、石油、塑料”等所指一般为自然界的某种物质。物质本来较为抽象,但有一些物质因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在心理上便不觉得它们有多么抽象,如水、塑料等。另外一部分零维名词如“思想、意志”等一般为非实体的抽象概念。

名词从三维到二维,再到一维,最后到零维的过渡,同时也是从空间到平面,再到量度,最后到物质或概念的过渡。可以表示如下:

三维>二维>一维>零维

空间>平面>量度>物质或概念

这种过渡与数学上从整体到平面,再到线,最后到点的图形的过渡基本一致。同时也实现了认知上从具体有形的整体到具体有形的面,再到具体无形的量,最后到抽象无形的概念或物质的过渡。可以表示如下:

整体>面>线>点

具体有形的整体>具体有形的面>具体无形的量>抽象无形的概念或物质

可见,人们在认知上从重视个体事物的整体性,到凸显物体的平面,再到关注物体的量度,最后到抽象的物质或概念逐渐过渡,同时也是名词从原型范畴的成员到非原型范畴的成员之间的一种过渡。

名词从典型名词到非典型名词在认知和语义特征上经历了这样一种过渡:

具体有形的三维空间的个体>具体有形的二维的平面>具体无形的一维的量度>抽象无形的零维的概念或物质

所以我们认为,最不典型的名词不是Taylor所说的抽象实体,而是抽象概念,如上述零维名词中的“思想、意识、集体、群众”等。

(二)零维名词

三维名词和二维名词大部分学者研究较为充分,无须赘述。由于零维名词相对较难判断,我们进行分析说明。以下名词一般是零维的,且根据其指称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A类:空气、水、牛奶、油、肉、木头、石油、天然气、煤气、墨水、钢铁、棉、丝、布、食物、煤炭、纤维、塑料、电、磁场、金属……

B类:思想、集体、意识、意志、道德、思维、规律、国家、世界、社会、制度、文化、友谊……

C类:五官、四肢、三军、三餐、双亲、双方、四季、全程、全局、群众、众人、人群、群岛、羊群、繁花……

A类零维名词所指一般为自然界的某种物质或类别的名称。B类零维名词所指一般为非实体的、抽象的概念。C类零维名词蕴含数量义:一部分蕴含显性数量义,如“五官、四肢、双亲、双方、四级、三餐……”;另一部分蕴含隐性数量义,如“全程、全局、群众、众人、人群、群岛、羊群、繁花……”。

程度性是所有形容词的典型语义特征,(6)张国宪.现代汉语形容词功能与认知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47.我们认为“维度性”是所有名词的典型语义特征,不同次范畴的名词会有不同的维度,从典型的具有空间性的三维,到具有平面的二维,再到具有量的一维,以及不典型的零维,实现了名词词类大家族中从原型范畴成员到非原型范畴成员之间的过渡。

三、汉语名词语义维度的句法表现

名词的语义维度不同,名词的次类在词语组合和句法形式上也有相应的表现。

(一)数量名结构中量词随名词维度的不同而变化

三维名词可以受个体量词修饰。如: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盏灯等。

二维名词可以受量词“条、片、块”修饰。如:一条被子、一条马路、一片树叶、一面红旗、一块田、一片地等。

一维名词指称事物的量度,为一维的量的大小,所以这类名词前一般不能再受个体量词修饰。但可以用“数词+度量衡量词”结构与之共现对这种量度进行精确计量,也可以用形容词的程度性在句法上体现其蕴含的量度进行模糊计量。如:

身高(为/达)一米八/一米八的身高

体重(为/达)52.3公斤/52.3公斤的体重

沸点为100摄氏度/沸点很高(低)

温度38度/温度很高(低)

零维名词在句法上有三种情况:

A类零维名词:

可搭配度量衡量词和容器量词。如三吨水、两杯牛奶、一百立方米天然气、5罐煤气等。

可搭配量词“点、些”,如一点水、一些水、一点墨水、一些牛奶等。

可搭配量词“种”,如一种牛奶、一种石油、一种塑料等。

但汉语中很多一物多量现象,有的也可换用别的量词,如“两块布、两份食物”,但与“两种布、两种食物”结构的意义不同。

B类零维名词:常用量词“种”或“个”搭配,如一种思想、两个集体、3个国家等。

C类零维名词:不能与量词搭配。

(二)数量名结构中数词是否受限跟名词的维度有关

三维名词构成的数量名结构中,数词不受限制。如5台电脑、8棵树等。

二维名词构成的数量名结构中,数词不受限制。如3条毛巾、两面镜子等。

一维名词可直接与数词共现。如:

身高180(厘米)/长度20(厘米)/温度25(度)/落差60(米)

零维名词:

A类零维名词搭配度量衡量词和容器量词时数词不受限制。搭配“种”时,数词受到限制,常用“一、几”等。搭配“点、些”,数词限用“一”。

B类零维名词搭配“种”或“个”,数词受到限制,常用“一、几”等。

C类零维名词不能构成数量名结构,但词语蕴含数字语素或广义的数量义语素。

一维名词与C类零维名词不能与任何量词搭配使用,我们可以称之为无量名词,而与之相对应的三维名词、二维名词以及A类、B类零维名词可以统称为有量名词。

(三)维度不同的名词构成的数量名结构的功能不同

三维名词构成的数量名结构是对三维空间的个体进行精确计量。二维名词构成的数量名结构是对二维的平面进行精确计量。一维名词词语本身蕴含量度,不可计量。零维名词情况如下:

A类零维名词可搭配度量衡量词和容器量词构成的数量名结构,是对物质的精确计量;搭配“点、些”是对物质的模糊计量,故不可重复计量;搭配“种”是对物质或概念进行分类而不是计量。B类零维名词构成的数量名结构,主要起到对抽象概念的分类作用。

对事物进行精确计量时可以重复计量,数词不受限制。但模糊计量和进行分类时,不能重复计量,所以数词受到限制。

上文提及的汉语中的一物多量现象,如“两块布、两份食物”与“ 两种布、两种食物”,数量名结构表示的意义不同:前者为计量,后者是对物质类别的一种分类。

四、量名语义搭配源于认知的相似性和相关性

为何有的量词和名词可以形成固定搭配,从量词并不丰富的古代汉语发展为今天现代汉语中的专用量词?我们认为,量名之间语义搭配关系的形成,源于人们对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和相关性的认知,从而量词与所修饰限制的名词之间逐渐具有了稳定的语义搭配关系。

(一)量名语义搭配的相似性

为何用量词“张”凸显“桌子”最显著的特征“桌面”,而不用类似的表示平而薄意义的量词“片”?因为“张”的本意为“张开的弓”,借用为量词后用于修饰所有在认知上可以展开的东西。以下事物与“张开的弓”之间都具有这种相似性,所以都可以用量词“张”修饰。

一张弓/画/嘴/纸/扑克/凉席/卡片/饼/人民币/支票/地图/告示/床

有修辞作用的量名结构多是源于这种认知上的相似性,如:

一片好心/心意/赤诚/丹心/欢腾

一丝细雨/希望/苦楚/甜头

(二)量名语义搭配的相关性

再如量词“盏”的借用。“盏”的本意为古代盛油的器皿或喝茶的茶盏,以此借用为对灯和茶水的计量,这是由器皿(或称载体)借用为对事物本身的计量,两者有相关性。如:

一盏台灯/油灯/一盏茶/一盏燕窝

类似这样的用法很多:

一床脏衣服/一地鸡毛/一肚子委屈

我们认为,“一量多物”的产生也是源于人们观察事物时认知的视角不同,“一张纸”着眼于纸可以展开,“一片纸”着眼于纸的厚度和质感是平而薄的。“一条被子”着眼于被子是二维的平面,“一床被子”借用与之相关的物体(载体)进行计量。

五、名词的语义维度与量词的作用

(一)量词的使用可使名词的维度发生转换

名词为何要搭配量词,量词对名词起到什么作用?我们认为,量词的使用可以使名词的维度发生转换。如抽象的物质“肉”本为零维名词,搭配量词“块”后“一块肉”转换为三维的实体,“一片肉”转换为二维的平面。搭配量词后,投射到语言中的数量短语“一块肉”和“一片肉”分别反映了人们对三维形体的感知和二维平面的感知。

名词的维度为何要转换?因为在认知上“具体有形的整体”(三维名词)、“具体有形的面”(二维名词)因其具体有形易于把握,而“具体无形的量”(一维名词)、“抽象无形的概念或物质”(零维名词)因其无形而逐渐变得难以把握,所以抽象无形的概念常常可以当成具体有形的三维实体去指称。如零维名词“想法、制度”等可以借助量词当成三维名词使用,如“这个想法、一个想法”“这个制度、一个制度”等。当成三维的实体人们才易于把握,很多学者认为量词“个”具有个化和语法化的作用,我们认为从深层次的认知来看是名词维度之间的转换。

所以,在隐喻机制的作用下,名词可以借助量词实现语义维度的转化,如比较常见的是把零维名词当成三维名词或二维名词使用,实现语言从抽象无形到具体有形的转化。

(二)量词是没有维度的

石毓智认为任何客观存在的物体都是三维的。(7)石毓智.表物体形状的量词的认知基础[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1).不论“条”还是“张”,所称量的事物实际上都是三维的。零维的东西通常用“点”称数,比如“一点墨水”。二维空间的形状量词主要有“张”和“条”。三维空间的形状量词主要有“块”和“片”。

我们不认同这一观点,也很难理解“纸、肉、沙子、水”的三维空间性,至少从使用的角度来讲,在“一片纸、一片肉”里人们只关注到“纸、肉”这类事物的二维的平面。而除“一粒沙子、一滴水”外,人们一般对这类物质的个体是忽略不计的。我们认为事物本身是有维度的,量词本身是没有维度的,而在语言中经过认知的中介作用后名量短语形成了一定的维度。所以长期以来量词被称为“单位词”是合适的。而且名词的维度是经过语言认知作用后的维度,可能与客观事物本来的维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我们所说的维度是认知的维度,不是客观现实的维度。

六、不典型名词的词类地位

一维名词与C类零维名词构成的无量名词应该是一般传统意义上认为的不典型名词:不占据三维的空间,不指称实体,常用来指称无形的量或无形的概念,前面不能直接受量词直接修饰。语言类型学的研究告诉我们,汉语是量特征的语言。既然受量词修饰是汉语名词的一个最重要的形式特征,但是这类不能直接受量词修饰的无量名词为什么依然把它们归入名词的阵营呢?

经过考察,我们发现这类名词除不能受量词修饰外,在句法上的表现与有量名词一致,即在句中经常做主宾语。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我们认为无量名词同有量名词一样具有指称义,只是典型名词指称个体事物,无量名词指称量度或抽象的物质或概念。除不能直接受数量短语直接修饰外,无量名词同有量名词的句法表现一致,即在句中经常做主宾语和定语,这正是它与有量名词地位相当的标志,所以不应该把它们视为名词中边缘的一类。

据王惠所考察的4343个名词义位中,不能受任何数量词修饰的名词共有574个,占总数的13.2%,如“宽度”“全局”“总数”等。(8)王惠.现代汉语名词词义组合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54.由此可见,无量名词所占的比重很大,数量很多,其词类地位不容忽视。

王惠把名词作宾语、作主语、受数量词修饰作中心语、受名词直接修饰作中心语、作定语(直接修饰名词)这5项分布看作是现代汉语名词义位的“优势分布”;能作谓语、作状语、受动词直接修饰、受人称代词直接修饰、受数词直接修饰这5项分布是“弱势分布”,只能由少数名词充当。而且无论优势分布还是弱势分布,没有一项语法功能是全体名词都具有的。(9)王惠.现代汉语名词词义组合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40.

可见,句法表现如上述5项优势分布是名词归类和名词次类划分的首要特征,而名量的组合能力则是名词词类的次要特征。所以说能和量词搭配只能是典型名词的形式特征,但不能说是所有名词最重要的形式特征。

名词的语义维度呈现出一种过渡而非界限分明的跳跃,如当二维的平面大到一定程度时,人们在认知上便很难计量。到底这种平面在何种程度范围内,人们的认知却是模糊的。而且平面如果大到没有边界,也不再需要计量。如“江、河、湖、海、沙漠、森林……”在认知上都属于二维名词,但从认知的角度讲人们看到大海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海面,所以海面成了显著度最高的部分。因此,虽然可以说“一条河、一片湖、一片海、一片沙漠、一片森林”,即借助量词进行量化,但这时已经不是计量。所以这部分名词加量词的自由度较低,表现为两个方面:量词限于“条、片”,数词限于“一”。再如类似的“火海、花海、林海、人海”等,“一片花海、一片火海”在语料库中检索的例句非常有限,“林海、人海”几乎不能与量词搭配。

二维名词与之搭配的量词常用“条、片、面”等形状量词,如“一条马路、一条被子、一片树叶、一面镜子”,量词与所修饰限制的事物之间在认知上具有形体的一致性。但当二维的平面达到一定程度时,在人们的认知上却难以计量,或者根本没有相应的量词与之搭配计量。如火海、水面等,可以说“一片火海、一片水面”,而如“海面、河面、林海、星海”等,一般不用量词,这些名词由有量名词逐渐过渡为无量名词。

猜你喜欢
数词量词语义
集合、充要条件、量词
十二生肖议量词
量词大集合
语言与语义
批评话语分析中态度意向的邻近化语义构建
“社会”一词的语义流动与新陈代谢
量词歌
“吃+NP”的语义生成机制研究
对联中数词的艺术运用(下)
对联中数词的艺术运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