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与突破:“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汉语国际教育研究回顾与展望(2014~2019)*

2020-02-21 02:43李明航
关键词:孔子汉语一带

刘 旭, 李明航

(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北京 100875;中外语言合作交流中心,北京 100088)

“一带一路”倡议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中国方案和重要举措,推动我国与沿线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合作,加深了国际合作与关系往来,赋予了我国国际化发展新内涵,汉语国际教育的重要作用也因此得到进一步凸显。汉语国际教育是我国语言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媒介和手段,与“一带一路”倡议有着共同的发展目标和要义,二者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因此,为有序推进“一带一路”倡议语言之路的铺设工作,本研究通过对6年间(2014~2019年)中国知网中 “一带一路”汉语国际教育相关研究成果的全面梳理,总结了语言学界对“一带一路”倡议所做出的响应,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汉语国际教育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实现何种突破,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推进我国全球化发展进程。

一、“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汉语国际教育研究现状(2014~2019)

(一)汉语国际教育应如何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研究

汉语国际教育如何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是倡议提出后学术界十分关注的问题。学者们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发展为目标导向,对汉语国际教育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战略定位、发展契机和发展优势展开了研究。

1.为“一带一路”铺设语言之路

语言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基础工程,这一观点迅速在学术界达成共识。李宇明(1)李宇明.“一带一路”需要语言铺路[N].人民日报,2015-09-22.陆俭明(2)陆俭明.“一带一路”建设需要语言铺路搭桥[J].文化软实力研究,2016,(1).王辉(3)王辉.为“一带一路”铺设语言之路[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08-25.等陆续提出,“一带一路”应由语言铺路。魏晖认为,语言互通是指人与人之间使用能相互理解的语言进行的沟通,如果将人比作指挥基础设施的高级设施,那么语言互通就是一种高级层次的设施联通。(4)魏晖.“一带一路”与语言互通[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王建勤认为,汉语传播应在“语言铺路”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5)王建勤.“一带一路”与汉语传播:历史思考、现实机遇与战略规划[J].语言战略研究,2016,(2).正如学者们所呼吁的,语言之路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基础工程,汉语国际教育作为铺设“一带一路”建设语言之路的根本保障,必然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语言学界关注的焦点。汉语国际教育如何推动“一带一路”语言之路的铺设工作,是学者们高度关注的研究热点。

2.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服务

“一带一路”倡议是推动经济全球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汉语国际教育是实现我国与沿线国家保持友好合作关系的重要途径,其战略发展与“一带一路”倡议高度一致。吴应辉指出,在我国国家战略中,“走出去”战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战略、“和谐世界”战略、“公共外交和人文外交”战略、“一带一路”倡议等战略与国际中文教育对接度最高。(6)吴应辉.国际中文教育面临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吴英成认为,汉语能够成为全球语言,与语言本体没有太大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背后的政治、经济、军事等非语言因素。(7)吴英成.“一带一路”:国际中文教育可持续发展新战略[A].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C].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7.沈骑提出,语言不仅具有重要的工具价值,更具有不容忽视的文化价值和战略价值,“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内涵极为丰富,其实质是个语言问题。(8)沈骑,夏天.“一带一路”语言战略规划的基本问题[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1).“一带一路”建设让语言文化先行,不仅有利于消除误解,深化与沿线国家合作关系,还能够创造良好的国际社会环境。二者之间战略性高度契合,也进一步彰显了汉语国际教育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战略作用。

3.为“一带一路”建设需求服务

汉语国际教育应牢牢抓住“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契机。赵世举指出,语言人才、语言产品、语言应用和语言学术等语言需求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必不可少。(9)赵世举.“一带一路”建设的语言需求及服务对策[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因此,着力满足相应需求,才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不断发展。张治国认为,制定和实施“一带一路”语言战略应遵循语言规划主导国家化、制定科学化、发展系统化和实施长期化的四个基本原则。(10)张治国.“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语言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2016,(4).文秋芳指出,“一带一路”的人才培养要处理好国家需求、学生个人发展与外语习得规律的关系。对口培养我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所需的语言人才,同时还要积极发展汉语国际教育。(11)文秋芳.“一带一路”语言人才的培养[J].语言战略研究,2016,(2).实现汉语国际教育与“一带一路”建设有机融合发展,应着力于满足“一带一路”的发展需求,才能在国际环境和政策导向的助力下,得以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

(二)汉语国际教育服务“一带一路”的具体路径研究

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顺利发展,充分发挥汉语国际教育的战略性、重要性和特殊性,以实现汉语国际教育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转型升级发展,学术界对汉语国际教育服务“一带一路”的具体路径展开了分析与研究。

1.加强语言规划研究,提高汉语国际教育战略地位

正式进入我国汉语国际教育发展时代,不足二十载,取得的成果可圈可点。“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汉语国际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因此,学界普遍认为汉语国际教育应抓住发展的机遇,找准切入点,科学规划,以实现其长效发展。张日培指出,关于“一带一路”语言问题研究主要集中于,探讨我国的语言规划和语言事业应当如何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语言方面的服务和民心相通方面的支持,是立足于国内的“服务于‘一带一路’的语言规划”研究。(12)张日培.服务于“一带一路”的语言规划构想[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张日培、刘思静指出,语言规划不仅要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语言服务和支持,更要立足于全球治理的视角,为全球语言生活治理提出中国方案。(13)张日培,刘思静.“一带一路”语言规划与全球语言生活治理[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6).周庆生指出,语言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先行性、基础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作用。(14)周庆生.“一带一路”与语言沟通[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刘旭分析了“一带一路”汉语国际传播发展现状,并提出了推动与沿线国家合作开展语言政策规划沟通、语言文化传播联通、语言技术人才流通、语言服务平台融通和语言体系转换互通的发展策略建议。(15)刘旭.“一带一路”视阈下的汉语国际传播发展策略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19,(4).因此,加强“一带一路”沿线汉语国际教育发展规划,具有较高的战略意义,不仅是对汉语国际教育在新形势下发展的重新审视,也是对“一带一路”建设中汉语国际教育所具有的意义、价值和作用的深入探索。

2.推动孔子学院发展,搭建“一带一路”人文交流平台

孔子学院是汉语国际教育海外战略发展的综合性平台,孔子学院在海外的发展攸关我国语言和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战略部署。自孔子学院创办以来,即受到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孔子学院始终在汉语国际教育研究和实践领域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孔子学院如何助力“一带一路”倡议下汉语国际教育发展也是研究热点之一,相关成果主要从以下视角展开:第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孔子学院发展布局研究。王建勤指出,孔子学院作为国家语言战略重要资源,应根据“一带一路”战略和产业发展格局调整其战略布局。(16)王建勤.“一带一路”与汉语传播:历史思考、现实机遇与战略规划[J].语言战略研究,2016,(2).第二,孔子学院转型发展研究。李宝贵、刘家宁指出,发展孔子学院与实施“一带一路”之间存在诸多契合点,并向孔子学院提出面向“一带一路”调整全球布局,贴近当地需求、推进“本土化”进程,拓宽资金渠道、实现产业化发展,坚定文化自信、提升跨文化传播力,巧用传播策略、国际化表达中国故事等发展策略。(17)李宝贵,刘家宁.“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孔子学院跨文化传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李宝贵指出孔子学院应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有更大作为,加快转型升级,拓展办学功能,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效支撑。(18)李宝贵.新时代孔子学院转型发展路径探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第三,孔子学院发展个案研究。李宝贵、李辉以白俄罗斯孔子学院为例、(19)李宝贵,李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孔子学院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白俄罗斯孔子学院为个案[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许红娥、熊辉以奥斯特大学孔子学院为例、(20)许红娥,熊辉.探索孔子学院“合作共赢”之路,助力“一带一路”经济建设——以奥斯特大学孔子学院为例[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曾云以塞拉利昂大学孔子学院为例、(21)曾云.“一带一路”背景下非洲孔子学院发展的再思考——以塞拉利昂大学孔子学院为例[J].新余学院学报,2019,(1).黄雅琳以喀麦隆雅温得第二大学孔子学院为例(22)黄雅琳.非洲孔子学院文化课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以喀麦隆雅温得第二大学孔子学院为例[J].文教资料,2019,(3).等,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孔子学院的发展及对策展开了较具针对性的研究。孔子学院个案研究,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探索孔子学院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转型升级的具体发展策略,更有利于探索孔子学院助力“一带一路”发展的具体途径和方式。

3.提高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与“走出去”战略发展相呼应

据统计,“一带一路”国家已成为来华留学生的生力军和主要增涨点。来华留学生教育是我国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形式,是“请进来”的重要举措,是汉语国际教育“走出去”的原型。但近年来,其发展状况、教育质量和效益受到了质疑,提高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的呼声越来越高。张航认为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来华留学生数量日益增多,汉语教学策略也应随之逐渐转变调整,深度挖掘经济文化双赢模式、思维语言双重表达、审美娱情双轨模式的汉语教学发展动因。(23)张航.“一带一路”背景下来华留学生汉语教学策略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8,(9).张春胜、王朝晖通过对2006~2016年“一带一路”来华留学生教育数据统计分析,得出来华留学生教育体系,仍存在就业支撑体系不完善、奖学金效用低、留学生教育质量不达标等问题,应通过合作办学、发挥高校区位优势、提高来华留学生教育准入门槛和教育质量等,推动“一带一路”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24)张春胜,王朝晖.“一带一路”倡议下来华留学生教育与人才培养——基于2006~2016年的统计数据分析[J].荆楚学刊,2018,(12).刘婷、沈蓉、叶昕媛根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汉语教学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汉语教学应从重视跨文化交际、关心留学生心理,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法、强化汉语思维训练,及时更新教材、优化课程体系结构,完善教学管理机制、规范学生管理工作等方面思考和探索改革升级,进一步提高来华留学生汉语教学质量。(25)刘婷,沈蓉,叶昕媛.“一带一路”背景下来华留学生汉语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文化论坛,2019,(3).牟蕾、吴勇毅、李婷指出国际中文教育是来华留学生认识中国的重要途径,从多方面促进了中国形象的传播,建议在课堂教学中多融入中国故事。(26)牟蕾,吴勇毅,李婷.“一带一路”国家来华留学生对中国形象的认知及传播[J].青年研究,2019,(5).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来华留学生的规模与日俱增,为来华留学生教育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来华留学生教育应把教学作为手段,把育人作为目标,在教授语言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培育来华留学生对中国客观地认知基础和能力,将其培养为知华、友华人士作为更深层的教育发展目标。将语言文化知识作为载体与媒介,表情达意,讲好中国故事,通过提高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来华留学生教育效益。

4.提升汉语教学水平,增强汉语国际教育效益

提升汉语教学水平是提升汉语国际教育水平的主要途径,但是面对海外庞杂的非目的语语言环境、差异较大的文化背景、国别性个体差异以及学习者群体性个体差异等复杂教学环境和影响因素,均对海外汉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教材研发等工作提出了挑战。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汉语教学国别化(区域化)研究创造了良机。张博指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词汇教学应以“时间——效益”为基本原则,以提高词汇教学效率。(27)张博.提高汉语第二语言词汇教学效率的两个前提[J].世界汉语教学,2018,(2).俞志强认为,外语教学法的效率问题一直是研究盲区,从经济学角度进行相关研究几乎空白,应展开教学效益最大化的研究。(28)俞志强.语言教学法效率的最大化——从经济学角度看提高教学法的效率[J].世界汉语教学,2018,(4).文秋芳创建了“产出导向法”理论,其教学理论主要为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文化交流说和关键能力说,并进一步阐述如何将其应用于国际中文教学中。(29)文秋芳.“产出导向法”与对外汉语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2018,(3).关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的研究成果较多,不再赘述,但较为遗憾的是,关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区域化、语言要素专题性的教学法相关研究成果较少。因此,提升汉语教学水平需要进行共性研究,也要进行国别性、不同学习者群体的个性化研究,逐步完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理论,形成较具普适性的成熟的理论体系,以及国别化和个性化的个案性理论成果,让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理论发展先行,以实现其可持续发展,获取与其发展相匹配的教育效果和效益。

5.推动“汉语+”内涵建设,切实满足“一带一路”建设需求

孙春兰副总理于2018年第十三届全球孔子学院大会致辞中,首次提出“汉语+”这一概念,并提出孔子学院应以开设技能、商务、中医等特色课程,建立务实合作支撑平台。(30)孙春兰.推动孔子学院高质量发展 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EB/OL].http://conference.hanban.org/pc/news details.html?mainlan=cn& id=12/2018-12-04.由此,“汉语+”内涵建设成为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汉语+”内涵建设内容与“一带一路”建设需求对接度非常高,其务实合作的要义是对“一带一路”建设所急需的人才培养和输送的支持。邢欣、张全生通过对中亚三国语言需求调查了解到,中资企业、华商和当地企业对高层次复合型专业语言人才、本土普及型汉语人才以及人才培养与储备等迫切需求,应通过语言培训、汉语教学等语言服务推动人才建设。(31)邢欣,张全生.“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语言需求与语言服务[J].中国语文,2016,(6).人才匮乏是“一带一路”建设发展的制约条件和瓶颈,要实现其可持续发展,首先要解决“一带一路”建设急需人才的语言培训与培养问题,“汉语+”内涵式发展正是解决人才培养的有效方式。因此,加速推动“汉语+”内涵式发展,不仅利于汉语国际教育的综合功能建设,还利于其更好为“一带一路”建设服务。

(三)汉语国际教育服务“一带一路”的难点及问题研究

二、现有研究成果的主要特点和局限性分析

目前,学术界对“一带一路”汉语国际教育的研究尚不深入,研究成果数量有限。因此,汉语国际教育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理论先行的目标尚未实现。现将其相关研究成果的主要特点和局限性总结如下。

(一)现有成果的主要特点

1.汉语国际教育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发展战略研究成果显著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汉语国际教育研究,呈现出以语言规划、语言政策等宏观层面研究为引领的研究趋势。学者们以“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语言规划为切入点,着手于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为其发展领航。

2.孔子学院发展是该领域关注度最高的研究专题

孔子学院是我国与海外合作共建、传播中文和中国文化的机构和平台,也是汉语与中国文化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平台。自其创办以来,孔子学院研究始终是汉语国际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学者们迅速将孔子学院发展与其相联系展开研究,以孔子学院作为汉语国际传播扎根海外的主要综合性平台为着力点,试图推动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多作用。

3.研究成果数量与其战略高度不相匹配

从2014年至2019年底,中国知网中关于“一带一路”的研究成果共计88345篇,其中“一带一路”国际中文教育相关研究成果为852篇,仅占 “一带一路”相关研究成果的1%左右。研究成果数量较少,应引起重视,加大研究力度。汉语国际教育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发展,其中仍有许多问题尚待深入挖掘与研究,既要提高国别性研究的深度,还要进一步拓展研究的广度。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提出教育就是生活的观念。他反对脱离生活没有活力僵硬的传统教育。他指出要建立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提倡“用生活来教育”“生活决定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所以我们应该努力践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使数学教学在生活的沃土中扎根、发芽、开花、结果。

(二)现有成果的局限性

目前,汉语国际教育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相关研究成果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理论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且研究成果数量有待提高,具体问题研究也有待进一步深入及细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汉语学习热度持续升高,应趁着大好形势,更深入、更系统地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汉语国际教育研究,为汉语国际教育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1.交叉学科理论基础的优势尚未充分体现

汉语国际教育本身就是一个交叉学科的研究领域,其理论基础涉及语言学、教育学、传播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可以说,其理论研究和发展是由一个学科群共同支撑的。但就汉语国际教育研究发展历程上来看,其交叉学科理论基础的优势尚未充分体现。特别是在“一带一路”视域下研究汉语国际教育,其理论基础则更为丰富,理论体系更为庞杂。在开展研究时,交叉学科的理论基础尤为重要,这是汉语国际教育研究的特殊属性,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需求。现有研究成果,从语言学和教育学展开研究的较多,对语言规划、语言教育、语言教学、语言传播等问题都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但许多问题不仅涉及语言学,还涉及多个相关学科。因此,交叉学科理论基础是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优势,但目前这一理论研究优势尚不凸显。

2.研究成果的问题导向意识有待加强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国际中文教育研究独具特色,立足于围绕“一带一路”的建设发展,服务于“一带一路”的战略部署。“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今,尚不足10年,还有许多实际困难和问题急待解决。如企业急需的语言过关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匮乏以至影响其发展壮大、沿线国家语言政策和语言背景迥异对汉语教育产生不同影响。因此,“一带一路”汉语国际教育研究应着重突出“一带一路”建设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导向,这样才能有的放矢,让汉语国际教育成为“一带一路”发展的助推器,解决其发展中的人才匮乏、语言不通、文化差异等发展难题,顺利渡过发展的瓶颈期。

3.“一带一路”建设需求调研仍不充分

汉语国际教育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研究成果数量较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于其研究素材较少,即调研数据和素材较少,难以为其开展更为系统的理论研究提供支撑。就现有相关研究成果来看,关于具体国别、语言政策、母语背景、学习者等调研材料尚不足够。

由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今短短几年,此项工作量大且难度较大,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应加大对“一带一路”汉语国际教育研究的支持力度,相关部门应鼓励并支持建设数据库和资源库,有利于掌握发展动态、科学预测发展趋势,并制订针对性、实用性和科学性较强的对策供相关主管部门决策参考。

4.汉语国际教育的多元发展模式尚不成熟

“一带一路”需要语言铺路这观念一经提出,就在语言学界形成共识。但是如何铺设语言之路,需要对其实施路径和方法、国别性语言政策对语言传播与教学的影响、沿线国家不同母语学习者的习得规律等问题进行深入地、系统地研究,关于语言传播、汉语教学、汉语习得以及孔子学院建设等汉语国际教育领域的系列问题亦是如此,应加速厘清沿线国家的汉语学习需求、汉语教学现状以及其发展趋势,切实推动语言之路的铺设工作有序开展。

5.汉语教学水平提升缓慢

提升海外汉语教学水平是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但关于非目的语环境下的汉语教学法等相关问题研究成果积累较少。目前,较大部分关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的研究成果,是针对来华留学生展开的研究,即目的语环境下的汉语教学法,显然,这并不完全适用于海外汉语教学的实际需求。因此,提升海外汉语教学水平,需要加大对以下四个方面的研究:师资、教学法、教材和技术手段问题,也就是传统的“三教问题”,加之目前处于发展前沿的人工智能教学技术手段。汉语教学水平的提升,需要对非目的语环境下的汉语教学进行深入系统研究,不仅要牢牢把握“三教”核心问题,还应走在教育发展的前沿,创新争优,加速发展汉语人工智能教学技术研发与推广,打破物理空间的限制,转换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学形式和技术手段。

三、汉语国际教育如何服务并引领“一带一路”建设

(一)夯实交叉学科理论研究基础

汉语国际教育这一学科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其理论体系尚不完善。一方面由于发展起步较晚;另一方面由于其涉及的学科较多,理论体系十分庞杂。它涉及语言学、教育学、传播学、文化学、经济学等多学科领域。由于目前研究视角较为单一,理论基础也多为语言学或教育学,导致汉语国际教育理论研究发展缓慢。因此,汉语国际教育研究的开展须具有较为宽广的学术视野,以及较为丰富的理论基础。完善汉语国际教育理论体系,形成汉语国际教育长效发展的内驱动力,促使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加速向国际中文教育升级发展

2019年12月9日国际中文教育大会在长沙开幕,孙春兰副总理出席会议并发表演讲。标志着我国语言文化国际教育与传播领域,由汉语国际教育时代迈入国际中文教育新时代。站在新时代的起点,有必要对其理论研究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梳理。国际中文教育发展阶段依始,须对其发展动因加以探索,为其理论发展和实践活动提供理论参考。

“汉语”教育向“中文”教育的转变,标志着由语言功能属性为主的教育理念向语言的文化属性倾斜的重要转变,是汉语国际教育内涵发展的阶段性成果。汉语国际教育阶段,通过海外孔子学院(课堂)的设立,已完成了我国基本战略布局。进入国际中文教育阶段,要将重心放在提质增效发展上来,向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等方向发展。

(三)推动孔子学院转型升级发展

现有“一带一路”相关研究成果中,孔子学院所占比例较高,但就孔子学院的战略重要性来讲,尚不足够。孔子学院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应充分发挥扎根海外开展语言教学和文化传播综合性平台的优势,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孔子学院是我国语言文化“走出去”的品牌项目和权威机构,经历了高速发展阶段,现已进入减缓发展速度的“新常态”时期。如何实现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孔子学院的转型升级和内涵建设发展,应展开更系统、更深入的研究。不仅要从顶层设计进行战略规划研究,还要对孔子学院开展国别性(区域性)研究、特色发展典型案例研究,此外还要加强对孔子学院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教学实践等指导教学实践工作的应用型研究。对孔子学院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逐一击破,进行理论提炼和实践指导,建立孔子学院发展的多元模式和长效机制,以应对变幻莫测的国际环境和其他语种教育机构的激烈竞争。

(四)保障人才供需平衡性与精准度

保障人才供需平衡,需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人才需求调研。对“一带一路”人才需求进行全面调研摸底,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或在职语言培训,实现人才供需平衡。第二,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多元化培养,其前提在于有一支多元化、复合型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建设及水平,对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提质增效起着决定性作用。师资队伍建设应从师资培养抓起,否则易成一纸空谈。只有保证了师资队伍的多层次、多类型、多元化建设,才能保障“一带一路”建设中多元化语言教学与培训。第三,多元化培养方式。人才培养方式应更为多元化,拓宽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广度,提升其综合承载力,才能切实保障适用型人才的持续培养与输送,为“一带一路”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四、结 语

通过对“一带一路”汉语国际教育6年间(2014~2019年)的研究历程和现状进行梳理发现,该领域虽积累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仍须加大研究力度,突破现有局限性,开展系统性研究,保持持续性关注。

“一带一路”的语言之路,是实现我国与沿线各国人民民心相通之路。在经济发展的利益化合作关系中,着力建设汉语国际教育等人文交流机制,让语言互通和文化交流先行,消除误解于萌芽中,建立国际友谊于日常中。为“一带一路”建设营造“人和”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带动汉语国际教育提质增效发展,一举多得,且十分必要。

猜你喜欢
孔子汉语一带
学汉语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