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教学实验室建设的思考

2020-02-21 07:30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0年3期
关键词:仪器设备一流实验室

刘 莉

(华中科技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武汉430074)

0 引 言

教学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要场所,因此实验室的建设与实验教学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以及其在高校中的地位[1]。我国发展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举措之一是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一流学科建设是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核心,而一流的教学实验室建设则是一流学科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支撑条件[2-4]。如在学科国际评估中,教学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是评估专家参考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如何建设教学实验室,是每一所“双一流”高校实验室管理部门和实验室工作者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

1 高校教学实验室的特点

高校的实验室主要分为教学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它们承担着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等重任。科研实验室一般由各领域顶尖人才负责,这类实验室硬件设施先进,管理科学、高效,资金充足,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教学实验室以实验教学为主,承担着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任务,是高校进行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长期以来,教学实验室大多存在缺乏顶层规划设计、实验条件差、管理机制落后、实验教学队伍不被重视等问题[5-7],不利于开展高水平的实验教学工作。

2 如何建设一流的教学实验室

根据国内外高校高水平教学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情况[8-11],一流的教学实验室应具备以下特点。

2.1 一流的顶层规划设计

一流教学实验室肩负着培养一流人才的重任,其规划应当具有前瞻性、先进性。高校应成立教学实验室建设专家委员会,成员由分管校领导、各专业资深专家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委员会应借鉴国内外一流教学实验室建设经验,在充分探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根据各学科特点和发展以及社会需求,制定科学的教学实验室发展规划。规划应合理引导各学科的具体发展方向,注重使用效率,强调智能化和信息化,明确重点支持项目类型,鼓励将前沿的科研实验内容引入实验教学中以扩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鼓励交叉学科协同建设、共享资源、争创一流。如管理学院、机械学院和自动化学院均设有物流实验室,各实验室建设的侧重点不同,后期学校计划整合这3 个物流实验室的资源,建成国际一流的物流实验室。

学院是教学实验室建设的主体和实施者,学院应结合学校的发展规划,基于课程体系、实验内容、实验室面积、实验教学队伍等方面制定本学院的教学实验室建设规划,形成良好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2.2 先进的实验教学条件

实验教学条件包括实验内容、仪器设备、实验室环境等。对于基础和专业实验,实验内容应能吸引学生、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课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有获得感并对所学专业产生浓厚兴趣。对于创新型实验,实验内容应启发学生开展创新性研究,乃至进行创业活动。近几年关于本科生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和创业成功的报道屡见不鲜,随着实验教学条件的改善,类似报道将越来越多。仪器设备的设计应充分体现实验原理,具有模块式,可组装性,丰富的实验内容,并且设备台套数充足、完好率达到100%;此外应合理配置一些有利于学生开展创新性研究的设备。实验室应具备合理的空间布局,保证学生实验时的生均面积达标,并应做好与仪器设备相匹配的卫生、恒温、通风、防尘、防潮、防噪、防辐射等环境配套工作。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实验室工作人员以及学生的身心健康,优化实验教学环境,是建设一流教学实验室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应该在日常管理过程中不断通过院系自查、学校检查等方法,强化实验室的环境建设。

2.3 合理的管理机制

教学实验室应实行校、院二级管理,明确实验室与相关职能部门的横向关系。实验室管理部门负责仪器设备购置经费配置、老旧设备报废、实验室安全的监管,与人事部门共同负责实验技术人员的管理,教务处负责教学质量管理,各部门之间应明确职责边界,以保证各项工作顺利高效开展;院系负责仪器设备的购置和维护、实验教学和安全工作的落实。在管理模式上,要不断深入探讨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模式。可按学科大类,重点建设一批涉及学生量大面广,专业性强、师资和管理人员水平高的实验室,实行开放式教学,使学生在完成实验教学计划的同时,能自主学习新的实验项目和内容,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条件。在管理手段上,积极推广各种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实验室基本信息、实验项目和仪器设备信息的网络化管理,包括借助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实验室进行即时监控,以便学校和院系随时对实验教学情况、实验室环境进行监管,共同促进实验教学质量提高。

近几年来,为提高实验教学水平,高校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由于科研实验大多需使用大型仪器,就导致以教学名义购置的大型仪器设备也越来越多。这些大型设备应同时为教学和科研服务,发挥其最大使用价值。这是实验室管理部门应该关注的新问题。为更好地发挥此类大型设备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可根据设备服务的实验教学人时数决定是否支持购置经费,设备投入使用后要求院系提供使用这些大型设备的实验课表,实验室管理部门对使用情况进行适时监督检查,以提高设备在实验教学中的使用效率。

2.4 高水平的实验教学队伍

实验教学队伍是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者,是实验教学的基石,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实验教学队伍包括指导学生实验的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实验教师应掌握本学科最前沿的发展动态,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负责,积极开展实验教学研究,编写高质量的实验指导书或实验教材,指导学生开展创新性研究。实验技术人员主要负责仪器设备维护、实验准备、指导学生实验和实验室管理等工作,实验技术人员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过硬的技术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在做好仪器设备管理、实验准备等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实验技术和实验室管理研究,配合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创新性研究。近几年学校招聘的实验技术人员均系毕业于985 大学的硕士和博士,他们到岗后能很快适应岗位工作,在熟悉了解各实验项目的基础上,发现仪器设备中存在的缺陷,研究出改进缺陷的措施,开发出新的设备,或直接开发新的高水平实验项目用于实验教学。学校为鼓励实验技术人员积极开展实验技术研究,设立了实验技术研究项目和实验技术成果奖项目,并将参加此类项目研究以及开发高水平实验项目作为职称评聘条件。

高校应重视实验教学队伍建设,制定合理的实验教学队伍管理办法,鼓励高水平教师参与实验教学,为实验技术人员提供培训、晋升机会,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以激励人员的积极性,同时加强考核机制,防止懈怠现象发生,保持队伍的稳定性和高水平[12-15]。

2.5 科学的实验室工作评估考核

为加强教学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有效利用实验室资源,促进院系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投资效益,实验室管理部门应定期以院系为单位对教学实验室的各项工作进行评估考核[16]。评估考核指标应切实可行。

(1)各项规章制度是否健全合理,包括实验室安全与设备管理、实验教学队伍管理、学生实验守则等各项规章制度;

(2)实验教学管理,包括实验室建设规划、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实验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实验计划安排及完成情况、实验教材、指导书、实验项目、实验开设记录、实验报告、工作日志、考试考核制度等。

(3)实验室综合效能,包括实验室利用率、仪器设备利用率、每年服务的学生人时数等;

(4)实验教学效果,包括实验开出率、实验课程获奖情况、学生参加实践创新竞赛获奖情况等;

(5)实验技术研究,包括教师完成实验技术研究项目、发明专利、研究论文等情况;

(6)实验室硬件建设,包括新增、改造设备情况和环境改造情况;

(7)信息化管理,包括预约实验、实验成绩、实验内容、仪器和相关人员的信息化管理。

学校应把实验室工作评估考核结果作为后期实验室投入的重要依据,对综合效益好、工作水平高的实验室应予以表彰,并重点投入建设经费;对效益低下、工作水平不高的实验室应减少甚至停止投入建设经费,进行整顿,限期改进,以达到“以评促改,提高水平”的目标。

3 结 语

一流的教学实验室建设是双一流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支撑条件,各高校应围绕如何做好顶层规划设计、创建先进的实验条件、构建合理的管理机制、建设高水平的实验教学队伍和开展科学的实验室工作评估考核这几个方面,要求院系和相关职能部门通力合作,注重建设效率和使用效益,让越来越多的教学实验室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猜你喜欢
仪器设备一流实验室
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探讨
上海航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原子荧光分析中应注意问题及其仪器设备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