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语文理念下职校古诗词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2020-02-22 03:20徐珊珊
江苏教育研究 2020年36期
关键词:大语文职校美育

徐珊珊

摘要:新的中职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培养学生审美发现与鉴赏的能力,对职校生进行美育有着迫切的现实需要和实际意义。古诗词教学是渗透美育的一个有效途径,在大语文理念的关照下,探索职校古诗词教学中美育渗透的有效方法,主要从韵律美、语言美、意境美和情感美四个方面进行。

关键词:大语文;古诗词;职校;美育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9094-(2020)12C-0037-04

新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版)》在阐释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内涵中,明确提出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发展,其中一个方面是培养学生“审美发现与鉴赏”能力。即“通过学习,获得发现美、体验美、欣赏美和评价美的能力及品质。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通过阅读优秀作品、运用想象和联想、品味语言艺术,获得审美发现,进行审美体验与审美鉴赏,并努力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表现美和创造美。”新的课程标准为何如此重视审美教育?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就已经强调:“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 在现在的教育环境下,职校生普遍文化水平较低,审美情趣和境界不高,但在精神追求上,他们有着强烈的追求美的愿望。因此培养审美素养,积累文化底蕴,不仅有助于职校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也有助于提升职校生的综合素养,从而为职业生涯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也契合了大语文教学理念中的“把教语文与教做人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整体的、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等观念。

朱光潜在《诗论》中指出:“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博大繁杂,古诗词以其和谐的韵律、精练的语言、深远的意境和含蓄的情感在各类文体中独树一帜,具有特殊的艺术价值,能带给学生独特的审美体验。因此,在古诗词的教学中,美育的渗透显得尤为重要。学习古诗词,也就是带领学生,发现和感悟其中的韵律美、语言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一、诵读吟唱,体会韵律美

诵读是诗歌教学方法的核心。《毛诗序》中有言:“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诗歌的诵读吟唱应该是由内而外,自然发出的心灵歌吟。叶圣陶倡导“美读法”,“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出还他个委婉,诸如此类……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相感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1]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从节奏、音韵和平仄三个方面感知诗词的韵律美。

节奏是古诗词韵律美的基础。在诗歌教学起初,应该引导学生按照每句诗歌字数的多少简单划分一下节奏。以诗为例,四言诗的节奏一般为“二/二”,五言诗的节奏通常是“二/二/一”或“二/一/二”,七言诗的节奏是“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如《归园田居》中的“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应该划分为“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而“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则应该划分为“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词的节奏通常由每首词的词牌名决定。

如果说节奏如乐曲的五线谱一样,是诗词韵律美的基础。那么音韵则是五线谱上的音符,决定了每首诗词的调子。古诗词讲究押韵,在教学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关注每首诗词的韵脚。现代汉语将韵母分为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和撮口呼,开口呼和齐齿呼的声音一般长而缓,合口呼和撮口呼的声音一般短而急,学生可以通过韵母的声音长短缓急把握吟诵的节奏变化。此外,还需要关注双声词、叠韵词、叠词等增添诗句韵律感的词。如被誉为古今七律之冠的《登高》,其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的叠音词“萧萧”“滚滚”,不禁使人联想到落木寒率之声,长江汹涌之状。“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中的叠韵词“艰难”“潦倒”“新停”, 声调悠扬,意蕴绵长,很好地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平仄是这个五线谱里音符的时值,决定了每个音的快慢。在诵读前,把每个字的平仄标好,诵读时遵循“平长仄短,平抑仄扬”的规律,平声要拉长低缓,仄声要短促高扬。如《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按音的平仄应该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前句末尾“照”字短促,后句尾字“流”则要适当拖长音,好似清泉在山石上汩汩流淌,以达到余味无穷的效果。

总之,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把握节奏、注意音韵、掌握平仄,感受古诗词节奏的强弱缓急,在反复的诵读吟唱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二、推敲字词,欣赏语言美

古诗词的独特之处就是语言的含蓄凝练,诗人通过极为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无限丰富的情感。卢延让说自己“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贾岛说自己“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杜甫说自己“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诗人们妙手偶得的背后实际是无数的苦心孤诣。我们如果不能带领学生欣赏到他们那反复推敲出的词句的妙处,岂不是种遗憾。

古诗词的语言美,精华在于炼字美。如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中的名句“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中的“余”和“上”,写出了一轮落日停留在渡口的静态,一缕炊烟从村落扶摇直上的动态,极具画面感。有时候可以借助已有的文学作品鉴赏诗词的语言。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借着香菱的口,把这两个字的妙处说了出来:“这‘余字和‘上字,难为他怎么想来!我们那年上京来,那日下晚便灣住船,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家做晚饭,那个烟竟是碧青,连云直上。谁知我昨日晚上读了这两句,倒象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古代诗文评论著述,帮助学生打开广阔的诗词鉴赏天地,如《文心雕龙》《诗品》《沧浪诗话》《人间词话》等等。

古诗词中除了字的推敲外,修辞美也是不可忽略的。为了表达情感,诗人们灵活地运用着各种艺术表现手法。在古诗词里随处可见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环境描写、正侧面描写、动静描写、感觉描写等描写手法,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抒情手法。如《虞美人》一词中的千古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水喻愁,化虚为实,情景交融,使抽象的愁思显得形象可感。愁思如春水涨溢恣肆,又如春水不舍昼夜,无尽东流,把感情在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都表达出来了。

在引导学生欣赏语言的炼字美和修辞美时,可以通过换字词的方式,对比赏析,咬文嚼字,感悟古诗词中一字一词的妙处所在。这样,既欣赏了古诗词的语言美,又增强了语言的感知能力。

三、联想描摹,品味意境美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提出“意境说”,即“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选入教材中的古诗词都有其传诵千古的佳句,也都自有其意境。意境美的品味必不可少。

意境由意象组成,袁行霈在《论意境》中写道:“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事物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2]一切景语皆情语,品味意境美的前提是能明白意象特有的文化内涵。古诗词中的一个个意象都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如《雨霖铃》一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里面有四个常见意象“酒”“柳”“风”“月”。酒十有八九会和愁有关,诗人们常常“借酒消愁愁更愁”;柳树是送别诗里的“常客”,因其与“留”谐音,写难舍的离情;晓风凄冷,写别后的寒心;月是思乡怀人的代表。残月破碎,写此后难圆之意。这几句景语,将词人离别后凄楚惆怅、萧索孤寂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创造出一种特有的意境。

大语文教学强调,语文学习应该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与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意境的理解需要学生调动起已有的生活体验,在理解意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形成诗词的画面。这也正是叶圣陶提出的:“读诗不仅要睁开眼睛看文字,更要在想象中睁开眼睛看由文字触发而构成的画面。”

这些想象的画面,可以由教师借助信息化手段,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呈现,帮助学生感受。更高一层的是由学生自己来创作,教师不要随意剥夺学生想象的空间,特别是专业和美术有关的学生。让学生根据诗词的意境创作画作,既可以作为课前的预习,也可以作为课后的巩固。这样既能更好地理解诗词内容,又锻炼了专业能力,真正地将文化课学习与专业课学习结合在一起。

朱光潜说:“每首诗都自成一种境界。无论是作者或是读者,在心领神会一首好诗时,都必有一幅画境或是一幕戏景,很新鲜生动地突现于眼前,使他神魂为之钩摄,若惊若喜,霎时无暇旁顾,仿佛这小天地中有独立自足之乐,此外偌大乾坤宇宙,以及个人生活中一切憎爱悲喜,都像在这霎时间烟消云散去了。”[3]这是古诗词教学追求的境界。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走进诗词里,通过联想描摹,领会独特意境,在一瞬间与诗人心意相通,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与自足。

四、对比分析,感悟情感美

凝练生动的语言、和谐悦耳的韵律、意蕴悠长的意境,最后的归结,都是为了表达情感。领略情感是对古诗词在语言推敲、意境感知基础上的升华与内化。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篇》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咏志,莫非自然。”意思是人天生就有喜、怒、哀、惧、爱、恶、欲这七种感情,接受外界事物的刺激而产生感受,既有所感受,就要吟咏抒发。诗人笔下的古诗词有了含义模糊多元的意蕴。这样的意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它表达的是古诗词的情感美。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在感悟古诗词情感美的同时,提升自我的审美能力和人文情怀。

教材中的古诗词,虽然数量有限,但其中的情感却纷繁复杂、直追人心。有“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的懵懂爱情,有“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凄清潦倒,有“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的亡国之痛;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家国情怀……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如何让学生与这些情感产生共鸣?在理解语言、品味意境的基础上,还可以用群文阅读的方法,通过拓展与延伸,帮助学生理解情感。熊芳芳老师认为:“借助有效的材料类比与拓展,能够走向文本的灵魂核心,能够解开作者的心灵密码,能够对作品中的情感与主题理解得更深刻、更思辨。”[4]这种类比和拓展,可以是同类,也可以是反类。如在教学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时,可以引入辛弃疾类似的诗歌,如《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等,从相似情感诗歌的连读中,感悟词人不受重用的忧愤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比如同是写秋天,王维的《山居秋暝》清新自然,而杜甫的《登高》则悲凉悲壮。在秋景的对比中,感受王维的半隐半退的惬意自然,杜甫飘零无依的落寞凄凉。

在培养学生认识美、发现美、欣赏美之后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学会创造美。因此,教师在古诗词美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审美创造,全面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提升学生的审美综合能力。“大語文观”要求以语文课堂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拓展,把语文学习和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张孝纯认为:“完整的语文教学结构,应由语文课堂教学、第二语文教学渠道和语文学习环境三部分组成,而坚持完整的语文教学结构,就是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开辟第二语文教学渠道、强化语文环境的积极影响。”[5]教师可以通过平时的写作和综合实践活动,扩大学生的视野,通过第二语文教学渠道,引导学生走向语文课之外的更广阔的生活,激发他们追求美的热情。如,开展和诗歌有关的主题讲座、诵读比赛、社团活动,平时经常给学生推荐经典诗歌和质量高的微信公众号,如“为你读诗”“闲话古诗词”“古诗词赏析”“诗词天地”等。让学生不只在课内的古诗词学习中欣赏美,更在课外的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古诗词有着独特的兴发和感动作用。通过古诗词对职校生进行美育的渗透,可以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积累文化底蕴,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审美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语文教师不断提升自我,尝试探索。也唯有如此,才能有真正的教学相长,审美共情。秉持着大语文的教学理念,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处处皆生活,在古诗词中审美,审美地看待生活,相信学生都会拥有自己的一方诗意世界。

參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文集[C].蒋仲仁,杜草甬,编.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袁行霈.论意境[J].文学评论,1980(4).

[3]朱光潜.诗论[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

[4]熊芳芳.语文审美教育十二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5]张孝纯.“大语文教育”刍议[J].河北师院学报,1986(1).

责任编辑:陈钱允

On the Infiltration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n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in Vocational Schools under the Concept of BroadChinese

XU Shanshan

(Nanjing Zhonghua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Nanjing 210000, 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The new secondary vocational Chinese curriculum standard puts forward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aesthetic discovery and appreciation, which has an urgent practical need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to carry out aesthetic education.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is an effective way to infiltrate aesthetic education. With the concept of broad Chines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effective method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nfiltration in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in vocational schools. It mainly discusses how to infiltrate aesthetic education in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from four aspects: rhythm beauty, language beauty, artistic conception beauty and emotional beauty.

Keywords: broad Chinese; ancient poetry; vocational school; aesthetic education

猜你喜欢
大语文职校美育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在职校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职业学校名师的界定
让职校师生的心更敞亮
利用小农场 开展大语文
美育教师
“大语文”观下如何实施综合性学习
“大语文”视野下的阅读培养方式探究
百年职校与支教项目“美丽中国”共探教育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