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届中国瑶族盘王节三记

2020-02-22 07:10张莉
三月三 2020年6期
关键词:织绣盘王瑶族

宋代周去非的《岭外代答》中载:“瑶人每岁十月,举峒祭都贝大王于庙前,会男女之无实家者,男女各群连袂而舞,谓之踏摇。”“踏摇”即“跳盘王”(还盘王愿),后来演变为瑶族盘王节。盘王节又称达努节、祖娘节、瑶年,是瑶族人民纪念其始祖盘王的盛大节日,迄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

各地瑶族过盘王节的时间不同,一般在秋收后至春节前的农闲时间举行,分定期和不定期两种。1984年8月,来自全国各地的瑶族代表汇集广西南宁,大家一致赞成以“勉”族系的祭祀节日“跳盘王”为基础,加以发展成为盘王节;一致议定“盘王节”为瑶族统一节日,并将节日定为每年农历十月十六日(盘王诞生日)。

2020年11月28日—30日,农历十月十四至十六日,国家民委代表、瑶族自治县代表、盘王节成员县(区)代表、瑶学专家等齐聚世界瑶都——金秀。这三天,这座小城举办了第十六届中国瑶族盘王节。小小的山城,到处都洋溢着喜庆的气氛,街道两旁的建筑古色古香,穿城而过的小河呼吸着山林的清新,河上十几座亭桥合一的玲珑小桥连接东西两岸,桥上有瑶家农娇(姑娘)和农给(小伙子)用犹如天籁的声音唱着原生态的茶山瑶语歌曲。河流两岸的桂花树上挂着一串串红彤彤的灯笼,在冬日暖阳的映照下更彰显了瑶族人民的热情与大方。这三天,瑶族群众身着盛装,载歌载舞,世界瑶都变成了歌的世界、舞的海洋!

此次盘王节活动项目众多,如第十六届中国瑶族盘王节学术研讨会、瑶医药传承和创新发展高峰论坛、民族传统体育竞技,等等。

开幕仪式

28日晚上,第十六届中国瑶族盘王节如期开幕。大型瑶族风情音画——《瑶》为观众们呈上了丰盛的瑶族文化大餐,通过《瑶酒》《瑶人》《瑶歌》《瑶恋》《瑶鼓》《瑶城》六个篇章向观众展示了瑶族人民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故事,展现了瑶族独特的民族文化艺术魅力。《瑶恋》中的背景音乐《香哩歌》流传于广西大瑶山自称“拉伽——茶山瑶”的瑶族民间,“香哩”是瑶话译音,是歌唱者对对方的称呼,其含义视具体场合而定:对朋友唱,“香哩”指朋友、伙伴等;对情人唱,“香哩”指阿哥、阿妹、情哥、情妹等。深情的歌声动人心弦:“一声香哩满瑶乡,山青水甜心陶醉,花香人美情更长……”一声声“香哩”,触及了农给(小伙子)和农娇(姑娘)心中最柔软的地方,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心连心、手相牵,一起迈步向前,开创幸福的新生活。《瑶鼓》一章,背景音乐中雄浑厚重的鼓声响彻大瑶山的山山岭岭、村村寨寨,密集的鼓点、跳跃的身姿、翻飞的鼓影让人目不暇接……场上的演员们,击长鼓而歌,执长鼓而舞,深深缅怀祖先盘王。

历史上有“瑶不离鼓”之说。长鼓,对于瑶族人民来说,在很久以前,就已经成了一种缅怀祖先盘王的工具。相传有一天,盘王上山狩猎,不幸被山羊撞下山崖丧生。他的儿女们在山下的一棵泡桐树上发现了盘王的遗体。他们悲痛欲绝,遂把泡桐树砍下,锯成七截,制成一个母鼓和六个公鼓的鼓身,并将山羊皮剥下做鼓面,糊上黄泥浆,制成长鼓(黄泥鼓),鸣锣击鼓悼念盘王,狠狠敲打山羊皮鼓面以解心中悲愤。从此,在瑶族的重要节日当中,盘王的子孙为了 “还盘王愿”,皆沿用此仪式,击打长鼓,跳长鼓舞,以祭奠盘王。虽然传说并不能作为依据,但是也可以看出,长鼓是纪念盘王的一种重要工具。《岭外代答》中写道:“瑶人之乐,有卢沙、铳鼓、胡芦笙、竹笛。”“铳鼓,乃长大腰鼓也,长六尺,以燕脂木为腔,熊皮为面。鼓不响鸣,以泥水涂面,即复响矣。”这铳鼓指的就是瑤族的长鼓。

其实,相较于宏大的舞台场面,我更想看到的是原汁原味的瑶族长鼓舞。在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瑶族黄泥鼓舞更是百看不厌。自从那次在金秀瑶族自治县六巷乡下古陈村观看了一次黄泥鼓舞后,我便对其念念不忘。“嘭——空央,嘭——空央——”那清越的声音日日在耳边响起,那古拙的舞姿、斑斓的服饰常常在脑海中闪现……令我不禁想去了解黄泥鼓的制作方法和跳黄泥鼓舞的动作要领,学习如何打“小鼓花”和“大鼓花”。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中能看到瑶族长鼓舞(黄泥鼓舞)的项目编号为Ⅲ—60,传承人为金秀瑶族自治县六巷乡下古陈村的盘振松。相关项目有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的瑶族长鼓舞(小长鼓舞),广西壮族自治区富川瑶族自治县、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的瑶族长鼓舞。可见,在传承和抢救优秀传统文化的工作上,很多人都花了很多的精力。

祭祀大典

29日上午8时许,来自盘王节成员县(区)的各个代表队在入场时都进行了歌舞展演(祭祀),其中江华、钟山、连南、富川、连州、平桂、金秀的展演中,舞蹈的道具都用到了长鼓,其他县(区)的道具还有竹马、灯笼、大鼓、彩旗、簸箕等。在舞蹈祭祀的同时,舞台背景屏幕上还展现了各个县(区)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取得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所有县(区)都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产业发展越来越好,人民群众的生活越过越红火。把瑶族群众当前的美好生活呈现在祖先盘王面前,让盘王护佑,盘王也一定会感叹其子孙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必定可以万代昌荣!与这边的“动”相映衬的是对面高楼上静静伫立着的几个大字“瑶族同胞永远跟党走”。这几个大字不仅是伫立在高楼上,也深深烙印在瑶族群众心里。

想当初,瑶族人民经历了多少艰难险阻,凭借着坚强的毅力、勇敢的精神、勤劳的双手,才创造了今天的美好生活! 瑶族人民不断被迫迁徙,生活艰难困苦,但是他们靠着坚忍、自强、奋斗、不屈的精神,凭借盘瓠神话、千家垌传说等凝聚起的民族精神寄托,让自己的民族生生不息!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各种惠民政策让越来越多的人受益,瑶族人民安居乐业,多民族大团结,国家大发展,各民族人民的生活都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吾祖盘护,助周安邦;功高盖世,封为盘王。匹配公主,王脉继昌;繁衍生息,福祉绵长……十四县市,滇桂粤湘;汇聚瑶山,同祭盘王。血浓于水,情深意长;共谋蓝图,振兴瑶乡……民族团结,山高水长;政通人和,蒸蒸日上。公祭始祖,万世流芳;虔申昭告,伏惟尚飨。” 金秀瑶族自治县县长宣读的祭词追忆了先祖盘王的功绩,表达了民族团结、共谋蓝图、振兴瑶乡的美好愿望。

瑶族织绣

在30日上午的第十六届中国瑶族盘王节闭幕仪式上,举行了世界瑶族服饰展演活动。看着舞台上展示的各式各样的瑶族服饰,我觉得服饰上最为精美的部分当属瑶族的手工织绣。随着服装展示的还有瑶锦、头帕、手帕、腰带、花袋、花帽、脚绑、围裙以及姑娘为出嫁准备的婚服、披肩,定情用的荷包、香袋等。这些手工织绣古朴典雅,工艺精湛,体现出瑶族人民的匠心独具和一片深情。

瑶族人民是智慧而勤劳的,《盘王歌》里唱道:“瑶男瑶女万万千,千千岁岁勤耕耘;处处山头立村寨,分麻搓线绣花裙。男扎头帕女花巾,架起风炉打白银;斑花绣带腰上扎,欢歌起舞代代传。”

据说,瑶族“好五色衣裳”,是纪念先祖的一种形式。《广东新语》曰:“盘瓠毛五彩,故令瑶姎徒衣服斑斓。”五彩是指赤、青、黄、白、黑,古代称之为正色,是质地纯正、凛凛不可侵犯的象征。为了纪念盘王,其妻教授孩子们用五色刺绣各种花纹图案配于服饰上,代代相传。

心灵手巧的瑶族女孩在六七岁时就开始学绣花,她们在黑色或蓝色底的棉布料上用红、黄、蓝、白、绿、黑、紫等颜色的绒丝线绣出花纹,纹样有几何纹、动物、植物和星辰山河等。瑶族老人们说,这些图样都是老辈人传下来的。我认真观察过瑶绣上的图案,绣法很奇特,是反面绣且不用画底稿,先是在布的反面用白线依着布纹绣出一个个方格,再在方格中绣出各不相同的图形。不看正面,但又能使正面构成三角形、水纹形、波浪形、“之”字形等,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个绚丽多彩的精美图案。

我也认真揣摩过这些图案的含义,想必绣龙犬表达的是对盘王的纪念,绣八角花、龙骨花、韭菜花、树叶、飞鸟、虫鱼等表达的是对大自然的敬仰和依恋吧!这些织绣,记载的是瑶族生存发展、信仰崇拜、文化艺术和思维观念的历史,是瑶民族身份的符号和标志。

在金秀瑶族自治县,年轻一代的人们很多已经不会织绣瑶绣了。民族的大融合,生活节奏的加快发展,很多年轻人已不愿意花费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绣一件衣服的花边,哪怕是绣一个简单的瑶袋。为了使这项精美的工艺能够传承下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在2010年将瑶族织绣技艺列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金秀瑶族自治县通过培训、引导和扶持,让众多非遗传承人从单一的民族文化传播者成为民族文化产品的开发者、经营者,在增加收入的同时也让文化产品反哺文化传承。其中,我知道的,我念初中时的班主任的夫人——赵凤香就是传承人之一。她在金秀县城开了一家瑶绣店铺,铺名叫“瑶凤凰织绣”,店里售卖各种精美的手工瑶服、瑶绣饰品,日常也免费传授瑶族织绣技艺。特别是这几年,我也常常听到有组织织绣传承人、民间织绣艺人深入各村寨开展织绣技艺培训的消息。这些措施令人深感欣慰。

作者簡介:张莉,笔名若水、醉月,女,瑶族,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人。鲁迅文学院第十三期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培训班学员,广西作家协会会员,广西来宾市作家协会会员,金秀瑶族自治县作家协会主席,广西诗词学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

猜你喜欢
织绣盘王瑶族
“丝绣华章——清华藏珍·织绣展”展览
新媒体环境下金秀瑶族织绣艺术传承发展问题及对策*
瑶族织锦
东南亚瑶族研究回顾
瑶族舞曲
盘王大歌:响彻瑶寨的千年史歌
东正,与织绣拍卖同成长
乾隆时期的藏传织绣佛像
仪式中的集体记忆——以都江村盘瑶还盘王愿仪式为例
湖南省蓝山县过山瑶的祭祀礼仪与盘王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