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行业特色实验室,培养大学生创业技能
——以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为例

2020-02-23 09:09曾润忠胡文韬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34期
关键词:专业技能实验室技能

曾润忠 胡文韬

(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江西·南昌 330013)

0 引言

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科技对产业的影响更加显著,国家适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对我国经济及教育都有深远影响。高等院校在践行这一理念的过程中取得了众多明显的成效,同时也有改进之处,部分学生的创业以经商模式为样板,进行一些经商形式的创业或低层次的服务业类创业,未能与自己所学专业相结合,创业缺乏专业技能支撑,所创企业技术含量不高,创业成功率低,背离了国家提出“创新、创业”的初衷。提高工科类大学生的创业知识与技能,是推进大学生的创新创业事业的重要基础。

实验室是高等院校培养学生创业技能的主要场所,国内外众多大学都非常注重专业技能训练,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切入点,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密西根大学创建Innovate Blue作为创新创业的主要载体,在创新教育的基础上通过创业网络和社区支持,鼓励创新创造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将想法转换为行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要求学生需完成至少12周的工程实践才可以取得本科学位。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Royal Melbourn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University,RMIT University)通过专题式学习和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进行战略组合,将与专业密切相关的行业知识,融入新技术、新技能的学习,并致力于模拟真实工作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北京理工大学结合国防办学特色,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建设了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基础教学实验室、专业教学实验室、科研实验室、公共实验平台等,提出了深化高校创新创业实验室建设的策略。此外吕景泉等人研究利用产业界与教育界的深化融合,以实验室技能训练为基础,以实际工程项目为导引,以实践应用为导向,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以项目实践为统领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新途径,构建从“学徒工人”到“技术员”再到“现场工程师”的“专业化”成长路径,适应产业对应用型技术能型人才的要求。上海交通大学结合院系需求,探索创新训练与人才培养计划融合的课程改革模式,建设综合创新创业中心,开设“制造实践”“工程实践”“工程认知”“工程探究”等实践基础课,在课程教学、实践创新、学生兴趣团队、交叉平台、校企合作与国际化等方面给予学生创新创业全方位支持。

1 完善教学体系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高等院校根据国家政策引导,通过改革与发展,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实践成果。我校城轨专业结合现有的创新创业教育形势,参照新的规划要求,研究如何利用该“课程+实践”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构建基础技能、专业技能和创业技能的培养体系,从理论知识、实验实践、心理健康等全方位关注学生的成长,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创新创业人才。

1.1 基础技能体系

基础技能体系是培养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并能应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在城轨相关领域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坚持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的先进理念,聚焦本专业人才的核心素养,通过构建思政情怀教育平台、创新培养模式、重构知识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师资力量、健全教学内容、安排创新创业课程学习等途径,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2 专业技能体系

专业技能体系是培养具备分析和研究问题能力,能够基于所学理论知识、工程实践(实习)技术和经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型人才;通过安排学生开展实践(实习)活动,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程问题相联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问题处理方案与方案优化等形式,帮助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手术刀”。在整个专业技能体系培养中尤其重视信息的反馈与调控,及时跟进学生培养动态,做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双轨同步”,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切实帮助学生提高专业技能。

1.3 创新创业技能体系

学生经过基础技能与专业技能的培养后,已经具有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创新创业技能体系的培养着重于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能够与不同的学科和文化背景人员进行有效交流、协同开展工作;首先,为大学生培训所需具备的相关理论知识,让其初步形成有关创业知识的体系框架。这种知识框架一般来说包括专业技术类和非专业技术类,这些知识是创业者必须具备的。其次,引导高校学生以扎实的专业知识为基础来发现和识别创业机会,并选择创业项目或创新目标。专业知识是创业者的创业实践活动的专业、技术保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创业活动的成败。最后,除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储备外,还需具备广博的非专业类知识,这也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熟悉并掌握相关管理类知识、法律知识、财务知识、生活常识,对于创业时机、节点的掌控、商业模式的考虑、组织机构的架构、营销策略的选择等环节都是不可或缺的。

图1:创新创业能力结构图

除了需要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理论知识,还要关注大学生创业的心理健康,指的是大学生创业者在遇到困难时,心境、意志和毅力等方面的变化,良好的心理品质是创业者情绪的调节器。创业心理品质包括创业动机、创业激情、创业意志。强烈的创业动机会催化个体寻找创业成功的途径,加速创业意识的形成。大学生创业者怀揣创业梦想的同时,还需要在创业过程中始终应该保持最初的创业激情和稳定的工作状态,保持“不以得喜,不以失颓”的心态,创业成功的概率就很大。任何事情都是有风险的,创业也如此,在创业过程中面对风险和压力,具有很强的抗压抗风险能力和坚强的心理意志,这也是很多创业者成功的法宝。

2 结合行业特点,建设特色实验室

华东交通大学是一所“中央与地方共建”,以交通为特色、轨道为核心、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实践性教学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环节,以我校特色专业城市轨道交通为例,实践性教学体系由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践性模块及素质拓展模块等构成,其中实践性教学平台、教学内容及课程目标如表1所示。

表1: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

实践性教学平台的设置是由基础向专业过渡,教学内容由基础向综合过渡,专业技能培养也是由简单向复杂过渡,经过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培训,形成系统专业理论知识及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实验室是实践性教学环节的主要组成部分,公共基础课实验是宽基础、提素质的主要渠道,专业基础课实验和专业课实验环节则是学习专业知识、训练专业技能的平台,专业实践平台及拓展平台大多依托实验室,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技能,助力学生的创新创业。

实验室面向全校开放,在教学方面为“交通概论”、“隧道工程”、“基础工程”、“基坑工程”等几十门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提供服务;在人才培养方面为在校生提供“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创业理念与实践指导;在科研方面为多个学院的研究方向提供技术与设备支持。具体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新型实验室教学改革:

实验(实习)与实训相结合:实验室将部分实验(实习)课与实训作业相结合,将较复杂实验课的操作要求提高,增加操作过程的训练,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课内实验与自选实验相结合:实验室在规划设计阶段预设了多种实验手段,扩展了实验内容及实验方式,例如检测与监测实验,其中《路基工程》关于路基检测的实验为简单的过程操作,通过扩展实验内容及实验手段,在原来路基密实度检测的基础了增加了路基断面沉降监测,CFG桩、碎石桩等桩基检测、基坑的变形及受力监测等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要求自选部分实验。

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实验室也是学科科研中心,对交通运输专业、土木工程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科学研究提供支持。

3 构建综合教学平台,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我校城轨实验室也是一个开放型、多元化的教学平台,它集教学开展、课题研究、技能竞赛、企业实践、创业孵化于一体。实验室依托专业对口的校企合作企业,充分利用企业的在实际生产活动中的需求和对行业的敏锐察觉,来动态把握并指引学生的创业方向。将优秀的企业资源引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中,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高校特色实验室-企业-大学生”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促进校企合作办学,发挥各方优势。

3.1 创新创业知识教学平台

借鉴国内外一流大学的创业引领型实验室(实验中心)建设经验,充分整合创新创业教育资源,采用辅修专业、课程培训、跨校交换、创业服务支持等形式,建立“创意—创新—创业”为支撑的理论知识教学平台,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

创新创业知识教学平台立足自身特色并结合国内外先进创新创业实验室的建设经验,综合考虑社会需求和产业需求,采用学校企业共建、学校社会共建的形式建设城轨实验室,确保人才培养与产业和社会需求密切结合。在教学研究模式方面实现创新,突破“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的教学模式,形成社会发展需要什么、行业前进方向是什么,学校便开设什么课程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3.2 创业技能培养平台

创业技能培养平台以专业综合实验室为基础,以校外联合实验实习基地为补充,以校内创业园区为孵化器,将城轨实验室打造成一个综合知识培养、创新思维训练、创业技能引导的教学平台。专业实验室以课内实验、专业技能培训为抓手,按教学大纲完成技能训练;结合高年级创新组织或教师的研究课题,进行设计综合实验、兴趣创新实验训练;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以校外联合实验实习基地为主,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对工程实际问题的分析观察,为创新创业做好准备。

该平台包括创业知识培养平台、创新思维培养平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平台和创业素质培养平台。在培养方法、实践路径以及成效考核等方面各具特色,各部分互为联系、互为支撑、互为逻辑,综合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

4 结语

为适应高等教育新的培养趋势和培养目标的调整,以“重品行、厚基础、多方位、强应用”为教改总体思路,加强高校毕业生综合素质教育,突出工程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调整城轨专业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模式,该培养模式由理论基础教学平台、实验创新教学平台、实践环节教学平台、创新产业引导教学平台等四个部分组成,形成理论基础、实验能力、实践技能、创业培养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教育方式,锻炼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对探索新工科背景下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专业技能实验室技能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不断提高摄影记者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
模具专业技能水平综合测试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