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2020-02-23 07:10福建省莆田中山中学蔡涵瑛
亚太教育 2020年8期
关键词:乡土河流探究

福建省莆田中山中学 蔡涵瑛

地理课堂教学中,乡土地理知识教学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其有利于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在长时间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地理教学一直没有得到教师的重视。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下,新教学理念要求转变地理学习方式,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此形势下,地理教学面临新的要求。而在地理教学中运用乡土地理内容,可以激活课堂教学,促进地理教学质量有效提升。

一、结合乡土地理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立足于学生熟悉的事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国的河流”一课时,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并正确区分我国主要的内、外流河和主要的咸水湖、淡水湖及其分布;知道河流和湖泊的主要功能;掌握南北方河流不同的水文特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同学们,我们的家乡有哪些河流?你最喜欢哪一条?”当学生说出自己家乡的几条河流名称后,教师再问学生:“这些河流源于哪里?最终流向哪里?对周围的建设有何影响?”教师要和当地的实际情况相联系,给予学生指导,加深其对现实生活中河流功能的理解。教师应给予学生引导,让其积极思考,如我国的河流数量众多,有额尔齐斯河、雅鲁藏布江、怒江、长江、淮河、海河、黄河、黑龙江等,在流经区域的发展中它们发挥着什么作用?从自己身边真实的生活入手,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深刻理解知识。

二、巧用乡土资源,降低教学难度

学习过程并非由外向内不断灌输新知识,而是学习者主动借助已有知识当作新知识的增长点,不断加工和转化知识的过程。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借助乡土地理资源,可以把抽象的知识转变成形象、具体的内容,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学习效果更加理想。以“中国的气候”相关知识为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这样的疑惑:为什么南方和北方具有很大的差异,东部和西部各有区别,就连莆田的不同地区也有差异?此时,教师可以从当地的降水说起:当时当地已经连续下了一个月的雨,但北方地区却在闹干旱。根据这一话题和学生进行讨论:为什么会出现干旱的现象?干旱会产生什么影响?当地连续降雨的原因是什么?降雨的利弊有哪些?在社会生产中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应对暴雨和干旱?对于这些和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地理现象,学生的讨论积极性很高。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讲授降水形成、季风的移动等理解难度较大的知识,可以将气候教学的难度降低。

三、开展乡土实践,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为了促进学生实践探究能力有效增强,教师可以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把学生带到实际生活中体验和学习地理知识,并和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调查探究。在教学和地理知识、人文知识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立足于乡土地理展开分析学习,如此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教材中地理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能充分了解当地的地理环境。在探索当地地理环境的过程中,可以深刻理解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十分浓厚,促进了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提升。

以“中国的自然资源”一课为例,本课主要学习了水资源和土地资源,若是立足于教材笼统讲解,学生难以把知识点理解透彻。为了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乡土实践,分析调查当地的土壤情况和水利资源状况等,也就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取样调查当地的水资源和土壤,借助实际学习,对当地的资源状况进行分析总结。立足于本地区的资源状况,可以加深学生对现阶段我国自然资源状况的认识,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四、结语

总之,乡土地理和初中生的生活十分贴近,有利于指导初中生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初中地理教师要贯彻落实课程标准中要求的“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将其和实际学习情况、本地乡土资源密切结合在一起,创新设计课堂教学环节,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充分激发出来,使其对家乡和祖国产生热爱之情。

猜你喜欢
乡土河流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乡土中国
河流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芬芳乡土行
读《乡土中国》后感
静静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