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小学语文阅读策略的优化研究

2020-02-23 07:10甘肃省定西市岷县西江学区
亚太教育 2020年8期
关键词:笔者课文情境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西江学区 卢 峰

所谓阅读,就是作者通过惟妙惟肖的语言来造境,让读者不知不觉地进入由作者创造的世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而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自身知识的局限性无法正确理解作者的想法,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通过积极的引导,让学生在阅读过程当中顺利入境,真正意义上感受到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情。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创新的教学形式,解决学生在语文阅读中学习理解方面的障碍,更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陶冶情操,汲取高贵的思想和智慧。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阅读是一段美妙的旅程,也是一次美好的体验。古人曾说“开卷有益”,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能增长见识,更重要的是,在阅读当中我们的思维会十分活跃,会对事物进行思考,心灵也会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小学生因为受到自身年龄和社会阅历的限制,很难在没有教师引导的前提下进行有效的阅读。因此,在实际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就要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创设出阅读的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对于本课的学习兴趣,进而才能引导学生“融入”文章,与作者产生共鸣,以此来达到高效的阅读效果。

例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时,由于这篇课文中只有一张简单的插图,虽然文本中的语句描绘得十分形象、十分精彩,但也很难吸引学生,因此,在教学中,笔者就借助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播放了关于西沙群岛的纪录片。这个纪录片很形象地将课文中描绘的情境展示了出来,如美丽的珊瑚、种类繁多的海洋生物,以及碧海蓝天等,都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这时笔者再模仿《朗读者》的节目形式,给学生朗读了这篇课文,同时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课文的感受,学生纷纷畅所欲言,见解也很独到。此外,笔者还联系了历史政治背景,让学生了解了南海对国家的重要意义,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之情。

二、设置阅读奖励,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奖励是一种十分具有激励作用的方式,教师对于学生的肯定、表扬和奖励,都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非常积极的推进作用。任何阶段的学生都需要感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许,尤其是在学习中,当学生付出努力之后,教师对学生的赞许最能打动学生的内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奖励的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主动阅读。设置奖励本身就是在营造情境,营造了一个积极的、向上的阅读教学环境,能促使学生产生一种很强的阅读仪式感,有利于提升学生对于阅读的好感,进而不自觉地想要参与其中。

例如在教学《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以此作为一篇优秀的范文,在课堂中通过鼓励学生的方式,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而当学生读好一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给予学生口头表扬,这样就会极大地影响到阅读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学生甚至会因此而喜欢上阅读。每一篇阅读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散文阅读常常能够让学生陶冶情操,而议论文阅读往往锤炼学生的思维逻辑,说明文阅读可以让学生学到大量的科普知识,得到说明文创作启发。

三、利用探究教学,拓展学生阅读深度

新课程改革中强调和倡导要促进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主张让学生深入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全面拓展学生的学习深度。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摒弃原有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利用探究性的教学方法,在特定的教学时机,利用巧妙的方式向学生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触发学生的求知和探究欲望,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对问题展开自主探究活动,实现深入学习,最终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得出问题的结论,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我们依旧以《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这一课教学为例,为了拓展学生的学习深度,笔者为学生开展了探究活动。在上课前,笔者精心设计了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并将本节课程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展示出来,问题如下:巴掌为什么是金色的?水泥道上为何会铺满金色巴掌呢?问题提出后,学生立即围绕问题展开思考,通过问题的引导,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刻。这样一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笔者利用探究性教学,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深度。

四、结语

总而言之,新形势下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是一个综合、开放的人文课堂、探究课堂,要想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就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发扬优势、彰显特色,丰富学生的阅读课堂体验。只有不断地学习与创新,才能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进而为学生奠定一个坚实的语文学习基础。

猜你喜欢
笔者课文情境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老师,别走……
背课文的小偷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