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新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落实策略

2020-02-23 07:10福建省永安第一中学张云峰
亚太教育 2020年8期
关键词:教学方式教学模式课堂

福建省永安第一中学 张云峰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高中地理的教学方式也应该适时改变,教师要摆脱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低质量、低效率的教学模式,转变为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只是作为课堂的引导者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方式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高中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将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教师还要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教学。当学生的地理基础普遍偏弱时,教师在讲解地理知识时,就不要或者只能少量地加入较难的知识;当学生的地理知识掌握普遍较好时,可以适当地引入课外的一些较难的知识,帮助学生进行教学拓展,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培养对于地理学习的兴趣,帮助基础较好的学生更好地培养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适时地给予学生激励和引导。在此背景下,改变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教师在构建教育内容的时候,不能脱离教材,也不能偏离学科本身的特点。在备课时,应当充分考虑怎样设计课时和准备课时可以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其中,能够跟随教师的思路去思考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环节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怎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跟随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通过教师的导入,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深入的探究,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不会被烦琐的知识点吓倒,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并且能够用地理知识去解决相关的问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能够发挥课堂主体作用。教师应该善于利用这一特点,让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并且积极地完成教师安排的课外作业以及任务,让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所提高,学习积极性也能够有所提高。在学生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坚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观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二、解放学生学习思维,发展学生创新意识

探究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打破传统的死记硬背教学模式的禁锢,为学生发展创新意识指明前进的方向。高中地理教师在进行创新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自主探究意识的培养。尤其是在学习地理新课的时候,要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深入思考,而不仅是被动地接收。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不应该仅仅按照自己内心所想的标准答案去要求学生,要在正确的思路上耐心地去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思考出正确的答案。并且在学习地理新课的时候,新知识对于同学们来说是完全陌生的,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会导致学生对于知识的重点难点的把握出现偏差,降低学习质量。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地结合现实生活实际进行教学,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告诉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有目的地听课。同时这种教学方式的引入也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动脑听讲、动脑思考问题,并且将地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并且,在创新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而不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自己的想法。教师要按照教学思路去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帮助学生产生一种学习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提高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的兴趣与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的学习中来,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在引入问题时,要注意引入的问题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并且不要过难,防止学生因解决不了问题而丧失对地理学习的兴趣,要结合实际。例如,在讲解“农业的区位选择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并且能够快速地记忆复杂的知识,可以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中种植农作物时需要考虑的条件入手,如水稻适合生长在哪里,小麦适合生长在哪里,棉花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等,这样有利于学生通过自主的深入探究,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三、结语

在高中阶段,因为面临高考,高中地理教学中应试技巧的指导不可或缺,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社会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创新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落实成了不可阻抗的趋势。创新教育有利于使学生产生对地理学习的热爱,同时也会促进学生养成创新意识,培养良好的地理素养。

猜你喜欢
教学方式教学模式课堂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