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比较阅读,深入把握文本内容

2020-02-23 13:36王爱丽
语文天地 2020年25期
关键词:荷花阅读教学文章

王爱丽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改善阅读教学方式,使学生顺利且高效地提升阅读能力。教师可以使用比较阅读法,通过对比突显阅读教学的重点,从而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一、比较主题相同的文章

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有许多主题相同或者相近的文章,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把握作者在表达文章主题时的描写技巧,教师可以将主题相同或者相近的文章放在一起比较阅读。通过比较学习,能够突显出两篇或多篇文章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处,从而帮助学生开阔思路,更好地分析和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比如《我与地坛》一文,主要就是描写作者双腿残疾,在绝望中寻求希望的过程,其中还包含了对母亲的无限思念之情。从文章的描写内容可以感知到,这和美国著名作家海伦·凯勒的一部散文代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主题十分相似。海伦·凯勒在儿时的一场疾病中失去了视觉和听觉,从此生活变得一片黑暗,对什么都充满恐惧,且性格也变得狂躁不安,后来她遇到了改变她一生的家教老师,最终以顽强的意志战胜了身体上的缺陷,将自己的生命变得多彩而有意义。学生在对比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命运的无常,认识到生存与成功都要靠自身顽强的意志,只要心朝着光明的地方前进,那生命就是光明的。而这两篇文章也都告诫人们要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困难并不可怕,懦弱的心才最可怕。所以,通过对主题相同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能够帮助学生对文章主题有一个更加深入的领悟,真正触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文章的创作意图,将语文知识内化成自己的内在修养。

二、比较描写要素相同的文章

即时描写的事物是一样的,但不同的作者可以持有相同或者不同的见解和感悟。同时,在刻画事物细节的时候,也会显现出差异之处。那么在对描写要素相同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比较直观地了解并学习到对于同一种事物可以有多种刻画方法,而同一种事物也能有不同的情感表达,这就要看描写者是站在什么样的角度上去感受。

比如在《荷塘月色》一文中,主要是对“荷塘”这一景象进行描写,根据高中生的认知能力,教师可以积极拓展教材以外的文章与课文进行对比,将同样是描写“荷塘”这一景象的课外读物引进到课堂中,使学生充分感受“描写要素”的特征。比如季羡林笔下的《清塘荷韵》也是描写荷花的,字里行间也透露着对荷花的赞美。但是两篇文章的刻画角度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是不同的。《荷塘月色》重点刻画的是月色下荷塘的静态之美,景色虽是奇美的,但是作者的内心是抑郁的,在委婉地抒发内心对现实的不满的同时,又表达了渴望自由和对未来的向往之情。而《清塘荷韵》在描写荷花时则是选择了它从无到有、从弱小到繁茂的成长过程,重点表现的是荷花顽强的生命意志,表现出了作者看到这种景象内心十分欣慰且充满希望。如果说朱自清笔下的荷花可以鼓舞人心,抚慰心灵,那么季羡林笔下的荷花就像是张扬着无限生命力的强者。所以,通过对描写要素相同的文章进行比较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懂得发散思维,在面对同一种事物时,学会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从而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

三、比较同一作者的不同文章

由于人一生的生活状态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无论是处于不同人生阶段的不同心态下,还是处于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不同处境中,都可能产生不同的思想和情感。那么作者在创作时的心境不一样,所描写的内容和表达出的思想情感自然也就有所不同,所以,为了更好地对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行解析,感受同一作者在不同文章中的写作技法和情感表达,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同一作者的不同文章进行比较阅读,从而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高效的阅读学习效果。

比如《赤壁赋》一文,它的创作时间可以说是苏轼一生中几个最困难的时期之一,也就是在他经历了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的那段时间。文章的整体结构十分严谨,全文的情感脉络极其连贯,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作者情感的起伏与变化,无论是“情”“景”还是“理”,都形成了恰到好处的融合。在表现作者复杂且矛盾的内心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种情感变化:首先,“与客泛舟于赤壁之下”,并“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在美好的景色之中,作者忘记了世俗的烦恼,心情十分舒畅;接着,想到历史人物的兴亡,心中又开始感到人生苦短,于是又被现实的苦闷所围绕;最后发现了“变与不变”的哲理,领悟出应该理性对待生活的人生真谛,于是又释放出豁达乐观的思想。而在乌台诗案之前,苏轼的创作风格大有不同,无论是描写山水风景的《题西林壁》《石钟山记》等作品,还是表现忧患及抱负的《吴中田妇叹》《江城子密州出猎》等作品,在风格上都给人一种大气磅礴之感,语言豪放奔腾,犹如洪水破堤一泻千里。乌台诗案之后的作品就开始向大自然及人生体悟的方向转变,风格逐渐趋向平淡志远。所以,将同一作者在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比较阅读,可以使学生更加清晰地体会作者情感变化的缘由,从而深刻体会文本的思想内涵。

四、比较文章与同名影视作品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一些文章有同名的影视作品,这些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及故事情节都得到了更加生动和形象地外化,还可能迸发出新的元素,使观众有更加深刻和新鲜的感悟。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选择性地将文章和同名影视作品进行比较,活跃课堂氛围,同时激发出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致,深化他们对故事情节和人物的认知。

比如教学《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文章内容,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引入电视剧《红楼梦》的相应片段。如小说在描写林黛玉这一人物形象时,以“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病如西子胜三分”来表现,其文字运用已是生动、美好至极,但是单靠文字的刻画来体会人物特征,还是差一些韵味。这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播放1987年版的《红楼梦》中关于林黛玉的影视片段,让学生形象地感知这一人物的穿着、外貌、动作、语言及神情等,通过“活化”的人物形象与文本描写的对比,学生对人物的性格特征就更加容易把握了。同时,这部小说中人物关系复杂,影视作品还能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清他们之间的关系网,并且,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特点及政治风气等也会在影视作品中得以更加清晰和形象地展现,这些都能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总之,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积极带领学生进行比较式的阅读学习,在比较的过程中,学生能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对文章的描写内容和思想情感进行观察和分析,并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知识量,从而提升阅读学习的效果。

猜你喜欢
荷花阅读教学文章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EFL Teaching
荷花
荷花
夏天的荷花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