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仁林《虚字说》研究

2020-02-25 00:22唐庆红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神情虚词语法

唐庆红

(苏州大学 文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袁仁林的《虚字说》[1]是继《助语辞》之后的又一部解释文言虚词的著作,与《助字辨略》《经传释词》几乎同期问世。《虚字说》共收录虚词143个,袁氏采取特殊的方法,从不同角度阐释这些虚词,为古汉语虚词研究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在汉语虚词研究史上也具有重要地位。因此,相关学者对《虚字说》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相关论文已达30多篇。对于这些研究成果,有必要对其进行梳理与述评,挖掘其学术价值,以期有助于今后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一、关于《虚字说》释词方法的研究

《虚字说》之所以在虚词研究方面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与其释词方法密不可分。因此,其释词方法近年来学者关注较多,主要包括释词方式和训释术语两方面。

(一)释词方式

关于《虚字说》的释词方式,袁仁林在该书的序中指出:“必得类聚之,称量之,以意逆志,而得其气之轻重缓急,于毫厘之间,而后其说之也详,知之也密,而于其用之也,亦随所施而得其当。”[1]1学者们据此对《虚字说》的具体释词方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廖以厚指出,《虚字说》的释词方式是以归纳法为基础,以辞训式、描写式为辅,从而做到“类聚之,称量之,以意逆志”,着重强调袁氏的“神情声气”说和“因声求气”的观点,认为《虚字说》主要通过密切联系修辞用法,从而达到分析文言虚词的目的。[2]而徐凤升则认为,《虚字说》的释词方式有以下四种:类比法、从“神情声气”说入手、从上下文之间的联系入手、从词义虚实之间的联系入手。[3]吴忠伟主要从“神情声气”说、上下文联系以及形象的比喻三个方面入手,来说明《虚字说》的释词方式。[4]王秋霞则对《虚字说》的释词方式作了较为全面的诠释,主要从对比分析、利用语音(声训、发音原理、合音、神情声气说)、语境、虚实结合、联系修辞、以俗语为释、参考古书这七个方面入手。[5]

《虚字说》的释词方式主要以“神情声气”说为主,有两篇论文着重研究这一释词方式,一是唐玄的《〈虚字说〉神情声气说初探》,主要通过“神情声气”理论,将语音描摹和语用分析相结合,从认知语言学中的语音象似性角度出发,通过研究实词虚化的过程,发现虚词的音义联系,从而探讨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发。[6]二是郭灵云、梁英君的《从因声求气到因声求义——评〈虚字说〉〈经传释词〉虚词训释》,虽然是对两本书释词方式的对比研究,但同时也详细论述了《虚字说》“因声求气”,指出袁氏运用音韵学理论和方法来具体解释虚词。[7]

(二)训释术语

训释术语是《虚字说》的另一特色,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沿用前人的训释术语“辞”,也是该书出现频率最高的训释术语,李丽将诸“辞”分为副词、连词、第三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标明语音停顿引出下文的助词、句末语气词以及固定结构六大类,据此提出《虚字说》中出现的诸“辞”与现在的古汉语虚词术语体系有一定的联系,即相当于现在某些类别的副词、连词、代词、助词、语气词和固定结构等 。[8]另一类是袁氏自创的训释术语,李丽通过对各训释术语的详细分析,探讨出《虚字说》中特有的术语与现在的古汉语虚词术语体系的联系。[9]通过对《虚字说》释词方法的研究,不难发现在训释方式方面,研究成果比较相近,多有重复。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应突破前人的藩篱,开辟新的研究视角,从更深层面、更广角度挖掘《虚字说》释词方式方面的学术价值。

二、关于《虚字说》语法化的研究

《虚字说》是我国语法学的一部卓越虚词专著,[10]它所体现的语法化理论,不乏有与现代语法研究相重合的结论。对于这样一部先驱作品,不少学者对其语法理论进行了总结。杨成虎在《袁仁林〈虚字说〉与语法化研究》中主要作了两方面论述:一是从虚字的定义、作用、理论依托、解释方法四个方面阐释了袁氏的虚词观。二是从《虚字说》对实词虚化过程的认识,得出它是语法化研究先导的结论,袁仁林从意义出发,将实词虚化的过程分为“实—虚半—虚”,并以此解释虚词及其用法;从对语法化程度问题、语言结构层次变化、句法与章法的关系三方面的认识,探讨《虚字说》对语法化研究的贡献。他对语法化程度的认识,主要体现在用古代哲学上的“体”(本体)和“用”(作用)解释了本用和活用的关系。句法与章法的关系主要通过文句的起落承接、上下照应来认识。[11]

杨成虎从语法化的角度出发,结合现代语法化理论,对《虚字说》的语法化作一定研究,阐释《虚字说》在语法化研究上的地位以及贡献,对中国语法化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虽然其后也有学者研究语法化,但在一些主要语法问题的看法上,与杨成虎基本相同。

三、关于《虚字说》修辞特色的研究

张清常曾指出:“刘淇《助字辨略》、王引之《经传释词》处理虚字问题的着重点是分析语言现象,而袁仁林《虚字说》处理虚字问题的着重点是讲求修辞和鉴赏语言。”[12]修辞是《虚字说》的一大特色,于广元认为,《虚字说》是一部从虚词的角度论述修辞的修辞学专著,详细地从虚字的修辞作用、修辞用法、词类活用的修辞效果、语境的制约作用以及虚字的修辞训释五方面论述了《虚字说》中精辟的修辞论说。[13]李诗景指出,《虚字说》以形象的比喻说明虚字的用法,密切联系词类活用、“神情声气”以及虚字在语用中的修辞效果来分析虚字,并且注重语境的制约作用来解释虚字,从而指出《虚字说》的理论和实际训释中所具有的修辞色彩。[14]两篇论文关于《虚字说》的修辞方法观点基本相同。

四、关于《虚字说》成就与不足的研究

“夫虚字具载字书,自许氏说文后,相沿者无虑数十家,而经传注释中,又尝因文为解,盖自马郑以来,往往各有其说矣。”[1]1为了避免传统训诂“随文而释、因文为训”的弊端,袁仁林主张采用“神情声气”说来研究虚词,运用对比分析、虚实结合、联系语用语境修辞等多种方法来训释虚词。同时,《虚字说》还注意到实词虚化的演变规律、句法与章法的关系、修辞手段的训释作用等,这对后来学者从不同角度和层次研究虚词有很大启发。这些成就在上述论述中已有提到,不作赘述。而关于《虚字说》的不足,几乎每篇研究它的文章都或多或少有所涉及。廖以厚指出,虽然《虚字说》使用“神情声气”说来解释虚词是很大的进步,但由于缺乏对语言发展历史观的认识,在分析字词时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性、含混性。[2]李丽认为,《虚字说》存在的不足主要有对虚词解释不全面、认识不够明晰、“神情声气”说有局限性、音韵学的理论和方法运用不当、书证缺乏严谨性、解释虚词数量有限这六个方面。[15]除此之外,许多整体性研究的著作都对《虚字说》在释义方法、语法化、影响等方面作出了肯定,同时,对其不足也能客观评价,做到了以历史的、辩证的观点来研究。

五、对《马氏文通》影响的研究

《虚字说》中的语法化理论虽略显稚嫩,但对后世的语法学研究有很大影响,尤其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性的古代汉语语法著作——《马氏文通》[16],其虚词部分采用了很多《虚字说》中的解释。李秋林对《虚字说》与《马氏文通》的承继关系进行阐释,指出《马氏文通》中部分虚词的释义采用了《虚字说》中的用法;两者都谈及复合语气词,对有关语气的认识也相似;两者对“词类活用”的认识也具有一致性。[17]常俊之指出,《马氏文通》在吸收了《虚字说》“神情声气”说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助字理论,同时也采纳了《虚字说》的释词方式,包括比较法的运用、注意结合语境以及从发生原理角度说明语气词的功能,同时指出《马氏文通》之所以单单接受《虚字说》中的理论,是因为两者都反对“缘词生训”的释词方式,同受文气论的影响,皆为学童而作。[18]

《虚字说》对《马氏文通》的影响是不可否认的,关于两者之间的联系,以上两篇论文已作一定研究,但在广度和深度上还有待提升。

六、与其他同类著作的比较研究

有比较,才能突出双方的特点,研究学术著作也是如此,只有将同类著述作比较研究,才能全面深入探究其学术价值。自第一部研究文言虚词的著作《助语辞》问世以后,除了《虚字说》,在同一时期,还有两部虚词研究专著——刘淇的《助字辨略》和王引之的《经传释词》,故学者们主要将《虚字说》与这三部著作进行比较研究。

关于《虚字说》与《助语辞》的比较研究,范俊军从二者的编排体例、释义、释义方法以及对语法问题的认识这四个方面作了比较[19],但比较粗略,比较选项也不够全面。单秀丽从二者的收词、编排体例、虚词观、释词方式以及主要语法问题这五个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比较,[20]比较选项较为全面,但得出的差异性结论不多,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于《虚字说》与《助字辨略》的比较研究,以王元梅的《〈虚字说〉与〈助字辨略〉的比较研究》为主,该文主要从成书概况、虚词理论、语法思想、研究方法及成就和不足这五个方面进行比较,比较选项较为全面,但得出的差异性结论不多且缺乏总结性结论。[21]

关于《虚字说》与《经传释词》的比较研究较多,杜利军主要从这两本书的研究现状、成书概况、收词、训释体例、虚词理论及相关问题、研究方法、价值和不足等方面进行比较,据此得出《虚字说》的学术价值[22]。郭灵云和梁英君通过探讨随着古音学研究的深入,从《虚字说》注重研究虚词的声气特点,发展到《经传释词》注重“因声求义”,逐步抓住研究虚词的本质这一过程。[7]王秋霞分别论述了这两本书的研究方法,《虚字说》的类比分析、上下文联系、引用故训、虚实结合、联系修辞、“神情声气”说以及《经传释词》的上下文联系、引用故训、类比互证、虚实结合、排比归纳、因声求义等方法,从而探讨这两本书研究方法的异同。[5]相较而言,杜利军、王秋霞对于这两本书的研究方法研究得更为全面彻底,揭示了虚词研究方法在发展中的一些共性与异性。

此外,郭灵云还对以上三本虚词专著进行了比较,从三者对虚词的定义、作用、分类以及实词虚化的认识入手,探讨清代学者在虚词研究中所体现的语法思想。[23]

总体而言,关于比较研究这一方面,学者们研究较多,成果也较为丰硕,主要从研究方法、训释体例、虚词理论、语法思想等方面入手,从而凸显《虚字说》自身的价值与不足之处。同时,这些论文的比较选项基本一致,研究内容也较为接近,缺乏新颖的视角。在今后的研究中,须加大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才能探索其更为全面的学术价值。

七、结论

通过对《虚字说》研究成果的梳理,可以发现,在研究方法、理论思想、价值等基础性方面,《虚字说》的研究成果还是较为丰硕的,但仍存在不足,如研究内容重复、难以寻找新的研究视角等。据此,为了深入研究《虚字说》,探索其更深入的学术价值,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首先,加强基础研究。只有不断完善基础性研究,才能有所突破。例如关于《虚字说》性质的界定,如该书是语法类、训诂类还是修辞类,一直未有学者探讨,这一问题若不解决,其他研究工作也难以深入展开。其次,突破前人的研究,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例如,在研究的过程中可以联系现代语言学理论,尝试以新的方法进行探索,努力挖掘新的研究成果。总而言之,对于《虚字说》的研究还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很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因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应努力从多层次、多角度继续进行探索。

猜你喜欢
神情虚词语法
基于混合策略的藏文虚词识别方法
跟踪导练(二)4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结构美
神情在中国舞中的作用初探
Book 5 Unit 1~Unit 3语法巩固练习
Note from the Editor-in-Chief
试论对外汉语虚词教学
忘川,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