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好人”现象典型报道刍议

2020-02-25 10:02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好人典型安徽

(安徽大学 艺术与传媒学院,安徽 合肥230011)

“中国好人榜”从2008年建榜至今,“安徽好人”入列“中国好人榜”总人数连续10年居全国第一。安徽省对“安徽好人”品牌的打造离不开传统媒体在典型报道中的创新。报道以真实、朴素为底色刻画出“好人群像”并融入故事性和人性美,为读者呈现立体清晰的好人形象,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播撒在受众心中,提高人们道德文化素养和地域文化自信。

一、“安徽好人”典型报道树立道德宣传品牌

好人传递的是社会正能量,展现的是一个区域的价值风向和道德风貌。安徽省自1994年开始每月评选安徽好人,评选制度延续至今。近年来全省新增各级各类“安徽好人”共90多万人,群众每月向各级文明办推荐的好人好事线索超过5000余条。“好人”辈出的安徽省逐步建立起“人人推”的覆盖机制、“人人敬”的荣誉机制、“人人赞”的宣传机制、“人人帮”的扶助机制、“人人学”的教育机制。“安徽好人”从道德现象衍生为一种社会现象,背后除了依靠好人个体行为的道德自觉,也离不开引领公民道德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风向标,以及传统媒体对好人形象的刻画与宣传。

典型报道作为中国新闻传播工具常用的报道方法,是传统媒体报道的精华所在,更能体现新闻宣传的基本功。在大数据广泛应用新媒体崛起的今天,传统媒体发挥所长树立典型报道品牌也是重要的业务要求。安徽日报自2011年开设“安徽好人”专刊,一直保持稳定的发稿量,报道宣传来自身边的平民英雄和好人善举,推出一大批好人形象,有效提高了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1]

典型报道作为正面报道的最高形式,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历史阶段都起到了动员群众、规范道德甚至巩固政权的重要作用,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社会的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利益主体分化、价值观多元化,典型报道的光辉不再,甚至一度饱受诟病。纵然如此,典型报道的观念与方式一直延续到今天,而典型人物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符号,在中国社会的大舞台中不断演变和发展,因此其媒介形象的塑造与流变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射整个社会的发展与变化。[2]

安徽好人作为社会中的道德模范,他们的点滴善举理应受到嘉奖,收获荣誉。这些平凡中的伟大就是平凡人群中的典型,在报道中刻画出典型人物的典型肖像、典型故事,从而鲜活而立体地展现道德模范的闪光精神,这就能在其中体现出新闻报道的写作功底,也是“安徽好人”报道区别于其他典型报道的特色所在。

二、“安徽好人”典型报道的特色亮点

(一)典型故事为骨架,细节描写点精神

“安徽好人”系列报道之所以能打动人心,除了因为报道对象本身的高尚品质令人钦佩,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评判导向,还离不开典型报道中对细节描写的运用和把控。以2019年3月安徽好人系列报道 《古稀老人30年如一日悉心照料失明哥哥 收养弃婴28载视如己出》为例,在报道金家牛这位古稀老人自幼照顾失明哥哥,收养弃婴视如己出,三次勇救落水乡亲这个“平民英雄”时,稿件将正文划分为三个部分,并用小标题统领全文。“照顾盲兄30余载,你是贤德哥哥”、“收养弃婴视如己出,你是爱心父亲”、“冬日勇救耄耋老人,你是平民英雄”。三个标题准确评价了金家牛老人高尚的一生。从贤德哥哥到爱心父亲再到平民英雄,这三个称谓层层递进,没有哪一个更伟大,但却真切的让读者感受到道德情感的升华。稿件围绕这三句评语行文,巧妙避开了新闻报道中常见的“头重脚轻”问题,不把光辉事迹堆砌在开头,而在行文中对事迹做延展性描写。这样能够更好的还原人物底色,不一味拔高,造成读者的审美疲劳。

小标题的分段让稿件结构更清晰,细节描写的穿插点缀则让文章整体更为丰满。“‘小牛,又带着你哥哥出来散步啦?’‘对呀,我兄弟眼睛看不见,在家门闷的慌,带他出来散散步。’”在正文第一部分中,作者运用这样一段朴素的对话,勾勒出一段寻常而温情的场景。牛家金对哥哥的关爱和始终如一的照顾可见一斑。正文第二部分中为弃婴上户口的民警问老牛给孩子起什么名字,又有了这样一段描写:“金家牛憨厚地笑着说,就叫彩虹吧,我家里有个失明的哥哥,他一辈子都没见过彩虹,我也希望这女娃能和彩虹一样灿烂。”这处描写中,除了体现出老牛对养女的父爱之浓,也写出了他对哥哥失明之事的遗憾与记挂。正文第三部分在讲述老金第三次下水救人时有这样的描写:“老人厚厚的衣物和本身120斤的体重已经让70岁的金家牛着实有点吃不消,但他还是紧紧的抓住老人,一点点的游入岸边。”这个场景描写将读者也扯入那个寒冬腊月的河水里,感受这个古稀英雄的毅力与决心。可以说,这三处细节描写将正文的三个小标题给 “点”活了,这些生动而鲜活的典型细节,能更真切的展现出牛家金这位平民英雄心中的大爱。

(二)肖像描写刻画人物,环境描写侧面烘托

肖像描写即从人物的体貌特征、容貌、神情、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以提示人物的思想性格,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简而言之,肖像描写就是通过简练的笔墨,恰到好处地描写人物的容貌、姿态、神情、服饰等,以此突出人物的个性。[3]

以《90后“的哥”凌晨赤手勇斗持刀歹徒 奋不顾身救下被劫出租车司机获点赞》为例,在介绍90后的哥彭贤柏的英勇事迹时,文章对劫匪、被抢的哥和救人的哥都下了一些笔墨。黑夜中“戴着黑色口罩”年轻乘客显得格外诡异,乘客坐上出租后又有一段这样的描写:“刑师傅突然觉得脖子一凉,一把明晃晃的水果刀正抵在他的脖子上,坐在副驾驶的年轻乘客凶狠地说:‘把身上钱拿出来!’刑师傅一把抓住对方拿刀的手,双方在狭窄的驾驶室里缠斗起来。”这一段糅合了劫匪、的哥两人的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将抢劫现场惊险而激烈的场景生动的展现出来。

报道中对人物个体的肖像描写突出了人物形象,对环境的描写也起到了烘托气氛与人物的作用。在描写车内搏斗的紧张状况之后,有一段关于环境的描写:“此时的城市正在‘熟睡’。花津南路安师大西门段,几乎看不到车辆与行人。”通过夜晚城市的静和安宁,烘托车内一触即发的危险。营造一一个极度紧张的氛围。而这时的哥彭贤柏的出现就显得格外难得,他的仗义相助就如同伸向绝境的援手,可贵而伟大。

(三)背景介绍碎片化评论穿插承上启下

“安徽好人”系列典型报道以真实为底色;为了在平实文风中突出典型性,报道往往在文章中穿插着背景介绍和作者点评,将作者想要传达给受众的信息和观点隐藏在报道中。以《盲人按摩师自强不息带领盲人创业致富 志愿公益感恩回报社会》为例。在介绍盲人娄开胜下定决心自己开店后,作者用一句:“盲人虽然视力残疾,但是手脚是好的,心是热的。”来过渡娄开胜决心开店到筹备开店的两段经历。其中,“心是热的”并不是一句“无脑”的废话,而是作者对这位盲人勇于挑战生活自强不息的总结和评价。

在介绍完娄开胜按摩店生意红火,并先后培养了30多位盲人技师后,作者笔锋一转,称娄开胜“并不富有”,随即介绍了他生意红火但不富有的原因:他对所有病人“低价收费”;对家庭困难的病人“象征性收一点甚至不收费”;还要养活同是盲人的妻子以及父母和两个孩子。不仅如此,作者紧跟了一句背景介绍:“他宁愿自己的收入少一点也要支付在自己店里上班的7位员工每月3000元的工资,因此他的按摩店年收入不过10万元左右。”作者用具体的数据直观展示了娄开胜不富有的原因,将他个人自强不息的精神提升到点亮他人生命,感恩社会这个更高的思想境界。让报道更有层次感,也让人物的形象丰满起来。

三、典型报道带动寻找典型

(一)典型人物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发展时期,社会思潮的多元化,社会矛盾的日益凸显,要求社会管理制度建设要树立大局意识,弘扬社会主旋律,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越是多样化,就越需要引导社会协调发展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4]

典型报道是传统媒体的重要报道内容,特别是对于好人好事、先进典型的报道,能够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推动社会正能量的扩散,因此一直被传统媒体所重视。安徽好人作为具有代表意义的社会群体,是人民群众中的先锋模范,他们中有无人问津的乡野农夫,有扎根基层的村官干部,有各行各业的一线工作者,有世俗眼光中的弱势群体。安徽好人系列报道之所以典型,就是因为这些典型人物都来源于我们身边,他们的典型事迹都是我们身边看得到、摸得着、够得到的。“安徽好人”报道的不是伟人、巨人,而是我们身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通人。对这部分群体进行报道宣传,最大限度的发挥新闻价值的接近性、真实性、引导性,能够让受众在心理上产生亲近感,并且认同报道中蕴含的价值观。

安徽好人之所以一批批不断涌现,除了因为好人道德修养的主观能动性,还因为安徽好人系列报道不贪大求全,报道对象多为平民草根。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我们的好人群体,群众基础越扎实,影响力会越大,群众的参与度会越高。[5]因此,加强对安徽好人的报道宣传,除了要联动文明办及相关部门对“平民英雄”的善举进行鼓励和嘉奖,还要进一步建立起各行业领域的奖惩规范,树立行业道德楷模,全方位激发人民群众赞好人、寻好人、做好人的文明风尚,让“安徽好人”层出不穷,让好人精神薪火相传。

(二)在典型人物中挖掘“好人明星”

“安徽好人”从身边的好人到“好人明星”,离不开上下联动寻访好人的特色机制。安徽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等相关部门形成合力,面向全省发动各行各业、组织个人推介身边的好人好事。经过信息的确认与筛选,层层选拔出村居好人、乡镇好人、县级好人、市级好人。这些层级评选出的好人,都属于安徽好人的报道对象,准确来说,“安徽好人”不只是“省级好人”,所有评选出来的各级好人们,都属于“安徽好人”。这样一来,报道对象的群众基础更为广泛,报道题材更为丰富,报道风格也多种多样。

“好人”扎堆也会出现宣传和传播上的弊端:同类以及同行业领域的好人太多,无法突出宣传重点;外界对“安徽好人”只有一个宽泛而模糊的印象,记不住具体的好人好事。因此,除了自下而上不遗余力的推介好人,也要自上而下对好人好事进行分类筛选,精选出最为典型的好人好事,上报中央文明办,也就是推介和参选 “中国好人”。我们熟知的“第一书记”沈浩,“最帅潜水员”官东以及“舍己为人”的张宝,都曾入选中国好人榜,受到中央文明网等国内权威门户网站的宣传报道。张宝获习近平总书记“点赞”,“沈浩精神”作为与“焦裕禄精神”一脉相承的精神财富,成为这个时代永不褪色的旗帜。当“安徽好人”的名字代表着全行业的标杆或是宝贵的道德品质,被各级媒体及相关部门争先报道宣传,他们的名字就在高曝光率中被更多受众所熟知和认可,成为当之无愧的“好人明星”,照亮着道德天空。

“安徽好人”作为一张安徽特色的道德名片,离不开传统媒体在典型报道中的创新。典型报道的写作中,以典型故事为骨架,穿插细节描写,点出报道的神韵;典型人物的肖像描写让人物主体形象鲜明,环境描写从侧面烘托出人物的精气神;具有作者主观性的背景介绍和评论更是碎片化穿插在报道始终,起到承上启下贯穿全文的作用。除了报道手法的创新,报道对象和选材也很值得考究。除了要选取群众基础广泛的“平民英雄”,带动全省上下形成“赞好人、寻好人、做好人”的文明风尚。还要在“好人群体”中树立“明星好人”,进一步扩大“安徽好人”的影响力,提升城市“美誉度”。

当然,随着全国宣传思想战线和精神文明建设进程的推进,各省份对好人好事的报道数量和发稿频率都达到了新高度。想提升典型报道的质量,避免陷入同质化漩涡,就要总结失败经验,规避报道中容易忽视的 “雷区”。努力让典型报道“平凡”而不“平庸”。尽媒体最大的努力,让典型报道成为推动安徽人民崇德向善的不竭动力。

猜你喜欢
好人典型安徽
用最典型的事写最有特点的人
好人就在身边
多项式求值题的典型解法
典型胰岛素瘤1例报道
西游新记
好人
为什么“好人”的另一半也会出轨?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