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发展理念下我国农村民俗体育利益实现研究

2020-02-25 15:34秦旭强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共享性体育项目民俗

秦旭强

(晋中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 晋中 030600)

0.引言

俗体育是由广大人民群众所创造,在不断的传承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民间风俗习惯,诸如节日或礼仪等等,形成了集体性、传统性、生活化的普遍民间体育活动。 我国农村地区的民俗体育活动较多,既是一种体育文化表现,也是农村地区重要的生活文化形态。 在城市化推进的过程中, 我国农村民俗体育利益的共享点主要在于三个方面,分别为:共享体育资源、共享文化成果、共享经济价值。 围绕共享发展理念下,探讨国农村民俗体育利益实现路径,以便为我国民俗体育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现做如下分析。

1.共享发展理念概述

共享发展理念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共享发展理念将实现人民幸福作为最重要的发展的目标,倡导发展过程中人人参与,所有社会群体共享发展成果,注重解决社会公平问题,是有利于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发展理念。 这一理念既体现了社会发展探索规律的要求,又体现了为广大人民谋福祉的远景。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必须按照共享发展理念谋篇布局,实现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我国农村民俗体育利益的实现,需要在共享发展理念的视域下展开分析,从而推动民俗体育的发展,达到共享体育资源、共享文化成果、共享经济价值的积极效果。

2.我国农村民俗体育利益的共享点

2.1 共享体育资源

我国农村的民俗体育项目较多,诸如:秋千、拔河、舞狮、皮条、杠子、踢毽子、抽陀螺等等。 每一种体育项目类型,集聚了该地区的特色体育资源,包括:文化资源、设备资源、技术资源、民间共识度的理念资源等方面。 在实现民俗体育利益的发展过程中,其民俗体育资源的共享性,首先是基于体育资源的共享。当体育资源制约在某一地区,很难向外扩散,或者进行积极的推广和传播。 那么民俗体育则很难突破发展局限性,是导致民俗体育利益无法实现的本质因素。因而,在推动民俗体育利益实现的初期发展中, 必须重视共享体育资源的实际效果,方能助力于民俗体育突破地域空间的局限性,达到良性发展的积极效果。

2.2 共享文化成果

我国农村地区的民俗体育项目,是具有广泛群众基础,具有较高的文化传效力,能够在结合地方文化特色,以及民族风俗之后,达到的特色运动形式或体育活动方式。 以龙舟民俗体育项目为例,在我国广东、湖南、福建、江西、浙江等地区广泛流传,其文化渊源可追溯到唐宋时期。 端午节龙舟赛、元宵节舞龙、二月二龙头节,都是极度体现中国龙文化的重要民间活动。 那么在实现农村民俗体育利益的过程中,则需要将其民俗体育的文化根源深度发掘,并对其文化成果进行大范围的扩散,形成来自民间团体的积极响应,形成更为良好的文化共享结果,才能达到实现农村民俗体育利益的最终效果。

2.3 共享经济价值

我国农村民俗体育项目, 出共享资源和共享文化的表象特征之外,同时也具有开发共享经济价值的潜力。这种经济价值本身,也是由民俗体育项目具有推广性、普及性、民间适用度的多种特征而决定的。假设一种民俗体育项目,形成了广泛练习的人群基础,则可以开发相应的比赛内容,并通过获取体育旅游或体育产品的深度加工,来实现经济利益的共享。 这种共享性是具有推广意义的,是能够为农村地区带来经济效益的鲜明特征。诸如遂溪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醒狮之乡”。依托舞狮民俗体育项目,也曾参加过法国巴黎的“中法文化年”展演。不仅获得了国内的旅游体育经济资源开发,同时将这种体育资源推广到国际市场,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因此,农村地区的民俗体育项目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以及经济价值开发性。 当民俗体育能够找到自身的经济发展规律, 则可以为农村地区带来更多的福祉,借助体育文化的传播来获取经济利益,形成围绕民俗体育的共享经济价值。

3.共享发展理念下我国农村民俗体育利益实现路径

3.1 开发民俗体育资源的区域共享性

我国农村民俗体育利益的实现,首先是基于民俗体育资源的深度开发。 由于各地区民俗体育类型并不完全相同,故而需要在深度发掘地方特征之后,有效开发其所需的资源类型。 诸如儿童游戏类民俗体育项目:跳方、跳猴皮筋、撞拐、翻绳、滑冰车、抓子儿、推轱辘圈、弹球、抄绞等形式的体育资源,相对的空间资源占比较低,但是对于游戏工具的要求较高。故而需要重点开发民俗体育游戏活动的设备资源或游戏工具资源。 再如表演竞技类的民俗体育项目,其中包括了:旱船、高跷、抖空竹、秧歌、放风筝、赛龙舟、舞龙舞狮、摔跤等等,既对体育空间资源要求较高,也对体育设备的资源类型存在较大的依赖性,故而需要从多种资源类型角度进行开发。 而对于武术类的民俗体育项目而言,更加需要编写标准化教程,方能在民间积极推广,诸如通背拳、心意拳、太极拳、咏春拳、八卦掌等等,均需要在现有的训练方法中进行资源整合,为民俗体育的推广提供良好的共享学习资源基础条件。 丰富现有的民俗体育项目资源类型,从空间资源、设备或工具资源、以及学习资源等方面进行深入开发, 加强民俗体育资源的区域共享性,方能支持我国农村民俗体育利益实现。

3.2 推广民俗体育文化的民众普及度

民俗体育资源是支持民俗体育项目发展的基础条件,但是在发展过程中,民俗体育的利益实现仍然需要一种文化共识度,方能助力于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播,并得到更为广泛的利益价值实现。 这一发展过程中,需要推广民俗体育文化,得到普遍群众的文化理解与支持后,方能有利于民俗体育的利益实现。那么则需要开发一种基于民俗体育的文化共享机制,让更多群众有机会了解民俗体育,乃至其中蕴含的民俗体育文化基调和内涵。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民俗体育活动中,多为老年群体和儿童群体参与。其本质因素在于这些民俗体育的健身性功能满足了老年群的健康需求,而民俗体育的游戏性功能满足了儿童群的娱乐活动需求。 因而,我国农村地区的民俗体育主要在老年群体和儿童群体中得到了良性发展。但是在当前青年群体参与到较弱的情况下,更加需要开发和推广民俗体育的文化,让民俗体育的受众群体在基数上有所扩增,而后方能支持民俗体育利益的进一步实现。 青年群体追求时尚,民俗体育对青年群体的吸引度较弱。为此,需要将民俗体育的文化进行深层包装与加工,通过新媒体和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大范围宣传,让民俗体育文化的时尚魅力能够凸显出来,进而吸引更多的青年群体,参与到民俗体育活动之中,加强青年群体对于民俗体育的了解程度,达到推广民俗体育的积极效果。

3.3 发展民俗体育经济价值的共享性

民俗体育需要在开发体育资源和体育文化的过程中,进一步实现民俗体育的经济价值共享。 这种来自经济价值层面的共享性,是以民俗体育活动的收入为依托,吸引更多的受众群体服务于民俗体育的推广和线下活动。例如,在农村地区组织大型的民俗体育活动项目,初期组织民俗体育比赛,可尽量扩增可选项目类型,如果报名人数较低或无人报名,可随机删减部分比赛项目。而组织民俗体育比赛项目时,可以围绕组织比赛地点,向外扩散发出邀请。以县域为核心单位,辐射周边农村地区。 通过组织临近村落和乡镇的老、中、青群体,参加民俗体育项目的比赛活动,设立奖金池来实现民俗体育利益价值的民间共识度。而后在民俗体育比赛中,不断增添新型的比赛内容,创新比赛规则和活动形式。 让周边地区的普通群众可以前来观赏,而组织活动期间的场外服务,则可以通过租赁摊位或广告位来获取营业性收入,维系比赛场地或设备采购等方面的成本开支。那么在不断开发和适应地区群众基本健身需求之后,便可累积大量的比赛组织经验,并不断完善比赛形式和活动内容, 吸引更多的本地居民或民间团体参与到其中,形成更高的社会吸引力,支持民俗体育利益价值的真正实现,通过经济价值的区域共享,来达到满足民俗体育健康发展的基本要素,令我国农村民俗体育可以在健康的经济循环中得到良性发展,最终实现其民俗体育利益的共享性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民俗体育的发展是基于资源共享、文化共享、经济价值共享的最终结果。 在其利益实现的层面上,需要以共享发展理念为依托,深度研究对于我国农村民俗体育的资源开发、文化推广、以及经济价值的取向性和共享模式。 基于此,建议开发民俗体育资源的区域共享性,推广民俗体育文化的民众普及度,发展民俗体育经济价值的共享性,并最终支持民俗体育利益的共享性发展。

猜你喜欢
共享性体育项目民俗
冬季民俗节
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
民俗中的“牛”
民俗节
初中体育项目练习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
创造人文性的数学课堂生活
“鸿合”软件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
浅谈高校图书馆的网络信息安全建设
高校图书馆的网络信息安全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