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视角下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研究

2020-02-25 15:34王爱春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体育项目体育产业乡镇

王爱春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 安徽 合肥 230601)

近年来,我国居民的工作与生活方式已发生巨大转变,全民参与将成为发展体育产业的主要方向。 通过供给侧改革,体育产业将得到有序发展。将部分资源配置到乡镇地区,可使该地区的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建设得到均衡发展。

1.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发展与价值

供给侧改革是国务院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 提出的经济发展策略。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实体经济投资大幅增加,工业产值已常年位居世界第一。 常规商品的供需矛盾已发生改变,产能过剩的问题愈发突出。供给侧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引导企业在供给端设计出新型产品,从而使消费者获得新型需求,消费市场将因此得到扩展。 体育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传统的体育发展理念更加关注竞赛成绩,对于全民参与及经济价值的关注度相对缺乏。 通过体育供给侧改革,可深度挖掘体育市场的经济潜力,从而使我国的内需市场得到扩充。

2.建设体育特色小镇的重要意义

2.1 缩小城乡差距

加入WTO 后,我国的工业产能与国际市场快速对接,工业企业得到快速发展。 在此背景下,乡镇地区的生产要素与资源被集中到城市地区,城乡差距大幅扩大。同时由于多数产业被集中到城市地区,因此乡镇经济为城市经济提供了巨额逆差,工业商品换取了乡镇地区的农产品、自然资源以及廉价劳动力。 当前我国提出了一系列振兴乡村经济的发展规划,但多数规划仍以政府扶持为着力点,城乡之间的产业结构矛盾,并未得到根本解决。体育市场的发展前景广阔,通过供给侧改革居民的体育需求将得到扩充。 在此背景下建设体育特色小镇,可使乡镇经济向城市经济提供新型体育产品, 城乡经济将形成互补,城市资源也将逐渐回流乡镇。总之,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有助于平衡城乡产业结构,城乡差距将逐渐缩小。

2.2 促进产业融合

产业融合是指某一产业深度嵌入其他产业,从而为该产业的发展提供促进作用。 由此可见,产业融合可帮助各类产业利用统一的发展平台,实现共同发展,从而使发展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我国多数地区的乡镇企业,主要集中在农业、养老、旅游等领域。 这些领域的产业链较长,企业发展的前期投入较高。 体育产业可带动诸多产业实现协调发展,将体育产业融入其他领域,可促进该领域内企业得到发展。 例如,通过发展特色体育产业,乡镇地区的旅游产业可得到带动。 游客参加旅游活动的主要诉求,是寻求不同的生活体验,而特色体育运动可满足旅游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因此通过发展特色体育产业,乡镇地区的旅游市场将得到带动。同时,旅游产业也可与养老产业相结合,通过适合中老年群众开展的体育项目,城市地区的退休群众将进入全新的乡镇生活。

2.3 重塑乡村文化

乡村文化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要架构, 但其中部分文化内涵已无法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 例如,部分乡镇地区仍然保留了熟人社会的基本特征,人情与血缘是维系乡村社会的主要纽带。 但过于依赖人情必然对制度建设带拉负面影响。 再有,当前部分乡镇居民的文化娱乐活动较为单一, 赌博等负面文娱活动将对乡镇地区的人文建设带来了负面影响。 体育运动即可保护身体健康,也可帮助参与者塑造出更加健康的人格。比如,在体育运动中,技艺精湛的参与者必然会得到更多尊重。 将这一机制应用于乡镇社会中,可使该地区的人才选拔机制得到优化。 完善基础设施与城市地区相比,乡镇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其一,是乡镇地区的居民密度较低,同等投资条件下,乡村居民的获得感将被稀释。 其二,当前我国乡村地区的基础建设,过于依赖“一事一议”制度。 “一事一议”制度的设立初衷是减少乡村居民负担,但在应用过程中,居民的意见往往难以得到同意,乡村基础设施项目无法得到充足的资金支持。 建设体育特色小镇,会得到上级政府提供的财政支持,因此基础设施建设将获得充足的启动资金。同时,基础建设项目的维护经费较高,乡镇地区难以独立承担维护成本。 但特色体育产业不仅会带来稳定收入,也会促进旅游等产业的发展。 因此,乡村基建项目将得到充足的维护资金。 由此可见,通过发展特色体育产业,乡镇地区的基础设施可得到改善。

3.体育小镇的建设路径

3.1 合理选择特色项目

合理选择体育项目,是建设特色体育小镇的前提条件。综合分析,选择体育项目的主要依据可被概括为四个方面。 一是,符合当地地理条件。地理条件的复制难度较高,充分挖掘本地区的自然资源,可使产业特色更加突出。例如,张家口崇礼小镇,依托太舞地区的山地条件与阳光照射,建设起以滑雪项目为特色的产业集群。二是,具备一定的群众基础。 体育运动无法在脱离参与者的情况下独立发展,因此在选择体育项目的过程中,应将群众基础视为主要依据。三是,既要凸显特色也要对接居民需求。体育项目的独特性,是吸引外部游客的主要因素,因此该项目不应与周边城市高度普及的体育运动相重叠。但过于独特的体育项目也会带来更高的宣传成本与投资风险,因此体育项目应兼顾稀缺性与普及程度。四是,建设投资可控。发展体育运动需要建设体育场馆,因此小镇应依据融资能力设计体育项目与场馆。

3.2 对接地方优势产业

发展特色体育可促进产业融合,因此在小镇的建设过程中,应将本地区的传统优势产业作为协同发展的主要目标。 例如,海宁马拉松小镇,将长跑、徒步等户外运动作为特色项目。同时海宁周边的服装产业与小商品加工产业极为发达,借助长跑等户外活动,当地的户外体育用品也将获得发展契机。 在具体的构建过程中,各体育特色小镇可率先建设符合自身特色的体育用品展销市场,从而建立其稳定的销售渠道。 之后,该地区可定期举办体育用品展销会。 通过展销会,世界范围内的优秀商品将得到集中展示, 各地区的体育爱好者也将云集于此。 通过这一措施,该地区的销售渠道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再有,在举办各类比赛的过程中,赛事举办方应为本地区的主要品牌提供宣传平台。 从而使此类品牌的市场份额得到扩展。 最后,具备条件的地区,可在周边建设产业园区,从而形成产销基地。

3.3 深度挖掘体育文化

体育文化可改善我国乡村文化,因此有关部门应深入挖掘体育文化的精神内涵,并通过有效的教育手段,扩大体育文化的影响范围。例如,开展集体球类体育运动的小镇,可将竞技比赛中的公平精神与互助精神,作为在本地区重点推广的特色文化。借助这一文化,该地区的社会机制将受到正面影响。在具体的工作中,乡镇地区的中心学校,应将这一体育项目嵌入到本地区的教育体系内。 例如,中心学校可将该项目作为体育课的常设内容,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将以基本技能为切入点,逐步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 同时,中心学校应利用现有体育资源,定期举办比赛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该地区的青年居民将逐渐形成统一的兴趣爱好,群众基础可得到加强。在此基础上,学校可在体育竞赛期间举办文化演讲或辩论比赛, 此类比赛也可向社会群众开放。依托此类文化活动,体育运动的正面价值观,将得到有效宣传,当地社区的精神面貌将逐渐改变。

3.4 推进全域协调建设

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会对该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积极影响,同时特色小镇的建设也需要投入大量资源。有鉴于此,在推进小镇建设的过程中,政府、企业、居民应协调配合,从而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例如,在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镇政府应作为项目建设的主导力量,并借助上级政府提供的财政支持,落实征地、设施规划等工作。通过镇政府的带动,当地居民的意见将得到统一,各类资源可被集中到关键环节。同时,该地区的企业应积极参与到地方建设中,并利用自身的组织能力提升生产效率。企业是社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其生产效率较高,引导企业融入小镇建设,可使各类投资得到充分利用。 再有,当地居民也应积极参与到小镇建设中。 例如,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具备基建经验的居民可实现就近择业。 或者当地居民可依托体育产业为外地游客提供餐饮、住宿、交通等配套服务。居民的参与即可为小镇建设提供充沛的人力资源,也是自身的就业渠道得到扩充。

4.结语

依托供给侧改革建设特色体育小镇,会对乡村地区的发展注入更多活力。在具体的发展中,地方政府应科学选择体育项目,从而使后续发展得到引导。 同时体育产业的发展也应对接其他工业与服务业,从而使地方经济得到带动。 最后乡镇地区可依托体育产业,带动精神文明建设,并引导居民与企业开展全域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体育项目体育产业乡镇
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体育产业之篮球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初中体育项目练习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
乡镇扶贫印象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新形势下湖北省体育产业突破性发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