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小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的因素及对策

2020-02-25 21:28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馆员学科图书馆

(福建教育学院图书馆,福建 福州 350025)

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工作指由学科馆员根据读者提出的信息需求,依托文献资源服务平台,有针对性地搜集、整理信息并提供给读者,以满足读者需求的一种服务模式。[1]其前身为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服务,相比参考咨询服务开展的读者咨询解答、定题服务等,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工作则更全面、更深层次,包括查收查引、信息需求分析、科技查新、学科情报研究、嵌入教学科研等服务,能为学校教学、科研的平台建设提供针对性的帮助。

一、影响中小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开展的因素

学科服务工作最早是在20 世纪由德国、英国、美国等国家创建的,我国的学科馆员制度则是在1998年由清华大学图书馆在国内率先建立,其后各个图书馆也都纷纷开展起学科服务工作。虽然学科服务工作开展20 多年,但由于中小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宣传力度不够,馆员工作热情不高,学校的教职员工对学科服务工作的认知度并不深,认为图书馆就是借书还书、提供数据库的地方,弄不清学科馆员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用?通常科研人员来图书馆也只是借借书、了解一下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咨询一下检索的方式等,少有科研团队来主动寻求其他类型的咨询服务,以致学科服务工作仍停留在基础性服务工作上,难以开展针对性、专业性的信息服务。

(一)资源不足,缺乏开展学科服务所需的相关数据库

据有关数据统计,自2016 年起,虽然重点高校的经费预算都得到了快速增长,但图书馆的经费却增长缓慢,如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等这些一流大学图书馆总经费占比都出现持续下降的趋势,而像中小型高校图书馆经费就更不容乐观了。如福建教育学院是以承担全省中小学骨干教师、校长培训和在职教师学历提高教育培训为主业的高等院校,图书馆现有建筑面积3000 多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期刊和报纸合订本30 多万册。受馆舍空间影响,目前对每年购书种数、册数进行较大限制,馆藏量增长缓慢。馆藏电子图书18.1 万册,每年仅以近3 万册的速度增长。有限的经费只购买了基础教育方面的教育数据库、教育学、教育研究、各科基础教育学理论等专业书籍,这些馆藏资料在深度、广度上难以满足高层次科研读者的需求。[2]

(二)学科服务开展的层次不够深入,停留在常规学科服务阶段

因为资源的不足、人员的缺乏,中小型高校图书馆很难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有力的支撑。多数学校将图书馆作为学校教学辅助部门,图书馆工作人员平时不但要完成日常图书馆业务工作,还要参与学校其他方面的工作。如笔者所在的图书馆,有图书馆员7 人,他们在完成图书馆常规工作的同时,还要参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展馆资料收集、整理,以及党建等工作,以致图书馆目前还没有能力成立学科服务工作团队,而单纯靠一二个学科馆员来完成对口学科的服务则无法实现。当前,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仍以传统借阅服务为主,阅读推广活动、信息资源培训服务、读者调查活动、电子资源尤其是各共享资源宣传推广利用工作开展的还不够,而更深层次的个性化学科服务,如学科情报分析、学科研究等则更没有开展。

(三)人员不足,尤其是缺乏专业背景的馆员

随着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收藏总量的持续增长,在编工作人员的馆均人数却处在持续缩减状态中,很多图书馆工作人员退休后就不再补充。据调查数据显示,2015-2018 年间,约有七成高校图书馆在编人员人数减少,一般减少10 人左右,这种情况不仅出现在一流高校图书馆,中小型图书馆更加严重。[3]比如笔者所在的图书馆,十年间,图书馆在编人员从原来的18 人,自然减员到目前的7 人,其中50 岁以上3 人,45 至50 岁2 人,40 岁以下1 人。工作人员数量偏低,年龄偏大(有的临近退休),由于工作年限长,职业倦怠感强,工作中还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图书馆工作人员少,而具有专业背景的馆员就更少了。首先从图书馆的馆长来说,由于学校的图书馆的专业认可度低,以致近年来各高校图书馆馆长不仅更换频繁,而且也越来越多非图书馆专业或对专业认知似是而非的人员从学校其他部门轮岗或者委任至馆长岗位。据2018 年全国1065 所高校上报的数据统计,发现图书馆馆均拥有博士1.09 人,馆均拥有硕士10.4 人,其中具有专业背景的馆员则更是少得可怜,这样的学历、专业背景显然与高校图书馆学科发展不匹配。[3]

二、中小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件质量提升策略

(一)加强资源共享意识,树立文献资源建设新观念

图书馆的服务必须要依托资源来开展,而中小型图书馆深化学科服务的阻力恰恰是人力、资源以及平台的欠缺,网络技术的发展让空间距离不再阻碍图书馆之间的合作。中小型图书馆一方面可以与实力雄厚的兄弟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向他们取经或寻求帮助来做好更深层次的学科服务工作;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共建共享资源,如CALIS 馆际互借系统、福建省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FULink)来开展馆际交流,实现资源互补,从而提升学科服务工作的质量。

(二)结合本校实际,明确学科工作的定位

中小型图书馆由于受到人力、资源的影响,学科服务工作可以先不必做得太大,在常规学科服务工作如宣传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为读者提供利用图书馆的指导和培训、定期征询读者购书意见、编写读者服务指南外,还可积极与科研处、各研修部相关教师沟通与交流,了解他们对图书馆书、刊、电子资源的采购意见与要求。找准一二个学科带头人,主动与他们联系,了解他们的科研需求、研究重点,深入到他们的实际需求中去,进行深层次嵌入式服务,将对口学科的发展动态、学术前沿、最新进展等信息及时地提供给读者,直至协助他们完成课题。如若做得有成效,得到学科带头人的认可,自然也能引起学校的重视,从而加大对学科服务工作的支持。[4]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学科服务工作开展的好坏取决于学科馆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要搞好学科服务工作,人才引进至关重要。因此,一是要争取领导支持,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二是通过对本馆工作人员专业梳理,将具有专业背景的高学历、年轻、有工作积极性的馆员发动起来,建立一个学科服务团队;三是要加强对馆员的培训,让每位馆员熟悉馆藏各项资源情况,包括纸质书刊、数据库、多媒体资料等,并掌握它们的检索方式、使用方法,这样才能随时随地做好图书馆资源的宣传、推广工作。

(四)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调动馆员积极性

科学的评价机制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科馆员的积极性,还能吸引更多的馆员参与到学科服务工作中来。而一个优良的评价体系不仅包括指标化、量化的服务内容、服务能力、服务效果、服务评价,还有考核后的奖惩,这样才能明确工作要求,规范服务,调动学科馆员的积极性。学科工作考核可以由馆内领导、专家组成的考核小组对学科馆员每年完成的各项工作指标进行打分,并结合学科馆员之间互相评议,最后根据评议的结果给予经济上或评优评先方面的奖励。

猜你喜欢
馆员学科图书馆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图书馆
勘误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去图书馆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