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实习:大学生实习与高校“双创教育”一体化发展

2020-02-27 20:38曹露晨
煤炭高等教育 2020年1期
关键词:双创教育双创大学生

曹露晨

大学生就业一直是全国上下普遍关注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大学生创业作为高校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校就业指导的重要方针[1]。大学生创业的本质是指具备高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生利用专业、特长与爱好进行自主创业,这是大学生就业社会导流的重要方式,对于提升高校就业工作有积极作用,因此备受各方关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以下简称“双创教育”)与大学生就业存在密切联系,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也有助于高校内部治理工作的优化。大学生实习是大学教育教学的重要一环,不仅是一门课程,不仅是大学学习生涯的总结与提升,也为大学生走上社会工作岗位前提供重要的思想与经验准备。因此,以大学生就业为中心的大学生实习与高校的“双创教育”也就密切地联系在了一起,而两者结合的质量与效果如何,不仅影响高校的办学质量,也会推动高校内部治理水平的提高。然而从当前的现状来看,两者的结合或者说一体化之路还有待进一步探索。本文将在分别探讨大学生实习与高校“双创教育”内涵的基础上,针对理论上的误区与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致力于两者的一体化路径构建,期望将两者整合在一起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策略,以促进高校内部治理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一、大学生实习与高校“双创教育”的时代内涵

1.大学生实习

所谓“实习”,广义来说是指所有适岗的活动;狭义来说是高校的一项重要教学活动,指的是大学生在毕业前参与到社会实践、企业实践中去,以做好就业和工作的准备,完成心理和实践能力方面的储备[2]。如果将实习界定为大学生实习,那么这种狭义的概念则具有目的性、现实性和复合性等特征。目的性指的是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工作的能力,诉求是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确保大学生在毕业后可以稳步就业。现实性指的是实习工作与社会、学校、学生的关系都相当密切,必须在现实效果中展现价值。复合性指的是大学生具有多种需求和特性,往往情况十分复杂,不同专业有不同的实习标准,不同学生会选择不同的实习途径和方式。

大学生实习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本价值,可以帮助大学生在尚未毕业时就全面接触社会,进而形成对社会、企业和人性的认识,掌握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知识,从而为日后的就业做好准备;二是校本价值,可以提升毕业生工作的质量,确保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完整性,提升高校内部管理水平。

2.高校“双创教育”

狭义上的高校“双创教育”指的是运用传统教育理念和方法,开展针对大学生的教育实践活动,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而随着新业态、新概念的衍生和应用,高校“双创教育”的范围不断扩大,对象也更为广泛,涵盖了包括大学生和高校全体教职人员在内的一切高校教育活动的参与者。可以说,当前高校“双创教育”的概念更加博大,涉及面更广,影响力不断提升。

毫无疑问,在高校阶段推进“双创教育”,其根本目的是实现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与创业实用技能的完备,最终要为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和未来长远发展奠定基础[3]。据此,高校“双创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1)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培育;(2)培养大学生全面的创新创业素质,如洞察力、组织领导能力、团队协调能力、决策力、危机公关和处理能力等;(3)引导大学生准确认识行业、企业环境,了解创新创业风险并掌握最新创新创业潮流趋势;(4)实践模拟是“双创教育”的核心内容,包括创业计划书撰写、模拟实践活动开展、创业市场评估、创业融资、创办企业流程与风险管理等[4]。

“双创教育”是一种实用性较强的技能化教育,其目的是改善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帮助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实践并积极参与到创新创业事业中去,对于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也有着丰富和完善的意义。

近年来高校愈发重视大学生的“双创教育”工作,在资金、课程设置、人力资源配置、政策倾斜、后勤保障等方面加大了投入,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和成果。尤其是从丰富高校教育教学的体系方面来看,其中的不少举措是直接作用于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的,其显著作用显而易见。然而,当前高校“双创教育”工作实际上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相关教育教学工作流于形式,缺乏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同时与相关企业的关联不够密切等,使得“双创教育”工作很难取得实效,实际上也很难有效指导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虽然说操作实效则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显现出来[5],但是相关问题的破解显然需要各方的介入,

3.大学生实习与高校“双创教育”的一体化

大学生实习与高校“双创教育”的一体化发展已经受到人们的关注。推进大学生创业工作事关高校就业工作大局,尤其是要把“双创教育”工作和大学生实习相联系,形成一体化的工作模式,使之在高校整体工作中具有全局性地位。以实习的方式来提升毕业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其形势已经十分迫切。高校“双创教育”必须走校企联动之路,立足于市场和创业需求,从大学生专业发展入手,统筹大学生尤其是应届毕业生实习与就业的关系。

毋庸置疑,当前高校“双创教育”确实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例如很难对接企业需求、无法给学生创造创业模拟或实验的环境、教育教学的成果很难汇聚等等。大学生实习也存在着针对性不强、管理不严格、学生不认真等现象。尤其是“双创教育”与大学生实习还存在着脱节、没有形成合力的情况[6]。这些问题使得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没有得到真正提高,大学生的实习活动也往往流于形式,不仅影响高校教育教学的实效性,也无法使毕业生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对于上述问题,我们需要贴近现实去寻找和厘清背后的原因与逻辑关系。

二、当前大学生实习与“双创教育”脱节的原因

1.高校创新创业理念滞后,无法适应大学生实习与就业需求

理念是行为的先导,因此必须重视对实践理念的梳理和表达。在高校推进“双创教育”的过程中,许多先导性的问题必须得到切实重视。比如,当前不少高校在理念和认知上就存在对“双创教育”的不重视,甚至并未将其纳入到高校整体工作的核心位置中,这就造成了“双创教育”工作成为“走过场”的“现实主义”,无法达到其预期的目标。另外,“双创教育”的诉求是促进大学毕业生的实习和就业能力的提高,所以其实质是提高大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实践水平,而一些高校的不重视或教育理念的曲解,就使得此类教育教学的最终诉求无法与学生的需要联系起来,最终会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所以,要更加重视基于大学生实习需求的“双创教育”工作,提升此类工作的针对性和务实性。

2.课程与教材内容相对单一,很难满足大学生实习的诉求

当前许多高校有专门针对大学生实习和就业的创新创业系列教材与内容,其目的是为大学生更好地参与就业以及适应未来发展制定的。但是从现阶段状况看,确实还存在着教材内容单一、乏味的情况,不少创新创业的相关教材和内容无法匹配大学生的需求,很难满足大学生的实践诉求,造成了理论浮于表面的状况,使得这类工作处于滞后状态,所以这类问题应该得到更充分的重视。另外,许多高校的创新创业与实习相关的教材、课程在设置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未来大学生就业、创业和深度发展的需求,往往陷入到“自说自话”的误区中,这使得大学生很难从此类教材和课程中真正汲取到有益的养分,造成了相关资源的浪费,课程的设置目的无法真正实现。

3.创新创业教育缺乏特殊性,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提升

如前所述,高校的“双创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针对性较强的工作,目的是提升大学生在毕业后的就业能力,更好地适应激烈的竞争环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高校必须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学体系,形成一体化的教育体系,确保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不断提升。当前一些高校在制定“双创教育”工作的时候缺乏长期性,往往是“一刀切”,甚至搞“大水漫灌”,用一套模式和方法推广至所有学生,这样就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不利于实习教育工作的开展,也无法适应学生实习的个性化需求。所以,必须认识到其中存在的特殊性问题,切实加以改进,才能提升创新创业的效果。

4.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没有形成体系,没有给大学生实习以有效支撑

在高校“双创教育”工作中,实训工作十分重要,事关大学生实习和就业全局,因此必须引起足够的关注。目前很多高校的“双创教育”没有形成体系化,有的仅是设置了相关课程,有的虽然有相关基地但是缺乏相应的指导教师,多是由其项目自生自灭,更不能给实习以足够的支撑,也造成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不尽如人意。所以,针对高校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建设不完善的问题、课程建设问题等等必须要以形成体系化的高度进行有效处置,务必要针对大学生的实习需求展开,形成针对性的教育模式。

5.“双创教育”的信息化水平较低,大学生实习渠道相对狭窄

高校的“双创教育”工作始终围绕传统模式展开,即针对毕业生进行辅导和实习安排,很少运用现代的信息化、数字化技术,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大学生尤其是应届毕业生扩展自我能力的范围,在一定意义上降低了大学生的实习机遇,让大学生的实习工作缺少针对性。诸如当下十分流行的“云创业平台”、“创业孵化基地”等模式,在许多高校中并未得到普及,这就使得相关工作陷入困顿,事实上造成了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面临选择面较窄的问题。

三、教育理念:将大学生实习融入“双创教育”

1.综合能力培养是两者的共同诉求

理念是指导实践活动而存在的,其先导性地位和价值不容小觑。契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要求,高校开展“双创教育”活动势在必行,而且与高校的德育工作、社会实践教育等活动形成了密切的交融,其深远影响不言自明[7]。从现实维度来说,要认识到当前高校大学生“双创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并将其与社会实习活动紧密联系起来,两者只有形成合力,才能突出重点,才能促进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大学生要想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稳步前进,就必须先在学校内学习并掌握一定的技能和经验,而不能仅仅等到了社会上才去领会。所以,高校要有这样的使命和职责,引导大学生形成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观念,并维持强大的实践动能。

在突出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诉求下,“双创教育”必须革新陈旧的思维和实践方法,找到更为新潮而务实的实践策略。其一,要坚持“双创”潮流驱动,确保“双创教育”符合“互联网+”发展要求;其二,“双创教育”要秉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与时俱进”的基本观念,杜绝“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理念,形成更具针对性、更为有的放矢的教育实践模式;其三,突出大学生为主体的“双创教育”路径,彰显教育活动对提升大学生实习能力和培养创新思维的意义,积极改善教育教学环境和氛围;其四,“双创教育”要秉持“育人树德,内外兼修”的基本理念,着力引导大学生更好地提升个人修养,在此基础上形成创新思维和创业实践能力。

总体来说,从改善“双创教育”环境和氛围入手,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水平与创业实践能力,确保大学生更好适应互联网创新创业要求,这是高校推进相关工作的立足点和落脚点。

2.互联网思维是两者共同面临的新挑战

2016年以后由于新型创业者的集聚,我国的互联网产业发展和出现了全新的变化,由创业数量级增长向创业质量需求方向转变。在这个全新的历史阶段,大学生如果要选择创新创业,必然要面临比之前几拨创业者更多的考验,同时也需要经受互联网产业的洗礼和市场的冲击。从高校的角度来说,立足于“双创教育”工作,必须要突出细节,让创新创业的课堂与校内教育和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融合起来,如组织高校大学生参与的创业实习活动。所谓创业实习,是指让学生进入半保护状态下社会真实的创业发展环境中,真实地参与学习创业整个过程,总结每个项目运作细节。创业实习相较于高校日常实习更具难度和挑战性。通过组织高水平、有层次的创业实习,可以将学生们的创新创业积极性调动起来,而且可以帮助他们提早适应创业的艰难险阻,对于培育吃苦耐劳与勤劳勇敢的创业精神是极有帮助的。

也就是说,对于原本就是凶险的创业之路而言,大学生在当下参与互联网创新创业的生存和成功几率更低,面临的困难和压力更为复杂和多元。因此,高校开展“双创教育”的目的就是抢占互联网创业的浪潮和机遇,帮助大学生提前了解并适应创新创业的不易,认识到创业成功的艰难和曲折[8]。而针对高校大学生开展的系列教育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夯实学生的互联网思维,明晰创新创业的本质。只有不断丰富大学生的思维和观念,让他们不断提高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才能有效提升其创业的成功率。当然,创新创业工作从来都是“九死一生”的,而“双创教育”所做的工作就是希望以互联网思维来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帮助他们在未来走出校门后更好的应对创业挑战,提升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升级。

四、课程与教材:促进两者融合的媒介

1.立足于大学生创业实习,完善课程与教材

当前,许多高校都开设了创新创业的相关课程或专业,其诉求就是借助丰富的课程与专业的设置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融入到创新创业大潮中,提前适应创新创业带来的积极挑战。当然,大学生在学习生涯的后半段要面临实习的问题,这也是“双创教育”工作的重要立足点。实习是大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也是大学生在读书期间锤炼个人素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步骤,务必要引起师生的共同关注。对于高校的教育者来说,要注意把“双创教育”课程、教材的设计与大学生实习密切联系起来,形成强大的动能,为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基础。

当前,不少高校的创新创业教材和课程更多时候流于表面与形式,并没有考虑到互联网+的背景,也没有真正与大学生的需求对接。而针对大学生的实习情况随时调整、改进和完善课程、教材,让课程与教材动起来、活起来,这对于提高“双创教育”的品质是极为重要的。对于大学生来说,一方面可以积极参与到社会性、企业性的实习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回归课题与书本,增强自身的理论水平,最终可以达到“内外双收”的效果[9]。因此,重视高校“双创教育”工作要突出重点,将课程与教材的创新工作提高到更新的层次上,确保大学生实习可以扎实推进,同时提升课内教育教学的综合水平。

2.课程与教材要反哺实习与“双创教育”

毋庸讳言,要想更好地推进大学生“双创教育”工作,高校相关行政部门要明确责任,而一线老师则要身先士卒,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形成师生合力效果。其中,从创新创业的课程和教材入手,提升“双创教育”质量,这是此类工作的重点方向[10]。此处的“双创教育”课程与教材包括两方面的意涵,其一指的是实体的、具体的教材与课程,如教育部、各级教育部门下发的教材、书本以及课程方案等;另一方面,指的是信息化、数据化和思维化的课程、教材,这在“双创教育”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前者的优化和改善要来自于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日常实习和各类创业竞赛、创业活动等途径;而后者的推进要借助教师与大学生的配合,从大学生的实习、实践活动中探寻有益的思维方法,形成指导“双创教育”的理论。

高校要从当前大学生实习的实际需求入手,编制更完善的“双创教育”课程内容及教材,使之更好地反哺大学生实习、创业实践活动。例如,高校组织的大学生分组创业实践活动结束后,教师要与学生一同对这一阶段创业实践的内容与经验得失进行总结,形成理论内容。这部分理论内容就是极为宝贵的方法论,可以作为日后“双创教育”的重要参考。对于之前创业实践活动的总结汇总成理论,自然可以指导接下来大学生的创业活动,也可以成为大学生参与实习的重要借鉴。可以说,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很好地表现在“双创教育”与大学生实习、创业实践中,二者的相辅相成能够实现各方的普遍受益。

五、创业实习:构建两者融合的教育模式

1.鼓励大学生参与到新时期的创业浪潮中

高校大学生大都处于成年早期的人生阶段,他们思维活跃而敏捷,对新生事物有着饱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同时动手能力很强,与当前互联网的创业浪潮十分匹配[11]。此外,组织大学生积极参与到互联网创新创业事业中去契合国家近几年积极倡导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也与我国“十三五规划”的相关要求契合。对于高校而言,积极构建大学生创业平台,借助“双创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对于大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此类活动中都是有好处的。高校要把大学生的创新创业与实习、社会实践密切融合起来,以暑期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实践、主题教育活动、日常社会性实践项目为引领,不断提升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主观能动性,塑造大学生良好的互联网创业品格与素养[12]。

尤其是在当前移动互联网的社会,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媒体,人人都具备了创新创业的条件。大学生是思维活跃、实践能力突出的代表,他们有着最新奇的思维和想法,也有着创新创业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积极鼓励和引导他们参与互联网创业是具备条件的。高校一方面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另一方面要从日常“双创教育”入手,使之与大学生的课外实践、社会实习相结合,形成合力,突出大学生的主体性。对于有专长的大学生要着重培养和指导,使之在实习中养成互联网思维,充满互联网创业、锐意创新的朝气,为日后更深度的创新创业实践打下基础。

2.搭建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培育

高校在推进“双创教育”方面要做出积极努力,实现课内与校外的对接,实现课堂到社会的转变。一方面,大学生应对信息化的发展不仅取决于自身的努力,更大程度上还要来源于学校和教师的帮助和引导;另一方面,“双创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提升创新水平和创业能力,任何校内与课内的教育都必须与校外和社会实践相对应。所以,搭建隶属于高校和大学生的专属创业实训基地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创业实训基地不是校园,而是一个小型的开放型社会,是一个集聚创业因子的基地,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快的融入到创新创业实践中,提升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13]。创业实训基地要根据学生的专业和特长进行构建,要完全与社会实践需求对接,要与各类企业开展密切合作。在创业实训基地中,大学生可以直接参与到社会性生产与经营活动中,也可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如平面世界、室内设计、App 开发、软件编程、文案策略、公共活动组织、广告推广等。这些小的创业项目和分支都与外部的社会企业密切相关,有的可以直接与企业实践活动产生联系。借助这样的创业实训基地,大学生可以有一个亲身参与创新创业的空间和环境,也可以发现自身能力的不足并不断补正,这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实践水平是大有益处的。

3.创建“云创业”平台,形成全新的创新创业实习模式

所谓的“云创业”平台指的是一种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形成的数据信息的储存、处理平台,其本质是创业实体和信息化的融合。构建“云创业”平台可以帮助高校在“双创教育”中有更丰富的资源,同时具备更前瞻性的思维方法。例如,基于“云创业”平台建构的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可以直接帮助大学生开展创业实习实践,提高其实践水平。在“云创业”平台的数据库和信息流帮助下,搭建专属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工作室,能够给大学生提供优渥的创业实习条件,提升其创业成功率。例如,“双创教育”中可以设置“创业竞赛小课堂”“分组创业竞赛比拼”“社会创业实践科目”等,通过设计具体的创业、交易和商业性的项目,帮助学生们感受创业的实际状况,让学生们认识到创业的各类需求及元素。

再如,基于“云创业”平台开展针对大学生尤其是应届毕业生的SYB 培训,帮助大学生在“创办企业”中积累经验,规避不必要的风险和隐患[14]。这些具体的举措和行动都建构在“互联网+”形成的强大技术流和信息流的基础上,尤其是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的深度发展,使得新时期高校“双创教育”在“云创业”平台基础上得以更好地提升深度和广度。

猜你喜欢
双创教育双创大学生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大学生之歌
基于双创教育的高等数学教学方法探讨
以面向市场视角观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社区教育促进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双化”视角下培养高职双创型护理人才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