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康复护理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干预效果研究

2020-02-28 08:36王文君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38期
关键词:脑血管满意率出院

王文君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脑血管疾病是神经科常见和多发病,具有较高的致残和致死率,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1-2]。对于该病临床多采用介入治疗,加快治疗后康复是护理的重点关注问题[3]。为了探究加速康复护理对该病的护理疗效,我们进行了常规护理干预和加速康复护理的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于2017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120例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6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32~74(52.61±2.14)岁,男性38例、女性22例;急性脑梗死24例、颅内动脉狭窄36例;颈动脉狭窄34例、锁骨下动脉狭窄26例。观察组患者年龄在33~74(53.25±2.35)岁,男性40例、女性20例;急性脑梗死26例、颅内动脉狭窄34例;颈动脉狭窄34例、锁骨下动脉狭窄26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分类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下进行,并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所有患者无其他干扰性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行传统护理干预,包括治疗前健康教育,治疗前常规禁止饮食和治疗后的基础护理。

观察组实行加速康复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心理干预:护理人员与患者多进行沟通和交流,消除患者疑虑,安抚患者情绪;②健康宣教:介入治疗前,集中患者讲解疾病基础知识,嘱咐患者治疗后避免情绪激动、用力咳嗽和排便等;③介入治疗后护理:对穿刺部位加压和保暖处理,视情给与苏醒后患者鼻导管吸氧,保持头部15至30度抬高,注意保持患者穿刺管、导尿管通畅和无扭曲,及时询问患者有无腹痛、头痛、恶心等症状,视情及时处理和告知医师。根据患者排便次数和便质制定特殊化的饮食,叮嘱患者多饮水。④出院后指导:叮嘱患者出院后1~3月及时返院复查,多注意休息,避免情绪激动和体力劳作,保持合理饮食。

1.3 评定指标

护理效果:以患者住院时间和症状消失时间综合评价两组行不同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

护理满意度:采用院内自制表评分,并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级制评价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情况,总满意率=非常满意和满意率之和。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运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运用描述性分析和Z检验,以及独立样本t检验,若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反之则无。

2 结 果

2.1 护理效果

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平均住院(4.5±1.2)d,症状消失时间为(3.1±0.6)d,均短于对照组相应的(8.3±2.2)d、(6.4±1.8)d,差异显著(P<0.05)。

2.2 护理满意率

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中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41例、满意15例,余下4例为不满意,对照组相应的护理情况为27例、20例、13例。经统计,观察组的总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3% 比78.3%,P<0.05)。

3 讨 论

加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具有重要的作用,探索高效、安全的加速康复护理措施,为其能够广泛应用于神经科疾病的护理治疗提供临床依据[4]。加速康复护理干预优化和颠覆了很多传统经验,患者术前心理和健康宣教干预,起到降低患者心理应激反应、预防介入治疗后颅内压增高的作用,为患者提供较好的治疗前准备[5]。另一方面,介入治疗后护理和出院指导,对患者院内治疗和出院后的并发症预防提供了很好的保障,利于该病介入治疗后的快速康复。

通过本次研究,实行加速康复护理后,该组患者住院时间和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率更高(P<0.05)。

综上所述,对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实行加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提供令其满意的的护理服务。但对于两组的并发症情况及相关生化指标的检测未作比较,后续我们还将作进一步深入对比分析。

猜你喜欢
脑血管满意率出院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调查分析
2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研究
第五回 痊愈出院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尼麦角林注射液治疗脑血管功能不全观察
302例军人伤病员出院跟踪随访的报告
提高96659热线服务满意率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