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典籍英译中的文化缺省与补偿对策研究

2020-02-28 23:05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14期
关键词:英译中缺省翻译者

沈 潇

(安徽中医药大学人文与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2)

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中医典籍当中含有信仰、习惯等很多相关内容,只有以这些信仰、习惯为基础对其进行翻译,才会翻译出最为准确的译文。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医典籍英译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文化缺省的文化体,导致内容上存在一定缺失,不利于外国读者的阅读,从而干扰中医文化的串货。因此,对中医典籍英译中的文化缺省与补偿对策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中医典籍更好的翻译奠定良好基础。

1 文化缺省概述

所谓的文化缺省,指的是作者与阅读人员受众交流时,将双方全都了解的文化背景进行省略。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很多,但从根本上来讲,就是坐着与受众生活在同一个地区,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发展背景基本相同,具有很多相同的文化,使两者交流与沟通时,能够自动忽略那些基础的知识。而从翻译的角度来说,是将一种语言的书籍翻译成另外一种语言的书籍,以供其他背景的受众阅读[1]。由于文化上的不同,会使受众对译文进行阅读时,很难将文章内的信息与其他知识联系到一起,从而引发意义真空的问题,并出现理解障碍。所以,翻译人员对文章进行翻译时,应重视文化缺省的现象,并利用相应的方式对其补偿。

2 翻译补偿概述

对于翻译补偿来说,不同的学者对其具有不同的看法。上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第一次提出了翻译补偿这一概念,其指出,翻译补偿是解决语言内与语言外层面结构差异的方法。赫维等人认为,通过预测在目的语言中而非在源语言中的使用效果,补偿在翻译中所损就是的源语言特征的方法。美森等人认为,在翻译学领域内,利用等效替代的方式,补全因各因素而导致的文化损失[2]。而在我国,大多数学者认为翻译补偿是一种常见的翻译技巧,指的是对文章翻译时,受到文化、翻译者能力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内容、文化等方面出现丢失,当翻译人员发现会出现这一问题时,会利用相应的方式进行处理后,将损失进行补偿,以最大程度上防止损失的出现。

3 中医典籍英译中的文化缺省

作为我国遗留下来的优秀文化之一,中医典籍中存在很多先进的医学知识,有效将其翻译成国外语言,可以为现代医学领域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而在中医典籍内,含有很多哲学特征明显的词汇,对于这些词汇来说,由于文化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往往很难直接准确的翻译出英文,从而导致文化缺省问题的出现。所以,翻译人员对中医典籍进行翻译时,不是简单的对语言进行翻译,更重要的是填补文化缺省的内容,以确保翻译出来的译文更加准确,为中医文化的传播提供良好基础,

4 中医典籍英译中文化缺省的成因

4.1 区域文化因素

对于中医典籍英译中文化缺省来说,引发因素有很多,其中,最根本的就是区域文化存在较大的差异。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虽然,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不论是在认知方法方面,还是认知过程方面非常相似,使得语言上具有一些相同的特征,正是这些相同特征的存在,为各地区之间人类的交流与沟通提供方便。但由于发展历程上存在一定差异,导致文化略有不同,对待同一事物时,将会出现不同的看法,从而引发文化缺省的出现,严重的甚至会接触到对方的禁忌[3]。如在我国为医药典籍当中经,存在一些以带有“龙”字的药方,在我国,龙是祥瑞、庄严的,而在欧美等国家,龙则代表则邪恶,使其对这些药方产生误解,认为该药方为毒药,中国医药典籍是骗人的。

4.2 翻译者能力因素

除区域文化因素之外,翻译者能力也会引发文化缺省问题的出现。对弈一个词汇来说,不仅可以提体现出人的认知,而且还可以展示出人的情况,人与人之间交流时,即便所采用的语言相同,也很容易产生错误的理解,而在不同语言沟通时,产生误解的现象更加广泛。所以,翻译人员对中医典籍进行翻译时,应以原有含义为基础,针对文化间存在的差异,防止文化缺省的问题出现。而实际当中,由于一些翻译者能力较低,经常会望文生义,只是根据文字的表面意思,将词汇融合到一起,导致译文难以理解。如很多英译版本的中医典籍当中,将“阴血”翻译成“yin blood”等。

5 中医典籍英译中文化缺省的补偿

5.1 初构法

想要避免中医典籍英译中文化缺省问题的出现,可以采用出初够法的方式对其进行补偿,即对于那些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来说,翻译人员应给予译入语读者探索原语美及接受度的高度重视,通过掌握原语的意识形态,进而对其进行翻译,使得其他地区的人员可以准确了解典籍中所想要表达的内涵。如在中医典籍内,存在胃气等具有我国医学文化特色的词汇,对于很多外国人来说,很难了解这些词汇表达的含义。这时,翻译人员就可以通过初够法的方式,对其进行翻译,即将其翻译出来之后,根据词汇具有的特定含义,加入相应的注解,从而赋予其更高的生命力。

5.2 省略法

省略法是中医典籍英译中文化缺省补偿的主要方式之一,即对于那些存在意义的词汇来说,直接予以删除,以确保国外人员可以真正了解中医典籍的文化内涵。以“五脏六腑”为例来说,其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人类的生理机能,二是抽象的功能。而在欧美等国家,这一词汇指的就是人体的器官,对其进行翻译时,翻译人员直接翻译两者含有相同含义的内容,对于中医文化中的抽象功能来说,则可以直接省略,这样确保了翻译的准确性,使外国人能够准确了解这一词汇的含义,避免文化混淆问题的出现。

5.3 置换法

所谓的置换法,指的是以译语习惯为基础,对中医典籍进行翻译。在我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儒家思想一直处于重要地位,受到这一思想的影响,使得我国人民产生了降己尊他的理念,从而产生了大量自谦语。但对于欧美等国家来说,则与我国正好相反,往往认为自己由于其他人员。这一差异的存在,导致中医典籍翻译后,很容易使阅读人员出现理念混乱的现象,这时,即可采用置换法的方式对其进行补偿。如对“天师”这一词汇进行翻译时,可以将其翻译成“master Qibo”等。

5.4 创新法

除上述三种方法之外,还可以采用创新法的方式进行翻译补偿,即针对词汇所具有的含义,从表层含义的角度出发,提出全新的英语词汇.如“心气虚”一次翻译时,以往将其翻译成“Deficiency of Heart and Qi”,虽然利于理解,但词汇量较多,因而可以将其缩写成“hypocardioqi”,形成全新的词汇,其中,hypo表示不足的意思;cardio表示心的意思,qi表示气的意思。

综上所述,中医典籍英译的过程中,受到区域文化、翻译者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文化缺省现象经常出现,从而影响中医典籍的正常传播。所以,为了避免中医典籍英译中文化缺省问题的出现,翻译人员应根据翻译内容的具体情况,合理对初够法、省略法、置换法与创新法进行选择。

猜你喜欢
英译中缺省翻译者
诠释学翻译理论研究
基于“缺省模式”设计平台的控制系统研发模式重塑
Professionalism中文译法刍议
英译中的词汇空缺及其翻译策略研究
论翻译者专业化进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翻译家
翻译者学术经历与翻译质量关系的研究
基于条件随机场的评价对象缺省项识别
从框架理论看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中的意象传递
观点句中评价对象/属性的缺省项识别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