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椅冰壶项目备战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的国际格局、国内现状与基本策略研究

2020-03-02 06:05冯亚杰李一澜
中国体育科技 2020年12期
关键词:投壶冰壶奖牌

冯亚杰,李一澜,高 平,2*

轮椅冰壶(wheelchair curling)由冰壶(curling)运动演变而来,起源于20 世纪90 年代末的苏格兰,2002 年被引入加拿大并得到快速普及与发展。2006 年都灵冬残奥会将轮椅冰壶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使其在世界残疾人冬季运动中处于领先发展地位(Park et al.,2013)。2018 年平昌冬残奥会,我国轮椅冰壶项目获得冬残奥会的历史首金,2019 年轮椅冰壶世锦赛我国再次夺冠,由此,该项目成为备战2022 年北京冬残奥会的重点夺金项目。目前,国际上关于轮椅冰壶项目的理论研究相对丰富,主要从运动人体科学、运动训练学、运动医学与体育工程学角度,研究了该项目运动员身体形态与机能特点、技术与战术特点、运动伤病风险、训练场馆与器材研发等内容。目前,学界针对轮椅冰壶项目的理论研究较为薄弱。在2022 年北京冬残奥背景下,本研究依托国家“科技冬奥”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拟对轮椅冰壶项目国际竞争格局、国内发展现状及其奥运备战策略展开讨论。

1 轮椅冰壶项目国际竞争格局

1.1 轮椅冰壶项目竞技特点

冬残奥会设混合冰壶比赛,每队各4 名运动员上场,且必须有1 名女运动员。每场比赛分上、下半场,共8 局,时间限制为68 min,每队每一场比赛有60 s 暂停时间。比赛2 队按一垒、二垒、三垒及四垒的顺序交替掷壶,人均2 次掷壶机会,并尽可能准确到达营垒的中心。每局比赛结束后,以距离大本营圆心点最近的冰壶判断得分,整场比赛结束,积分多的队获胜。比赛先采用循环赛制,然后采用“佩奇”(Page)赛制,前4 名的队伍进入半决赛,半决赛获胜者进入决赛,失利者进入铜牌赛(世界冰壶联合会,2019a)。

参加轮椅冰壶项目的运动员必须下肢有明显的损伤,步态明显异常(如脊髓损伤、脑瘫、多发性硬化症或双下肢截肢),日常生活必须依靠轮椅,不能独立行走或仅能在室内短距离行走(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2019)。Ber‐nardi 等(2012)指出,脊髓损伤运动员在轮椅冰壶运动员中所占比例最大。轮椅冰壶比赛与健全人冰壶比赛的规则相同,差别仅在于轮椅冰壶比赛没有刷冰,投壶者需在固定的轮椅上用手或用投掷杆将壶掷出。因此,运动员投壶效果完全取决于其出手时对力量与线路的掌控,由此也增大了比赛的不确定性。

1.2 项目国际大赛奖牌分布

如表1 所示,在近4 届冬残奥轮椅冰壶比赛与近14 届轮椅冰壶世锦赛中,共产生了18 金18 银10 铜,共计46 枚奖牌。按奖牌的洲际分布来看,欧洲获得10 金12 银6 铜,占奖牌总数的60.9%,表明欧洲轮椅冰壶项目优势明显;美洲获得6 金2 银2 铜,占奖牌总数的21.7%,尽管总体落后于欧洲,但加拿大是传统冰壶强国,素有“冰壶王国”之称;亚洲获得2 金4 银2 铜,占奖牌总数的17.4%,且金牌都由中国获得;非洲和大洋洲在此类赛事中未获得奖牌。

如图1 所示,按奖牌的国家分布来看,共有10 个国家获得奖牌。其中,加拿大实力最强,共获得6 金2 银1 铜,共9 枚奖牌,金牌总数与奖牌总数均位列世界第1;俄罗斯、挪威、英国、中国、瑞士依次位列金牌榜第2~6 位;中国共获得2 金1 银2 铜共5 枚奖牌,且近年来发展势头较好;瑞士、韩国、丹麦,美国等国家竞技成绩呈下降趋势,在近几年国际大赛中未获得奖牌。

表1 历届冬残奥会轮椅冰壶比赛与历届轮椅冰壶世锦赛奖牌洲际分布Table 1 Intercontinental Distribution of Medals in the Wheelchair Curling Competitions of the Previous Winter Paralympics and World Championships 枚

图1 历届冬残奥会轮椅冰壶比赛与历届轮椅冰壶世锦赛奖牌国家分布Figure 1.Country Distribution of Medals in the Wheelchair Curling Competitions of the Previous Winter Paralympics and World Championships

1.3 项目奥运积分排名

世界冰壶联合会(World Curling Federation,WCF)负责追踪轮椅冰壶项目的奥运积分排名。每个赛季,每个会员协会在各大洲预选赛或资格赛后都将获得相应积分,在冬季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参加奥运会的会员协会将获得额外积分。那些没有获得世界大赛参赛资格的会员协会,只要参加洲际预选赛或世界预选赛,也将根据其比赛成绩获得相应积分,且积分还受到比赛规模或参赛队伍数量的影响。如表2 显示,截止2019 年底,中国轮椅冰壶队以87.857 分排名世界第1,挪威以80.238 分排名第2,韩国、俄罗斯、英国、加拿大分列第3~6 名(世界冰壶联合会,2019b)。从目前的奥运积分排名来看,2022 年北京冬残奥会,挪威、韩国、俄罗斯、英国、加拿大等国家将成为我国轮椅冰壶项目的重点对手。

2 我国轮椅冰壶项目发展现状

2.1 项目发展历程

我国于2002 年加入世界冰壶联合会,2007 年在哈尔滨市首次组建国家轮椅冰壶队,2009 年开启世锦赛之旅。至2019 年,我国轮椅冰壶队共参加了6 届世锦赛、2 届冬残奥会,共获得2 金1 银2 铜的优异成绩。2014 年,我国首次举行全国残疾人轮椅冰壶锦标赛,黑龙江、辽宁、北京、河北、山东、上海、浙江、四川,广东等9 支队伍45 名运动员参赛(蒋立,2017)。

表2 轮椅冰壶项目奥运积分排名前10国家Table 2 Top 10 Countries in Olympic Points for Wheelchair Curling

图2 显示,历届全国残疾人轮椅冰壶比赛中,黑龙江队一直保持着前3 名的成绩;北京队自2015 年夺冠后便稳定在国内的前3 名;河北和广东队竞技水平起伏较大;辽宁队在首届赛事中昙花一现,之后再未获奖牌。在2019 年全国第十届残运会暨第七届特奥会轮椅冰壶比赛中,北京、河北、黑龙江、江苏、上海、新疆、吉林、广东等8 个省份的队伍获得参赛资格,其中,北京队、河北队、江苏队与黑龙江队获得奖牌。由此可见,我国轮椅冰壶项目布局主要集中在东北和华北地区,其次是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和华南地区处于起步阶段,中部地区落后。

图2 历届全国轮椅冰壶比赛获得奖牌的省份分布Figure 2.The Provincial and Municipal Distribution of Medals Awarded in Previous National Wheelchair Curling Competitions

2.2 项目发展优势与困境

在项目发展优势方面,王钟陶(2018)指出,我国竞技体育的备战模式是我国竞技体育的最终保证和最坚实的后盾,中国奥运争光计划的实施,使我国竞技冰壶迅速跻身世界强队之列。和迎晨(2015)认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备战模式保证了我国体育事业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和较强的资源配置能力。岳清爽(2014)指出,在我国竞技体育备战模式下的专业轮椅冰壶运动队模式是我国冰壶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的主流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可以从全国各省份,以及其他冰上项目中抽调运动员组建队伍,并以在世界大赛和奥运会上争夺奖牌为目标。因此,轮椅冰壶专业运动队可以按照我国常规运动队模式组建训练基地,并通过政府保障和社会扶持,为运动员常年训练提供必要的条件。此外,在2022 年北京冬奥会与冬残奥会大背景下,以往我国举办、备战与参赛奥运会的成功经验,以及当下相关部门支持与保障力度的明显增强,将为我国轮椅冰壶项目备战北京冬残奥会提供有力保障。

在项目发展困境方面,我国残疾人冰雪运动开展时间晚、底子薄、基础弱,训练与竞赛体系相对落后,项目的社会关注度、普及度低,项目文化建设与科研水平滞后。目前,我国残疾人运动归属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下设的中国残疾人运动管理中心管理,这与我国传统体育项目归属国家体育总局下设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以及各单项运动协会的管理模式有所差异,总体上政府和社会对残疾人运动的支持与关注度相对较低。2022 年北京冬残奥周期,国家轮椅冰壶队仅有15 名运动员,其中6 人来自黑龙江,1 人来自河北,8 人来自北京。获得2018 年平昌冬残奥会金牌的5 名运动员中,仅有2 人继续入选新一届国家队。由此可见,该项目后备人才储备不足,项目发展规模有限。此外,与项目发展的硬件不足并存的是,专项训练理论的研究与现代科技手段的支撑也明显薄弱,亟待通过2022 年北京冬残奥周期的奥运战略来带动项目实践与理论的双向振兴。

3 我国轮椅冰壶项目备战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基本策略

3.1 积极学习冰壶强国经验,优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从国际竞争格局来看,轮椅冰壶强国集中在加拿大与欧洲国家,这些国家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主要采用“金字塔”式的学校与俱乐部双轨制,遵循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及运动技能增长的科学规律,培养过程具有良好的阶段性、连贯性特点,保证青少年有良好的基础,逐渐推进(岳清爽,2014)。与健全人冰壶运动员培养不同的是,残疾人运动员是特殊群体,其发展资源有限,在选材方面,应避免为数不多的初级运动员因竞争过度而造成的人员流失,进而导致后备梯队储备不足、竞技水平下降等负面效应。Daw(2019)指出,残疾人运动员培养应坚持以运动员为中心,重点培养其潜在的体育素养,根据其特点制定相应的训练、比赛和恢复方案。在制订残疾人运动员发展模式时,还需考虑年龄限制、家庭环境、财政环境(物质生活保障)及医学进步等因素对个体的影响,例如,运动员的残障是否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持续或恶化等。

冰壶强国加拿大已经形成体系完善的冰壶运动员长期发展模型(The Long Term Athlete Development model,LTAD)(图3),确保不同年龄段、不同参与水平的运动员都能够接受系统、科学的培训,并获得积极的、个性化的体验。在15 岁以下的年龄段,青少年逐步培养冰壶运动兴趣与技能。15 岁以后开始选择“休闲性”或“竞技性”的发展方向。一部分冰壶爱好者可能只是通过冰壶运动实现健身、休闲与娱乐的终身体育需求;而另一部分有天赋的运动员则可以在高水平竞技的路径中被训练成为精英运动员。显然,这两条路径的基础阶段是相同的,且面向所有青少年,为更多的青少年提供学习冰壶运动的机会。由此,才使得“休闲性”与“竞技性”2 条路径相互依存、互相促进,为加拿大冰壶运动的人才培养与水平领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Curling Canada,2020)。

图3 加拿大冰壶运动员长期发展模型Figure 3.Long-term Development Model of Canadian Curling Athletes

选材与育才是竞技运动项目健康持久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也决定着一个国家运动项目竞技水平高低(赵薇等,2019)。对于我国轮椅冰壶项目而言,开展时间短,项目规模小,政府重视程度有限,社会关注度低等现实问题制约着项目发展。在北京冬奥会与冬残奥会背景下,我国应充分利用东道主备战冬残奥会的契机,切实加强轮椅冰壶项目的国内外交流。对内积极与健全人冰壶项目以及其他轮椅冰上项目实现协同合作,扩大项目后备人才储备与选拔途径;对外学习冰壶强国发展经验,在我国竞技体育备战模式的保障下积极借鉴欧美国家轮椅冰壶项目后备人才培养的体制与机制,重视运动员长期发展规划,并兼顾大众休闲冰壶运动与竞技冰壶运动的双向驱动。只有真正落实后备人才储备,规范训练与竞赛体系,实行终身体育与竞技体育双轨运行,才能从根本上保障我国轮椅冰壶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3.2 深入分析项目竞技特征,把握专项竞技制胜规律

在冰壶关键技术应用方面,Park 等(2017)对2014 年索契冬奥会冰壶比赛中胜者和败者不同位置的平均投壶成功率分析表明,投进、占位和清空3 个关键技术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胜者的占位(胜:81.8%,败:77.4%),清空(胜:82.6%,败:80.6%),双击(胜:81.7%,负:78.7%),分进(胜:78.6%,负:68.8%)的平均成功率高于败者。一般来讲,清空和双击出营的目的在于清除大本营内对方的壶。在索契冬奥会冰壶比赛中,胜者四垒快壶清空技术次数(胜157 次,82.6%;败157 次,80.6%)和双击出大本营(胜142 次81.7%;败136 次78.7%)的次数和成功率均高于败者。因此,清空和双击技术的高准确度可以让本方大量得分,也影响了比赛的胜负。

在全队投壶成功率研究方面,Задворнов(2010)分析了2010 年温哥华冬残奥会轮椅冰壶比赛不同阶段各支队伍的投壶成功率,认为在整个比赛中,队伍中各垒运动员都必须保持较高的投壶成功率。Park 等(2017)在分析2014 年索契冬奥会冰壶比赛特点时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即冰壶比赛获胜的关键是提高全队投壶成功率。Kivi等(2012)、Park 等(2013)也得出了相同的观点。Задворнов(2010)指出,为顺利进入第2 阶段的淘汰赛,在第1 阶段的循环赛中,全队平均投壶成功率至少应达到55%,且队伍在比赛中必须达到67%的获胜率。此外,想要赢得半决赛和奖牌赛,队伍平均投壶成功率应超过65%。

在四垒投壶技能研究方面,Задворнов(2010)指出,除了全队整体投壶的准确度以外,四垒的比赛策略及其投壶技能对比赛获胜至关重要。例如,加拿大队在温哥华冬残奥会轮椅冰壶比赛中,四垒的投壶成功率在循环赛、半决赛与决赛中分别为53%、46%与67%。Park 等(2017)研究表明,获胜队不仅四垒的投壶准确度高于对方,且在其技术应用中,难度技术次数也都高于对方,例如,占位(胜:117 次,败:105 次),击走(胜:207 次,败:187 次),传击(胜:64 次,败:49 次),双击(胜:177 次,败:164 次)。此外,对获胜队和失败队之间的击球类型是否有位置差异的分析发现,四垒的击球类型在胜者和败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强化四垒投壶技能是比赛获胜的关键。

在制定参赛战术方案方面,Kim 等(2019)指出,冰壶是一项非常注重智慧和谋略的运动,战术决定着比赛的进行方向,对比赛结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战术选择可能发生在比赛开始前和比赛中,需要团队或个人从多个备选战术中选择有利于赢得比赛的策略,其中,“进攻战术”和“防守战术”是冰壶比赛常用的策略。Kim 等(2016)认为,运动员需要根据先手、后手与比分情况来分析对方的战术意图,并选择相应的战术方案。Bae 等(2016)表明,拥有后手权的队伍采用防守战术的失分率较低,得1 分的概率最高,而后手队伍采用进攻战术主要是为得高分,但失1 分的概率较高,失大分的概率较低。相反的,先手队伍采用防守战术时,失1 分概率最大,得1 分和失2 分的概率相当,失2 分或多分的情况在于先手队伍在防守时出现失误,造成对方可以得大分。如果先手队伍采用进攻战术则失分的概率比得分概率要高,一般是在比分落后时,为了争取反超比分,扭转败局才采用进攻战术。

3.3 创新专项训练方法,重视心理与技战术训练

Blazek(2014)认为,轮椅冰壶是一项团队运动,团队中的每名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实际操作及其执行效果直接关乎比赛结果。因此,源于对成功的渴望以及较高的团队责任感,冰壶运动员在比赛中往往有较大的心理压力。Joung(2018)研究表明,轮椅冰壶运动员的心理幸福感是其运动技能发展的基本需求,社会支持是影响残疾人运动员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Park 等(2013)认为,应加强残疾人运动员心理能力训练,通过模拟训练和心理疏导,为残疾人运动员减压减负,提高其抗压能力,全面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保证其在赛期保持最佳竞技状态。由此可见,强化轮椅冰壶运动员实战技术、战术与心理训练是提高其竞技能力的重要途径。

Huh 等(2010)认为,轮椅冰壶这类对运动员心理能力要求很高的运动项目,比赛胜负和排名往往并非由体型、体力和技术决定,而是由焦虑和紧张等心理因素决定。Kim(2019)研究表明,由于运动员身体有残疾,他们将比健全运动员经历更多的心理困难,因而必须重视他们的心理技能训练。Kim 等(2015)对韩国轮椅冰壶队运动员进行专门的心理技能训练后,显著提高了运动员的逆境应对能力,高压力下的注意力集中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同时,运动员的认知焦虑和身体焦虑水平有所下降,自信心有所提高,脑电半球间不对称指数在训练前表现为负性情绪状态,训练后表现为正性情绪状态。这与Han等(2014)研究结果一致。

穆亮等(2014)认为,轮椅冰壶项目是以技术优化和战术训练为核心,可聘请高水平教练员进行战术讲解,提高制造与处理复杂局面的能力,进一步打造以我为主的战术能力。Batugin 等(2012)发现,比赛训练法可有效提高运动员在实战中的投壶稳定性、心理技能等综合能力。例如,俄罗斯从2006 年开始发展,每年都在国内举办全国轮椅冰壶锦标赛和杯赛。2012 年,俄罗斯又将全国轮椅冰壶锦标赛分两轮举行,并首次引入“季后赛”模式。根据竞赛规程,在两轮循环赛结束后,成绩最佳的球队将与第4 名进行比赛,第2 名将与第3 名进行比赛,并最终产生冠、亚军。这种季后赛模式,加强了运动员心理与技战术应用能力的训练效应,很多时候排名靠后的队伍比排名第1 的队伍更轻松,第1 名往往因“反应过度”而失败,而排名靠后者则可能因正确调整决策获得最终胜利。

3.4 客观厘清项目发展短板,强化科技助力与人文关怀

尽管近年来我国轮椅冰壶项目在国际大赛中取得许多优异成绩,但从项目整体发展规模,后备人才储备、社会关注度以及文化普及度等方面来看,与冰壶强国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在2022 年北京冬残奥会背景下,加快推进我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重视残疾人体育参与的权利保障、鼓励残疾人积极投入体育运动是新时代我国实施“体育强国”与“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整体体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王浩(2019)指出,残疾人体育是培养人们体育意识的重要方面,是残疾人事业和全民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社会文明程度、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综合民族素质。因此,从项目整体发展角度来讲,相关部门应借助2022 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契机,大力宣传与推广冰壶与轮椅冰壶项目,普及冰壶项目竞赛规则与文化,吸引不同年龄段、不同发展需求、不同地理位置的人群参与到冰壶与轮椅冰壶运动中来,从而扩大该项目体育人口、优化项目布局、形成体育产业、促进竞技水平发展。

从备战冬残奥会角度来讲,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残疾人体育运动的发展,充分借鉴冰壶强国经验,实现我国轮椅冰壶项目“休闲性”与“竞技性”双轨制发展的双向驱动效应。政府部门通过强化政策与法规支持、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场馆条件、完善福利保障、加强科技助力以及加快文化建设等措施,为我国轮椅冰壶项目备战2022 年北京冬残奥会提供有力保障。与此同时,残疾人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应充分运用我国竞技体育备战模式的优势,加强与国家体育总局及其下属项目协会的交流合作,充分借鉴我国夏奥与冬奥竞技优势项目备战与参赛的成功经验,制定我国残疾人体育发展规划,优化项目发展布局,强化后备人才储备,采用常年集训模式,组建多学科复合型训练与服务团队,从运动员机能调控、心理训练、技战术分析,以及专项训练设备研发、智能型场馆建设等方面为轮椅冰壶项目的备战与参赛保驾护航。

冰壶运动在我国已有一定的群众基础。这项集“休闲性”与“竞技性”于一身的运动项目,对于初学者入门要求较低,且趣味性很强。轮椅冰壶与健全人冰壶的竞赛规则、比赛场地完全一致,只是在运动员身体条件,投壶与擦冰等技术环节有所不同。因此,轮椅冰壶项目完全可以与冰壶项目实现共同发展。相关部门应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保障残疾人体育参与权利的角度出发,在大力发展冰壶运动的同时,充分考虑残疾人群体参与该项目的现实需求,充分利用轮椅冰壶项目冬残奥会夺金的辐射效应,制定我国残疾人冰雪运动的发展规划,建立残疾人冬季健身服务体系,保障残疾人基本权利,充分认识残疾人发展的潜能,激励残疾人养成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民族精神,倡导社会理解、尊重、关爱、帮助残疾人,有利于形成和谐友爱的社会风气,推动全社会的文明和谐发展,进而加快我国体育强国建设进程。

4 结语

挪威、韩国、俄罗斯、英国、加拿大等国家是我国轮椅冰壶项目的重点对手。这些国家基于“运动员长期发展模型”,采用“休闲冰壶运动”与“竞技冰壶运动”双轨发展模式培养后备人才,通过广泛的科学研究揭示项目制胜规律、创新训练理念与方法。我国轮椅冰壶项目后备人才储备不足,项目发展规模有限,专项理论研究与现代科技支撑不足。为更好地备战2022 年北京冬残奥会,我国轮椅冰壶项目应积极学习冰壶强国经验,优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深入分析项目竞技特征,把握专项竞技制胜规律;创新专项训练方法,重视运动员心理与技战术训练;客观厘清项目发展短板,强化科技助力与人文关怀。

猜你喜欢
投壶冰壶奖牌
首枚奖牌!
What Are Those Red And Green Lights On Gurling Stones?
冰壶书单
用藏品换投壶
在“冰立方”里推冰壶
投壶博弈 乐而不厌
——唐三彩投壶
找冰壶
“投壶”大作战
那枚来之不易的奖牌
吐槽&科普:古装剧里的投壶真的科学吗|精美投壶文物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