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文化育人研究综述

2020-03-02 02:18黄红艳
现代交际 2020年2期
关键词:文化育人研究综述高校

黄红艳

摘要: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影响国家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高校大学生对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战略中具有突出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要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创造的优秀文化,要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工作,重视发挥文化的育人功能。目前,国内学者就高校文化育人的含义、路径、载体、功能等方面问题进行了相对深入的探讨,分析这些研究的异同点,对于总结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的宝贵经验,推动高校文化育人工作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高校 文化育人 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2-0120-03

从中国知网检索结果可以看出,高校文化育人工作是从21世纪初开始的。1999年9月教育部召开了“认真贯彻全教会精神,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研讨会奠定了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的思想基础,此后高校逐步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但最初的10年里,学术研究成果相对较少(见表1中2001—2010年数据)。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发布,这是中国进入21世纪之后的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指出:“积极推进文化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此后,高校文化育人研究工作逐步进入热门时期,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各项文件和工作中明确要求重视文化育人工作,有关高校文化育人研究文献大量增加(见表1中2012—2018年数据)。

表1 我国高校文化育人文献发表统计

一、高校文化育人的含义研究

学术界关于高校文化育人含义的探讨大致可以划分为两大方面:一是以“校园文化”含义为源头,探讨高校文化育人含义;二是以“文化”含义为起点,论述高校文化育人含义。

王宇波(2011)、宋清华(2011)等学者认为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形态,文化育人就是指通过校园文化来教育学生,高校文化育人工作首先要建设好校园文化,他们认为校园文化特指高校师生在长期的校园环境中,结合自身发展需求和外部影响因素,共同创造的大学物质、精神、制度等方面的综合文化,涵盖了学校文化的全部类型。“学校中的一切有利因素都可作为文化育人的内容”[1],当前学术界普遍认为,校园文化是一个由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方面共同构成的复合系统。

朱永坤(2016)等学者认为,“文化育人”是一种理念,即高校利用文化影响人的特点,从而达到培育人才的目的。文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文化的特性决定了文化育人的取向。蔺伟、苟曼莉(2017)认为,“对高校而言,文化是大学的灵魂,也决定了高等教育的深度”[2],高校育人本质就是文化育人。朱庆葆、王永义(2015)、程刚(2018)等学者认为,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内涵就是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利用文化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引导学生追求真理与价值的统一,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接班人。

二、高校文化育人路径的研究

目前,学术界关于高校文化育人路径的研究有很多,从最初对“高校文化育人”的探索开始,各学者就从不同角度对文化育人路径研究各抒己见,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1.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高校文化的性质和价值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用什么样的文化来培育人是高校文化育人的前提。专家学者普遍认为,高校育人文化主要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方面。甘霖(2012)等学者认为,各大高校还应从学科、活动、典型等方面入手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品牌。

2.构建全员育人体系

程刚(2018)等学者强调,高校文化育人“需要全校上下甚至校内、校外互相联动协作、密切配合”[3],注重“发挥党建在文化育人中的引领作用”[4],全体工作人员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文化育人是一项全局性、系统性、持久性的工程”[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坚持以全员、全方位的育人模式开展教育工作。

3.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吴云志(2005)、葛梅(2006)等学者认为,既要加强以硬件设施为主体的物质环境建设,重视校园景观合理布局,“优美的环境一方面能开阔人的视野,另一方面也能给人以感染、熏陶,能引导人们克服不良行为,养成文明习惯”[4];也要加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体的精神环境构建,重视校风校训等校史文化宣传,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风貌。

4.建立科学的文化育人机制

蔺伟、苟曼莉(2017)等学者认为文化育人是一项复杂性的工程,需要高校加强顶层设计,把文化育人理念贯彻到体制机制的科学设计中,体现在高校的发展规划中。“科学有效的机制是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6],既要建立文化育人管理机制,党委领导组织相应的专项小组进行科学规划、指导和评估;也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通过财政支持、文化育人建设评比等形式开展高校文化育人工作。

此外,吴翼泽(2015)、吴月齐(2017)认为,高校文化育人的路径还应在联系我国高校当前发展的客观实际基础上,借鉴国外、校外优秀的文化育人理论和经验开展校园文化育人工作。

三、关于高校文化育人的载体研究

至今,学术界对高校文化育人载体的关注很高,众多学者在关于高校文化育人的课题研究中都有提及,有的学者也把文化育人载体归纳到育人路径探析中。“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的实现离不开其载体”[5],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教育

課堂是高校教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的场所。课堂教育除了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挖掘蕴含的更高层次的人文理解与情感认知,把科学文化知识教育与学生思想素质培育相结合,“加强教学文化建设,发挥课堂育人的主渠道作用”[7]。

2.实践活动

各类文体活动、社团活动强调对学生课外能力的锻炼、主题内容的感染和号召。敬枫蓉(2007)、陆凯、杨连生(2017)等学者认为,学校应立足于实际,组织或引导学生开展有思想性、娱乐性、公益性等特点的多样实践活动,使大多数学生都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去经历、体验、感悟,增长见识,提升素质。

3.网络媒体

杨锟(2018)、韩继超(2018)等学者提出,要根据信息时代学生的特点,重视学生对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体的广泛应用。既要利用校园报刊、校园广播等传统媒体形式对主流价值观和先进事迹进行宣传,也要特别重视对校园网站、贴吧等新媒体对学生的影响,“坚持全方位、多渠道、立体化建设校园网、广播站、官方微信微博、微视频等宣传文化阵地”[8],精心优化传播内容,尽最大努力发挥网络媒体的正面作用。

4.育人平台

“文化育人的实现,需要软硬件的配套实施,特别是在硬件设施的完善中要将大学文化的软件恰到好处地融入其中。”[3]程刚(2018)等学者认为,文化育人要注重把校园文化元素有机地融入学生经常聚集的图书馆、教学楼等区域,还要积极搭建引导学生钻研学术、提高艺术审美力等的有效平台。以王宇波、王静、王玉玲(2011)、罗润来(2016)等学者为代表,对高校搭建具体的高水平报告会、艺术展演等重要育人平台做了深入探讨。

四、高校文化育人的功能研究

文化育人是高校育人的第一要义,高校文化育人的功能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当前学术界对高校文化育人功能的探讨多从校园文化的建设内容角度出发,主要有集中在以下各方面:

1.正面导向功能

正面导向功能主要包括目标导向和价值导向。孙雷(2008)等学者认为大学积极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会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目标和价值取向。“大学文化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深深地熔铸在大学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中,体现在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一种特定的文化氛围和精神环境使生活在其中的个体无形中在思想观念、心理素质、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诸方面对现有的文化价值产生认同,从而实现对个体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9]

2.规范约束功能

余进军(2013)等学者普遍认同“校园文化的规范功能表现为硬约束和软约束两种形态”[10],以校园制度文化为主的硬约束有形地规范学生行为,以校园精神文化为主的软约束无形地引导学生认同,“对大学的行为主体产生一种无形的约束和支配力量,使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人都受其影响,自觉地去维护、遵守”[9]。学生在认同校园文化提倡的道德追求和行为规范,自觉将其内化为自身的意识与行为,“保持个体思想和行为举止与学校以及整个社会的要求协调一致”[11],以发挥深层次育人作用。

3.凝聚激励功能

“一所大学的大学文化集中反映了全体大学人的愿望和诉求,是大学人的理想、信念、目标和价值的精神基础,最具有凝聚人心的作用。”[12]王明清(2009)、施卫华(2016)等学者认为,以校园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黏合剂,把一代又一代师生聚合在一起,最终形成共同特有的积极向上的精神信念。同时,“这些精神信念长期滋养学生能对学生立德、立身、立世产生重要促进作用”[13],成为激发学生努力学习、鼓励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基础和重要动力。

4.情操陶冶功能

韩延明等学者认为,“大学对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除了知识之外,便是它周围的生活环境,大学生正是在所处的文化氛围中接受文化的沐浴、情操的陶冶、道德的洗礼和人格的升华”。[12]刘先春、赵洪良(2018)等学者提出,高校文化育人工作使学生在充满文化意义的环境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通过塑造优质的育人环境,帮助学生塑造品质,陶冶心灵、完善人格、开发人力”[13]。

此外,有些学者从人文关怀角度出发探索文化育人功能。范亚菲、董丁戈(2006)、丁玲、李忠云(2008)等学者把文化育人功能概括为丰富学生学识的智育功能、完善学生品质的德育功能、提高学生审美的美育功能。高校文化育人工作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为一体,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提供了养分。

五、结语

今天,各大高校都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文化育人理念逐渐在高校盛行,高校文化育人研究也是学术界的热点课题。目前,学术界针对文化育人含义、功能和途径等做了大量研究。高校的文化育人课题研究还可以从以下角度切入:从历史角度加强对文化育人理念的理论底蕴探讨;从文化育人角度加强对文化育人的特点、体制机制和效果评价等方面的探讨;从文化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角度探索文化育人课题;超越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一般研究,加强对文化育人规律的探索。

参考文献:

[1]朱永坤.从“文化素质教育”到“文化育人”:高校全面教育理念的发展[J].教育评论,2016(3).

[2]蔺伟,苟曼莉.高校文化育人的工作原则和实现途径[J].中国高等教育, 2017 (2).

[3]程刚.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途径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8(10).

[4]叶昊,赵君.切实发挥高校党建在文化育人中的引领作用[J].湖北社会科学,2013 (11).

[5]吴云志.大学校园文化育人功能实现途径研究[J].教育科学,2005(6).

[6]李莉,刘姝赟,关雅囡.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的探索与实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4).

[7]甘霖.大学校园文化育人的路径选择[J].中国高等教育,2012(Z3).

[8]韩继超.高校应突出文化育人引领作用[J].中国高等教育,2018(7).

[9]孙雷.论大学文化的育人功能及实现途径[J].中国高等教育,2008(22).

[10]余进军.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和实施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3(21).

[11]施卫华.大学文化育人功能及实现路径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6(5).

[12]王明清.育人功能:大學文化的本体功能[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2).

[13]刘先春,赵洪良.高校文化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8(12).

责任编辑:张正吉

猜你喜欢
文化育人研究综述高校
基于“文化育人”的校服研发与品牌建设
浅析大学文化育人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技术文化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英语虚拟语气的认知研究综述
关于重游意愿的研究综述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