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色彩明亮欢快,未来期许美好诗意

2020-03-02 02:17范玉伟沈朋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押韵情趣句式

范玉伟?沈朋

品质指物品的品质、语言的品质,是指作品中所运用的语言所体现出来的音韵修辞、思想情感、审美取向的品味、格局和情趣。

部编版初中语文第一篇课文《春》是散文名家朱自清先生的作品,深受师生喜爱,描绘的美丽春景、表现的蓬勃生机,感染了无数人。笔者觉得这篇本章的语言品质极高,它的音韵修辞诗意、情感浪漫美好、审美情趣悠远高雅,笔者探究《春》的语言品质,力图管窥作者浪漫、诗意、美好的精神家园和对未来美好的期许。

一、语言色彩明亮欢快

《春》一文中有很多直接描绘植物颜色的词语,这些词语鲜亮热烈,带给读者丰富的视觉感受和联想,这些鲜亮热烈的词语源于作者对幸福生活的无限激情,对未来美好的展望。不仅是描写色彩的词语,就是很多的动词也非常灵动活泼,情趣盎然,还有许多用在特定语境中的平常词语,也显得新奇明亮,活泼欢快。

1.颜色鲜亮热烈,活泼灵动

《春》中形容色彩的句子有“嫩嫩的,绿绿的”“红得像火,粉的像霞,白得像雪”“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绿和青生机勃勃,象征生命和活力,“嫩嫩的,绿绿的”不仅有颜色,还有质感,叠音词不仅音韵优美,更烘托出小草的灵动可爱和作者的怜爱之情。红、粉、白不仅能突出桃花、杏花、梨花的色彩特点,“红得像火”还能呈现桃花花瓣如火苗的优美情态,像一簇簇火苗,热烈、旺盛如火海,点燃了整个春天;“粉的像霞”既可以展示花朵色泽,也形容花海灿烂、如锦似霞的恢弘特点;“白的像雪”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色的花朵洁白幼嫩,铺满大地的情形。这三个句子构成排比,营造了鲜亮热烈、活泼生动的美丽意境,短句本身就很欢快,更显得灵动和生气。用“发亮”修饰“树叶子的绿”,表现了经过春雨洗涤,颜色鲜亮,质地柔嫩,色泽光润。“青得逼你的眼”,不仅仅体现了小草在雨水滋润过后的盎然生机,更体现了它的可爱、俏皮、活泼,和前面的“钻”遥相呼应。文中的色彩并不强调五彩缤纷,色彩斑斓,只是单色调,显得素雅、纯净、高洁,又不失热烈和生机。

2.动词活泼,情趣盎然

文章中的动词非常丰富,显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中的“钻”结合“偷偷地”,表现了在严冬将尽、严寒未退的早春,表现了春草冲破土层的一股挤劲,突出其旺盛的生命力和顽强坚韧的力量,带有惊喜之情,又带点儿童般的活泼俏皮,充满童趣,画面感强,给人以美的享受。

像这样的词语还有“朗润”“闹”“酝酿”“逼”等。“卖弄”一词体现了鸟儿满心的喜悦,用此起彼伏的婉转啼鸣合奏出春天的交响乐。本来贬义的词语,经过作者的手,在文章中显得和谐自然,优美动听,富有情趣,从所见到所闻都美不胜收。

要说用得最精彩的词语还是“眨呀眨的”,这个词语的描述对象是草丛里遍地的野花。温暖的阳光下,和煦的春风中,你若躺在草地上,看着草丛中随风摇曳的野花时隐时现、忽明忽暗、若有若无,光影参差,确实“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个动词不仅生动形象,还极其简洁丰富,蕴含着阳光和春风的意象,以及花儿摇曳多姿的光影动态之美。

大量的动词经过作者的妙手,常词出新,贬义褒用,意蕴丰富,灵动有趣,欢快明朗,情趣十足。

二、句式参差,修辞诗意

《春》不仅动词用得奇妙,句式也参差灵动,结合大量的修辞,诗意优美,流畅自然,所以虽然要求全文背诵,学生也并不觉得吃力。

文章语言不仅蕴含丰富的情感,还拥有散文独特的音韵美感和丰富的修辞,换一个字听起来都拗口。大量短句和长句的参差错落,欢快活泼,再加上押韵,文章的内容和层次就像潺潺的小溪自由地流淌,交汇成活力和希望的生命海洋。

1.押韵自由,自然流畅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用两个“着”和两个“了”,自由地押韵和换韵,浑然天成,朗朗上口。“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三个“了”押韵,一气呵成,表现了春风吹过大地时带来的巨大变化,让人感受到浓郁的春天气息。而“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前面的分句不押韵,后面两个句子押韵,显得特别自由,气韵流畅。

2.长短结合,句式参差

像这样的句子还有结尾处,把春天分别比喻成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三节的结尾前两节押韵,最后一节不押韵,不刻意求工,自由的押韵显得流畅自然。不仅如此,这三节句式参差不齐,富于变化,气韵流动。从娃娃到小姑娘再到青年, 展示了春天从萌发到妩媚再汇成壮观宏大的生命海洋的过程,这样的句式结构是不能随便调换的,因为它们都形象地描绘出春天一步一步地成长过程,给人以无限的美感和想象。作者运用句式变化,长短结合,表现了春天的新鲜、柔美、明媚、娇艳、健壮和强大,提升了文章的语言品质。

3.修辞生动,诗意唯美

大量修辞的运用,让文章像诗歌一样优美浪漫,全文仅三十多个句子,却运用了二十多处修辞手法,言辞优美,接近诗歌,浪漫唯美。“钻”运用拟人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草的活泼可爱、顽强坚韧。“眨”也是拟人修辭,结合前面的“像眼睛,像星星”的比喻修辞,生动传神地描绘了一幅阳光下、微风中,春天的野花随风摇曳、若隐若现、忽明忽暗的美丽动态的图画,蕴蓄诗意,文中有画,静中有动,简直是神来之笔。

除了“红的像火,粉得像霞,白的像雪”这个生动传神的排比外,“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也是非常诗意的排比句,每个分句又都是比喻,读来让人齿颊留芳,不亚于诗歌的意境。前三个比喻句分别写出了春雨的繁密、白亮、细长的特点,整齐的句式、优美的音韵,结合诗意浪漫的意境,勾勒出春雨柔美妩媚的情态。“密密地斜织着”暗含春风意象,描绘出春雨斜飞轻柔和多情的特点。“笼着一层薄烟”勾勒出烟雨朦胧诗意的意境,像梦幻一样空灵,有着古典诗歌的韵味和情境。

文章的结尾也是三组比喻和拟人修辞句子,句式参差,气韵流动,从春天刚刚到来的盎然生机到春意渐浓的柔美妩媚,再到春天深处的蓬勃生机和阳刚矫健,既生动优美,活泼新鲜,又诗意盎然。

三、文章主旨浪漫宏大

人们通常认为,《春》的主旨是“表现春天里万物勃发的生命力,表达对春天的、对生活的热爱”。但是,从知人论世的角度讲,很显然这个主旨过于浅显了。本文发表于1933年8月,作者虽然刚从外国留学回来到清华任教,与陈竹隐结婚,喜得贵子,个人生活幸福,但是,1933年的中国却很不宁静:1931年,日寇猖狂,东三省沦陷;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举国悲愤;日寇扶植“满洲国”傀儡政权,进一步将魔爪深入华北;国共内战正酣,蒋介石大力围剿红军;国内人民在“三座大山”和各种黑暗势力压迫下,民生凋敝。

《多收了三五斗》以1932年各地粮食丰收,可是粮价太贱,农民的贫困反而愈加深重,“放下禾镰,没有饭吃,成为农村之普遍现象”为背景。《骆驼祥子》中善良朴实、热爱劳动的好青年祥子,被城市的黑暗逼进了深渊,反映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城市劳动者的悲惨命运。也就是说,在作者创作本文时,中国无论是农民还是市民都是生活悲惨。《春蚕》《四世同堂》《茶馆》等作品都能佐证当时那个时代的黑暗与残酷。

可是作者笔下的“春”却是美丽宁静、生机勃勃,环境优美诗意,人民生活幸福,社会和谐安宁,让人产生了强烈的疑问:作者无视自己的真实生活吗?

其实就作者个人而言,因为早期和父亲关系恶劣,第一个妻子武钟谦去世带来的持久的精神伤痛,早婚、多子女带来的经济上的窘迫,让他早就体会到了生活的苦难和艰辛。

能够写出这样的文章,与其说是描写生活,不如说是朱自清对自己和中国社会的美好、诗意、浪漫的期许。就像陶渊明在厄难中创作《桃花源记》,屠格涅夫在贫病交加、远离故土的临终时创作《蔚蓝的王国》,朱自清也用优美的文笔创作了他理想中的中国,而不是反映满目疮痍的社会现实。文章中“稀稀疏疏的”草屋是“鸡犬之声相闻”的延续,“家家户户、老老小小”出来放风筝也是“黄发垂髫”“怡然自乐”,朦胧的春雨也是渐染了中国千年的诗歌中的烟雨。

作者脱实入虚,不是对现实的逃避,而是作为一介文人对中国社会的热望,因为春象征着生命、活力、希望与力量。作者正是被彼时的战火纷飞、外族入侵、经济凋敝、民生艰难所困扰,所以他想解脫,希望有理想的社会出现。所以他用欢快明亮的语言,细细描画心中优美诗意的自然、和平安宁的社会、勤劳幸福的人民。希望这份美好浪漫的期许,就像刚刚萌发的春意一样,唤起更多人的共鸣,也能够在中国这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最终成为恢弘壮丽的现实。今天,这份宏大美好、浪漫诗意的愿景已经变成了现实。

猜你喜欢
押韵情趣句式
押韵押出韵味儿
爱情趣数字
夏虫情趣
例析wh-ever句式中的常见考点
细致描写再现情趣
特殊句式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