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任务群的跨媒介阅读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2020-03-02 02:17梁妍妍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

摘 要:2017年,新《课标》提出了18个学习任务群,“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作为其中之一引发了人们对“跨媒介”这种阅读方式的讨论。跨媒介带来的多媒介整合交叉互动的这种阅读方式的变革,使读者沉浸在具体的信息化情境中。人机高效互动产生的愉悦感和满足感可以激发读者的想象,让他们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根据情境学习理论,本文将对当前跨媒介阅读的实施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策略。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 跨媒介阅读 情境学习理论

一、情境学习理论

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靠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以特定任务来获取知识的,它不是孤立地分布于学生个体内部。知识与其形成的情境脉络密切关联,且大部分都是结构不良的。知识必须要结合复杂的问题去学习,而不能以孤立的方式来获得。

“跨媒介阅读”以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纲领,在教学中要改变以往关注情境的知识,重建知识产生的情境,重点关注情境对于学生获取知识的作用。并且,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改变过去以知识识记为主的任务,转变到让学生解决含有知识问题的任务。

情境学习理论在探讨知识如何发展时指出,真实且富有意义的情境是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载体,语文实践活动中的情境必是由师生共同创造的,能使学生从被动的、个性化的学习转变成主动的学习以及共同体中的合作、探究、创造性的学习。跨媒介阅读所指的学习共同体与学校所强调的“以教为中心”或“以学生为中心”的片面认识不同,教师和学生都要对教学的具体活动负责。

根据情境学习理论的核心观点,学生的知识和学习是在具体的情境任务中得来的。笔者认为,情境学习理论奠定了跨媒介阅读在实际应用中的理论基石。本文将从跨媒介这种新型的阅读形式入手,分析其变化,研究其实施现状,并提出相关策略。

二、跨媒介阅读的实施现状

1.跨媒介教学实践的初步探索

新《课标》颁布之后,很多教师和研究学者们便陆续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尤其是新《课标》提出来的“学习任务群”这一新的教学形式,更是引起了很多教师和学者们的讨论。

其实,早在新《课标》颁布之前,就有教师对“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进行了初步探索,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中的论文,最开始开展教学实践的是浙江宁波效实中学的两位老师。杜靖在其文章中比较小说《西游记》、国产动画《大圣归来》(20世纪50年代)、电影《大圣归来》(2015年)及日本动漫《西游记》四个影像文本中所刻画的孙悟空形象,对比从纸质文本到影视作品不同媒介的孙悟空形象,通过比较不同媒介的同一形象,让学生得出这一形象在不同媒介中是如何刻画的,进而有望掌握多种媒介的语言表达特点。同时期叶松华发表了一篇题为《“影像·红楼”教学案例》的文章,该文章以“林黛玉进贾府”这一集电视剧为研究对象,通过1987版和2010版《红楼梦》电视剧纸质文本的对比,让学生反复观察“喝茶”“吃饭座位安排”等视频片段,让学生深入体会影视语言与纸质文本语言的不同。

2.跨媒介教学实践的系统开展

2018年,满春燕老师在其示范课《认识我向往的大学—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中展示了“为学校设计百度词条”这一课时任务,这一课程主要指向的就是语言应用、寻找信息、辨识信息、整合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上课前,满老师让同学们选出自己认识“我所向往的大学”的主要媒介形式;通过PPT的展示,可以看到同学们查找信息的途径各不相同,官网、百度百科、百度贴吧、微博、知乎等媒介早已渗透在学生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满老师通过设置问题让同学们明白了不同的媒介由于立场的不同,其展示出来的信息是带有很大主观色彩的。在整合信息环节,满老师要求学生比较清华大学的纯文本词条信息(内容、媒介特点、读者、编者等)和其他网络媒介的表达形式的区别。通过教师引领学生思考该问题,学生逐渐有了辩证思考问题的思维能力。

在初步应用环节,教师让学生打开学校的百度词条,思考在内容表达和媒介选取中,不同的媒介有什么特点。全班同学分组讨论后,进行展示分享。

在《认识我向往的大学—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一课中,满教师以情境学习理论为基础,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和获取知识。首先,满老师通过设置“我向往的大学”这一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使学生能够在自己真实可感的情境中运用学校官网、百度百科、百度贴吧、微博、知乎问答等不同媒介搜索信息,将文本、图片影视等多种媒介信息相结合,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提升了核心素养。

2018年12月,边宝玲老师在其文章中主要以动漫为媒介,把抽象的学习知识“文化”置于不同国家动漫产业的比较中。在该学习对象的整体认知阶段,通过运用学生熟知的喜马拉雅音频阅读、抖音短视频,让学生比较中国、美国、日本三国动漫的特点,并通过推荐词、手绘海报、视频、音乐等分别对三国的动漫特点进行演示,使学生对动漫有初步的感知。接着,教师通过提问的形式,了解学生对不同国家动漫的态度和观点,感受文化的差异性。最后,让学生欣赏美国动漫《花木兰》《功夫熊猫》中的中国元素,感受文化的交融,并提出令人深思的问题:中国历史悠久,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为何中国动漫在市场上没有取得丰硕的成果呢?留给学生深切的思考。

蒋文杰老师在其文章中主要聚焦于广告微视频这种综合性媒介,遵从阅读基本的信息获取、处理的过程,将学生获取和解读媒介信息作为教学起点,指引学生整合和处理信息,整体感受跨媒介阅读与传统阅读的区别。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学者教师对跨媒介阅读教学实践展开了讨论,比如浙江省名师褚树荣老师带领的“语文树工作室”团队对跨媒介阅读的研究、由毛刚飞老师主编的专著《跨界之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系列专著,等等。

三、跨媒介阅读的实施策略

1.充分挖掘教材的信息化资源

目前,在跨媒介的教学实践中是没有固定教材的,因此要把充分开发信息化资源当作目前教學实践的重要任务。随着现代社会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我国的教育资源形式日益丰富,传统的纸质资源已经得到充分开发,而关于跨媒介阅读教学的媒介资源则开发甚少,“互联网+教育”的提出,《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颁布,这些信息化教育越来越渗透到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来,将使教学更加信息化、情境化。那么,广大教师要在信息化的大环境中,积极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在教材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不同形式的教学资源,丰富学生的知识来源。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基于教材,选取不同的教学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以学生为主体,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

以往的语文课堂,都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但新《课标》主张“以学生为本”,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具备“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所以,教师在进行跨媒介阅读教学时,要转变思想,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积极倡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信息化社会为我们提供了非常丰富的网络资源,教师可以将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等媒介引入到语文阅读课堂中,并通过设计真实的学习情境,指导学生在自主实践中锻炼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搜索、整合、处理信息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跨媒介阅读不仅仅是在网上阅读不同媒介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聚合思维,形成新的跨媒介知识图谱,这是一种思维模式的构建过程。

参考文献:

[1] 杜靖《试论“跨媒介学习与交流”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以“影像文本”学习为例》,《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2016年第3期。

[2] 边宝玲《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以“动漫影视”的综合实践课型为例》,《语文教学通讯》2018年第34期。

[3] 蒋文杰《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以综合性媒介广告赏析课型为例》,《语文教学通讯》2018年第34期。

(梁妍妍(1994.7—),女,汉族,河南省周口市人,山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本文系2019年度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资助《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教学研究》,课题编号:2019SY350)

猜你喜欢
学习任务群
浅论基于“学习任务群”的语文高效教学
实验版与2017年版普高语文课标对比分析
“杜甫夔州心境”学习项目组教学研究
植入红色基因 培育英雄情怀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中语文教学探究
关于“学习任务群”的几点忧思与期盼
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作文教学初探
表述与实现:从“语文课程目标”到“语文课堂目标”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群文阅读教学